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 曹操是什麼時候變成壞蛋的﹖

您是本帖的第 272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 曹操是什麼時候變成壞蛋的﹖
good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令狐沖
文章:1694
積分:20220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good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 曹操是什麼時候變成壞蛋的﹖


作為一個文武兼備﹑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歷史人物﹐曹操必然成為人們持久熱議的對象。有人讚美﹐有人唾罵﹐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只要稍微追溯一下淵源﹐便不難發現﹕關於曹操﹐早期的歷史文獻﹐大多還能比較客觀地進行評價﹐對他讚美有加者﹐不乏其人。到了趙宋時期﹐對於曹操的評價才開始發生嚴重的傾斜﹐亂世奸雄的形象遂成定格。


在西晉歷史學家陳壽(233-297)的《三國志》裏﹐曹操無疑是正面形象。《魏書‧武帝紀》中﹐有兩節文字﹐可以證明這一點。其一是說曹操青少年時期﹐橋(喬)玄﹑何顒能夠不為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看到他的過人之處。其中橋玄對他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其二是﹐傳末的“評曰”﹕“……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汁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南朝人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對曹操的態度也是比較客觀的。《識鑒》篇記載了橋玄對少年曹操的賞識和寄予厚望﹐文字比上引《魏書‧武帝紀》更加生動﹕“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其中﹐“治世之奸賊”﹐似乎不是好話﹐而實際上也是一種讚賞﹐不然﹐橋玄也不會願意把子孫托付給曹操。當然﹐《容止》篇也記載了曹操這樣一個故事﹕會見匈奴使者﹐曹操覺得自己形象欠佳﹐不足以震懾外國人﹐於是讓崔琰冒充自己﹐他本人手握大刀站在坐榻旁邊。會見結束後﹐讓人問匈奴使者﹕“魏王怎麼樣﹖”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果然非常威嚴﹐但是﹐坐榻旁邊那個手握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後﹐立即派人殺死了匈奴使者。故事中的曹操固然狡猾﹑殘忍﹐但是﹐他這樣做﹐我們可以理解為﹐他是為了國家利益。於他個人品德﹑名譽並無多大損害。


現存文獻中﹐最早對曹操進行明顯詆毀的是《三國志》裴松之注所引東吳人的著作《曹瞞傳》。《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了如下一節《曹瞞傳》文字﹕


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被服輕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時或冠帢帽以見賓客。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其輕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及故人舊怨﹐亦皆無餘。其所刑殺﹐輒對之垂涕嗟痛之﹐終無所活。初﹐袁忠為沛相﹐嘗欲以法治太祖﹐沛國桓邵亦輕之﹐及在兗州﹐陳留邊讓言議頗侵太祖﹐太祖殺讓﹐族其家﹐忠﹑邵俱避難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盡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謝於庭中﹐太祖謂曰﹕“跪可解死耶﹗”遂殺之……又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及自覺﹐棒殺之。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顯然﹐這一節出自魏之敵國東吳人之手的文字﹐有污蔑曹操的嫌疑。


但是﹐南北朝隋唐時期﹐人們對於曹操﹐未見有多麼反感的言論﹐倒是有不少對他詩歌才華﹑成就的贊揚聲。例如﹐王僧虔有“魏氏三祖﹐風流可懷”(《宋書》卷十九《樂志》引)﹐鍾嶸有“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卷下)﹐元稹有“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從這種情況看﹐《曹瞞傳》幾乎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曹操形象的大壞﹐大約開始於宋代。蘇軾《志林》卷一“途巷小兒聽說三國語”條﹐引用王彭的話說﹕

途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


可見﹐通達如大文豪蘇軾﹐都將曹操斥為小人﹐站在了“擁劉反曹”的立場上。後來﹐到大儒朱熹﹐更是破口大罵曹操是竊賊﹕


因說詩曰﹕曹操作詩必說周公﹐如雲“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又《苦寒行》雲﹕“悲彼東山詩。”他也是做得個賊起﹐不惟竊國之柄﹐和聖人之法也竊了。(《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論文下》)


朱熹的話﹐無論是對學術界﹐還是對民間輿情﹐一定都曾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既然朱熹都這樣說了﹐曹操的竊賊高帽自然就如同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再也摘不下來了。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31 上午 04:07:59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42
積分:12562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會性法師:讀印光大師文鈔記節錄

漢獻帝時,曹操為丞相,專其威權,凡所作為,無非弱君勢,重己權,欲令自身一死,子便為帝。及至已死,曹丕便纂;而且尸猶未殮,丕即移其嬪妾,納於己宮。死後永墮惡道。歷千四百餘年,至清乾隆間,蘇州有人殺褚,出其肺肝,上有「曹操」二字,鄰有一人見之,生大恐怖,隨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遂得往生西方。事載淨土聖賢錄。

 

淨土聖賢錄卷六:「佛安,字誓願,蘇州人。年三十餘,鄰家殺豬,出其腑,有文,曰「曹操」。翟然發心,投上津橋天竺庵為僧……以念佛為課……乾隆四十一年(西紀一七七六)二月,有疾,遣徒往獅林寺請僧禮淨土懺三日,演瑜伽燄口一壇。期滿,明日,設齋筵,召客為別,稱佛名,其徒和之。香三灶。日午,曰:「行矣」。端坐而逝。」

 

夫曹操費盡心機,為子孫謀,雖作皇帝,止得四十五年,國便滅亡。而且日與西蜀、東吳互相爭伐,何曾有一日安樂也?

 

曹丕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西紀二二0)十月篡位,至陳留王曹奐(操之孫。在位六年)咸熙二年乙酉(西紀二六五)十二月,司馬炎依樣畫葫蘆,曹魏亡。計四十五年。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2/1 上午 10:56:54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2/1 上午 10:56:12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