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空藏菩薩法門略錄
沙門勇勝 輯
第一章:經典
虛空藏菩薩法門,根據「虛空藏菩薩四經」等有關經典而安立:
一、《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唐三藏沙門不空譯。同本異譯有《大方等大集經虛空藏菩薩所問品》,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又《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中,有《虛空藏菩薩所問經》超度四魔之譯文。
二、《虛空藏菩薩經》,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譯。同本異譯有《佛說虛空藏菩薩神咒經》,失譯者名;《虛空藏菩薩神咒經》,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虛空孕菩薩經》,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又《大乘集菩薩學論》中,有多處摘引《虛空藏經》之譯文。
三、《觀虛空藏菩薩經》,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四、《大佛頂首楞嚴經虛空藏菩薩空大圓通章》,唐天竺沙門般剌蜜諦譯,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虛空藏菩薩空大圓通章》。
此外甚多,今不具錄。大藏祕密部中,常有虛空藏菩薩儀軌經,舉其例如《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此經同本異譯有《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咒經》、《如來方便善巧咒經》,又舉例如《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若欲詳知,閱藏查尋。
第二章:修持
修持方法詳如經典所載,禮敬、讚歎、供養、誦經、持名、持咒、迴向發願等。弘一大師云:「其中禮敬、讚歎、供養、迴向發願,必須行之。誦經、持名、持咒,可隨己意,或惟修二法,或僅修一法,皆可。」又弘一大師云:「經中屢云:聞名持名。因其法最為簡易,其所獲之益亦最為廣大也。」故今暫舉持名如下: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毘盧遮那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大方等大集經虛空藏菩薩所問品》:「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曰:速辯,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此虛空藏菩薩何因緣故,名虛空藏?』佛告速辯菩薩:『善男子!譬如大富長者多諸民眾,無量庫藏財寶充滿,能行布施心無慳悋,若行施時,貧窮往者隨意所須,開大寶藏悉能給與,彼諸眾生皆得適意,長者施已心喜無悔。善男子!虛空藏菩薩亦復如是,常行功德成就方便力迴向故,戒身善清淨故,得成就神足力故,純至究竟善清淨故,所願增益成就故,知一切法如幻化故,得如來神足力故,於虛空中隨眾生所須,若法施、若財施,盡能施與皆令歡喜。以是故,善男子!是賢士以此方便智故,名虛空藏。』」
又載: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復過無量阿僧祇劫,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不可算數,於大雲清淨世界普光王如來所,爾時虛空藏菩薩名為師子進菩薩,虛空藏菩薩當于爾時,初於空中雨無量珍寶,以是因緣常名虛空藏。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云:「東方過此八佛世界微塵數佛土,有世界名大莊嚴,佛號一寶莊嚴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現在說法。」又云:「彼一寶莊嚴如來世界中,有菩薩摩訶薩,名大虛空藏。」
《虛空藏菩薩經》云:「爾時,西方過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一切香集依,其中眾生成就五濁,彼國有佛名勝華敷藏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今正為諸大眾轉妙法輪,彼有菩薩摩訶薩,名虛空藏,已從彼佛,聞深妙法得諸禪定。」
又云:「若有眾生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歸命,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恭敬禮拜,時虛空藏菩薩觀此眾生心心善根,若見眾生諸見煩惱之所惑亂,若見過去善根種子心所行業,於佛法僧,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餘功德隨所堪能,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觀彼眾生隨所應見,於其夢中現種種形,即以方便而為說法。善男子!若有眾生應於寤覺見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於目前見種種形,即以方便開正直道,破諸眾生惡業、邪見、惡願、惡歸、惡處、惡取,如是計著悉令解脫,身口意業無諸邪曲,趣正直道、正業、正見、正願、正歸、正處、正取,常獲親近諸善知識,速疾捨離臭結煩惱,永免三塗八難之苦,常行善業得自在力,乃至漸漸入深法忍。」
