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
第二世卡盧仁波切 佛法開示∼菩提心與空正見 確扎喇嘛譯 首先,仁波切表達他很高興能夠來到佛學院是因為牟師姐的關係,牟師姐非常的護持,這是我們大寶法王、以及各位法子包含錫度仁波切、蔣貢仁波切、嘉察仁波切的中心,所以他很感謝她能夠這麼負責的去照顧中心,所以特別表達他的謝意。 我們平常會說這是法王的中心也好,或者是噶舉派的中心也好,但事實上不只是如此,實際上中心是屬於大家的,因為如果沒有大家,這個中心它只是一個公寓,所以要大家來參與,來這邊學習佛法,聽聞佛法,或者參加種種的活動跟法會,這才是中心的主要目的。 剛才,仁波切當然就是說打從他心裡面很感謝大家,也說今天他有一點晚到,所以不好意思,希望他不會得到懲罰。 依照今天法會行程,主要是今天仁波切來這裡給我們開示,上面提到的是有關於慈悲心或者空性方面的開示,仁波切會給這方面的開示,而且是以他的風格來做開示。 當我們成為佛教徒之後,首先是皈依,然後我們在上師的跟前來學習佛法,知道怎麼去實修佛法,比如我們會學到一些如何禪修的方法然後去實修,也會得到一些經驗,一般來講,我們不會把自己的經驗到處去跟別人說,但是仁波切今天會以著他自己經驗,來告訴大家一些佛法上面的道理。 仁波切要跟我們談的是關於生活,他不會去隱藏,他願意將自己的生活與經驗分享給大家,平常他自己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講慈悲跟空性的道理,然後我們會說一切都是空性,那當然慈悲也是空性,這樣我們就會覺得很迷惑啊,這到底是甚麼道理呢? 就是又慈悲又是空性,所以這個就很難理解了,所以我們從經驗上面來談,也許能夠有一些方法,他說他不是甚麼菩薩,他也是生為人,生活像一個人,最後也會死的像個人,不是像蓮花生大士那樣子,他沒有爸爸沒有媽媽,是從蓮花裡面化生出來,但是仁波切跟大家都是一樣,所以在這種共同經驗的基礎上,如果我們說我們的周圍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同時我們又說,我們需要慈悲,我們要發慈悲心,他覺得這樣子是很容易造成大家的迷惑,實在無法瞭解,甚至 覺得好像有點瘋狂,因為這樣子,不能理解而造成我們對三寶對上師失去信心,因此他想以他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告訴大家,他跟大家都是一樣,他有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如說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年紀輕然後長大結婚,結婚後可能會有兒子、有女兒,當然我們會愛護自己的兒子、女兒,然後你對兒子、女兒有責任,你要去教育他們,教他們怎麼生活,教他們不要去做壞事,要有善心,要負責任,不要當一個不好的邪惡的人,要盡量去幫助別人,事實上我們尊敬自己的兒子跟女兒,尊敬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關於這個部分,仁波切說他可能有多一點的經驗,所以他可以來分享給大家。 接下來仁波切就是講一下,他這一生到目前為止的過程,那首先 他生為人,大家知道了就不用再解釋了,然後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兩歲到五歲之間他跟著爸爸媽媽去到全世界的中心去,後來差不多十歲時,他的父親往生了,然後他的媽媽還有他自己希望能夠去波卡仁波切的寺廟來跟著波卡仁波切學習,然後從2000年一直到2004 ~2005年,大概的這個時期,他參加三年三個月的閉關,那時候他是16歲。 接下來他會跟我們講閉關的一些經驗。 仁波切說他在閉關的時後、他是仁波切,但是他對於很基礎的道理,就是所謂的四加行特別是四共加行,這樣的教授他有很多的疑惑,他覺得這世界一切都很好,生活各方面都可以,那為什麼我們要生起出離心呢。因為四共加行教我們要生起出離心,他覺得說他不太能夠理解,為甚麼要去改變生活,要打破他的生活這樣子,他喜歡他的生活方式啊,然後接下來要做大禮拜啊,就是說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一直有一些疑惑存在的,後來慢慢的慢慢的,當他開始學習修持本尊教法的時候,他閱讀很多過去傳承祖師偉大的上師等的故事,讀完這些傳記的時候,他有一些不同的體會了。 當我們只是在修四加行的時候,事實上不是很能夠產生利益,事實上我們需要去閱讀瞭解很多過去很多偉大上師、祖師的傳記及行誼,為甚麼呢?因為我們可以從裡面得到很多的示範,可以說是他們的示現,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瞭解輪迴的現況是甚麼樣子,然後從裡面我們得到很多的建議跟啟發,有很多能啟發我們的道理。 如果我們在接受四加行的教法時,有些人當然是會對教授或者教法,產生一些感覺甚至打動自己的內心,可是也可能很多人,他們只是去做四加行,可是卻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就是做完了這樣子而已,沒甚麼特別,就這樣子。這種情況也不是說,指我們在場的所有的人 都是這樣子,如果是這樣子,大家就會灰心,所以可能只是有一些人,大家都是很幸運的,我們瞭解這些道理,事實上也都很有信心,但如果說我們已經完美了,這還說不上,我們可說已經不錯了,但是並不是真正的完美。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去讀過去祖師們的傳記,對我們來講會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候我們在瞭解這些基本教法,我們可能是可以瞭解的,也有時候我們會產生一些疑惑,並沒有辦法完全瞭解它的含義,所以仁波切建議我們能夠多去念這些故事,看看這些上師他們之前是怎麼做的,那對我們來講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也有可能光只是接受這些教法或四加行這樣的一個基本教法,我們就能夠受它深深的感動,而且從心裡面真的能夠瞭解它。
但是有些並不是如此,所謂瞭解這些教法可以分成兩種部分或是兩種層次:一種就是說,你就是瞭解這個道理了,一種就是你從上師這邊得到這個教法的時候你打從心裡面完全瞭解,可以這樣來分別。 仁波切希望大家都能夠從心裡面去瞭解一切的教法,有時候我們只是聽一聽,事實上他在說甚麼,卻是很難瞭解,比如說我們對輪迴的瞭解,真正能夠產生出離心的人實在是很少,當然我們得到這些教法,我們可以去跟別人解釋這到底是甚麼,可是真正完全瞭解的感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有兩個人在這裡,仁波切來給予這個教法,這個基本的教法,其中一個人聽了之後 瞭解道理,甚至別人問他也可以解釋,但這並不是代表他就已經有純淨的發心了,真正純淨的發心,一個純粹清淨的發心,是要對輪迴的道理完全瞭解,然後打從心裡面有這樣的感覺,他每一分每一秒他都能希望能不斷往前進,就是說能夠脫離輪迴,事實上,這樣的兩種情況是有很大的不同,就像之前跟大家講過的,我們都是信仰宗教的人,但信仰宗教不代表說都是善良的人,除非說我們知道輪迴的問題了。 仁波切說他在閉關的時候,關於本尊的教法,比如說四尊合修的教法,或是五大本尊,像勝樂金剛這樣本尊的修持,他真正的第一次感受到對眾生的慈悲心,也就是他對眾生的愛心自然而然流露出來,事實上並不是修這些深奧本尊,而是在他修四臂觀音的時候產生的,在閉關的時候,每天下午晚課修持六臂瑪哈嘎拉之後,我們會修持四臂觀音,當他在修四臂觀音的時候,他很真誠的作祈請,然後這個很虔誠心念在作祈請時,他感覺到真正得到觀音的加持,然後他的慈悲心不斷的增長,所以他慈悲心的增長並不是透過其他很高層次很深奧的本尊修持,而是依靠著四臂觀音的加持而產生的。