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時已有「中有」(識)存在?
佛教產科學
摘自 大醫生小醫院
(第二部—佛教心理學)
川田洋一著
圓明譯
懷孕時已有「中有」(識)存在
有人說,人類的生命起於卵子與精子相遇那個時刻。的確,在卵子與精子相逢階段,即已構成生命的一部份,但很難說是一個獨立的人類生命,形成受精卵時,在遺傳上總算有了為人的一切基礎。一般來說,受精卵無異一幅形成人生的設計圖,但還談不上是人類。難怪有人會懷疑:「寓於人體的生命,幾時才能從東西變成人呢?」
現代醫學為了讓世人不觸犯「殺人」罪,才設法在人與物之間劃出一條分界線,事實上,這樣很不容易。
佛教醫學主張,人類生命的誕生,除了卵子與精子以外,還得顯現「中有」或「識」的存在才算數。
「中有」是佛教名詞,意思是從死者亡後到誕生那一瞬間,意指「死亡的生命體」。「中有」如命運,已經被前世的業決定好了。在任何境界裡,是否再生得靠前世的宿業來決定。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有一段記載:
婆索迦村有一位長者,娶了妻卻沒有生男育女。長者只好祈求諸神保佑,殊不知人人告訴他說:「要有三件事出現才會生育,哪三件事情呢?就是父母要有性欲做愛、母親的經期適當,和中有出現,具備這些緣份才能生育。」後來,據說長者的妻子在別處等一個人死後才懷孕。
佛教產科學主張,世人若要懷孕,也得有幾項條件配合——男女性交,婦女月經,中有(識)顯現等三事和合。在《大寶積經》裡,世尊曾經告訴阿難:「阿難,怎樣才能進入娘胎呢?首先,父母要起愛染心,月經期間要順調,中陰(中有)顯現,沒有其他疾病,俱足業緣,便能進入娘胎了。」
可見要三事和合,還要父母親沒有醫學上的疾患,中有才能進入娘胎裡。
也有佛經裡以「識的顯現」代替「中有」一詞。精血即是指精子與卵子和合,同時等中有進去。如果是男性,要從對母親起愛欲心,如果是女性,也要能對父親起愛欲心。因為起了愛欲的煩惱,中有進去,靠著一切種子藏(阿賴耶識)的功能力,各識與肉體顯現才有生命。阿賴耶識的功能力,即是藏在第八識裡那項前世留下的業力。因此。要靠業力才能轉世。另外,佛經把男女的精血,分別叫作白渧與紅渧,也要有紅白兩渧的表現才行。
若依佛教產科學三事和合的原則,那麼,人類的生是有受精卵起作用,俱足本人的阿賴耶識之業,等待時刻發動。
若從佛教產科學的觀點說,不孕的原因有三點:一、產處患病或異常:二、精子與卵子不正常(以上兩點也符合現代西醫的觀點);三、宿業的過患,父母與中有(識)間,沒有相互感應的業緣。
例如《大寶積經》上面記載:「父母尊貴又有大福德,而中陰(中有)卑賤,或因中陰尊貴又有大福德,而父母卑賤,或兩者都有福德,卻因缺乏相感之業,這樣地無法受胎。」
總之,如果父母的阿賴耶識裡暗藏三業,不能跟孩子的阿賴耶識裡那項業互相感應,縱使父母沒有醫學上的疾患,也無法懷孕。例如,在具有福德的娘胎裡,若非有福德的孩子,也照樣不能進入胎裡。相反的狀況也一樣。
頻婆舍羅王跟韋提希夫人,正是雙方的宿業裡沒有互相感應的中有生命,因此,不論父母多麼想要孩子,照樣無法懷孕;雖然受孕,也還無法出生。如果享受了本有的生命,原來山裡的那個仙人就會等於將來的阿闍世。
業力與營養會育成胎兒
早在世尊時代,就有不少人工墮胎的情況。
佛法裡,也把墮胎放進殺生戒,如果殺死胎兒,尼姑就得接受波羅夷罪了。這種刑罰相當於一般死刑。