又云:「若諸眾生種種身病,及心狂亂聾盲瘖啞,手足拘躄諸根不具,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歸命,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恭敬禮拜,或從乞藥,或願除愈,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隨其願,或現梵天像,或現釋提桓因像,或現毘沙門像,或現四天王像,或現焰摩天像,或現兜率陀天像,或現自在天像,或現大自在天像,或現婆羅門像,或現剎利像,或現長者像,或現居士像,或現大臣官屬像,或現童男童女像,或現父母親屬像,或現執金剛像,或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像,現如是等種種諸像,在於夢者及寤者前,為說病相,并為分別諸藥對治,病狀如此應服此藥,若如是病宜服彼藥,諸眾生等既聞說已,各隨所應而合諸藥,若自無者菩薩悉與,是諸眾生,或有一服、二服、三服,眾病皆愈,或有但見所現之身,病即除者。」
又云:「善男子!又有初發心菩薩犯根本罪畏墮惡趣,聞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願見,欲發露懺悔所犯罪故,於初夜後分,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善男子!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其所應現種種形,或現自身,或聲聞身,或剎利身、婆羅門身,乃至童男童女等身,在彼犯罪初發心菩薩前,教令發露懺悔除罪,以善巧方便,開示甚深無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總持忍辱之地,捨諸惡趣,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羅蜜,得力堅固猶如金剛,乃至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若不現身在其人前教發露者,是初發心菩薩,應於後夜合掌至心而向東方,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請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閻浮提,大悲護我,可為我白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願於夢中示我方便,發露懺悔犯根本罪,令得大乘方便智眼。』善男子!彼初發心菩薩,即於夢中明相出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其所應而為現身,以諸方便,令彼初發心菩薩發露懺悔,先所犯罪,示方便智,令彼菩薩深懷驚怖,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忘三昧,堅住大乘,疾得滿足六波羅蜜,不久成就一切種智。」
又云:「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聞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或造形像,或設供養,是人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飢渴之苦,隨壽長短必無夭橫,臨命終時,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聞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手足諸根不能為用,唯餘微識及身溫暖,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彼眾生所事之神,而現其身,或轉輪聖王身,或提頭賴吒身,或毘沙門身,或毘樓勒迦身,或毘樓博叉身,或餘天身,或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在其人前而說偈言:『四聖諦義,智者應觀,若解了者,能離生死。』善男子!時彼眾生於命臨終,既見其昔所事之神,又聞為說如此要偈,既終之後不墮惡趣,因斯力故速免生死。又善男子!若有眾生心樂佛法,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於其臨終而現佛形,為說偈言:『佛智真實,度生死海,速求佛智,得盡諸苦。』善男子!時彼眾生得見佛身,又聞此偈至心觀察,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命終之後得生淨國,永不更在五濁世界,常獲親近彼佛如來,又聞妙法,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彼眾生臨終之時,應聞妙法及應見僧,亦皆普示。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此不可思議方便智慧。」