雖然他講他的慈悲心不斷的增長可,是仁波切很謙虛的說他還不是真正的菩薩,因為真正的菩薩,祂們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佈施出去,但是如果有人對你說:「給我你的命的時候」,他馬上會逃開的,他沒有這個勇氣,就像我們看到很多的故事裡面,有些人來跟菩薩說,你可不可以給我你的眼睛,這時候,祂們沒有任何的貪著,祂們直接可以把眼睛佈施出去,因為菩薩瞭解在輪迴裡面受苦的眾生,他們是有很強烈的執著,所以因為對他們的慈悲,基於這樣子的瞭解,然後感覺到眾生辛苦的時候,他產生了大悲心,所以祂可以做這樣的佈施,如果有人跟仁波切說,你能不能佈施你的眼睛給我,仁波切說Oh、my God、他會嚇得跑掉了。 所以,瞭解清楚仁波切所說的情況,然而當他慈悲心不斷增長的時候,並沒有驕慢心,為甚麼呢,因為他看到很多這些偉大上師的傳記與故事,相較於他們的慈悲心,就覺得他還很不足,自己的慈悲心還是很有限,這些偉大的上師,他們是很高證悟的菩薩,然後他們的慈悲心跟他現在有的這個慈悲心,他們對眾生的那種愛護的心,那種照顧的心,跟他的這個所有的還是有很多距離,這是讓他不會產生傲慢心的主要原因。當他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他得到很多的啟發,最重要的啟發是甚麼呢,他覺得需要更努力的去修持,不斷的增長他的慈悲心,最後能夠去負起責任,去利益所有的眾生。 當我們在做修持的時候 我們不斷的進步,修得比較好的時候,我們會產生一些驕慢心,覺得說我們可能修的不錯,我們應該想一想,比較起過去偉大的上師們或菩薩們,他們是怎樣去利益所有的眾生呢?跟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比不上,雖然我們好像自己覺得說自己比別人好,修的比別人好了,可是如果我們去看看這些上師,就知道了,當我們自己產生傲慢心的時候,去想一想那些偉大的上師他們所做的一切,自然我們的傲慢心就會降低了。 仁波切提一件事,剛好看到有人一直忙著拍照,他對拍照有一些的想法,希望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我們拍照是為了能夠去記得這個人,比如說這個人,你希望能夠常常看到他,懷念記得他,因此我們會留下他的照片,擺在自己的家裡,或者是房間裡面,甚至皮包裡,你就會有一些照片,其實上我們可能有一個相本有幾張照片,這樣就夠了,夠我們用來懷念這個人,除非說我們拍照是為了做雜誌,或者做生意,要去發行一本雜誌的話,那當然要拍很多照片,雜誌上你要去選擇一些可以用照片,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其實我們不需要有那麼多的照片,我們一直拍照並不會有甚麼結果,我們不會因為一直拍照我們就可以開悟,或是說照像可以讓我們變成更美麗,所以有時候他覺得說這是很愚蠢的相機。當然,不是說相機不好啦,比如說他自己的經驗,他對他自己的上師呢,很有虔誠心,不管是泰錫度仁波切也好,波卡仁波切也好,因為他對上師的虔誠心的緣故,他當然會需要有一些照片,一些上師的法照,但並不是需要很多的,需要有一些可在放在佛堂裡面,可以放在他日修的法本儀軌上面,然後可以放在重要的地方,除此之外,他就不需要了,因為太多,我們就沒有辦法好好的去保存它,甚至我們會放在一些不乾淨的地方,那這樣子的話就不好,這是會產生惡業的,甚至我們會因照片太多,而將照片給一些不是佛教徒的人,他們就沒辦法去尊重這些法照,因為說普通人的照片跟這一些上師、佛菩薩的法照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這樣講不是說他自己很重要,所以他的照片一定要好好保存。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說我們既然認為是上師的話,對於他們的法照,我們就要好好去保管,太多的話我們就變成難以保管,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去瞭解,當然不是說我們一直去拍他,他的臉好像就會融掉一樣,怕大家拍照,不是這個意思,是說我們對上師的法照,我們需要保持一個尊敬心,比如說這個大寶法王的法照也好,常常太多的時候呢,就很難去照顧。
接下來就是說甚麼是善業甚麼是惡業,我們沒有辦法瞭解的那麼清楚,跟大家提醒,甚至過去生的善惡業,在我們這一生都要不斷的顯現出來,所以這些比較細節的方面,我們也是需要多注意,多去瞭解,所以他是告訴大家一個正確的思維,就是有關於照相這件事情上面,我們對這一些上師,佛菩薩他們的法照一定要很尊重,然後把它放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仁波切自己也是這樣做,不要放在人家會踩到的地方,或者說不乾淨的地方,骯髒的地方這樣子,所以這是我們需要去注意的。 仁波切跟大家講之後,希望能夠瞭解。 不過你們想拍照還是可以繼續。那他只是讓大家瞭解甚麼是正確真實的,如果你們瞭解,你們繼續做還是可以,希望大家去瞭解這樣而已。 如果大家只是拍幾張照,他就講了這麼多,如果大家心情不好的話,他就不好意思。 接下來,仁波切繼續講他的經驗,所以當他看到這些上師的故事的時候呢,他試圖去管理控制自己,然後做更多更用功來做修持,然後也從根本上師這邊得到很多的教授,特別是對輪迴方面的一個教授。當然其中有很多的細節他就不講了,畢竟他講事情,這些經驗也好,事實上它都已經過去了。 然後,再來當他進入本尊的修持,然後是六瑜伽的修持,例如說睡夢瑜伽,裡面就提到這樣的道理,我們所在的環境是如夢如幻一般的,是有慈悲心,事實上他了解說這慈悲心是存在的,當他不斷的在修持本尊時,他瞭解一切都是如夢幻一般的,沒有甚麼真正是恆常的,一切顯相都是無常的現象,事實上在短暫的、不斷的改變中,停留時間是很短的,然後不斷的改變,比如說,我們世間的人就是在追求快樂,但實際上快樂是很短暫的,也就是說沒有恆常存在的快樂。接下來他繼續修持六瑜伽法,對眾生的處境有更多的瞭解,眾生一直在追求擁有的一切,希望能夠永遠的保持住,對事物的貪執,希望這些能夠永遠存在,比如說快樂這件事情,我們現在暫時擁有的快樂,雖希望它能夠恆常存在,實際上並不可能的。接下 當仁波切在修持本尊法門的時候,他不斷的增強信心,他對於本尊、護法、空行、空行母,他產生很大的信心,為甚麼呢,因為經驗到,他很多的心願,因祈請,後來都實現了,為甚麼呢,因為信心,在閉關的時候,產生信心及虔誠心,特別是對眾生很純淨的發心,他的發心都是很純淨很正確的,是為利益眾生,當他這樣發心時,他每一個願望都實現了,他相信這是本尊、護法、空行的加持才得以實現,所以他對祂們產生更多的信心,他說這只有在閉關的時候出現,出關後就沒有了。他建議給大家,如果我們能夠有純淨的發心,對眾生的慈悲心,希望能夠利益眾生,我們對三寶有這樣的虔誠與信心的話,我們所有的願望都會實現的,這是他希望分享給大家的。他過去有這樣的經驗,他相信如果大家有這樣的純淨的發心的話,我們的願望也都會實現。 當他有這樣感覺的時候,慈悲心不斷的增長,然後對於佛菩薩,特別是空行、勇父等,他覺得很親近,跟祂們好像是兄弟姊妹這樣子,這是他自己的感受。 平常我們在學校唸書的時候,我們讀書以完成我們的學業,但是佛法不是像這樣的。佛法是要去瞭解輪迴真實的狀況,雖然是佛教徒,有些還是想待在輪迴裡面,根本不想脫離輪迴,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當然不會有甚麼結果,也有一些好的宗教信仰的人,他們會想要離開輪迴,想要證悟成佛,然後利益一切的眾生,那這個最重要的開始,就是依靠純正的發心,如果一直保持這樣到結束都有純正發心,最後真正能夠達到這樣的希望。當我們在修持時,修得有不錯的經驗時,千萬不要產生傲慢心,我們要保持謙虛的心,我們對眾生都有責任,我們要去幫助他們,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有老師的指導,我們去上師跟前學習,上師給我們教導,我們知道方向,我們自己有一些經驗,然後上師以他們的經驗,與我們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真的可以去利益眾生。很重要的在生活裡面,要時常維持一個善良的心,利他的心,千萬不要去傷害眾生,不要去欺騙眾生,然後打從心裡去幫助眾生,這就是菩薩給我們最重要的忠告。