《十誦律》也是佛經之一,其中列舉三項墮胎方式:
一、用藥物法,讓孕婦服用吐劑或瀉藥,藉此今腹腔充血或促進腹壓,便於墮胎。另外,可把特殊藥物放進膣內來墮胎。
二、在血管內打針墮胎,也許要讓她貧血。
三、好像強迫孕婦做粗重工作,以便墮胎。例如讓孕婦背起笨重行李,或令她走在車前,甚至站在險阻的岸上。
佛經上處處可見世尊很痛心這種不人道行為,而努力防止婦女墮胎。如從佛教產科學的觀點來看,墮胎當然是殺人罪。這方面的業報很可怕,世尊也常常教誡世人。
當阿闍世還留在韋提希夫人的胎內時,就打算打掉這個生命。佛經上雖然沒有詳述她用什麼方法,但很像《十誦律》的記述。
不料,阿闍世反而在娘胎裡很快地成長了。與其說是墮胎失敗,毋寧說這在佛教產科學裡有它更積極的意義。原因是,佛教產科學的立場指出,促進胎兒成長的力量不外兩種——來自母體的營養,其次為業風的作祟。
第一種母體營養說,也符合現代醫學的主張。《增一阿含經》指出母親的飲食,有助胎兒的受胎與形體成長,補足諸根,才能使胎兒順利出生。
至於第二種業風,就是把業譬喻為一種風,能使人在三界輪迴,屬於一種業力。意指胎兒靠業的力量成長。
《大寶積經》詳述胎兒從第一個七天起,每隔七天的情況,直到三十八個七天為止。但再加上最先四週,到產出以前,稱為「胎內五位」。《俱舍論》和《大智度論》的說法亦然。
如果按照胎內五位的觀點,第一位是歌羅邏(羯邏藍位。第一個七天)仰賴過去的業力而受身,樣子好似生酪。七天內備妥地大、水大、火大和風大。
第二位是安浮陀(額部曇位。第二個七天)。這段期間的成長要靠遍滿這種業力。據悉胎兒的狀況,好似稠酪和凝酥一樣。
第三位是閉手(開尸位。第三個七天)。這裡作用的業風叫作「藏口」,形狀像藥杵一樣。
第四位是加那(鍵南位。第四個七天)。攝取的業風吹起,據說形狀好似衣衫襤褸的人。
第五位是從般羅奢佉到產下為止(般羅奢佉位。第五個七天以後)。吹起的業風叫作「攝持」等,從此現出四肢與頭部了。
生產也有一陣業風能夠讓胎兒分挽。《俱舍論》上說:「胎兒逐漸轉增,乃至色根形相都很盈滿,靠那股業吹起的異熟風力,會轉動胎兒傾向產門。」
由業造成的風力,也就是仰賴業的能源,才使胎兒自動朝向產門。
生苦即是出生之苦,屬於四苦之一,它有兩種:一種是經由產道的痛苦;另一種是呱呱墜地,開始感受外氣與熱水之苦。據說人類因為這樣,才忘掉以往的記憶。
依照佛教產科學來說,直到生下為止,整個過程的主角是胎兒,尤其是藏在胎兒阿賴耶識裡的那股業力。胎兒自動仰賴業的能源,吸收母體的營養,發育、成長,才能跳到這個世界裡來。
阿闍世誕生到這個世界的原動力,無疑靠自己的業力。但若這股業力不是善業,而含有較強的惡業傾向時,才會產生各種悲劇,就像阿闍世的例子。
揭發人類出生的秘密
一位年輕的命運心理學家孫德習經說:「俄國的名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怎麼在《罪與罰》裡描述殺人的情景呢?除非自己有過實際的殺人經驗,怎會描寫得這樣逼真呢?」
孫德調查過這位作家以前是否殺過人。結果一點兒痕跡也沒有。
之後,孫德的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祖先足否有問題呢?
他懷疑這位大作家的生命底下,承受父母的遺傳特質——殺人的潛能,所以,才表現出殺人者的心態,以及不得不表現的苦衷嗎?換句話說,他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殺人犯嗎?
