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聖般若攝頌》第二課:若自己對佛法的無我或空性有所瞭解,那不管別人怎麼樣,自己內在的快樂始終都會出現。

您是本帖的第 1438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聖般若攝頌》第二課:若自己對佛法的無我或空性有所瞭解,那不管別人怎麼樣,自己內在的快樂始終都會出現。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聖般若攝頌》第二課:若自己對佛法的無我或空性有所瞭解,那不管別人怎麼樣,自己內在的快樂始終都會出現。

敬請廣大流傳此甚深般若空性!

何以故?

法王如意寶心子大堪布索達吉:


彌勒菩薩說過:獲得見道的根本因有三種:第一是給別人宣講般若;第二是讓別人現證般若空性的意義;第三是自己入定修習般若,這三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大般若經》中也講:這三種因可以產生見道的功德和境界,其中的每一種因都有無量功德。
宗喀巴大師的《金鬘論》中也說:如果能讓聲聞種性的人受持般若空性,使其於此境界中安住哪怕只有一天,這個功德比令整個三界眾生都獲得聲聞果位的功德還要大。
 
  

敬請廣大流傳此甚深般若空性!

何以故?

法王如意寶心子大堪布索達吉:


彌勒菩薩說過:獲得見道的根本因有三種:第一是給別人宣講般若;第二是讓別人現證般若空性的意義;第三是自己入定修習般若,這三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大般若經》中也講:這三種因可以產生見道的功德和境界,其中的每一種因都有無量功德。
宗喀巴大師的《金鬘論》中也說:如果能讓聲聞種性的人受持般若空性,使其於此境界中安住哪怕只有一天,這個功德比令整個三界眾生都獲得聲聞果位的功德還要大。
 
  

  第二課

      思考題

1.對「以聞思修調自心」和「以佛法利益他眾」這兩條願你有何感想?對未來的人生你有什麼樣的規劃與打算?為什麼?

2.佛陀的威德力表現在哪些方面?我們應怎樣認識、對待佛陀的威德力?

3.為什麼能接受空性法門的人非常了不起?怎樣才能斷除對空性法門的愚癡與恐懼之心?本課所講聽聞般若空性者的根機是什麼樣的?

4.為什麼執著色法等外境毫無意義?怎樣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學習佛陀親口宣說的般若經——《般若攝頌》。

前面講了,無論是聽受還是宣講般若法門,它們的來源就是佛陀,也即在佛陀的加持下才有這樣的機會,對此大家一定要清楚。可能在座的個別道友,因為以前對佛教的道理並不是特別瞭解,所以對恩德的來源就不明白。世人也說飲水思源,而我們相續中產生的種種快樂,或獲得的種種佛法利益皆來自佛陀的恩德,所以當我們坐在屋子裡時,就應好好憶念佛陀和傳承上師對我們帶來的恩德,並進而生起報恩之心。

那對佛陀和上師最好的報恩是什麼呢?就是發願利益眾生。我自己最近一直在想,對未來的人生應該有個目標和定位,所以我就發了一個願,(其實這個願以前很多上師在不同的教言中都講到了,只不過我將它們作了歸納。)它分兩條:第一條,以聞思修調自心;第二條,以佛法利益他眾。當然這兩條當中,第一條是根本,第二條是歸宿。所以,我以後的所作所為就圍繞這兩個目標,其他就沒有什麼多想的。當然暫時今天吃好一點,明天穿好一點,或者今天好好休息一下,過兩天在哪裡喝個茶,可能這樣的目標和想法偶爾也會有,但這並不究竟。所以,不管是今生還是未來的生生世世,我都願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生存:即使明天離開人間,今天若有機會瞭解佛法的道理,也要在其他善知識面前聽法,並盡力將所聽的法義反覆思維、再三串習,以便逐漸斷除自相續的染污,從而顯露本有的智慧,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當中,皆以講經說法、做慈善等與佛法息息相關的方式來利益眾生;雖然幫助眾生的途徑多之又多,但我唯想以佛法來調化眾生。