當我們在講到前行法或者很基礎的這些教法的時候,事實上我們要去瞭解它的意義。前行法或者基礎的教法很重要的,我們常常會去分,這是前行,這是基礎,然後再來才是正行,仁波切覺得,這些事實上它就是我們最重要、最主要的教法,如果我們能夠瞭解基礎教法,我們就能夠瞭解整個修持,然後所謂甚麼是真實的,甚麼是對眾生所該有的責任,這在基礎的教法裡面都有辦法去瞭解的,之後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去做迴向,把我們所行的善業,我們今天所做的種種善業,我們要分享及迴向給眾生,比如說我們今天去持咒好了,之後我們向這個本尊,不管是觀世音菩薩或者是其他本尊,我們去做發願迴向,然後我們把今天所做的善業供養給菩薩,然後將善業分享眾生,迴向給眾生,這就是我們去分享我們善業的方法,就是說基本的修持可以從過去的佛菩薩故事裡面,可以瞭解到的,它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學習菩薩,瞭解怎麼樣做一個菩薩,接下來他要給我們教授是上一世卡盧仁波切所宣講的教法,這是上一世卡盧仁波切自己修證的體驗,從他修證的經驗分享出來,來告訴大家。談到上一世的卡盧仁波切,仁波切他自己常常想說我應該不是卡盧仁波切,他只是一個平凡人,只是想盡量 努力的去做, 然後負起對眾生的責任。 他受了菩薩戒,所以他知道怎樣是真正正確的方法,可以來幫助眾生,因為他不斷想到這一點,真正好好的去做一些事情,未來能夠幫助眾生。 接者他會來帶領我們禪修,因為禪修是關於比較深入的內容,我們可能會覺得有一些迷惑,就是說我們聽完他所教的後,會不會產生一些疑問,如果真的會,也沒關係,我們就當一個迷惑的人,這時候他也幫不了我們,為甚麼講到這個,有一些老的修行人或者新的佛教徒也好,在禪修的教學裡面,我們能不能瞭解這些教法,事實上跟我們過去有沒有種下好的因,有沒有累積善業,是很有關係的。有些人雖然是新進門,因為過去有好的因緣,他對教法很容易就可以瞭解,雖然以前沒有聽過,現在才聽到,可是他就有辦法去瞭解,主要是因為過往的善因,也是他有純正的心念,因此他就有辦法得到這些教法。 所以說對修持的瞭解,不只是靠他去給大 家 教授,也跟大家自己的修持,自己的因緣有很大的關係,不是完全靠他,他雖然來教大家,如果大家都有虔誠心、有信心,有很純正的心,自然而然就能瞭解這些道理,如果沒有的話,當然是很困難。 他講到的經驗,是閉關的經驗,在閉關裡面有種種的體驗、有好的體驗,但在2008年出關後 這些經驗都消失了。 關於虔誠心,我們要怎樣去增長虔誠心呢,像仁波切對他的根本上師有強烈的虔誠心,如果我們要去增長虔誠心,需要從這些偉大的上師處得到啟發,就是知道如何去增長。平常我們會覺得說我們的虔誠心很難增長,經過一段時間還是一樣,我們的虔誠心並沒有變得更強烈,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需要去修持皈依大禮拜、獻曼達與金剛薩埵。 在接受教法的時候,我們要把心安靜下來,讓自己平靜,不用太嚴肅,我們想做甚麼都可以,自己都可以去做沒有關係,想睡覺就睡覺,喝水就喝水,背往後靠,或者就是這樣待著,或者只是看著仁波切,然而有一件事,他並不高興,或者他希望大家不要去做的,就是不要跟其他人講話,聽法時你跟別人講話,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以外,同時也在浪費別人的時間,所以我們自己想要做甚麼都可以,比如說想拍照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打從心裡去聽仁波切的開示,去完全瞭解,這樣就可以了,他也很高興。但是如果我們去跟別人講話、聊天的時候,那會製造別人的障礙,這樣就不好了,如果我們想去上洗手間就去上洗手間,想回來就回來,坐下就坐下,這都沒有問題,讓自己自由一點、舒服一點都沒有關係,就像以很輕鬆的方式來聽他的開示,就像聽音樂一樣,把音樂聽到自己的心裡面,他希望大家能夠瞭解更多一些。 為甚麼他可以給我們這些建議,他現在扮演是一個甚麼樣的角色,他就是一個上課的老師,那他為甚麼可以當我們課堂老師,因為他在修持上面比我們有更多的經驗,他分享他的經驗,所以他現在來教我們,如果離開這個佛堂之後,離開中心後,在外面的生活方面,我們也可以當他的老師,因為我們在生活上比他更有經驗,因為在修持上的經驗,所以他扮演這樣的角色,他是我們上課的指導老師,他希望大家能夠去瞭解如何修持,能夠完全去瞭解,要怎麼修,會得到怎麼樣的結果,最重要的是有一個純正的發心,希望我們透過這樣的修持能夠得到一個結果,就是希望利益所有的眾生,讓他們都能夠成就佛果。 我們剛才獻曼達,供養給所有的佛菩薩以及給我們教授的所有上師,是因為尊重佛法的原故。 仁波切說在智慧林有些人已經得到仁波切傳授的教法,他還是會再講一次,所以這些人請你們不要覺得太無聊。 仁波切說從具有大恩德非常照顧或愛護我的根本上師,從他們身上得到這個教法以及我自己的經驗結合之後,我有很多的建議,就是我們整個教法最主要的一個部份。希望這個教法能夠利益所有的眾生,特別那些有佛緣、有因緣的眾生,最後都能夠證悟成就佛果。 這個是上一世卡盧仁波切自己所說的,不是仁波切他說的。
上一世卡盧仁波切有祈請到,希望讓這些修行人他們修持能夠走上正確的道路、正確的方向。正確的方向有兩種主要的意義,透過這兩個方向,去實修、去瞭解這樣才能夠得到證悟。 整體來講就是說,這兩種方向,其中之一指的就是說我們不斷的修持,從這個基礎,然後依照次第不斷的修持後,得到了一個方式,比如說我們做大禮拜、然後獻曼達,然後我們去接受 灌頂,然後我們來修持本尊,這是一條路、一個方向;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去做禪修,甚至高層次的禪修,直接去觀照自己清淨的本性,直接去做特別的禪修,這是另外一個方向。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一開始,我們普通的情況,我們沒有辦法一開始就有辦法做到這種高層次的禪修,去修所謂自己清淨的本性,所以我們需要透過前面那一個方法,就是有次第的來修持,去接受很多的教法,去修持本尊法門,然後不斷的修持之後,我們到了某一個程度,我們才有辦法進入到禪修,甚深的禪修,以我們為了最後得到一個完全的証悟,我們需要透過這兩個方向。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瞭解正確的方向,想瞭解如何去修持,真的很想瞭解這些事情,第一開始我們要瞭解甚麼是輪迴,我們不願意再待在輪迴裡面,想要解脫輪迴。 首先我們需要先瞭解三界整個世間,無論三界裡面有所謂天界、人間、或者說地獄等不同的眾生,但是這整體來講就是輪迴,那我們知道在輪迴裡面沒有真正的快樂。我們可以比喻輪迴像一座大海,這個大海很深,可以說是無盡的大海,一旦我們墮入或者掉入大海裡面,既使我們能夠游泳,也只是很短暫的時間可以游泳,之後我們一定要沉入大海裡面,那這也是一個比喻。 有時候生為人,大部份的情況我們會想說,我們這個人就是這樣子。這個生命就只有這個生命,然後去覺得就是只有生活。事實上應該講說,我們生為人是非常幸運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因為我們有證悟這件事情,可以証悟成佛這件事情,所以我們應該覺得說非常的幸運,身為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 比如說我們在這一個花園裡面,一個公園裡面也好,就是我們看看整個週遭的環境,有無數的蟲類的眾生,各種的動物,當我們這個腳踩下去的時後,腳踩下去的時後可能就踩到很多的眾生,然後牠們會因而死掉。所以比較起來,我們看看這樣一個相對的數量來講,事實上我們人是非常的難得的,然對此我們要非常的瞭解。 