一位名叫「特洛亞」的傳記研究者,調查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家屬以後,發現一件驚人的記錄,原來他有五位祖先是犯罪者和殺人犯。
於是,孫德表示意見,倘若杜斯妥也夫斯基沒有作家的異常天賦,也許就是一個殺人犯了。
由此可見,人類會重複祖先的犯罪命運,這是來自生命底層的一股衝動,無法由理性控制的特質。
那麼,阿闍世身上流著殺人犯的血液,而且,殺人犯原來是父親,被害人是他自己。
他的名字可以譯作「未生怨」。由於他自己屬於被害人,滿身怨念。換句話說,前世的故事大體上如此。
依據《大般涅槃經》及《照明菩薩經》等記述,頻婆舍羅王年老時還沒有兒子繼承王位。只好請教占卜師,對方說某山裡有一位仙人,待他死後,才會投身到夫人的胎裡做太子。
那位仙人的宿業注定要當國王夫婦的太子,但他還活著沒死,國王聽了想要早日生下太子,才斷絕仙人的糧草,再派心腹去殺死地。
結果,夫人馬上懷孕了。
殺人者與被害者,形成父與子的命運,阿闍世的中有身在這個世界上甦醒了。
提婆達多為了拉攏年輕的阿闍世王子,不惜透露他的出生秘密,這一點可以參照《大般涅槃經》。
有一天,提婆達多臉色憔悴、無精打彩地來訪善見太子(阿闍世王子)。阿闍世問他為何如此呢?提婆達多答道:「外人都在背後罵你。我聽了很難過,因為我們是好朋友。」
他故意說得很親切,希望親近阿闍世,之後,據實透露王子的出世秘密,同時幫他策劃怎樣殺死父親。
善見太子又問:「國人怎樣辱罵我呢?」
提婆達多說:「國人都罵你為未生怨。」
善見又問他:「為何叫我未生怨?誰取的名號?」
提婆達多說:「你未出生時,所有看相師都預言,這個孩子以後會殺死父親。所以,外人都叫你未生怨。但是,宮裡的人為了護衛你,反而叫你為『善見」。韋提希夫人聽了看相師的預言,待你出生時,刻意從高樓上把你丟棄到地面,幸好只折斷你一根手指……我聽了雖然心生愁悶,但也不敢跟你說。」
阿闍世的生命底層,有一股遺傳自父親的殺人本能,才會潛伏一股對父親的怨念。所以,阿闍世是一個命中注定要殺父親的孩子。
早在母親的胎裡開始,這個幼兒就憎恨父母,甚至整個生命都如此。不消說,這種行為深深地刻劃在阿闍世的心版上,等於傷透他的心。
他的怨念遇到提婆達多的徐恿,才一觸即發,不可收拾地造成殺父弒母的實際行為。
至此,總算拉上王舍城的那一幕悲劇了。
摘自 大醫生小醫院
(第二部—佛教心理學)
川田洋一著
圓明譯
懷孕時已有「中有」(識)存在
有人說,人類的生命起於卵子與精子相遇那個時刻。的確,在卵子與精子相逢階段,即已構成生命的一部份,但很難說是一個獨立的人類生命,形成受精卵時,在遺傳上總算有了為人的一切基礎。一般來說,受精卵無異一幅形成人生的設計圖,但還談不上是人類。難怪有人會懷疑:「寓於人體的生命,幾時才能從東西變成人呢?」
現代醫學為了讓世人不觸犯「殺人」罪,才設法在人與物之間劃出一條分界線,事實上,這樣很不容易。
佛教醫學主張,人類生命的誕生,除了卵子與精子以外,還得顯現「中有」或「識」的存在才算數。
「中有」是佛教名詞,意思是從死者亡後到誕生那一瞬間,意指「死亡的生命體」。「中有」如命運,已經被前世的業決定好了。在任何境界裡,是否再生得靠前世的宿業來決定。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有一段記載:
婆索迦村有一位長者,娶了妻卻沒有生男育女。長者只好祈求諸神保佑,殊不知人人告訴他說:「要有三件事出現才會生育,哪三件事情呢?就是父母要有性欲做愛、母親的經期適當,和中有出現,具備這些緣份才能生育。」後來,據說長者的妻子在別處等一個人死後才懷孕。
佛教產科學主張,世人若要懷孕,也得有幾項條件配合——男女性交,婦女月經,中有(識)顯現等三事和合。在《大寶積經》裡,世尊曾經告訴阿難:「阿難,怎樣才能進入娘胎呢?首先,父母要起愛染心,月經期間要順調,中陰(中有)顯現,沒有其他疾病,俱足業緣,便能進入娘胎了。」