在座的道友,有些二三十歲,有些七八十歲,雖然年齡並不相同,但大家來到這個世界,不可能天天都是晃晃悠悠、渾渾噩噩地過了就可以,所以對未來一定要有一個定位或目標。若是犛牛等旁生,那只要當天有吃的就可以了,除此之外什麼都不用考慮。但我們是人,且是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所以一定要想到佛法和眾生。最近我家裡常來一隻小貓,我也給它餵一點牛奶,喝完了以後它就一直在有太陽的地方,或較暖和之處睡著,醒過來後舔一舔嘴巴、到處看一看、喵喵地叫幾聲,然後就出去玩了。若人也僅此而已,每天都為了住處、飲食等忙一忙,除此之外什麼樣的方向和目標都沒有,那就成了有些格言裡面所講的那樣——兩條腿的豬,所以希望大家也要立大志。

當然,我既不是智者,也不是成就者,更不是高僧大德。作為一位長期學習佛法的普通僧人,的確我很想未來存活的日子就這樣度過。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說,今生和來世比較起來,我要對來世重視。當時有些道友對這句金剛語並不是很理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流逝,大家才逐漸領略了它的深義。因為,對於一個真正修學大乘佛法的人來講,當他到了一定年齡階段慢慢回顧一生經歷之後,就會覺得唯一有價值的事就是聞思修行和利益眾生,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可追求的。確實,不管是色聲香味還是名聞利養,越尋找越像尋彩虹一樣了不可得,所以我才這樣發願。

當然對我來講,在報答佛和上師的恩德方面也很慚愧。因為上師們傳下來的這些教言字字句句都無比珍貴,所以在即生中,無論以金錢還是其他方式都不可能報答得了他們的恩德。自己獨自一人思維時,這種感覺就非常明顯,所以我唯一發下這樣的願。當然,諸佛菩薩最歡喜的事情就是利益眾生,不過根據自己的福報和能力來看,這也非常有限;但無論如何自己還是會盡心盡力地去做。

下面繼續講正文。前面已經講了,閻浮提的水都來自龍宮,若不是龍王的福德,世間的草木、河流等都不會存在。下面緊接著講這則比喻所表達的意義。

如是佛之諸聲聞,說法講法依理詮,

獲無上樂得彼果,皆依如來威德力。

同樣的道理,佛陀所有聲聞弟子——須菩提、舍利子、目犍連等,以及傳承諸大上師們,他們在不同眾生面前有時簡略宣說佛法的道理,有時非常廣泛地宣說,有時則以四種道理:作用理、觀待理、法爾理、證成理來詮解佛法,或抉擇萬法的真理;自他眾生也依之獲得不住一切法的無上究竟涅槃,即諸佛菩薩的果位,或獲得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阿羅漢果等息滅一切世間煩惱的暫時果位。從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依靠聲聞等的智慧和力量來獲得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應該說,所有這些全都依靠佛陀不共威德力而獲得。

所以,在佛陀的教法中,不管是講經說法也好,還是獲得聖者的果位,這些的來源就是佛陀。大家也知道,如果佛陀在因地沒有發無上菩提心,成佛後沒有為眾生傳授妙法,那就不可能有層出不窮的聖者出現,如此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佛法。雖然表面上看來,每一個弟子都有上師,在上師傳講了佛法以後,弟子才懂得了佛法的真理;所以這應該是上師的威力,並不是佛的威力,因為佛早就已經涅槃了。實際上,這些都是佛陀的威神之力所致。大家想想,如果佛沒有為我們創造這樣的世界,這些又怎能存在?

不僅如此,在世間當中,哪怕是天氣熱的時候出現絲絲涼風,或天氣寒冷時出現陣陣溫暖的陽光,以及能用剃鬚刀來刮鬍子,或用理發刀來理發等,這些全是佛的加持;可是世人非常愚笨,他們根本不知這樣的道理。拿世間人們不可或缺的飲食來說,這也是依靠佛陀的福德而產生的,佛經中云:「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比如說,我們下課後拿著桶在龍泉水打水,能打到水這也是佛的加持;或者你拿幾塊錢到菜市場去買菜,能買到菜這也是佛的加持……但是很多凡夫人因為特別愚笨,根本不知道這是佛的恩德,反而認為連蚯蚓以上的眾生都有吃的,這哪裡有佛的恩德。實在可悲!所以大家務必首先懂得佛陀不可思議的恩德,並進而盡心盡力地報答佛恩。

其實在整個世間,佛陀的事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體現。《現觀莊嚴論》最後一品亦云:「如是盡生死,此事業無斷。」意思是說,乃至輪迴沒有空之前,佛陀利益眾生的事業就會一直連續不斷。既然在世間中,佛陀會不斷相應所化眾生的根機而作饒益,那我們在得到佛陀的加持後,就應該生起感恩、報恩之心。