比如說我們看看在一顆大石頭下面,或者說一個倒下的樹,我們把這個石頭抱起來,或者把這個樹搬走,我們看到這裡面有多少的眾生在裡面,有多少的動物在這裡面,所以我們再看看我們自己,我們就知道我們有幸運,能夠生為人。 我們可以說我們得到很難得的機會可以生為人,有這個生命,然後我們有自己的家庭、我們的工作,比較其他的眾生來講,這些動物也好,這些昆蟲也好,海裡面的動物,森林裡面的這些動物,事實上牠們隨時都是面臨著恐懼,牠們隨時擔心有人可能會殺害牠們,有人要吃掉牠們,那我們呢,相對的我們沒有這樣的一個害怕或者為畏懼的心,所以事實上我們這個機會是很難得的,這個人身是很難得的。然而這樣的一個生命是很無常或者是很短暫的,比如說我們知道有蠟燭,蠟燭在大風裡面它會怎麼樣,它會隨時都可能會熄滅的,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可以活到何年何月,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下星期還可以活著,這個星期,有有下個星期,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是不是會有孫子,當我們有孫子的意思是說我們已經頭髮變白了,然後我們活了很久,我們當一個祖父,祖母也好,因為這樣的話我們才會有孫子,那這是不能保證的,就算我們能夠活得很長,再長也就是我們說是祖父,不可能說是當一個曾曾曾祖父這樣子,我們沒有這個機會的。活得再長也不可能實現,很多的經驗告訴我們生命無常的道理。 在醫院裡面有些人生下來就死在醫院裡面,仁波切講說他自己聽到的,不管它是別人的故事也好,別人講述的故事也好,他自己的家族裡面,都有這樣的事情的發生。他有一些親戚,舅舅阿姨等等,他們有些年輕就往生了。事實上生命是很無常的,沒有辦法肯定的。 再來說,一方面我們需要去找到一個很好的上師,一個很完美的上師,我們講說根本的上師,如果我們沒有上師,我們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我們身為人,還是要有人真正的以他的經驗來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那就是說我們身為人,事實上時間是很短暫的,也許我們想要做很多的事情,可是真正我們可以得到的快樂,很困難的。我們短暫的快樂也許會有,但真實的快樂我們永遠得不到,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根本的上師,一個重要的上師來教導我們,讓我們能夠瞭解輪迴的本質,因為我們不瞭解輪迴,所以很多事情,事實在輪迴裡面,沒有辦法得到甚麼樣的結果的,因為我們不瞭解這一點,因為在輪迴裡沒有真正的結果,真正我們期望的事情有辦法可以發生,所以仁波切提到就是說,對這輪迴瞭解是很重要的,我們常常會比較一些偉大的修行人,很好的修行人,然後事實上這些修行人跟我們之間有甚麼樣的差別,我們也在修行這些法門,我們也是對根本上師有虔誠心,然後我們也是在修本尊法,我們也做四加行,同時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我們跟他們之間有甚麼樣的差距呢?有甚麼差別呢?
事實上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輪迴,就是世間與出世間我們兩者都要擁有。 我們也要有錢有名,我們也要當一個佛教徒,也要修行,兩個我們都想要。事實上這兩個是沒有辦法兼具的,比如說,我們變得有錢後,我們好像一直期望說能夠成為有錢的人,然後別人就會尊敬我們,我們可以影響很多人。可是一旦我們變成有錢人之後,然後會怎麼樣呢,我們還是每天過著辛苦生活,有很多的痛苦,我們開著名車,可是我們可能在辦公室要不斷的抽煙,回到家裡面不斷地喝酒,事實上我們沒有辦法脫離辛苦的生活,面對的種種的壓力,我們還會擔心自己的兒子,關於未來我們有很多的擔心害怕的地方,所以當我們在追求有錢的時候,可以說是完美的,等到一旦我們有錢的時後,一點都不完美,為甚麼會這樣呢,事實上這些事情都是業力使然,這些結果都是因為業力所產生的,我們不會說因為這些有錢有能力,或者說掌握一些權力,我們就可以處理事情,我們可以改變事情。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知道有過去生、現在以及有未來,事實上就是說當我們瞭解到一點,我們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時間越來越短暫,越來越接近死亡,這是我們需要去知道的,我們不可能完全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沒辦法去創造一切。當然我們可以創造的,我們過去造的這些善業也好,惡業也好現在產生結果了,但不是說我們可以去改變一切創造一切,任何事情我們都可以辦得到,這是沒有辦法的。 因為這些都是依賴因果的道理,如果過去我們造了惡業,我們可能是去欺騙別人,我們沒有行很多善業,那現在我們有一些心願有一些希望,當然也沒有辦法得到,是因為過去已經造成的因了,現在這個結果不會這樣子出現的。當然有時後我們會覺得現在活得很好,我們可以說很幸運,那是代表我們過去有造了很多善業,而現在面對甚麼,我們在面對未來,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未來、決定未來。比如,醫生他們每天幫助很多人,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瞭解他自己在做甚麼,可是面對癌症病人的時候,他有時候也沒有辦法去處理了,病人很嚴重的時候,他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他,為甚麼,因為病過去已經造了這個業才產生的,是隨著業力,當然講業力不只是講惡業而已,有所謂的黑業跟白業,有善業惡業,當然會有好的結果跟不好的結果。所以我們瞭解到ㄏ既使這些很有信心的人他也不能完全的去改變現在,因此我們要面對的 最重要的還是在未來。 佛陀告訴我們這樣真正的道理,是他所體驗到的,他完全瞭解實相,他把這個道理分享給我們,告訴我們,教導我們,希望能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我們瞭解善惡業,我們要找到自己的上師,然後不斷的修持,透過這樣的修持,最後我們都能夠往生到淨土,這是很重要的方向。 說我們要找上師 不是說他就是我們的上師,因為你們自己可以去檢驗看看,仁波切說如果有人說給我你的眼睛,他就會跑掉了,肯定他一定不是菩薩,他只是介於我們跟佛菩薩之間的管理者,看到我們的時候,他覺得我們很好,所以他就請求菩薩:他這些弟子很好,請你們加持、教導他們,讓他們能夠學佛,他是我們跟佛菩薩之間的一個經理人,幫我們串起來的一個工作。 仁波切說他現在要問我們一個問題,希望我們都能打從心裡面真心的回答,我們不用去擺出另外一張臉,我們要真心的去回答,如果說能夠真心的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一些願望都可以實現,我們在修持佛法一切願望都可以實現,就代表我們在正確的一個方向上,那未來我們一定有結果,就是有能力可以給所有的眾生,教導他們佛法指導他們,給與他們加持來利益他們,那仁波切要問我們的是甚麼呢? 就是我們是不是相信業力,因果業力。 你們相不相信業力? 那如果大家都相信的話,那很好,非常謝謝大家。他想要跟大家說晚安,就是今天我們開示到此為止,明天早上不會在各位的身旁,先跟大家講明天早,仁波切愛大家,仁波切說我們忘了迴向了,他說我們大家都很急,急到忘了對眾生的關愛,即使他也忘了,只想著上完課就要回去飯店,他覺得他自己很自私,從這一些小事情上面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對眾生的關愛與慈悲,那我們大家一起來做迴向。當我們在做修持的時候,我們要很專心,當我們完成這些修持的時候,我們應該將這些善業迴向分享給所有的眾生,我們要去感覺到這一點。 謝謝大家, 待 續……….
