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超心理科學版(Life論壇) → 【轉貼】印度佛國之旅

您是本帖的第 526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印度佛國之旅
chen7827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之大者
文章:530
積分:577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2月3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chen7827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印度佛國之旅

藍毗尼--誕生

"摩耶為世間,產下喬達摩:無明惱苦者,聞法斷迷惑!」

--- 大愛道長老尼偈

「夫人入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舉手攀樹枝,東向生太子」

--- 法顯法師 佛國傳

藍毗尼(lumbini)為古印度佛教遺址。傳說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亦譯嵐毗尼、龍彌尼、林微尼、臘伐尼等。在今尼泊爾境內靠近印邊境小鎮魯明迪旁,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一座花園。據說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夫人摩耶產期將臨,按當地習俗回母家分娩,途經藍毗尼時,在一棵娑羅樹下生下了釋迦牟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來此朝拜並建石柱留念。

藍毗尼所在的小村落原本座落於印度的UP省(Uttar Pradesh),但是在公元一八五七年英國殖民印度期間,印度各地發生了大規模反抗英軍的軍事衝突,當時的尼泊爾曾介入戰局幫助英軍,為了表示回報,英國將尼 印邊界的部分土地劃給尼泊爾 其中就包括了藍毗尼。

公元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一日,德國考古學家傅爾博在一片密林中發現了的石柱的殘基
考證為阿育王朝建的,石柱的文字記載:「無憂王於灌頂之第二十年來此朝拜,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佛祖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減免賦稅,僅交納收入的八分之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白色摩耶夫人祠(Mayadevi Temple)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傳說當年摩耶夫人就是在這裡手扶娑羅樹,生下了佛陀。如今娑羅樹(Sal tree)已經被菩提樹(Ashoka tree)所替代。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阿育王石柱如今立在摩耶夫人祠西側,柱高7.79米,周長2米多,但是馬頭雕像已不見蹤影,半截石柱有一道傷筋動骨的裂紋,被後人用三道鐵箍固定。石柱離地3米處有婆羅米文字書寫的阿育王銘文:「無憂王於灌頂之第二十年來此朝拜,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佛祖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減免賦稅,僅交納收入的八分之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林園外側就是寺廟區。中國、日本、越南、緬甸、斯里蘭卡等國在此修建了寺廟或禪定中心。黃琉璃瓦、朱紅圍牆的中華寺十分引人注目。這裡有常住僧人約30人,卻代表六、七個國家,很像佛教國家組成的「小聯合國」。共同的信仰使他們和諧相處,每到月圓時,僧人們都要聚集在阿育王石柱周圍輪流誦經。當今世界紛爭不斷,暴力層出不窮,佛教的慈悲與寬容精神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迦毗羅衛城--成長

「喜瑪拉雅山下,有一支正直的民族,是喬薩羅國的屬國。富有勇氣與財富,其姓氏是太陽末裔,種姓是釋迦......" ----<佛陀的故鄉>

"我作是念。不多聞愚痴凡夫自有病法。不離於病。見他人病。憎惡薄賤。不愛不喜。不自觀己。我復作是念。我自有病法。不離於病。若我見他病而憎惡薄賤。不愛不喜者。我不宜然。我亦有是法故。如是觀已。因不病起貢高者。即便自滅。我復作是念。不多聞愚痴凡夫自有老法。不離於老。見他人老。憎惡薄賤。不愛不喜。不自觀己。我復作是念。我自有老法。不離於老。若我見他老而憎惡薄賤。不愛不喜者。我不宜然。我亦有是法故。如是觀已。若因壽起貢高者。即便自滅。不多聞愚痴凡夫為不病貢高豪貴放逸。因欲生痴。不行梵行。不多聞愚痴凡夫為少壯貢高豪貴放逸。因欲生痴。不行梵行。不多聞愚痴凡夫為壽貢高豪貴放逸。因欲生痴。" ----- 中阿含大品柔軟經第一



釋迦牟尼佛降生在藍毗尼,成長在迦毗羅衛城。迦毗羅衛城是釋迦族建立的最大都城之一,迦毗羅衛也就成了釋迦族部落式共和國的代名詞。迦毗羅衛城位於印度和尼泊爾邊境附近,從考古發現來看,大部分考古學者認定印度境內的畢波羅瓦(Piprawa)為迦毗羅衛城所在地。畢波羅瓦位於印度北方邦巴士提鎮(Basti)北部的一個小村落旁。玄奘來到那裡後,看到「空城十數,荒蕪已甚。王城頹圮,周量不詳。其內宮城周十四五里,壘磚而成,基址峻固。空荒久遠,人裡稀曠。」歲月風塵和戰爭又讓這片遺址成了土丘瓦礫。