記得《百業經》中記載:在恰嘎國王的時候,有一位出家人依靠佛的加持獲得了阿羅漢果位,因感世尊恩深似海而發願報答佛恩。他再三思維,了知供養財產等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唯有度化無邊的眾生才能報答佛恩,於是他便來到印度六大城市之一的果賢巴度化眾生。當時很多眾生都得到了梵天、帝釋等世間果位,有些還獲得了聲聞緣覺的果位,有些雖然沒有獲得果位,但在相續中也種下了解脫的善根,有些則對三寶生起了不退轉的信心。而我們現在已聽聞了般若法門,其實這樣的福報也來自佛陀和上師的加持,那我們是否已生起感恩、報恩之心呢?

在末法時代,不要說聽聞空性法門,連世間人文道德方面的理論聽的人也很少,時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真的,若你想聽孔孟的孝順之道,那在什麼樣的高等學校能聽到?非常困難。而我們現在聽到的,既不是人天乘、也不是小乘,而是大乘,大乘當中也是空性法門。能以這樣的甚深法門在我們相續中種下善根,那來到世間也非常有意義。但這並不是偶爾的機會,或碰巧遇到了這樣好的機緣,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對佛和上師有一種感恩之情,作為佛教徒這非常有必要。

作為出家人,大家能穿上僧衣,過上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這完全是佛陀的加持和威力所致。如果佛陀沒有給我們開顯這樣的出家之道,那很多人都將在世俗中過著特別低劣的生活,每天都是爭執不休,痛苦不堪設想。大家也想一想,如果我們沒有出家,那在這段時間中流過多少淚水?不管是眼中流出來的串串淚珠,還是看不到的內心中的傷心淚,可能都流過很多次。但我們出家以後,生活上一塵不染、非常清淨,每天過的是沒有壓力、沒有競爭的日子,那流下的也唯有大悲的淚花。以前我跟很多同學接觸的時候,他們都說:你沒有老。其實外表老不老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內心沒有感受各種各樣的滄桑和痛苦。過過出家生活的人都清楚,出家人的生活無比快樂,那這是不是來自佛陀呢?絕對是。所以出家人皆應感念佛陀的恩德。藏地很多老修行人經常講:我現在能過這麼快樂的生活,完全源於佛陀的加持。真的,不管是閉目思維,還是跟別人談話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流露出這樣的感恩之情。

對於在家居士來講,大家也要想到,如果沒有懂得佛教的道理,我們的生活必將是:除了吃吃喝喝、造無窮業之外,就沒有別的了。而我們現在依靠佛法的威力懂得了取捨因果,生活也有了方向,那我們為什麼還不對佛陀生起感恩之心呢?其實,只要我們認真思維這些道理,就會深深體會佛陀的恩德不可思議,而我們也唯有以盡心盡力利益眾生來報答佛恩。

下面講理由:

何故如來宣法理,佛陀弟子修學彼,

現前所學如實說,佛威力致非自力。

為什麼是這樣呢?原因是這樣的:對於圓滿斷證、大慈大悲的佛陀所宣說的無我法理,佛陀的弟子先在上師前聽受,繼而修學並現前所講的道理,即證得相應的果位,之後再如理如實地為有緣他眾進行宣說;所以這一切一切的來源就是佛陀,也即唯一依靠佛陀的威力或加持所致,而並不是聲聞弟子等自己的能力。

也許大家清楚,不管是小乘聲聞,還是其他佛弟子,通過自力通達空性而獲得解脫的一個也沒有。包括舍利子、目犍連等利根者,以及世間中所有獲得證悟的高僧大德,他們不依靠佛的威力也絕對不可能獲得證悟。(而佛陀完全不相同,有關論典中說:成為最後有者時,完全可以依靠自力來通達空性。)所以大家務必了知,我們相續中產生的空性見、菩提心和出離心等一點一滴的境界,其來源就是大慈大悲的佛陀。

以前我在講《釋迦牟尼佛廣傳》時,也給大家講過,即我們時時刻刻都應想: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所有正法的光明都源於佛陀當年的發心;正因為佛陀為濁世眾生發了廣大的願,也攝受了我們這些可憐的世間浪子,我們現在才找到了歸宿。

