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樓
(以下是DY的淺見心得,透過西澳羅希特先生的生死因緣示現,嘗試去看看有關“被困人生”的問題)祈求地藏菩薩摩訶薩護念羅希特先生,護念我們大家!
為什麼要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為什麼要允許自己轉變?
如果我們鄰界很大的憂悲苦惱時,譬如跟所愛的分離、想要的要不到,尤其在生命快結束時,若能對自己的生命一切了無遺憾,還充滿了“下一回要更努力”的歡喜悅樂,沒有懊惱悔恨,那我們這次的生命是有意義的,因為深信自己沒有白活,深深感激那些令我沒有白活的賢聖與眾生,並期待下一回更好;如果不是這樣的認定,經歷的是被困在無力之間的怯弱恐怖感,那說明這次的生命沒有意義,我們趁還來得及的時候需要趕緊對這個生命重新認識,不然到時候出現很大的驚訝與遺憾,就來不及了。如同電影“第六感生死戀”,最後死神被面對死亡的凡夫問到:“我需要害怕嗎?”
死神回答:“像你這樣的人,不需要害怕!”
這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由於我們都將難逃一死,到時候能否對自己提出這個“我需不需要害怕?”的問題。看來絕大多數人都是否定的答案,因為我們都怕活的不好、怕傷、怕病、怕死,我們都不希望受痛苦,希望活得好、老得好、病得好、死得好、受生得好,因此在我們的生命裡,對“被困”的無奈徹底是個疑難、又麻煩、又提不出正確答案的問題,也因此對已知或未知有關“怕與不怕”的意義,需要嚴肅正確對待,重新認識。為什麼?
因為跟隨善知識的教導,從能見怕什麼、不怕什麼所代表與引發的心態,可以找到出離怕的方法,讓我們不再害怕,讓我們對這難得的一生提出一個正確的答報,提出感激心,而正確答報的結束將促成下一次正確的開始,如是相續連接依我們的願力成就一個安隱不再害怕的關鍵,這樣的結果可證明生命是有意義的。一個“憂閉悶絕”的心不會是令生命有意義的現象,但卻提出了沒有意義的證據關鍵,那應是提醒我們 "該重新認識了!"。
因此我們要問這個最大的問題,針對一切眾生心中都曾有過與人事物糾結覆藏的恐怖,佛法為我們提出“苦不苦?”的問題,對苦“怕不怕?”。這問題看似簡單,卻是我們最大又複雜的難題,譬如羅希特先生面對病苦作出生死的選擇,準備跟這個寶愛的身體與親人進行愛別離的決定時,心裡是什麼感受?是:一死了之?!“我都活在地獄裡了,活的那麼辛苦不快樂!還有什麼好囉嗦的?”或者是:“人生至此,我沒輒了!但我還不想死,希望還有救?若能被救拔,我一定去重新認識我的生命,有意義的去善待這個生命。”
如果此生不把“苦不苦、怕不怕”的問題搞清楚,帶著覆藏的恐懼心,我要問:“無常”來抓人時,我會不會去到更可怕的地方?我們這輩子能受生人道,沒有受生餓鬼、畜生、地獄道,是因為我們上輩子還具備作人的資格,如果苦到怕到連人都不想做了,那下一次會去到哪呢?所以對自己“苦不苦?怕不怕?”提出勇敢誠實的問答,是決定了下一回受生在哪的關鍵,對此生被困於自己“所想、所說、所作”的一切透過正確的學習,產生慚愧懺悔心與感激心,決定遠離邪倒、遠離不尊重、遠離懊惱悔恨,這是多麼重要的人生使命呀!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以下是DY的淺見心得,透過西澳羅希特先生的生死因緣示現,嘗試去看看有關“被困人生”的問題)祈求地藏菩薩摩訶薩護念羅希特先生,護念我們大家!
為什麼要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為什麼要允許自己轉變?
如果我們鄰界很大的憂悲苦惱時,譬如跟所愛的分離、想要的要不到,尤其在生命快結束時,若能對自己的生命一切了無遺憾,還充滿了“下一回要更努力”的歡喜悅樂,沒有懊惱悔恨,那我們這次的生命是有意義的,因為深信自己沒有白活,深深感激那些令我沒有白活的賢聖與眾生,並期待下一回更好;如果不是這樣的認定,經歷的是被困在無力之間的怯弱恐怖感,那說明這次的生命沒有意義,我們趁還來得及的時候需要趕緊對這個生命重新認識,不然到時候出現很大的驚訝與遺憾,就來不及了。如同電影“第六感生死戀”,最後死神被面對死亡的凡夫問到:“我需要害怕嗎?”
死神回答:“像你這樣的人,不需要害怕!”
這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由於我們都將難逃一死,到時候能否對自己提出這個“我需不需要害怕?”的問題。看來絕大多數人都是否定的答案,因為我們都怕活的不好、怕傷、怕病、怕死,我們都不希望受痛苦,希望活得好、老得好、病得好、死得好、受生得好,因此在我們的生命裡,對“被困”的無奈徹底是個疑難、又麻煩、又提不出正確答案的問題,也因此對已知或未知有關“怕與不怕”的意義,需要嚴肅正確對待,重新認識。為什麼?
因為跟隨善知識的教導,從能見怕什麼、不怕什麼所代表與引發的心態,可以找到出離怕的方法,讓我們不再害怕,讓我們對這難得的一生提出一個正確的答報,提出感激心,而正確答報的結束將促成下一次正確的開始,如是相續連接依我們的願力成就一個安隱不再害怕的關鍵,這樣的結果可證明生命是有意義的。一個“憂閉悶絕”的心不會是令生命有意義的現象,但卻提出了沒有意義的證據關鍵,那應是提醒我們 "該重新認識了!"。
因此我們要問這個最大的問題,針對一切眾生心中都曾有過與人事物糾結覆藏的恐怖,佛法為我們提出“苦不苦?”的問題,對苦“怕不怕?”。這問題看似簡單,卻是我們最大又複雜的難題,譬如羅希特先生面對病苦作出生死的選擇,準備跟這個寶愛的身體與親人進行愛別離的決定時,心裡是什麼感受?是:一死了之?!“我都活在地獄裡了,活的那麼辛苦不快樂!還有什麼好囉嗦的?”或者是:“人生至此,我沒輒了!但我還不想死,希望還有救?若能被救拔,我一定去重新認識我的生命,有意義的去善待這個生命。”
如果此生不把“苦不苦、怕不怕”的問題搞清楚,帶著覆藏的恐懼心,我要問:“無常”來抓人時,我會不會去到更可怕的地方?我們這輩子能受生人道,沒有受生餓鬼、畜生、地獄道,是因為我們上輩子還具備作人的資格,如果苦到怕到連人都不想做了,那下一次會去到哪呢?所以對自己“苦不苦?怕不怕?”提出勇敢誠實的問答,是決定了下一回受生在哪的關鍵,對此生被困於自己“所想、所說、所作”的一切透過正確的學習,產生慚愧懺悔心與感激心,決定遠離邪倒、遠離不尊重、遠離懊惱悔恨,這是多麼重要的人生使命呀!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