今天,雖然會講到有關禪修或者是慈悲心方面的教法,不過在這之前仁波切先跟我們分享一些他自己的經驗,他要告訴大家,大家來這邊聽他的開示或者教學,不用太緊張,好像我們看到仁波切,我們就很小心,不能隨便的笑,好像很勉強自己這樣子去聽他的開示,其實不用這樣,我們可以像聽音樂一樣很放鬆的,然後音樂自然會打動我們的心,心裡自然會產生感覺,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的方式,來聽他的教法,是很舒服的,但是仍然要保持一個重點,就是我們要保持我們的虔誠心跟信心,就像我們在上師仁波切的面前,去學習這些佛法,我們當然需要很專心很小心的去聽,而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虔誠心跟信心。
來仁波切說到,他的慈悲心不斷增長,對於外界一切如夢如幻,些也不斷有所體會,接著他就很專注在心的本性的修持上。
現在大家可以走了。
尊貴 第二世卡盧仁波切
佛法開示∼菩提心與空正見 確扎喇嘛譯
首先,仁波切表達他很高興能夠來到佛學院是因為牟師姐的關係,牟師姐非常的護持,這是我們大寶法王、以及各位法子包含錫度仁波切、蔣貢仁波切、嘉察仁波切的中心,所以他很感謝她能夠這麼負責的去照顧中心,所以特別表達他的謝意。
我們平常會說這是法王的中心也好,或者是噶舉派的中心也好,但事實上不只是如此,實際上中心是屬於大家的,因為如果沒有大家,這個中心它只是一個公寓,所以要大家來參與,來這邊學習佛法,聽聞佛法,或者參加種種的活動跟法會,這才是中心的主要目的。
剛才,仁波切當然就是說打從他心裡面很感謝大家,也說今天他有一點晚到,所以不好意思,希望他不會得到懲罰。
依照今天法會行程,主要是今天仁波切來這裡給我們開示,上面提到的是有關於慈悲心或者空性方面的開示,仁波切會給這方面的開示,而且是以他的風格來做開示。
當我們成為佛教徒之後,首先是皈依,然後我們在上師的跟前來學習佛法,知道怎麼去實修佛法,比如我們會學到一些如何禪修的方法然後去實修,也會得到一些經驗,一般來講,我們不會把自己的經驗到處去跟別人說,但是仁波切今天會以著他自己經驗,來告訴大家一些佛法上面的道理。
今天,雖然會講到有關禪修或者是慈悲心方面的教法,不過在這之前仁波切先跟我們分享一些他自己的經驗,他要告訴大家,大家來這邊聽他的開示或者教學,不用太緊張,好像我們看到仁波切,我們就很小心,不能隨便的笑,好像很勉強自己這樣子去聽他的開示,其實不用這樣,我們可以像聽音樂一樣很放鬆的,然後音樂自然會打動我們的心,心裡自然會產生感覺,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的方式,來聽他的教法,是很舒服的,但是仍然要保持一個重點,就是我們要保持我們的虔誠心跟信心,就像我們在上師仁波切的面前,去學習這些佛法,我們當然需要很專心很小心的去聽,而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虔誠心跟信心。
仁波切要跟我們談的是關於生活,他不會去隱藏,他願意將自己的生活與經驗分享給大家,平常他自己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講慈悲跟空性的道理,然後我們會說一切都是空性,那當然慈悲也是空性,這樣我們就會覺得很迷惑啊,這到底是甚麼道理呢? 就是又慈悲又是空性,所以這個就很難理解了,所以我們從經驗上面來談,也許能夠有一些方法,他說他不是甚麼菩薩,他也是生為人,生活像一個人,最後也會死的像個人,不是像蓮花生大士那樣子,他沒有爸爸沒有媽媽,是從蓮花裡面化生出來,但是仁波切跟大家都是一樣,所以在這種共同經驗的基礎上,如果我們說我們的周圍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同時我們又說,我們需要慈悲,我們要發慈悲心,他覺得這樣子是很容易造成大家的迷惑,實在無法瞭解,甚至
覺得好像有點瘋狂,因為這樣子,不能理解而造成我們對三寶對上師失去信心,因此他想以他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告訴大家,他跟大家都是一樣,他有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如說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年紀輕然後長大結婚,結婚後可能會有兒子、有女兒,當然我們會愛護自己的兒子、女兒,然後你對兒子、女兒有責任,你要去教育他們,教他們怎麼生活,教他們不要去做壞事,要有善心,要負責任,不要當一個不好的邪惡的人,要盡量去幫助別人,事實上我們尊敬自己的兒子跟女兒,尊敬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關於這個部分,仁波切說他可能有多一點的經驗,所以他可以來分享給大家。
接下來仁波切就是講一下,他這一生到目前為止的過程,那首先 他生為人,大家知道了就不用再解釋了,然後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兩歲到五歲之間他跟著爸爸媽媽去到全世界的中心去,後來差不多十歲時,他的父親往生了,然後他的媽媽還有他自己希望能夠去波卡仁波切的寺廟來跟著波卡仁波切學習,然後從2000年一直到2004 ~2005年,大概的這個時期,他參加三年三個月的閉關,那時候他是16歲。 接下來他會跟我們講閉關的一些經驗。
仁波切說他在閉關的時後、他是仁波切,但是他對於很基礎的道理,就是所謂的四加行特別是四共加行,這樣的教授他有很多的疑惑,他覺得這世界一切都很好,生活各方面都可以,那為什麼我們要生起出離心呢。因為四共加行教我們要生起出離心,他覺得說他不太能夠理解,為甚麼要去改變生活,要打破他的生活這樣子,他喜歡他的生活方式啊,然後接下來要做大禮拜啊,就是說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一直有一些疑惑存在的,後來慢慢的慢慢的,當他開始學習修持本尊教法的時候,他閱讀很多過去傳承祖師偉大的上師等的故事,讀完這些傳記的時候,他有一些不同的體會了。
當我們只是在修四加行的時候,事實上不是很能夠產生利益,事實上我們需要去閱讀瞭解很多過去很多偉大上師、祖師的傳記及行誼,為甚麼呢?因為我們可以從裡面得到很多的示範,可以說是他們的示現,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瞭解輪迴的現況是甚麼樣子,然後從裡面我們得到很多的建議跟啟發,有很多能啟發我們的道理。 如果我們在接受四加行的教法時,有些人當然是會對教授或者教法,產生一些感覺甚至打動自己的內心,可是也可能很多人,他們只是去做四加行,可是卻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就是做完了這樣子而已,沒甚麼特別,就這樣子。這種情況也不是說,指我們在場的所有的人 都是這樣子,如果是這樣子,大家就會灰心,所以可能只是有一些人,大家都是很幸運的,我們瞭解這些道理,事實上也都很有信心,但如果說我們已經完美了,這還說不上,我們可說已經不錯了,但是並不是真正的完美。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去讀過去祖師們的傳記,對我們來講會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候我們在瞭解這些基本教法,我們可能是可以瞭解的,也有時候我們會產生一些疑惑,並沒有辦法完全瞭解它的含義,所以仁波切建議我們能夠多去念這些故事,看看這些上師他們之前是怎麼做的,那對我們來講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也有可能光只是接受這些教法或四加行這樣的一個基本教法,我們就能夠受它深深的感動,而且從心裡面真的能夠瞭解它。
但是有些並不是如此,所謂瞭解這些教法可以分成兩種部分或是兩種層次:一種就是說,你就是瞭解這個道理了,一種就是你從上師這邊得到這個教法的時候你打從心裡面完全瞭解,可以這樣來分別。