另外大家還應了知,佛陀度化眾生的行境不可思議,他能以各種各樣的形象來度化眾生,比如有時候從空中傳出妙音讓無量眾生獲得解脫,有時候以車乘等來利益眾生。無垢光尊者云:「珠寶衣食燈乘等,廣行利眾現無情。」意思是說,佛陀會顯現各種各樣的無情法,如珠寶、衣服、飲食、燈光、車輛等來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耳飾經》亦云:「今於濁世時,工巧文字相,作我想起信。」意思是說,末法時代的時候我將變成工巧相和文字相來利益眾生,當見到它們時,你們應想到這就是佛陀我,從而生起信心。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或天然就存在的物質,怎麼會是佛陀的化現呢?其實,這充分說明他們對佛陀的種種化身和工巧化身一無所知。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科學家的恩德很大,因為他們絞盡腦汁發明的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其實這些都是佛陀給我們創造的利益,不僅是它們,只要能對人們的衣食住行帶來方便,這就是佛陀的事業。如果真正懂得這樣的道理,那通過無情法和其它動物的形象也能了達佛陀的事業,或認識自己心性的光明。若沒有清淨觀,即使所有法相圓滿的上師天天都給你宣講甚深的佛法,你也會經常生惡念。

若自相續真的已被佛法感化,那即使身處紅塵之中,也會時時領受佛陀的加持,比如乘電梯、坐公共汽車等,你都會覺得它們全是佛陀的化現。甚至聽到的聲音,也在為我們直指心的本性,比如當救護車發出「嗚——」的聲音時,你就會想到讓我開悟、讓我開悟,或者說無我、無我,這樣就很有可能馬上開悟。在喇榮山溝裡,有時候會聽到手扶式拖拉機發出的聲音。有人很討厭,但我認為這是佛陀在提醒我們:應用智慧和方便來斷絕分別念,從而認識自己本有的光明心性。若大家細心體會就會發現,這種聲音與修斷法時所念的「啪的」聲極為相似;所以大家在聽到拖拉機發出的聲音時,皆應安住在現空無別的光明心性中。

對於上根者來講,一切都是善知識。上師所著的《無常歌》最後一個偈頌也說,如果會觀世間萬事萬物皆是善知識,也即除了善知識以外不會有別的無情或有情之法。如果不會觀,對這部佛陀親口所說的經典,也會把它當作普通的世間教材,甚至嗤之以鼻,那它對你的相續就談不上任何利益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一切都是佛的加持和功德力所致,包括自己今生聽受般若,或者身上出現疾病、快樂等。所以當我們感冒咳嗽時,就要想到這是佛的加持——讓我消除業障,因為我以前做了很多壞事、說了很多惡語,故現在佛陀通過這種方式讓我清淨業障。其實這樣的觀想並非無有意義,至少能讓我們心安理得,否則便會怨天尤人,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離開清淨觀。

第一品

丁二(所說法之自性)分二:一、所修之道;二、宣說道之果。

戊一(所修之道)分二:一、解說主要道般若;二、解說五種其餘助緣(解說其餘五度)。

己一(解說主要道般若)分三:一、略說;二、中說;三、廣說。

庚一(略說)分二:一、詳解所依法果;二、此品攝義。

辛一(詳解所依法果)分三:一、行者身份;二、所修之法;三、宣說彼果。

壬一(行者身份)分三:一、證悟之差別;二、善知識之差別;三、菩薩之詞義。

癸一(證悟之差別)分三:一、基無得之理;二、道無行之理;三、果不住二邊之理。

子一(基無得之理)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丑一、略說:

最勝般若不可得,菩薩覺心皆不得,

聞此無癡不恐懼,彼菩薩行善逝智。

首先,我們所修的或所抉擇的遠離一切戲論的境界——最殊勝的智慧波羅蜜多根本得不到,為什麼呢?因為從地點、時間、補特伽羅身份等方面來剖析時都了不可得。比如,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般若波羅蜜多?它在什麼地方存在:是極樂世界還是娑婆世界,或者是其他地方?……無論通過何種方式來觀察都不可得。所以,所謂的般若只能在名言中安立,也即名言中可以有這樣的概念,或有人們所領悟的境界,但真正去觀察它也不可得。

然後,行持般若者¬——一到十地的聖者菩薩,或剛剛發心修學般若的補特伽羅等凡夫菩薩也不存在。為什麼呢?因為從人法兩個角度來作觀察時就會了知:本來人也沒有、法也沒有,所以行持者的補特伽羅也不可得。大家都學過《智慧品》,想必都清楚人無我的道理,所以行持般若的菩薩也得不到。