  1898年,法國考古學家佩普(W.C.Peppe)來到畢波羅瓦進行考古發掘。他在一座直徑約35米的紅磚舍利塔廢墟中,挖出了五個裝有骨灰的容器,其中一個石函上用波羅米文刻著:「此乃釋迦族佛陀的舍利容器,乃有名的釋迦族諸人及兄妹和妻子等共同奉祠之處。」考古學家推測,這裡就是迦毗羅衛城的遺址。火化叫做「荼毗」(Jhapeti),遺體火化後的骨灰在梵文叫 Sarira,翻譯為「舍利子」。供奉佛舍利象徵著法脈傳承和一種緬懷。在佛陀入滅火化後,釋迦族人也分得了八分之一的佛舍利,然後在這裡建塔供奉。這個發現轟動了當時的考古界。當年挖掘出來的石函收藏在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內。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8/13 上午 08:19:20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13 上午 08:13:59
chen7827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之大者
文章:530
積分:577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2月3日
2
 用支付寶給chen7827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佛陀的家鄉迦毗羅衛

更祥細的

迦毗羅衛
http://www.lyu.org.tw/India/India_03.htm

菩提伽耶--成等正覺

比丘們啊!我忽然心生一念如下:多可愛的地方啊!不但有怡人的樹林!邊上有這條銀色潺潺的河流,方便易達而今人愉悅;附近也有村莊可以托缽,好人家子弟有志求道,這地方可謂應有盡有!
比丘們啊!因為那地方的一切都適合修行,於是我就在那裡安住下來.

---巴利文中部經 第26經

"因少食故,我的臀部如駱駝腳.因少食故,我的脊椎凹陷如紡錘之鏈.因少食故,我的肋骨如朽屋樑住腐蝕破碎.因少食故,如深井水光在極深處才可看見,我的眼窩瞳光也如此,因少食故,如摘取未成熟苦瓜,因風燥熱皺縮凋萎,我之頭髮亦復如是.
阿夷吠薩那,當時我欲摸肚皮,卻摸到脊椎骨,我欲摸脊椎骨,卻摸到肚皮.因少食故,我之肚皮與脊椎骨,竟然如此的貼近."

---巴利文中部經 第36經

  釋迦牟尼在這裡進行了長期苦修,虛弱的身體讓他難以行走。一位牧羊女恰好從附近路過,善良的女子讓他喝了乳粥(Kheer)。然而他的五位苦修同修看到此情況產生極大誤解,
並失望離開了他,釋迦牟尼恢復體力後,走到尼連禪河裡洗去泥垢,便來到了菩提伽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鋪上吉祥草,向著東方盤腿而坐。他發誓若不能大徹大悟,便終身不起。經過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到了黎明晨星升起之時,他的腦海終於清明澄澈起來。他明白了生命的真相,獲得了大徹大悟,從而成了佛陀。那棵畢缽羅樹,釋迦牟尼在此處成道,而被更名為頗有佛氣的名字——菩提樹。「菩提」是梵文譯音,意為「覺悟」或者「智慧」。在那棵菩提樹下恍然大悟後,據說釋迦牟尼獨自在樹下徘徊37天。佛是大智大覺之人,他的弟子們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那年他才35歲。

"造屋之人,終為所獲!今此房舍,毋令再築!屋頂已頃 樑柱已折!心離造作,貪愛盡滅!"

---巴利文 法句經 第154經

大約佛陀正覺後二百五十年左右,阿育王來此朝聖,他在菩提樹下安置了一塊金剛座,並於菩提樹旁建了一座塔寺。

公元四世紀,錫蘭國王主動興建大菩提寺,供來自錫蘭的僧人使用,到十二紀世紀時,回教徒入侵時卻將其破壞。直到十四世紀,緬甸國王又在阿育王的塔寺遺址上,出資護持重建。然沒多久又遇洪水。直到一八六一年,印度考古研究所的總指揮--亞歷山大。康寧漢(Alexander Cunningham)建議挖掘,才為大塔的重生燃起希望。一八七0年代末,在緬甸佛徒和孟加拉政府協助下,終於將大菩提寺修復完成。