可見要三事和合,還要父母親沒有醫學上的疾患,中有才能進入娘胎裡。
也有佛經裡以「識的顯現」代替「中有」一詞。精血即是指精子與卵子和合,同時等中有進去。如果是男性,要從對母親起愛欲心,如果是女性,也要能對父親起愛欲心。因為起了愛欲的煩惱,中有進去,靠著一切種子藏(阿賴耶識)的功能力,各識與肉體顯現才有生命。阿賴耶識的功能力,即是藏在第八識裡那項前世留下的業力。因此。要靠業力才能轉世。另外,佛經把男女的精血,分別叫作白渧與紅渧,也要有紅白兩渧的表現才行。
若依佛教產科學三事和合的原則,那麼,人類的生是有受精卵起作用,俱足本人的阿賴耶識之業,等待時刻發動。
若從佛教產科學的觀點說,不孕的原因有三點:一、產處患病或異常:二、精子與卵子不正常(以上兩點也符合現代西醫的觀點);三、宿業的過患,父母與中有(識)間,沒有相互感應的業緣。
例如《大寶積經》上面記載:「父母尊貴又有大福德,而中陰(中有)卑賤,或因中陰尊貴又有大福德,而父母卑賤,或兩者都有福德,卻因缺乏相感之業,這樣地無法受胎。」
總之,如果父母的阿賴耶識裡暗藏三業,不能跟孩子的阿賴耶識裡那項業互相感應,縱使父母沒有醫學上的疾患,也無法懷孕。例如,在具有福德的娘胎裡,若非有福德的孩子,也照樣不能進入胎裡。相反的狀況也一樣。
頻婆舍羅王跟韋提希夫人,正是雙方的宿業裡沒有互相感應的中有生命,因此,不論父母多麼想要孩子,照樣無法懷孕;雖然受孕,也還無法出生。如果享受了本有的生命,原來山裡的那個仙人就會等於將來的阿闍世。
業力與營養會育成胎兒
早在世尊時代,就有不少人工墮胎的情況。
佛法裡,也把墮胎放進殺生戒,如果殺死胎兒,尼姑就得接受波羅夷罪了。這種刑罰相當於一般死刑。
《十誦律》也是佛經之一,其中列舉三項墮胎方式:
一、用藥物法,讓孕婦服用吐劑或瀉藥,藉此今腹腔充血或促進腹壓,便於墮胎。另外,可把特殊藥物放進膣內來墮胎。
二、在血管內打針墮胎,也許要讓她貧血。
三、好像強迫孕婦做粗重工作,以便墮胎。例如讓孕婦背起笨重行李,或令她走在車前,甚至站在險阻的岸上。
佛經上處處可見世尊很痛心這種不人道行為,而努力防止婦女墮胎。如從佛教產科學的觀點來看,墮胎當然是殺人罪。這方面的業報很可怕,世尊也常常教誡世人。
當阿闍世還留在韋提希夫人的胎內時,就打算打掉這個生命。佛經上雖然沒有詳述她用什麼方法,但很像《十誦律》的記述。
不料,阿闍世反而在娘胎裡很快地成長了。與其說是墮胎失敗,毋寧說這在佛教產科學裡有它更積極的意義。原因是,佛教產科學的立場指出,促進胎兒成長的力量不外兩種——來自母體的營養,其次為業風的作祟。
第一種母體營養說,也符合現代醫學的主張。《增一阿含經》指出母親的飲食,有助胎兒的受胎與形體成長,補足諸根,才能使胎兒順利出生。
至於第二種業風,就是把業譬喻為一種風,能使人在三界輪迴,屬於一種業力。意指胎兒靠業的力量成長。
《大寶積經》詳述胎兒從第一個七天起,每隔七天的情況,直到三十八個七天為止。但再加上最先四週,到產出以前,稱為「胎內五位」。《俱舍論》和《大智度論》的說法亦然。
如果按照胎內五位的觀點,第一位是歌羅邏(羯邏藍位。第一個七天)仰賴過去的業力而受身,樣子好似生酪。七天內備妥地大、水大、火大和風大。
第二位是安浮陀(額部曇位。第二個七天)。這段期間的成長要靠遍滿這種業力。據悉胎兒的狀況,好似稠酪和凝酥一樣。
第三位是閉手(開尸位。第三個七天)。這裡作用的業風叫作「藏口」,形狀像藥杵一樣。
第四位是加那(鍵南位。第四個七天)。攝取的業風吹起,據說形狀好似衣衫襤褸的人。
第五位是從般羅奢佉到產下為止(般羅奢佉位。第五個七天以後)。吹起的業風叫作「攝持」等,從此現出四肢與頭部了。
生產也有一陣業風能夠讓胎兒分挽。《俱舍論》上說:「胎兒逐漸轉增,乃至色根形相都很盈滿,靠那股業吹起的異熟風力,會轉動胎兒傾向產門。」