又云:「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入大海,欲為商賈,欲服湯藥而求力驗,欲脫繫縛,欲脫枷鎖,欲求免脫輸送財物,若愛別離,若怨憎會,欲避水火,欲避盜賊,欲避師子,欲避虎狼毒蛇之難,欲免疾病飢渴之患,欲求尊位,有如是等諸所求欲,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恭敬供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皆令滿願。」
又云:「復次,善男子!若有婆羅門眾,願樂欲得大婆羅門處,復有眾生求長者處,或居士處,或工巧處,或多聞處,或威力處,或思惟處,或解脫處,應於後夜淨自洗浴著新潔衣,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向於東方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而作是言:『唯願施我大慈悲力,令我所求疾得滿足。』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以淨天耳聞彼請已,隨其所應現種種形而為說法,令彼所願皆得滿足。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不可思議方便智慧,久已得入佛功德海。」
又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無量百千阿僧祇劫,修行六波羅蜜,於十方世界一切佛所,種種供養,乃至滿無量阿僧祇恒河沙劫,不如有人讀誦、書寫、為人解說《虛空藏菩薩經》,及持名號,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算數譬類所不能知。」
《觀虛空藏菩薩經》云:「世尊先於功德經中說:『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能除一切惡不善業,治王旃陀羅,乃至沙門旃陀羅諸惡律儀。』」
《占察善惡業報經》:「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行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又復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
又云:「若雜亂垢心,雖復稱誦我之名字,而不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
蕅益大師云:「且持名一法,自其淺近言之,愚夫愚婦孰不能矢口。自其深遠言之,不達法身平等,雜亂垢心不得名為聞矣。」
《佛說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云:「南無虛空藏菩薩」,亦如《妙法蓮華經》云:「南無觀世音菩薩」,準此,則持名應云:「南無虛空藏菩薩」,斯為易善,宜作通用。但有欲依《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念:「南無大虛空藏菩薩」者,或有欲依《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念:「南無虛空藏王菩薩」者,亦應隨其喜好,因與經典符合。
虛空藏菩薩持名等法門,時人只知滅除業障、具足聞持,但不知能滿一切眾生所願,如如意寶珠。然而修持當為成佛度生、得生淨國,何能圖計此世來生之樂。智者於此,慎莫輕忽。
第三章:感應
為啟信心,前已略舉持名功德利益;為增信心,後再略舉感應事蹟如下: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云:「爾時,王舍大城有五百女人,共詣大虛空藏菩薩所,到已白言:『我聞正士能滿一切有情所願,然今我等夫主並死,不知所趣,唯願大士示我令見。』爾時,大虛空藏菩薩,以威神力故,即為五百女人,各各現其本夫形狀住菩薩前,時虛空藏告諸女言:『姊妹!當觀此是汝等本夫以不?』彼諸女等各見本夫,悲喜交集,時彼丈夫各自隨逐是諸女等,還歸本家,七日之中為女說法,令得成就,咸發無上菩提之心,住不退轉。時五百女相共來詣大虛空藏菩薩之所,一心同聲以伽陀讚曰:『我等今知是法相,猶如幻化虛空性,而為我等示現夫,今我成就最勝業,以是諸法皆變化,本空無心無所動,由此通達無漏法,永不隨逐諸煩惱,是故皆發菩提心,願欲拔濟有情類,蒙為我等授記別,當得成佛度有情,同名善調之如來,廣於後世修諸行,我等獲斯妙法雨,是故稱讚大導師。』」
又云:「爾時,復有五百丈夫被賊欲害,即聞空中聲曰:『汝等當知有菩薩名大虛空藏,能於怖畏諸有情類,施於無畏,汝等應當歸依稽首,必無所害。』時彼諸人以恐怖故,皆共一心異口同聲作如是言:『南無大虛空藏菩薩!』作是語時,虛空藏菩薩化五百人從虛空下,住彼人前,告諸賊言:『是等貧匱何用害為,寧殺我等,今當與汝衣服瓔珞所須之物,令無所乏勿斷彼命。』時彼諸賊即殺化人,其五百人咸離怖畏泰然安隱,皆共往詣大虛空藏菩薩之所,恭敬合掌頭面禮足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皆從大師得全性命,故來頂禮,莫知所報廣大之恩,唯願為我說微妙法,當共受持成二利行。』爾時,大虛空藏菩薩告言:『善男子!汝等今者既無所懼,各各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得自利利他成就。』說是語已,彼等一時,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以上妙衣服價值百千,奉虛空藏菩薩以申供養,如是供養虛空藏菩薩已,即為供養一切諸佛,爾時,世尊悉與彼等授於記別,於當來世過無量劫,修菩提分法已,當得成佛,同號無怖畏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跋