注菩提樹

菩提樹位於大菩提寺的西方。據傳阿育王剛繼位時信奉外道,親率軍隊砍伐,並放火焚燒。不料在一片灰燼中忽然又長出兩顆樹,於熊熊烈火中蒼勁生長。阿育王目睹這一切心生悔恨,於是用香乳灌溉餘下的根,到天將破曉時,菩提樹已長回了原來樣子,阿育王高興異常,親自在此供奉此樹。後來阿育王王妃,及數百年後孟加拉王也曾破壞過此樹手段也很過分。但每次菩提樹都死而復生。直到一八七0年左右, 印度考古研究所的總指揮--亞歷山大,。康寧漢重修寺院時,老樹才倒下,不過亞歷山大。康寧漢切下一根傾倒樹上的樹枝並栽種於原地。如今,當時的小枝苗再度長成了高二十餘公尺的大樹。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牧羊女供養乳糜處須經過尼連禪河,非雨季的尼連禪河河面變得狹窄,露出乾枯的河床。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著名的大菩提樹,據說佛陀在此樹下靜坐7天7夜之後,終於參悟佛理,得道成佛。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菩提樹下立有紅砂石板金剛座,據說是阿育王置放於此,以示佛陀成道處和表示佛的智慧。金剛座長約2.3米,寬約1.47米,目前被信徒裝飾了鮮豔的布幔;布幔篷架,篷架內放滿信徒的鮮花供品。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大佛塔附近各式各樣的舍利塔.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寺

菩提伽耶是現今印度佛教聖地中保存較完整的遺蹟之一。每年前往聖地禮佛的各國佛教界人土和旅遊者絡繹不絕,來自四面八方的佛教徒在此膜拜、禪思或聆聽法師講述佛法。這些佛教徒,多半來自印度、尼泊爾的喇嘛教徒,不丹、尼泊爾、日本、泰國、斯里蘭卡、緬甸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還有不少來自西方國家,而印度本土的相對比較少。這裡已經成為世界佛教徒嚮往的聖地,喇嘛教也經常在這裡舉行盛大的法會。

  各國佛教徒在此修建了許多寺廟,有泰國寺、尼泊爾寺、不丹寺院、緬甸寺、斯里蘭卡寺、日本寺、越南寺、中國有顯教的寺廟,喇嘛教各個教派也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寺廟。展現了各國建築藝術的風姿,是世界佛教建築的集合之地。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來自各國的善男信女都到此禮佛。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菩提伽耶的和尚祭拜

附件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9.jpg
    (27.65 KB)
   

2009-6-25 16:18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8/19 上午 09:45:51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13 上午 08:14:51
chen7827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之大者
文章:530
積分:577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2月3日
3
 用支付寶給chen7827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鹿野苑--初轉法-輪

"比丘們啊!我忽然心生一念:"當我離家求道之時,那五位夥伴曾經陪伴我,對我很照顧,不如我先對這五人說法吧!"
巴利文 中部經 第26經

"覺者可見明,亦可知無明.愚者不見明,亦不知無明"

五比丘之一 長老偈

「鹿野伽藍,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

大唐西域記--玄裝法師


根據《大唐西域記》卷七記載,一位國王喜歡打獵。他經常到這片茂密的森林中來獵鹿。為了避免全族覆滅,鹿王決定每天讓一頭鹿主動被國王獵殺,其它都躲進樹林深出。一天,輪到了一頭懷孕的母鹿去送死,母鹿對鹿王懇求:「我雖然應該去死,但我的孩子還沒到死的時候啊!」鹿王心生不忍說:「可憐慈母愛子之心,竟然恩及未出世的孩子。」便主動代替母鹿前去送死。國王看到鹿王眼睛中充滿著悲哀,在瞭解實情後大受感動:「我是人身,卻像野獸一樣殘忍。你是鹿身,卻有著高貴品德。」 國王從此不再打獵,還將此地開闢為一片鹿場,供鹿群繁衍生息。我來到這裡後,沒有看到鹿群,只有幾朵白雲掛在遠處的樹尖上。

那五位修行者當初離開釋迦牟尼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看到釋迦牟尼放棄了苦行,跑到河裡洗澡,還喝了牧羊女的牛奶粥,便認為他失去了苦修毅力,於是失望地離開了釋迦牟尼,來到鹿野苑繼續苦修。

佛陀的敘述如同一束光照射到裡面,順著這光柱望進去,逐漸發現了一個開闊敞亮的自在境界。佛陀的新奇觀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信徒。佛法傳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寶,在鹿野苑聚齊了。

佛陀初轉法-輪後的四十五年間,佛陀的教化行腳穿越北印度的恆河平原,然而佛陀還是不時回到這個寧靜的密林綠園間,度過一年中濕熱的雨季。在佛陀入滅約 200年後阿育王擴建了僧院,佛塔以護持法脈的傳承,之後的薩卡王朝,貴霜王朝等等都不停滯的擴建修築,使鹿野苑在佛教的布法舞台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直至公元一一九四年,回教大軍如蝗蟲過境般掃過鹿野苑,鹿野苑的破壞來的十分突然,灰飛煙滅,變成焦黑的殘壁。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鹿野苑不斷被破壞。從地面走入地下。直到,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康寧漢率領一支英國考古隊前來進行挖掘才讓鹿野苑重見天日。


鹿野苑遺蹟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鹿野苑遺蹟公園內著名的達美克塔(Dhamekh),他的名字和佛法(Dharma)有些近似,據說為彌勒佛受記之處。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鹿野苑裡佛塔上的雕刻


舍衛城

"無上之導師,住那伽山側,千比丘眷屬,奉事於如來大師廣說法,清涼涅槃道,專聽清白法,正覺之所說."