仁波切希望大家都能夠從心裡面去瞭解一切的教法,有時候我們只是聽一聽,事實上他在說甚麼,卻是很難瞭解,比如說我們對輪迴的瞭解,真正能夠產生出離心的人實在是很少,當然我們得到這些教法,我們可以去跟別人解釋這到底是甚麼,可是真正完全瞭解的感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有兩個人在這裡,仁波切來給予這個教法,這個基本的教法,其中一個人聽了之後 瞭解道理,甚至別人問他也可以解釋,但這並不是代表他就已經有純淨的發心了,真正純淨的發心,一個純粹清淨的發心,是要對輪迴的道理完全瞭解,然後打從心裡面有這樣的感覺,他每一分每一秒他都能希望能不斷往前進,就是說能夠脫離輪迴,事實上,這樣的兩種情況是有很大的不同,就像之前跟大家講過的,我們都是信仰宗教的人,但信仰宗教不代表說都是善良的人,除非說我們知道輪迴的問題了。
仁波切說他在閉關的時候,關於本尊的教法,比如說四尊合修的教法,或是五大本尊,像勝樂金剛這樣本尊的修持,他真正的第一次感受到對眾生的慈悲心,也就是他對眾生的愛心自然而然流露出來,事實上並不是修這些深奧本尊,而是在他修四臂觀音的時候產生的,在閉關的時候,每天下午晚課修持六臂瑪哈嘎拉之後,我們會修持四臂觀音,當他在修四臂觀音的時候,他很真誠的作祈請,然後這個很虔誠心念在作祈請時,他感覺到真正得到觀音的加持,然後他的慈悲心不斷的增長,所以他慈悲心的增長並不是透過其他很高層次很深奧的本尊修持,而是依靠著四臂觀音的加持而產生的。雖然他講他的慈悲心不斷的增長可,是仁波切很謙虛的說他還不是真正的菩薩,因為真正的菩薩,祂們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佈施出去,但是如果有人對你說:「給我你的命的時候」,他馬上會逃開的,他沒有這個勇氣,就像我們看到很多的故事裡面,有些人來跟菩薩說,你可不可以給我你的眼睛,這時候,祂們沒有任何的貪著,祂們直接可以把眼睛佈施出去,因為菩薩瞭解在輪迴裡面受苦的眾生,他們是有很強烈的執著,所以因為對他們的慈悲,基於這樣子的瞭解,然後感覺到眾生辛苦的時候,他產生了大悲心,所以祂可以做這樣的佈施,如果有人跟仁波切說,你能不能佈施你的眼睛給我,仁波切說Oh、my God、他會嚇得跑掉了。
所以,瞭解清楚仁波切所說的情況,然而當他慈悲心不斷增長的時候,並沒有驕慢心,為甚麼呢,因為他看到很多這些偉大上師的傳記與故事,相較於他們的慈悲心,就覺得他還很不足,自己的慈悲心還是很有限,這些偉大的上師,他們是很高證悟的菩薩,然後他們的慈悲心跟他現在有的這個慈悲心,他們對眾生的那種愛護的心,那種照顧的心,跟他的這個所有的還是有很多距離,這是讓他不會產生傲慢心的主要原因。當他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他得到很多的啟發,最重要的啟發是甚麼呢,他覺得需要更努力的去修持,不斷的增長他的慈悲心,最後能夠去負起責任,去利益所有的眾生。
當我們在做修持的時候 我們不斷的進步,修得比較好的時候,我們會產生一些驕慢心,覺得說我們可能修的不錯,我們應該想一想,比較起過去偉大的上師們或菩薩們,他們是怎樣去利益所有的眾生呢?跟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比不上,雖然我們好像自己覺得說自己比別人好,修的比別人好了,可是如果我們去看看這些上師,就知道了,當我們自己產生傲慢心的時候,去想一想那些偉大的上師他們所做的一切,自然我們的傲慢心就會降低了。
仁波切提一件事,剛好看到有人一直忙著拍照,他對拍照有一些的想法,希望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我們拍照是為了能夠去記得這個人,比如說這個人,你希望能夠常常看到他,懷念記得他,因此我們會留下他的照片,擺在自己的家裡,或者是房間裡面,甚至皮包裡,你就會有一些照片,其實上我們可能有一個相本有幾張照片,這樣就夠了,夠我們用來懷念這個人,除非說我們拍照是為了做雜誌,或者做生意,要去發行一本雜誌的話,那當然要拍很多照片,雜誌上你要去選擇一些可以用照片,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其實我們不需要有那麼多的照片,我們一直拍照並不會有甚麼結果,我們不會因為一直拍照我們就可以開悟,或是說照像可以讓我們變成更美麗,所以有時候他覺得說這是很愚蠢的相機。當然,不是說相機不好啦,比如說他自己的經驗,他對他自己的上師呢,很有虔誠心,不管是泰錫度仁波切也好,波卡仁波切也好,因為他對上師的虔誠心的緣故,他當然會需要有一些照片,一些上師的法照,但並不是需要很多的,需要有一些可在放在佛堂裡面,可以放在他日修的法本儀軌上面,然後可以放在重要的地方,除此之外,他就不需要了,因為太多,我們就沒有辦法好好的去保存它,甚至我們會放在一些不乾淨的地方,那這樣子的話就不好,這是會產生惡業的,甚至我們會因照片太多,而將照片給一些不是佛教徒的人,他們就沒辦法去尊重這些法照,因為說普通人的照片跟這一些上師、佛菩薩的法照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這樣講不是說他自己很重要,所以他的照片一定要好好保存。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說我們既然認為是上師的話,對於他們的法照,我們就要好好去保管,太多的話我們就變成難以保管,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去瞭解,當然不是說我們一直去拍他,他的臉好像就會融掉一樣,怕大家拍照,不是這個意思,是說我們對上師的法照,我們需要保持一個尊敬心,比如說這個大寶法王的法照也好,常常太多的時候呢,就很難去照顧。
接下來就是說甚麼是善業甚麼是惡業,我們沒有辦法瞭解的那麼清楚,跟大家提醒,甚至過去生的善惡業,在我們這一生都要不斷的顯現出來,所以這些比較細節的方面,我們也是需要多注意,多去瞭解,所以他是告訴大家一個正確的思維,就是有關於照相這件事情上面,我們對這一些上師,佛菩薩他們的法照一定要很尊重,然後把它放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仁波切自己也是這樣做,不要放在人家會踩到的地方,或者說不乾淨的地方,骯髒的地方這樣子,所以這是我們需要去注意的。
仁波切跟大家講之後,希望能夠瞭解。 不過你們想拍照還是可以繼續。那他只是讓大家瞭解甚麼是正確真實的,如果你們瞭解,你們繼續做還是可以,希望大家去瞭解這樣而已。 如果大家只是拍幾張照,他就講了這麼多,如果大家心情不好的話,他就不好意思。
接下來,仁波切繼續講他的經驗,所以當他看到這些上師的故事的時候呢,他試圖去管理控制自己,然後做更多更用功來做修持,然後也從根本上師這邊得到很多的教授,特別是對輪迴方面的一個教授。當然其中有很多的細節他就不講了,畢竟他講事情,這些經驗也好,事實上它都已經過去了。 然後,再來當他進入本尊的修持,然後是六瑜伽的修持,例如說睡夢瑜伽,裡面就提到這樣的道理,我們所在的環境是如夢如幻一般的,是有慈悲心,事實上他了解說這慈悲心是存在的,當他不斷的在修持本尊時,他瞭解一切都是如夢幻一般的,沒有甚麼真正是恆常的,一切顯相都是無常的現象,事實上在短暫的、不斷的改變中,停留時間是很短的,然後不斷的改變,比如說,我們世間的人就是在追求快樂,但實際上快樂是很短暫的,也就是說沒有恆常存在的快樂。接下來他繼續修持六瑜伽法,對眾生的處境有更多的瞭解,眾生一直在追求擁有的一切,希望能夠永遠的保持住,對事物的貪執,希望這些能夠永遠存在,比如說快樂這件事情,我們現在暫時擁有的快樂,雖希望它能夠恆常存在,實際上並不可能的。接下
來仁波切說到,他的慈悲心不斷增長,對於外界一切如夢如幻,些也不斷有所體會,接著他就很專注在心的本性的修持上。
當仁波切在修持本尊法門的時候,他不斷的增強信心,他對於本尊、護法、空行、空行母,他產生很大的信心,為甚麼呢,因為經驗到,他很多的心願,因祈請,後來都實現了,為甚麼呢,因為信心,在閉關的時候,產生信心及虔誠心,特別是對眾生很純淨的發心,他的發心都是很純淨很正確的,是為利益眾生,當他這樣發心時,他每一個願望都實現了,他相信這是本尊、護法、空行的加持才得以實現,所以他對祂們產生更多的信心,他說這只有在閉關的時候出現,出關後就沒有了。他建議給大家,如果我們能夠有純淨的發心,對眾生的慈悲心,希望能夠利益眾生,我們對三寶有這樣的虔誠與信心的話,我們所有的願望都會實現的,這是他希望分享給大家的。他過去有這樣的經驗,他相信如果大家有這樣的純淨的發心的話,我們的願望也都會實現。 當他有這樣感覺的時候,慈悲心不斷的增長,然後對於佛菩薩,特別是空行、勇父等,他覺得很親近,跟祂們好像是兄弟姊妹這樣子,這是他自己的感受。
