[轉貼]七年戰爭朝鮮血戰——明末的抗日援朝戰爭
七年戰爭朝鮮血戰——明末的抗日援朝戰爭
公元十六世紀後期,日本關白(輔政大臣)豐臣秀吉完成了日本的統一。結束了一百多年的軍閥混戰局面。日本國內社會經濟有了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尤為迅速。豐臣秀吉為了適應國內商業資本的貪婪要求,同時也為了緩和國內反對派的攻擊,鞏固他的政治地位,遂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性戰爭。豐臣秀吉野心很大,妄圖先侵佔朝鮮,然後征服中國和印度,奉日本天皇定都北京。公元一五九一年,他以朝鮮拒絕進攻明朝為藉口,悍然派兵入侵朝鮮。次年四月,日軍十五萬八千人在釜山登陸,五月攻陷朝鮮首都漢城。朝鮮王宣祖李[目公]逃到鴨綠江邊的義州。
日軍焚燒劫掠,僅晉州一地,軍民被屠殺就達六萬人。朝鮮人民組織義軍奮起抗戰,到處狙擊敵軍。南部有李舜臣領導的鮮水軍,從五月到八月,在玉浦、合浦、泗川、閑山島、釜山等地多次進行海戰,擊沉敵艦三百多艘,殺傷無數。朝鮮水軍的巨大勝利,打亂了日本侵略者水陸並進的作戰計劃,有利於後來陸軍的反攻。
這時,日本侵略的戰火就要燒到鴨綠江的北岸了。朝鮮政府遣使向明朝求援。明朝深知豐臣秀吉侵朝的目的『實所以圖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故接受了朝鮮政府的請求,於一五九二年七月,派兵五千援朝。但因道路不熟,又遇大雨,遭到挫敗。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再派兵四萬,由李如松率領,渡過鴨綠江,支援朝鮮抗戰。
一五九三年一月,朝中軍隊聯合戰鬥,擊潰敵軍主力,收復平壤。日將小西行長率眾南逃,朝中軍隊乘勝追擊,又收復了開城。明將李如松派兵燒毀敵人的糧站。日軍給養困難,士氣低落。朝中軍隊又乘勝收復了漢城以及漢江以南廣大地區,迫使日本侵略者退到釜山,躲著不敢動彈。
朝中軍隊的勝利,挫敗了日本的侵略計劃。日本方面不得已假意提出講和,企圖利用談判獲得喘息,再次進攻。談判從一五九三年九月起,拖廷了三年。日本方面不斷提出一些無理要求,被朝鮮和中國方面嚴詞拒絕,和議最後破裂。
當時,朝鮮政府由於內部發生黨爭,放鬆了防備。明朝方面,由於一部分人急於求和,把軍隊撤退回國。一五九七年七月,豐臣秀吉又派軍從水陸兩路進犯朝鮮,佔領了海軍要塞和南部各地。一五九八年七月,明朝再次派兵支援朝鮮,在陸上進擊日軍。
日軍屢戰屢敗,士兵厭戰。不久,豐臣秀吉生病死去,日軍只得撒兵。朝中軍隊英勇追擊,在東南岸露梁海戰中,李舜臣擊斃日軍大將,打退包圍明朝水軍統陳璘的倭船。明朝七十歲的老將鄧子龍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朝鮮大將李舜臣也不幸腋中彈,受了重傷。他忍著傷痛,叮囑不許聲張,把軍旗交部下代施號令,繼續戰鬥。這次海戰大敗日本侵略軍,擊沉日艦四百五十艘,殲滅日軍一萬五千人,而李舜臣將軍最後也犧牲了。
經過七年艱苦戰鬥,朝中兩國互相支援,終於把日本侵略軍驅逐出去,粉碎了豐臣秀吉企圖征服朝中兩國的狂妄計劃。
──轉自《中國歷史網》
公元十六世紀後期,日本關白(輔政大臣)豐臣秀吉完成了日本的統一。結束了一百多年的軍閥混戰局面。日本國內社會經濟有了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尤為迅速。豐臣秀吉為了適應國內商業資本的貪婪要求,同時也為了緩和國內反對派的攻擊,鞏固他的政治地位,遂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性戰爭。豐臣秀吉野心很大,妄圖先侵佔朝鮮,然後征服中國和印度,奉日本天皇定都北京。公元一五九一年,他以朝鮮拒絕進攻明朝為藉口,悍然派兵入侵朝鮮。次年四月,日軍十五萬八千人在釜山登陸,五月攻陷朝鮮首都漢城。朝鮮王宣祖李[目公]逃到鴨綠江邊的義州。
日軍焚燒劫掠,僅晉州一地,軍民被屠殺就達六萬人。朝鮮人民組織義軍奮起抗戰,到處狙擊敵軍。南部有李舜臣領導的鮮水軍,從五月到八月,在玉浦、合浦、泗川、閑山島、釜山等地多次進行海戰,擊沉敵艦三百多艘,殺傷無數。朝鮮水軍的巨大勝利,打亂了日本侵略者水陸並進的作戰計劃,有利於後來陸軍的反攻。
這時,日本侵略的戰火就要燒到鴨綠江的北岸了。朝鮮政府遣使向明朝求援。明朝深知豐臣秀吉侵朝的目的『實所以圖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故接受了朝鮮政府的請求,於一五九二年七月,派兵五千援朝。但因道路不熟,又遇大雨,遭到挫敗。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再派兵四萬,由李如松率領,渡過鴨綠江,支援朝鮮抗戰。
一五九三年一月,朝中軍隊聯合戰鬥,擊潰敵軍主力,收復平壤。日將小西行長率眾南逃,朝中軍隊乘勝追擊,又收復了開城。明將李如松派兵燒毀敵人的糧站。日軍給養困難,士氣低落。朝中軍隊又乘勝收復了漢城以及漢江以南廣大地區,迫使日本侵略者退到釜山,躲著不敢動彈。
朝中軍隊的勝利,挫敗了日本的侵略計劃。日本方面不得已假意提出講和,企圖利用談判獲得喘息,再次進攻。談判從一五九三年九月起,拖廷了三年。日本方面不斷提出一些無理要求,被朝鮮和中國方面嚴詞拒絕,和議最後破裂。
當時,朝鮮政府由於內部發生黨爭,放鬆了防備。明朝方面,由於一部分人急於求和,把軍隊撤退回國。一五九七年七月,豐臣秀吉又派軍從水陸兩路進犯朝鮮,佔領了海軍要塞和南部各地。一五九八年七月,明朝再次派兵支援朝鮮,在陸上進擊日軍。
日軍屢戰屢敗,士兵厭戰。不久,豐臣秀吉生病死去,日軍只得撒兵。朝中軍隊英勇追擊,在東南岸露梁海戰中,李舜臣擊斃日軍大將,打退包圍明朝水軍統陳璘的倭船。明朝七十歲的老將鄧子龍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朝鮮大將李舜臣也不幸腋中彈,受了重傷。他忍著傷痛,叮囑不許聲張,把軍旗交部下代施號令,繼續戰鬥。這次海戰大敗日本侵略軍,擊沉日艦四百五十艘,殲滅日軍一萬五千人,而李舜臣將軍最後也犧牲了。
經過七年艱苦戰鬥,朝中兩國互相支援,終於把日本侵略軍驅逐出去,粉碎了豐臣秀吉企圖征服朝中兩國的狂妄計劃。
──轉自《中國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