最後,菩薩相續中獲得的覺性菩提心,即勝義菩提心也不可得。雖然世俗中有,但以勝義理論從本體、來源、形相等方面觀察時,這樣的光明心性也不存在。

《入楞伽經》云:「正智慧觀察,自性不可得,是故不可說,及說無體相。」意思是說,通過智慧來觀察的時候,一切萬法的自性絕對不可得,正因為不可得的緣故不可說,或者說無有體相。其實,這樣的一無所得或一無所見才是最殊勝的得和見。

關於《楞伽經》,按照蕅益大師的觀點,《四卷楞伽》和《入楞伽經》是一部經,只不過《入楞伽經》 比《四卷楞伽》 多初品及後二品,除此之外並無差別。大家都清楚《閱藏知津》乃蕅益大師著,記得他在三十歲時開始閱《大藏經》,歷經八地、歷時二十七年,最後才寫出《閱藏知津》。對這部書我有很大的信心,也很想看,因為大師著此書的目的是:「俾未閱者,知先後所宜;已閱者,達權實所攝;義持者,可即約以識廣;文持者,可會廣以歸約。」大師發心非常長遠,他在二十七年中在不同地方一直堅持閱藏,如果換了我們,不要說二十七年,可能二十七天都很困難。不信你就在二十七天中閉關試一試,可能好多人都會說:不行,屁股痛得很,坐不住。就像墊子上長有荊棘樹一樣,實在是坐不住,一看到墊子就想背著包包前往其他國土。

的確,古人和現代人在保持清淨心方面有天壤之別,這在我們閱讀了藏漢佛教或西天東土眾多高僧大德的傳記後就會明白。現代人的思維和想法在隨順世間方面非常不錯,我看過有些出家人的發言,裡面始終找不到佛教用語,全是用的政治術語。作為穿著袈裟、剃著光頭的出家僧人,天天都是隨順這些有什麼必要?我是這樣想的,雖然國家的法律法規等不能違背,但也沒有必要特意去弘揚,因為宣傳這些大有人在,而且他們還領國家發的工資。

我很佩服前輩高僧大德,因為無論是他們心中所想還是口中說出的話,全是利益眾生、弘揚正法,絕不會在隨順世間的領導、施主上下功夫。他們始終把佛法看作如意寶,希望它能永遠在世間放射光芒,也願人們能盡可能多的了知佛法。而現在的個別出家人,他們始終站在政治舞台,所說的話也全是用世間語言,真正對治內心煩惱的話語則少之又少。當然鍋裡面沒有,向碗中倒也有一定的困難;如果內心沒有與佛法相應,那口中吐不出來也是正常的現象,所以也情有可原。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在不應該用功的地方用功。

話說回來,我們一定要了知一切不可得的道理,其實這就是最甚深的中觀法門。而當我們聽到所說或所修的般若、修般若者及修般若者相續中的勝義菩提心皆不可得的道理時,如果心相續中產生恐怖、畏懼,那就說明不是空性的法器。但是,如果是前世有緣者,即真正是空性的法器,那在聽到這樣的道理之後,不但不會產生愚癡心:一切萬法不是空性而是實有,也不會產生恐懼心:如果是空的,那名言中的能取所取怎麼安立?那這種菩薩完全能行持三世諸佛的智慧行境,也即能真正通達甚深的般若波羅蜜多。

其實,勝義中一切都不存在的緣故,這樣的愚癡心不會有;世俗中如夢如幻的顯現存在的緣故,這樣的恐怖心也不會有。《中觀四百論》亦云:「若知佛所說,真空無我理,有亦無所欣,無亦無所怖。」意思是說,如果了知佛陀所說真正空性的道理,那麼世間有也沒有什麼高興的,因為有也是如夢如幻、毫無實質;世間沒有,也不會像凡夫愚笨那樣特別害怕。

實在說,能接受空性法門的人非常了不起。《金剛經》云:「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可見,聽到空性法門不驚恐畏懼的人少之又少,也即很多人都會害怕。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聽到空性法門之後,如果心中不但沒有排斥的想法,而且還覺得萬法皆空的道理非常殊勝,那就說明這個人在無量佛前種下過眾多善根。《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云:「佛告文殊師利,若人得聞是法不驚不畏者,不從千佛所種諸善根,乃至百千萬億佛所久植德本,乃能於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相反,若沒有在無量佛前種下善根,自然就會生起驚怖之心。

可見,本頌還宣講了般若法門的法器。也即對一切萬法在勝義中不存在,而世俗中有如夢如幻顯現的道理不生愚癡恐怖之心者,或者說能行持現空雙運、通達現空無別的人,才是般若的所化根機。所以在座的各位皆應好好觀察自己的相續——在聽到這樣的般若法門時你的感覺如何?