------大正藏雜阿含經 第1219經

釋迦牟尼悟道之後,他居住時間最長的城市有兩個,一個是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另一個就是憍薩羅國的舍衛城。前者有竹林精舍,後者有祗樹給孤獨園。佛陀在舍衛城一共度過了25個雨季安居期,幾乎佔了佛陀傳法生涯中的一半歲月。佛陀傳教的對象有國王、商人、市民,甚至妓女和盜賊等。佛陀面對不同的觀眾,會用不同的形式來傳法。舍衛城裡有一位婦女突然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抱著孩子屍體來到佛陀面前,請求佛陀救活她的孩子,否則她也不活了。佛陀說:能救活孩子的方法只有一個,你要找到一戶從來沒有死過人的家庭,向這家人討來一粒芥菜籽,就能救活這孩子。這婦女心裡想,討一粒芥菜籽還不容易。無奈她去了無數家庭,沒有一個家庭從未有死過人。這婦女最後明白了:人總是要死的,每個家庭都要經歷死去親人的痛苦。佛陀教導這個婦女說:死是人生的最大痛苦,要想解脫生死煩惱,皈依佛門。這位婦女出家成為一名比丘尼。

依據法顯和玄奘的記述,由女信徒毗舍佉母(Wishakha)出資建造的東園精舍(Purvarama)。毗舍佉母是舍衛城一位富商的妻子。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Prasenajit)突患重疾,經過毗舍佉母的全力搶救和調理,保全了國王的性命,故享受國母之尊。當地人稱她為鹿子母(Migaramata)。毗舍佉母總是佩帶著一件寶飾。有一次,她在聽佛陀講演時,那寶飾掉落到了地上。她回家後才發現丟失了此寶飾,於是順原路尋找,結果發現那寶飾還在寺廟的地上。毗舍佉母覺得這件寶物應該獻給佛陀,但是佛陀不受。她又打算把這件寶飾買掉,然後建造一座精舍。無奈這件寶貝太過昂貴,無人問津。她只好自己花錢買下,用這一筆資金建造了東園精舍。佛陀在舍衛城的25年雨季安居期中,其中有6年的安居期住在這裡。現在這座精舍只剩下了基座,需要登上山丘才能體會到這座精舍當年的氣勢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城祗樹給孤獨園……」
從東園精舍再往前走,在丁字路口向右一拐,幾百米處就是祗樹給孤獨園的大門。舍衛城的富商須達多(Sudatta)當年在王舍城聽了佛陀講法後,馬上被其理論折服,於是邀請佛陀來舍衛城淨住說法,讓本國民眾也能懂得解脫之道。須達多是一位仁慈悲憫的富商,他經營的商品要用500輛牛車來運輸。由於經常濟助貧苦百姓,民眾稱他為「給孤獨長者」(Anathapindik)。衛城南側的祗陀洹花園吸引了他的注意,那個花園屬於舍衛城王子祗陀(Jeta),須達多表示要買下花園來建造佛陀精舍。祗陀王子故意開出了一個天價,要求須達多用金幣鋪滿整座花園。須達多決心已定,他拿出自己全部積蓄,變賣了財物,據說換了1億8千萬枚金幣。須達多開始把金幣平鋪在花園上。他用完了所有金幣,卻還剩下一小塊空地。祗陀王子深為須達多的虔誠所感動。他決定也參與精舍的建造,他貢獻出了樹木,奉獻給了佛陀。根據玄奘的記載,佛陀得知這一消息後,用兩位奉獻者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園林精舍,稱其為「祗樹給孤獨園」(Jetavana Vihara)。印度考古學家從巴爾胡特(Bharhut)出土了一塊公元2世紀的淺浮雕石刻,那石刻圖案就是講述的這一故事。石雕上面有一輛裝滿金幣的牛車,有兩個人在花園裡鋪金幣,須達多手裡拿著一個花灑在噴水,這是贈送禮物時的一個傳統儀式,角落裡的六個人可能是祗陀王子和他的隨從。這塊石雕如今收藏在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