平常我們在學校唸書的時候,我們讀書以完成我們的學業,但是佛法不是像這樣的。佛法是要去瞭解輪迴真實的狀況,雖然是佛教徒,有些還是想待在輪迴裡面,根本不想脫離輪迴,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當然不會有甚麼結果,也有一些好的宗教信仰的人,他們會想要離開輪迴,想要證悟成佛,然後利益一切的眾生,那這個最重要的開始,就是依靠純正的發心,如果一直保持這樣到結束都有純正發心,最後真正能夠達到這樣的希望。當我們在修持時,修得有不錯的經驗時,千萬不要產生傲慢心,我們要保持謙虛的心,我們對眾生都有責任,我們要去幫助他們,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有老師的指導,我們去上師跟前學習,上師給我們教導,我們知道方向,我們自己有一些經驗,然後上師以他們的經驗,與我們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真的可以去利益眾生。很重要的在生活裡面,要時常維持一個善良的心,利他的心,千萬不要去傷害眾生,不要去欺騙眾生,然後打從心裡去幫助眾生,這就是菩薩給我們最重要的忠告。
當我們在講到前行法或者很基礎的這些教法的時候,事實上我們要去瞭解它的意義。前行法或者基礎的教法很重要的,我們常常會去分,這是前行,這是基礎,然後再來才是正行,仁波切覺得,這些事實上它就是我們最重要、最主要的教法,如果我們能夠瞭解基礎教法,我們就能夠瞭解整個修持,然後所謂甚麼是真實的,甚麼是對眾生所該有的責任,這在基礎的教法裡面都有辦法去瞭解的,之後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去做迴向,把我們所行的善業,我們今天所做的種種善業,我們要分享及迴向給眾生,比如說我們今天去持咒好了,之後我們向這個本尊,不管是觀世音菩薩或者是其他本尊,我們去做發願迴向,然後我們把今天所做的善業供養給菩薩,然後將善業分享眾生,迴向給眾生,這就是我們去分享我們善業的方法,就是說基本的修持可以從過去的佛菩薩故事裡面,可以瞭解到的,它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學習菩薩,瞭解怎麼樣做一個菩薩,接下來他要給我們教授是上一世卡盧仁波切所宣講的教法,這是上一世卡盧仁波切自己修證的體驗,從他修證的經驗分享出來,來告訴大家。談到上一世的卡盧仁波切,仁波切他自己常常想說我應該不是卡盧仁波切,他只是一個平凡人,只是想盡量 努力的去做,
然後負起對眾生的責任。 他受了菩薩戒,所以他知道怎樣是真正正確的方法,可以來幫助眾生,因為他不斷想到這一點,真正好好的去做一些事情,未來能夠幫助眾生。
接者他會來帶領我們禪修,因為禪修是關於比較深入的內容,我們可能會覺得有一些迷惑,就是說我們聽完他所教的後,會不會產生一些疑問,如果真的會,也沒關係,我們就當一個迷惑的人,這時候他也幫不了我們,為甚麼講到這個,有一些老的修行人或者新的佛教徒也好,在禪修的教學裡面,我們能不能瞭解這些教法,事實上跟我們過去有沒有種下好的因,有沒有累積善業,是很有關係的。有些人雖然是新進門,因為過去有好的因緣,他對教法很容易就可以瞭解,雖然以前沒有聽過,現在才聽到,可是他就有辦法去瞭解,主要是因為過往的善因,也是他有純正的心念,因此他就有辦法得到這些教法。
所以說對修持的瞭解,不只是靠他去給大 家 教授,也跟大家自己的修持,自己的因緣有很大的關係,不是完全靠他,他雖然來教大家,如果大家都有虔誠心、有信心,有很純正的心,自然而然就能瞭解這些道理,如果沒有的話,當然是很困難。
他講到的經驗,是閉關的經驗,在閉關裡面有種種的體驗、有好的體驗,但在2008年出關後 這些經驗都消失了。
關於虔誠心,我們要怎樣去增長虔誠心呢,像仁波切對他的根本上師有強烈的虔誠心,如果我們要去增長虔誠心,需要從這些偉大的上師處得到啟發,就是知道如何去增長。平常我們會覺得說我們的虔誠心很難增長,經過一段時間還是一樣,我們的虔誠心並沒有變得更強烈,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需要去修持皈依大禮拜、獻曼達與金剛薩埵。
在接受教法的時候,我們要把心安靜下來,讓自己平靜,不用太嚴肅,我們想做甚麼都可以,自己都可以去做沒有關係,想睡覺就睡覺,喝水就喝水,背往後靠,或者就是這樣待著,或者只是看著仁波切,然而有一件事,他並不高興,或者他希望大家不要去做的,就是不要跟其他人講話,聽法時你跟別人講話,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以外,同時也在浪費別人的時間,所以我們自己想要做甚麼都可以,比如說想拍照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打從心裡去聽仁波切的開示,去完全瞭解,這樣就可以了,他也很高興。但是如果我們去跟別人講話、聊天的時候,那會製造別人的障礙,這樣就不好了,如果我們想去上洗手間就去上洗手間,想回來就回來,坐下就坐下,這都沒有問題,讓自己自由一點、舒服一點都沒有關係,就像以很輕鬆的方式來聽他的開示,就像聽音樂一樣,把音樂聽到自己的心裡面,他希望大家能夠瞭解更多一些。
為甚麼他可以給我們這些建議,他現在扮演是一個甚麼樣的角色,他就是一個上課的老師,那他為甚麼可以當我們課堂老師,因為他在修持上面比我們有更多的經驗,他分享他的經驗,所以他現在來教我們,如果離開這個佛堂之後,離開中心後,在外面的生活方面,我們也可以當他的老師,因為我們在生活上比他更有經驗,因為在修持上的經驗,所以他扮演這樣的角色,他是我們上課的指導老師,他希望大家能夠去瞭解如何修持,能夠完全去瞭解,要怎麼修,會得到怎麼樣的結果,最重要的是有一個純正的發心,希望我們透過這樣的修持能夠得到一個結果,就是希望利益所有的眾生,讓他們都能夠成就佛果。
我們剛才獻曼達,供養給所有的佛菩薩以及給我們教授的所有上師,是因為尊重佛法的原故。
仁波切說在智慧林有些人已經得到仁波切傳授的教法,他還是會再講一次,所以這些人請你們不要覺得太無聊。
仁波切說從具有大恩德非常照顧或愛護我的根本上師,從他們身上得到這個教法以及我自己的經驗結合之後,我有很多的建議,就是我們整個教法最主要的一個部份。希望這個教法能夠利益所有的眾生,特別那些有佛緣、有因緣的眾生,最後都能夠證悟成就佛果。 這個是上一世卡盧仁波切自己所說的,不是仁波切他說的。
上一世卡盧仁波切有祈請到,希望讓這些修行人他們修持能夠走上正確的道路、正確的方向。正確的方向有兩種主要的意義,透過這兩個方向,去實修、去瞭解這樣才能夠得到證悟。 整體來講就是說,這兩種方向,其中之一指的就是說我們不斷的修持,從這個基礎,然後依照次第不斷的修持後,得到了一個方式,比如說我們做大禮拜、然後獻曼達,然後我們去接受
灌頂,然後我們來修持本尊,這是一條路、一個方向;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去做禪修,甚至高層次的禪修,直接去觀照自己清淨的本性,直接去做特別的禪修,這是另外一個方向。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一開始,我們普通的情況,我們沒有辦法一開始就有辦法做到這種高層次的禪修,去修所謂自己清淨的本性,所以我們需要透過前面那一個方法,就是有次第的來修持,去接受很多的教法,去修持本尊法門,然後不斷的修持之後,我們到了某一個程度,我們才有辦法進入到禪修,甚深的禪修,以我們為了最後得到一個完全的証悟,我們需要透過這兩個方向。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瞭解正確的方向,想瞭解如何去修持,真的很想瞭解這些事情,第一開始我們要瞭解甚麼是輪迴,我們不願意再待在輪迴裡面,想要解脫輪迴。
首先我們需要先瞭解三界整個世間,無論三界裡面有所謂天界、人間、或者說地獄等不同的眾生,但是這整體來講就是輪迴,那我們知道在輪迴裡面沒有真正的快樂。我們可以比喻輪迴像一座大海,這個大海很深,可以說是無盡的大海,一旦我們墮入或者掉入大海裡面,既使我們能夠游泳,也只是很短暫的時間可以游泳,之後我們一定要沉入大海裡面,那這也是一個比喻。