丑二(廣說)分二:一、所知對境不可得;二、有境智慧不可得。

寅一(所知對境不可得)分二:一、意義;二、比喻。

卯一、意義:

色無受無想行無,識處纖塵亦非有,

不住萬法無住行,無取獲諸佛菩提。

如果色受想行識五蘊皆不存在,那安住或行持的萬法全部都沒有,如此便能無住而行,這樣就能無取獲得諸佛所證之菩提。

那五蘊怎麼不存在呢?首先觀察色蘊:大家也清楚,色蘊所攝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色聲香味觸五境等十種色法,大的這些全部是集聚性的,一一觀察時都沒有堪忍的實體;小的這些也是同樣,沒有一個實有的法,就是無分微塵,其實質也不成立。所以,所謂的色蘊只不過在名言中成立,而勝義中絕對沒有它的本體。《中觀根本慧論觀五陰品》則從色法的因、體、果等方面進行剖析,最後得知一切色法皆不存在。所以,凡是有智慧的人皆不應對色法貪執,故頌云:「是故有智者,不應分別色。」

的確,執著色法沒有任何實在的意義。世間人經常貪著色法,認為某種顏色很好看,其實所謂的好看只是一種假相,也即不管是認為人等有情好看,還是布匹等無情好看,其本體皆不成立。因為除了暫時的分別念之外,絲毫沒有恆常的本質。如果是恆常之法,那誰看都會好看,或什麼時候看都應該好看,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比如一個產品,剛開始的時候認為它很好看,但過一段時間就會認為它不好看,或者是剛拿到手裡的時候很好看,過一會兒就不好看了。其實,人們喜歡的對境始終都在不停地換,比如小孩時代對玩耍品很執著,長大以後就會對另外一種對境執著,再過一段時間又會對其他一種對境執著,甚至後來還會對以前的執著感到可笑。比如說,我幾歲時對某些玩具特別執著,如果其他孩童搶了我的玩具,當時我就會很傷心;但現在不但不會,可能反而會笑起來,甚至還會嘲笑小時的無知。所以世間當中,堪忍的色法根本不存在。但人們絲毫不懂,每天都為了它們而奔波。其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獲得快樂。但是色法上有沒有快樂呢?沒有。雖然沒有,但無數人並不瞭解這樣的道理。

既然色法沒有,那快樂、痛苦和等捨三種感受(受蘊)也不成立;同樣的道理,想蘊、行蘊和識蘊也不可能存在。既然五蘊沒有,那所取的五境與能取的五根也不成立,如此一切萬法也不可能存在。故《中論》云:「受陰及想陰,行陰識陰等,其餘一切法,皆同於色陰。」

但是,萬法不存在的道理光是口頭上會說也不行,內心中一定要生起不可動搖的定解。一旦這種定解生起,這種菩薩就能不住一切法,也即不會執著任何一個法。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此便能無住而行,即不住一切法而行持。

如果我們在學中觀或般若時,對形形色色的萬法皆能知道是虛幻、空性的,這就是後得位的定解。對初學者或鈍根者來講,這樣的修法不可缺少,宗喀巴大師著重抉擇單空的目的也在於此。很多法師在講《金剛經》等般若法門時,經常講一切都不存在,抉擇到這樣的單空時也高興得不得了,弟子也認為這就是需要證悟的空性。當然,以前認為萬法皆是實有存在的,而現在已經懂得它們皆不存在,那師徒為什麼不歡喜若狂呢?肯定會高興的。雖然從暫時來講,這樣的單空的確需要證悟,但還需不需要更上一層樓呢?需要。在《般若攝頌釋》中,麥彭仁波切就引用了《羅睺羅贊般若頌》和《中觀根本慧論》的教證來說明這個問題。其中《中論》的教證是:「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由此我們可以了知,從真如實相來講單空也必須遠離。若依此定解而修,遠離四邊八戲的境界就能在相續中現前;若入定於這樣的境界,則不會有任何執取之法,如此便能無取而獲證諸佛的大菩提。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講先應抉擇單空,在單空的基礎上還應不斷地聞思修行和祈禱,這樣遠離一切戲論的境界就可以產生,從而無餘擺脫輪迴。