沿著鄉村小道繼續向前走,就會看到兩座氣勢宏大的古代建築遺址。左側為帕耆庫提(Pakki Kuti),考古學家康寧漢認為這就是玄奘提到的鴦婁利摩羅塔(Angulimala`s Stupa)。鴦婁利摩羅本是一位善良的婆羅門教修行者,家住舍衛城北郊的薩那村莊。一位惡毒的婆羅門老師告訴他,要殺掉1000人,用被殺者的小手指做成花環戴在頭上,就能得道升天。鴦婁利摩羅不知其中有詐,於是見人便殺。當他殺掉999人時,他成了遠近聞名的殺人魔王,人們見了他就逃之夭夭。鴦婁利摩羅無論如何也湊不夠1000人。鴦婁利摩羅成道心切,欲殺自己的母親來湊數,這時佛陀出現在他的面前,對他開示說法。鴦婁利摩羅幡然悔悟,但自覺罪孽深重,欲一死贖罪。佛說,你一死反而不能贖罪,只有放下屠刀,行善事,即能贖罪,亦可成佛。鴦婁利摩羅立刻拜在佛陀腳下成了佛弟子。
  
右側的卡耆庫提( Kachchi Kuti)是舍衛城富商須達多紀念塔。這個氣勢宏大的建築是不同時代建築的混合體。最早部分為公元1世紀的貴霜王朝的建築,最晚部分則到了公元12世紀。不同建築壘疊在一起,使得這座建築結構有些複雜,紅磚基座東西長32米,南北寬4米,通向塔頂的坡道長13米。紅磚基座是建在兩座佛塔遺址之上。那兩座塔基殘痕提供這是佛教建築的唯一證據。印度考古學家根據玄奘的描述,認定這就是須達多紀念塔。

公元一八六三年,著名的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康寧漢率領著一組考古研究隊,在印度UP省境內拉提河(Rapti)南岸的雙子村落莎荷--瑪荷中,發現了一群小丘,初步探查下發現,其中掩埋有不少的遺蹟古物,在更深入的挖掘與考據研究判別後,他們欣喜的宣佈,此地即為古老的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在莎荷村中,考古隊於一座土堆裡挖掘出一尊佛像的頭和肩膀,而在另一個土堆中挖掘出一尊佛像高七尺的立像,在更進一步挖掘中發現了一個古老寺廟的牆基與地板,有塊地板上刻著佛陀的足印,足印旁則有一塊石碑,石碑中描述「拘賞波俱提精舍的說一切有部老師所贈禮物」就是根據這塊寶貴的碑銘,讓他們證實了此地即是著名的祗樹給孤獨園的所在地。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13 上午 08:17:02
chen7827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之大者
文章:530
積分:577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2月3日
4
 用支付寶給chen7827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王舍城

"....爾時頻婆娑羅王法眼清淨,得正知見,住法堅固,離諸所欲,離諸苦惱....我今虔心請佛世尊還王舍城,惟願世尊哀受我請,當盡此身承事供養,及衣服 飲食 臥具 醫藥 受用等物,悉皆具足,諸比丘眾,皆亦如是."

----大正藏佛說頻婆娑羅正經

頻婆娑羅聽了佛陀的講演後,深受啟發,便下令把竹林精舍奉獻給了佛陀和比丘.

居住在王舍城的外道人舍利弗聽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佛法之後,立即悟到了佛法的精髓:一切事物唯從因緣所生,必以因緣而滅。這正是他一直想得到的答案。舍利弗把自己的感想告訴了好友目犍連,目犍連也覺得這一論述十分精闢,於是兩人拜倒在佛陀座下,成了佛陀的兩大高徒。如今,竹林精舍已經恢復了當年規模,茂密的竹林給人一種幽靜感覺。竹林深處有一個長方形的水池,據說佛陀和弟子們曾經在裡面洗澡。

王舍城裡有三座山,中間那座山就是靈鷲山(Griddhakuta Hill)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你心頭。可見這座山丘在佛教徒心中佔有特殊地位。靈鷲山上有日本人出資建造的世界和平塔,靈鷲山附近小丘上有一平台,平台上有一矮牆基,用石頭壘砌而成,周圍飄揚著經幡。佛陀曾經這裡講授《妙法蓮花經》時,據說聽眾多達上千人。平台下面是提婆達多用石頭砸傷佛陀的地方。提婆達多十分嫉妒信眾對佛陀的景仰,他依仗著阿阇世太子的庇護,打算用石頭結束佛陀的性命,結果只傷及了腳。阿阇世太子為了早日繼承王位,將其父親頻婆娑羅王囚禁在石牢裡。國王只能在牢獄中遙望靈鷲山,目睹佛陀上下山徑的身影。從而有了《觀無量壽佛經》、《涅槃經》.阿阇世篡奪王位後,在山區北部建成新王舍城,這才感到治理國家的艱難,並對自己的行為表示了懺悔。