今此〈虛空藏菩薩法門略錄〉,乃仿弘一大師等之編撰,然余識淺陋,而未能盡善,但以少見法門輯錄,姑且備作入門線索,只冀承此,聊報虛空藏菩薩之深恩耳。
http://tw.myblog.yahoo.com/pagsam-wangpo/photo?pid=867
〈虛空藏法門的功德〉 海濤法師◎輯
◎虛空藏菩薩的功德廣大如虛空,若虔心祈請虛空藏菩薩守護,修學虛空藏菩薩法門,亦可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
1.一稱聖名,得致福德。
一、《大虛空藏念誦》記載,修學虛空藏菩薩法門,則業報等障礙皆悉消除,福報功德能得增長。
二、能清淨信仰大乘佛法,利益安樂有情眾生之心,無有退轉。
三、世間、出世間所有的財寶悉皆獲得,於一切眾生能作利益。
四、一稱一念虛空藏菩薩的名號,所得福德即如虛空;若能如法修行,所求的祈願更是必得圓滿,並且獲得殊勝的成就。
2.稱名號得智慧福德
一、《虛空藏經》記載,若有人誦持虛空藏菩薩名或咒者,便是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結下深刻的緣。
二、若想要求得無上菩提,欲求得往來十方佛土等,都可以誦持此咒。
三、若想求得智慧、想求得大眾敬愛珍惜;若喜好歌詠,欲得第一完美的音聲;想求得王位、百官位;想求得種種資財、種種眷屬;於善事想得聲名遠播者,持此咒或是稱念虛空藏菩薩的名號,即可滿願。
3.幫助眾生直至成佛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虛空藏菩薩是一切眾生的無上福田,虛空藏菩薩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第一補處菩薩。
二、虛空藏菩薩其足十八不共法祕藏法門,可以往來十方不可說的無量世界,示現種種不同的形像。
三、虛空藏菩薩廣大慈悲布施,宣說種種法門,終將幫助眾生直至成就正等正覺。
四、虛空藏菩薩慈悲廣大僅次於如來。
4.療癒種種身心疾病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虛空藏菩薩具足諸三昧如大海,安住於菩薩戒如同須彌山王,忍辱心如同金剛,精進勇猛如同疾風,給予法界眾生種種醫藥,除癒種種疾病,直至迅速證得無上菩提。
5.平安生產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婦人面臨產難時,若是在旁看護的人能誠信持誦虛空藏菩薩咒,虛空藏菩薩便會聞咒而來到此人面前,幫助婦人平安生產。
二、有人在旁助誦就能有如此的功德,如果婦人能自行持誦虛空藏菩薩咒語,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議。
6.臨終時得示現救度加持
一、若有眾生聽聞虛空藏菩薩名號,或造虛空藏菩薩形像,或設置供養,是人於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飢渴的痛苦,隨著壽命的長短而往生,不會發生夭折、橫死之事。
二、此人臨命終時,如果眼睛不能看見色相,耳朵不能聽聞音聲,鼻子不能闇嗅香氣,舌頭不知嚐味,身體沒有知覺觸感,手腳諸根都不能運用,只有剩餘微細的意識及身體些許的溫暖。
三、這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著此眾生所奉事的神祇而示現其身,或現轉輪聖王身,或現提頭賴吒身,或現毘沙門身,或現毘勒迦身,或現毘樓博叉身,或現其餘天身,或龍、夜叉、乾闡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身,示現在其人前而說偈言:四聖諦義,智者應觀!若解了者,能離生死。
四、此眾生於生命臨終時,既見其往昔所奉事的神祇,又聽聞為他所宣說的偈頌,生命終了之後便不會墮於惡趣,因為虛空藏菩薩加持力的緣故,而迅速免於生死輪迴。
五、若有眾生心中意樂佛法,虛空藏菩薩會於其臨終時示現,為說偈言:佛智真實,度生死海;速求佛智,得盡諸苦。
六、若在那時得以親見佛身,又聽聞此偈而至心觀察,歡喜踊躍,命終之後便得以往生淨土,永遠不復在五濁世界,可以恆常親近佛陀如來、聽聞妙法,不久當獲得妙法。
7.降伏疫氣流行、水旱災害等
一、當國土災難競起、或有疫氣流行、水旱不調等種種災變時,眾生都會感到非常不安。
此時國王應恭請眾僧來到虛空藏菩薩像前,在七日乃至二十一日之間,身心清淨專心持誦此咒滿一萬遍,虛空藏便能施明靈驗,使大臣和合通達,雨下潤澤和順,眾生安樂,國土安穩,得五穀豐實。
8.除卻賊難
一、根據《大虛空藏菩薩》記載,當五百丈夫被盜賊所加害時,異口同聲地說:「南無大虛空藏菩薩!」說完時,虛空藏菩薩立即就化現了五百人,告訴眾賊們說:「我們願意代替他們犧牲,請放了其他五百人吧!」說完,那些盜賊即殺掉化現的人,而五百丈夫全都得脫危難,除卻恐怖畏懼。
◎附錄:滿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出自《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陀羅尼是:
南無 阿迦捨 揭婆耶 唵 麼哩 迦麼唎 慕唎 莎嚩訶
◎修法功德:此真言是過去、現在一切諸佛所共同宣說。功德非常廣大,若能恆常持誦此陀羅尼,從無始以來五無間等一切罪障都可全部滅除,並能恆常得到一切諸佛、菩薩共同守護憶念。一切痛苦患難全都消除,並且能夠時常出生於人、天而不墮惡趣之中,只要常誦持此真言,必能獲得如此的福報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