雖然真正通達大般若對凡夫人來講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作為修行人,在聽聞、修行這樣的空性後,對整個生活的執著或對世間的種種散亂就會減少。為什麼呢?因為內在聞思修行空性所獲得的快樂,與從對外境的滿足中所獲得的快樂截然不同。但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外境上追求,有人認為吃得好很快樂,有人認為有一所好房子很快樂,有人認為到處去遊山玩水很快樂……可是很多人都沒有快樂,所需求的因緣反而成了產生痛苦的因。米拉日巴以前也說:沒有獲得聖果之前,希求的快樂反而會成為痛苦的因。相反,若自己對佛法的無我或空性有所瞭解,那不管別人怎麼樣,自己內在的快樂始終都會出現。即使表面上看來穿得很差,甚至生病也很厲害,可是因為自己內心對萬法的虛妄相已經通達的緣故,暫時幻化般的痛苦就會蕩然無存。因此,擁有般若空性的見解或證悟才是最值得羨慕的。所以希望每一個人通過自己的長期修行都能獲得這樣的境界,如此便能獲得內在的快樂——對外面各種各樣的相不再執著。故大家一定要精進聞思修行這樣的般若法門。

好,就講到這裡!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般若摄颂释》同步课程:
颂词下载    科判下载    思考题下载    
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55'22” 25M)     视频WMV (152M)
《般若摄颂释》第一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42'42” 19M)     视频WMV (122M)
《般若摄颂释》第二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42'42” 27M)     视频WMV (171M)
《般若摄颂释》第三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40'42” 21M)     视频WMV (131M)
《般若摄颂释》第四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40'42” 19M)     视频WMV (131M)
《般若摄颂释》第五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40'42” 23M)     视频WMV (138M)
《般若摄颂释》第六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40'42” 27M)     视频WMV (160M)
《般若摄颂释》第七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40'42” 26M)     视频WMV (154M)
《般若摄颂释》第八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40'42” 25M)     视频WMV (152M)

空性功德無量無邊!

若能通達空性,其功德不可思議。全知麥彭仁波切曾說,世間功德最大者有三:第一、發無上菩提心;第二、宣說大乘佛法;第三、觀修空性。按《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的教義,這三者當中,觀修空性的功德遠遠超過前兩者。《宗鏡錄》云:「如有頌言:若人持正法,及發菩提心,不如解於空,十六分之一。」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功德呢?因為哪怕聞思修行其中一個偈頌,也能斷除輪迴的根本。《現觀莊嚴論》云:「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就像孩子源於母親一樣,所有聖者的根本因就是般若佛母,也即佛、菩薩、聲聞、緣覺皆依般若空性而生。若想永遠是凡夫那就另當別論,若想真正跨入聖者的行列,般若則不可缺少。而得地菩薩也需要般若佛母的孕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大智度論》云:「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可見能與般若結上善緣,這也極為難得。所以大家皆應對空性產生興趣,因為有了興趣才有進一步學習的可能。

空性功德無量無邊!

若能通達空性,其功德不可思議。全知麥彭仁波切曾說,世間功德最大者有三:第一、發無上菩提心;第二、宣說大乘佛法;第三、觀修空性。按《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的教義,這三者當中,觀修空性的功德遠遠超過前兩者。《宗鏡錄》云:「如有頌言:若人持正法,及發菩提心,不如解於空,十六分之一。」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功德呢?因為哪怕聞思修行其中一個偈頌,也能斷除輪迴的根本。《現觀莊嚴論》云:「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就像孩子源於母親一樣,所有聖者的根本因就是般若佛母,也即佛、菩薩、聲聞、緣覺皆依般若空性而生。若想永遠是凡夫那就另當別論,若想真正跨入聖者的行列,般若則不可缺少。而得地菩薩也需要般若佛母的孕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大智度論》云:「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可見能與般若結上善緣,這也極為難得。所以大家皆應對空性產生興趣,因為有了興趣才有進一步學習的可能。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9 上午 03:46:25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