附近山丘上的天然洞窟和因勢鑿出的石屋,曾經是比丘們當年面壁修行的場所。其中七葉窟在佛教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佛陀入滅後,大迦葉尊者表示要把佛陀的生前教導進行整理,使佛法長久傳留下去,讓僧眾遵守佛的教誨和戒律。這一號召得到了僧眾的響應。在大迦葉尊者的主持下,500名比丘在七葉窟參加了結集大會。持戒的優波離尊者背誦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常年照顧佛陀的阿難尊者背誦佛陀的講演內容。在這些內容得到與會者確認後,就定為經典。」。「如是我聞」這句開場白始於七葉窟結集。阿難尊者在比丘面前敘述佛陀生前教誨時,每次開頭時都要說:「如是我聞……。」一些比丘聽到這個開場白後,憶起佛陀當年說法的情景,不由得...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竹林精舍裡茂密的竹林

 佛陀當年以竹林精舍為中心,沿著恆訶…教化,也是雨季安居禪座、修學的地方。(雨季安居也叫結夏安居,印度五月至八月是雨季,在這段時節裡,…教化或住在樹下很不不便,不僅衣物常淋濕,攜帶吃力,行走疲勞,甚至人也有被大水吞噬的危險。而且是草木生長的時期,路上處處都有蟲蟻,此時出遊難免因踩踏植物傷害蟲命,所以佛陀將每年雨季定為「安居期」,比丘可以在有遮蓋的固定處所結夏安居,平時才住在樹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竹林精舍裡的迦蘭陀水池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靈鷲山因山頂上一狀似鷲嘴的大石而得名;據大乘佛經記載,佛陀曾於此宣講《法華經》等有名之大乘經典。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靈鷲山上說法台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王舍城附近的古代修行者石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七葉窟:佛教歷史上第一次佛教弟子聚會處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王舍城附近的山丘上有許多石刻,是古代修行者留下的痕跡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從監牢遺蹟可以遙望靈鷲山
王妃韋提希夫人流著淚遙望靈鷲山,對佛陀訴說身為女人的悲哀,相傳佛陀當時帶領弟子現身為韋提希夫人宣說「觀無量壽經」。(註:阿阇世王子後來懺悔自己的行為而皈依佛陀。)

吠舍離

"無上佛世尊,理當受尊敬,將我與眾生,引導出苦海.苦諦已覺知,貪慾已止息,如實知滅諦,住於八正道."

---大愛道長老尼偈

"阿難,難道比丘僧眾盼望我的遺教?阿難,我所說法或顯或隱,絕無分別,如來於法絕無秘密,吝而不傳"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因緣合和法皆有壞時,當精勤取證!如來的圓寂甚近,三月後,如來即將入滅"
---巴利文長部大般涅槃經


佛陀在39歲左右初次來到吠舍離,日後亦經常在此游化講學;在這座王城近郊, 世尊首次接受了女眾出家的地方。

佛陀的養母大愛道(Mahaprajapati )也要求成為信徒,她向族中女性袒露了自己的想法,竟然得到了一片響應,其中包括佛陀俗家的妻子耶輸陀羅。她們一起來到了尼拘律園,請求佛陀接納她們出家修行,佛陀拒絕了她們的請求。僧人修行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不僅要托缽化緣,有時還要露宿野地,並不適合女性。這些女性出家的決心已定,她們削掉頭髮,穿上袈裟,又去見佛陀。佛陀已經帶著弟子離開了尼拘律園。終於在炎炎烈日下,恆河平原上出現了一隊身披袈裟的女性隊伍。她們吃盡了苦頭,才在吠舍離追上了佛陀,於是拖著疲憊的身子又去請求。佛陀依舊不允,這些女性終於痛哭起來。阿難陀看到這一情形後十分難受。他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的養母大愛道是他的伯母。阿難陀也替大愛道反覆求情,佛陀終於答應了這些釋迦族女子的請求。從此以後,女性在依循「八敬法」的條件下,也可以出家為尼了。