由業造成的風力,也就是仰賴業的能源,才使胎兒自動朝向產門。
生苦即是出生之苦,屬於四苦之一,它有兩種:一種是經由產道的痛苦;另一種是呱呱墜地,開始感受外氣與熱水之苦。據說人類因為這樣,才忘掉以往的記憶。
依照佛教產科學來說,直到生下為止,整個過程的主角是胎兒,尤其是藏在胎兒阿賴耶識裡的那股業力。胎兒自動仰賴業的能源,吸收母體的營養,發育、成長,才能跳到這個世界裡來。
阿闍世誕生到這個世界的原動力,無疑靠自己的業力。但若這股業力不是善業,而含有較強的惡業傾向時,才會產生各種悲劇,就像阿闍世的例子。
揭發人類出生的秘密
一位年輕的命運心理學家孫德習經說:「俄國的名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怎麼在《罪與罰》裡描述殺人的情景呢?除非自己有過實際的殺人經驗,怎會描寫得這樣逼真呢?」
孫德調查過這位作家以前是否殺過人。結果一點兒痕跡也沒有。
之後,孫德的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祖先足否有問題呢?
他懷疑這位大作家的生命底下,承受父母的遺傳特質——殺人的潛能,所以,才表現出殺人者的心態,以及不得不表現的苦衷嗎?換句話說,他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殺人犯嗎?
一位名叫「特洛亞」的傳記研究者,調查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家屬以後,發現一件驚人的記錄,原來他有五位祖先是犯罪者和殺人犯。
於是,孫德表示意見,倘若杜斯妥也夫斯基沒有作家的異常天賦,也許就是一個殺人犯了。
由此可見,人類會重複祖先的犯罪命運,這是來自生命底層的一股衝動,無法由理性控制的特質。
那麼,阿闍世身上流著殺人犯的血液,而且,殺人犯原來是父親,被害人是他自己。
他的名字可以譯作「未生怨」。由於他自己屬於被害人,滿身怨念。換句話說,前世的故事大體上如此。
依據《大般涅槃經》及《照明菩薩經》等記述,頻婆舍羅王年老時還沒有兒子繼承王位。只好請教占卜師,對方說某山裡有一位仙人,待他死後,才會投身到夫人的胎裡做太子。
那位仙人的宿業注定要當國王夫婦的太子,但他還活著沒死,國王聽了想要早日生下太子,才斷絕仙人的糧草,再派心腹去殺死地。
結果,夫人馬上懷孕了。
殺人者與被害者,形成父與子的命運,阿闍世的中有身在這個世界上甦醒了。
提婆達多為了拉攏年輕的阿闍世王子,不惜透露他的出生秘密,這一點可以參照《大般涅槃經》。
有一天,提婆達多臉色憔悴、無精打彩地來訪善見太子(阿闍世王子)。阿闍世問他為何如此呢?提婆達多答道:「外人都在背後罵你。我聽了很難過,因為我們是好朋友。」
他故意說得很親切,希望親近阿闍世,之後,據實透露王子的出世秘密,同時幫他策劃怎樣殺死父親。
善見太子又問:「國人怎樣辱罵我呢?」
提婆達多說:「國人都罵你為未生怨。」
善見又問他:「為何叫我未生怨?誰取的名號?」
提婆達多說:「你未出生時,所有看相師都預言,這個孩子以後會殺死父親。所以,外人都叫你未生怨。但是,宮裡的人為了護衛你,反而叫你為『善見」。韋提希夫人聽了看相師的預言,待你出生時,刻意從高樓上把你丟棄到地面,幸好只折斷你一根手指……我聽了雖然心生愁悶,但也不敢跟你說。」
阿闍世的生命底層,有一股遺傳自父親的殺人本能,才會潛伏一股對父親的怨念。所以,阿闍世是一個命中注定要殺父親的孩子。
早在母親的胎裡開始,這個幼兒就憎恨父母,甚至整個生命都如此。不消說,這種行為深深地刻劃在阿闍世的心版上,等於傷透他的心。
他的怨念遇到提婆達多的徐恿,才一觸即發,不可收拾地造成殺父弒母的實際行為。
至此,總算拉上王舍城的那一幕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