吠舍離是佛陀教授維摩詰經、藥師經、楞嚴經的說法聖地,也是700賢集的第二次佛經結集會議的地方。

公元一八六一年至一九一三年間,著名考古學家康寧漢率領的考古工作隊發現了這座古城遺蹟,經過挖掘後,發現它曾在巽加王朝 貴霜王朝及早期多王朝時,分別歷經三個階段的重建整修,而其中的出土物則涵蓋了五個時期:最早的是公元前六世紀時的黑陶灰陶及紅土陶器的破片,最晚期的則為公元十二世紀至十六世紀時,以帕拉文字雕刻的文字破片及蒙兀兒王朝時期的彩陶等。在這遺址的第二層中,曾發現有約七百個封印,期中有些寫著「吠舍離某某家主之印」的字樣。

公元一九五八年,考古學家愛爾提卡在一片野地間發現了佛陀舍利塔的殘基,為八大國分舍利中離車族所供奉的。經過挖掘發現殘塔內部保存有一隻滑石製的舍利罐,其中安放有佛陀的舍利。這只舍利罐目前被收藏在巴特那博物館中,繼續它見證歷史的工作。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吠舍離遺蹟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阿難尊者舍利塔



據說佛陀入滅後,年老阿難尊者在恆河南北繼續傳法,若干年後年老阿難尊者離開摩揭陀國準備度過恆河前往吠舍離入滅,沒想到兩個國家都希望阿難留在自己的國家,因此引起紛爭。兩國大隊軍馬在恆河南北對峙,戰事一觸即發,阿難眼看局勢緊張,覺得不要讓兩國人馬為了自己而大動干戈,於是在船上飛身升天,以神通火化身軀,並在空中分為兩半,一半落到恆河南,一半落到恆河北,就此入滅。見到這樣情況兩國軍隊非常傷心,可也只能各帶一半阿難尊者的舍利,回國建塔供奉。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阿育王是虔誠的佛教徒,為了標誌佛陀最後一次說法而豎立的。巍然聳立的石柱,頂端有一隻威風凜凜的獅子。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13 上午 08:20:46
chen7827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之大者
文章:530
積分:577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2月3日
5
 用支付寶給chen7827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俱屍那迦

"容忍是我佛之教訓.因分世尊之舍利,而起戰鬥,殘害,實不應該.我們應融洽和好,將舍利分為八分,讓佛塔遠遍諸國,使人們追循此世界之光"

--- 一位摩揭陀國的婆羅門

自從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相繼入滅後,佛陀的行走顯得有些寂寞。在他80歲那年,他率領弟子從吠舍離出發,往西北方向走走停停,即到了遮婆羅塔(capala),那是一座古墳,相當於現代所稱的納骨塔,在塔處有大樹,所以修行者均喜歡在古墳的骨塔之處的大樹之下靜坐 ,因患背痛,故由阿難尊者敷了臥具,讓他在大樹下暫事休息。從此向北。便離開了毗舍離的國境,通過了班陀村、訶帝村、□跋村、祥婆村、婆迦市,而到了末羅國(Malla)的波婆村(Pava),接受了鍛冶工人淳陀(Cunda)的最後供養。因為淳陀是位虔誠的佛教徒,聽到佛陀光臨該村的消息,便去請求開示:「偉大智慧的聖者,覺悟了的人,真理之主,離開了妄執的人,人類的最上者、超越者,請問:世間上有那些修道的沙門呢?」釋尊告訴他說有四種:

「超越疑惑,離煩惱苦,樂於涅槃,去除貪慾,為人天的嚮導者,便是依道的勝者。
知道此世間的最上者,並以之判別而將方法說出來的,斷疑不動的聖者,是為沙門中的第二等,呼為說道者。
善說法句,依道而生,能自制、勤念、奉行無咎之語的人,是為沙門中的第三等,呼為依道而生者。
裝成善守誓戒的模樣,厚臉皮、給信施送禮、傲慢、作為、無自制心,喋喋不休,表現成了不起的樣子,是為污道者。」
淳陀被稱為鍛工之子,並非富裕的人,佛陀雖然身體不適,依然接受了淳陀的供養。
因為這是佛陀在入滅之前所受的最後供養,所以極受後世佛教徒的重視;至於那供養的是什麼,在近世學者之間,也頗受注目。在漢譯本中稱為「旃檀耳」,可能是旃檀樹上所生的木耳,或菌類。
正在抱病游化的釋尊,已經非常衰弱了,吃了淳陀的那餐菌類的供物之後,病情加重,腹痛如絞,所以催促阿難尊者:「我們到拘屍那揭羅城去吧。」

佛陀離開波婆村時,淳陀也隨著同行,見到佛陀的病況加重起來,便懷疑是因吃了他的食物而引起的,所以非常的懊惱,佛陀知道了淳陀的心意,也知道其他的弟子之中,亦有這種想法的人,故對阿難說:「有兩種供養的功德最大,一是在我成等正覺之前,於菩提樹下少女難陀婆羅的供養;二是在我入滅之前,於波婆村冶工淳陀的供養。」淳陀聽了,釋了心中的憂苦,感激佛陀的慈悲,不禁流淚哭了起來。

到了俱屍那迦後,佛陀知道自己的生命將要耗盡,他洗了澡,在娑羅樹中間安置了繩床,枕著右手側臥。有一個常常在外遊歷的外道,名叫須跋陀羅,息住在拘屍那城,當他知道佛陀正要涅槃,就決心要去見佛陀,為了問當時有些困饒在他心裡的問題,他相信只有佛陀能解答清楚。所以須跋陀羅就去娑羅樹林,請求阿難准許他見佛陀,為了在佛陀涅槃之前,提出他的問題阿難對他說:「須跋陀羅!不可以啦,不可以啦!佛陀正非常疲憊,不要以問題來煩擾佛陀。」但是須跋陀羅的心很急,不聽阿難的拒絕,一次又一次地絮絮請求,阿難也一次又一次地拒絕,說是佛陀正在病重,不應該再有人去打擾。當佛陀聽到他們兩個人的聲音,知道須跋陀羅的來意,就命阿難准許他進去。佛陀對阿難說:「阿難!你不要禁止須跋陀羅來見我,依他的意思放他進來,他要問我的,是修學佛法的事,不是無益的來煩擾我,我說的法,他能立刻很快瞭解。」所以阿難才准許須跋陀羅進去見佛陀,向佛陀問問題。佛陀聽了須跋陀羅的問題後,便向這個青年外道說法,直至消除阻礙在他心中的懷疑,對佛法生起信仰,請求佛陀許他出家;佛陀命阿難為他剃度。因此,須跋陀羅就成為佛陀最後接受度的一位比丘;和阿若憍陳如來在鹿野苑最初聽法受度第一位比丘一樣。須跋陀羅很精進修學佛法,不久證得了阿羅漢果。

"諸比丘啊!現在我勸告汝等,諸因緣皆為無常之法,大家應自精勤,不要放逸啊!"

---大般涅槃經

這是公元前486年5月的一個月圓之夜(南傳佛教記載為公元前543年)。

本師佛陀入滅後的六天裡,王族和庶民,城民和農民,不論遠近,都聚集在此,

大迦葉尊者率五百位弟子迢迢從波婆村趕至俱屍那迦,以僧團中最受尊敬的兄長身份,帶大眾頂禮佛足,繞佛三週後,舉火.

當世尊入滅後,各國國王都遠從各地趕來,包括摩揭國,吠舍離,迦毗羅衛,共有八個部族國王在此,每一國都希望得到佛陀舍利,回國建塔供養,在這裡發生激烈爭論,得一婆羅門調節.八分舍利.

據說佛陀弟子沒有參與爭論,可能"法"與"戒"是他們認為本師佛陀最珍遺的.

公元1853年,考古人員根據玄奘的記錄發掘出了臥佛殿、大涅槃塔等。那尊臥佛也從地下挖掘了出來,但是嚴重破損。經過修復和拼合才基本恢復原貌,臥佛床榻上刻有高徒阿難陀、須跋陀羅、末羅酋長以及5位信眾,他們都雙手合十,神情黯然。臥佛像是公元5世紀的作品,長約兩米多,出自以雕鑿犍陀羅風格佛像而著稱的馬土臘,那古樸而圓潤的雕刻技法如今被金箔掩蓋了,富麗堂皇壓倒了平靜與安詳。 耀眼的金箔遮蓋住了佛陀的樸素身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俱屍那迦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俱屍那迦外景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92.10.10 大涅槃寺(右)東邊是阿難尊者紀念塔(左)。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92.10.10 寺前的娑羅樹幹中段開叉分枝,冥合佛陀涅槃於娑羅雙樹的意境。
原樹已毀,此樹由前田行貴教授種植,樹齡約四十年。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佛陀火化塔的遺蹟.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主要資料來源

佛陀的故鄉:印度聖境之旅 作者 林許文二 陳師蘭

追尋佛陀的足跡-印度朝聖 作者 金巴丘卓

與玄奘同行 作者 張謳

萬里無雲 作者 書雲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8/13 上午 08:26:29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13 上午 08:21:50
amy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36
積分:1334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9月15日
6
 用支付寶給amy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13 上午 08:45:38
夏日的微風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890
積分:3816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5日
7
 用支付寶給夏日的微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13 上午 08:48:29
夏日的微風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890
積分:3816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5日
8
 用支付寶給夏日的微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3/30 上午 06:28:10

 8   8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203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