有時候生為人,大部份的情況我們會想說,我們這個人就是這樣子。這個生命就只有這個生命,然後去覺得就是只有生活。事實上應該講說,我們生為人是非常幸運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因為我們有證悟這件事情,可以証悟成佛這件事情,所以我們應該覺得說非常的幸運,身為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 比如說我們在這一個花園裡面,一個公園裡面也好,就是我們看看整個週遭的環境,有無數的蟲類的眾生,各種的動物,當我們這個腳踩下去的時後,腳踩下去的時後可能就踩到很多的眾生,然後牠們會因而死掉。所以比較起來,我們看看這樣一個相對的數量來講,事實上我們人是非常的難得的,然對此我們要非常的瞭解。 比如說我們看看在一顆大石頭下面,或者說一個倒下的樹,我們把這個石頭抱起來,或者把這個樹搬走,我們看到這裡面有多少的眾生在裡面,有多少的動物在這裡面,所以我們再看看我們自己,我們就知道我們有幸運,能夠生為人。
我們可以說我們得到很難得的機會可以生為人,有這個生命,然後我們有自己的家庭、我們的工作,比較其他的眾生來講,這些動物也好,這些昆蟲也好,海裡面的動物,森林裡面的這些動物,事實上牠們隨時都是面臨著恐懼,牠們隨時擔心有人可能會殺害牠們,有人要吃掉牠們,那我們呢,相對的我們沒有這樣的一個害怕或者為畏懼的心,所以事實上我們這個機會是很難得的,這個人身是很難得的。然而這樣的一個生命是很無常或者是很短暫的,比如說我們知道有蠟燭,蠟燭在大風裡面它會怎麼樣,它會隨時都可能會熄滅的,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可以活到何年何月,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下星期還可以活著,這個星期,有有下個星期,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是不是會有孫子,當我們有孫子的意思是說我們已經頭髮變白了,然後我們活了很久,我們當一個祖父,祖母也好,因為這樣的話我們才會有孫子,那這是不能保證的,就算我們能夠活得很長,再長也就是我們說是祖父,不可能說是當一個曾曾曾祖父這樣子,我們沒有這個機會的。活得再長也不可能實現,很多的經驗告訴我們生命無常的道理。 在醫院裡面有些人生下來就死在醫院裡面,仁波切講說他自己聽到的,不管它是別人的故事也好,別人講述的故事也好,他自己的家族裡面,都有這樣的事情的發生。他有一些親戚,舅舅阿姨等等,他們有些年輕就往生了。事實上生命是很無常的,沒有辦法肯定的。 再來說,一方面我們需要去找到一個很好的上師,一個很完美的上師,我們講說根本的上師,如果我們沒有上師,我們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我們身為人,還是要有人真正的以他的經驗來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那就是說我們身為人,事實上時間是很短暫的,也許我們想要做很多的事情,可是真正我們可以得到的快樂,很困難的。我們短暫的快樂也許會有,但真實的快樂我們永遠得不到,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根本的上師,一個重要的上師來教導我們,讓我們能夠瞭解輪迴的本質,因為我們不瞭解輪迴,所以很多事情,事實在輪迴裡面,沒有辦法得到甚麼樣的結果的,因為我們不瞭解這一點,因為在輪迴裡沒有真正的結果,真正我們期望的事情有辦法可以發生,所以仁波切提到就是說,對這輪迴瞭解是很重要的,我們常常會比較一些偉大的修行人,很好的修行人,然後事實上這些修行人跟我們之間有甚麼樣的差別,我們也在修行這些法門,我們也是對根本上師有虔誠心,然後我們也是在修本尊法,我們也做四加行,同時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我們跟他們之間有甚麼樣的差距呢?有甚麼差別呢?
事實上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輪迴,就是世間與出世間我們兩者都要擁有。 我們也要有錢有名,我們也要當一個佛教徒,也要修行,兩個我們都想要。事實上這兩個是沒有辦法兼具的,比如說,我們變得有錢後,我們好像一直期望說能夠成為有錢的人,然後別人就會尊敬我們,我們可以影響很多人。可是一旦我們變成有錢人之後,然後會怎麼樣呢,我們還是每天過著辛苦生活,有很多的痛苦,我們開著名車,可是我們可能在辦公室要不斷的抽煙,回到家裡面不斷地喝酒,事實上我們沒有辦法脫離辛苦的生活,面對的種種的壓力,我們還會擔心自己的兒子,關於未來我們有很多的擔心害怕的地方,所以當我們在追求有錢的時候,可以說是完美的,等到一旦我們有錢的時後,一點都不完美,為甚麼會這樣呢,事實上這些事情都是業力使然,這些結果都是因為業力所產生的,我們不會說因為這些有錢有能力,或者說掌握一些權力,我們就可以處理事情,我們可以改變事情。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知道有過去生、現在以及有未來,事實上就是說當我們瞭解到一點,我們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時間越來越短暫,越來越接近死亡,這是我們需要去知道的,我們不可能完全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沒辦法去創造一切。當然我們可以創造的,我們過去造的這些善業也好,惡業也好現在產生結果了,但不是說我們可以去改變一切創造一切,任何事情我們都可以辦得到,這是沒有辦法的。 因為這些都是依賴因果的道理,如果過去我們造了惡業,我們可能是去欺騙別人,我們沒有行很多善業,那現在我們有一些心願有一些希望,當然也沒有辦法得到,是因為過去已經造成的因了,現在這個結果不會這樣子出現的。當然有時後我們會覺得現在活得很好,我們可以說很幸運,那是代表我們過去有造了很多善業,而現在面對甚麼,我們在面對未來,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未來、決定未來。比如,醫生他們每天幫助很多人,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瞭解他自己在做甚麼,可是面對癌症病人的時候,他有時候也沒有辦法去處理了,病人很嚴重的時候,他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他,為甚麼,因為病過去已經造了這個業才產生的,是隨著業力,當然講業力不只是講惡業而已,有所謂的黑業跟白業,有善業惡業,當然會有好的結果跟不好的結果。所以我們瞭解到ㄏ既使這些很有信心的人他也不能完全的去改變現在,因此我們要面對的 最重要的還是在未來。 佛陀告訴我們這樣真正的道理,是他所體驗到的,他完全瞭解實相,他把這個道理分享給我們,告訴我們,教導我們,希望能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我們瞭解善惡業,我們要找到自己的上師,然後不斷的修持,透過這樣的修持,最後我們都能夠往生到淨土,這是很重要的方向。
說我們要找上師 不是說他就是我們的上師,因為你們自己可以去檢驗看看,仁波切說如果有人說給我你的眼睛,他就會跑掉了,肯定他一定不是菩薩,他只是介於我們跟佛菩薩之間的管理者,看到我們的時候,他覺得我們很好,所以他就請求菩薩:他這些弟子很好,請你們加持、教導他們,讓他們能夠學佛,他是我們跟佛菩薩之間的一個經理人,幫我們串起來的一個工作。
仁波切說他現在要問我們一個問題,希望我們都能打從心裡面真心的回答,我們不用去擺出另外一張臉,我們要真心的去回答,如果說能夠真心的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一些願望都可以實現,我們在修持佛法一切願望都可以實現,就代表我們在正確的一個方向上,那未來我們一定有結果,就是有能力可以給所有的眾生,教導他們佛法指導他們,給與他們加持來利益他們,那仁波切要問我們的是甚麼呢? 就是我們是不是相信業力,因果業力。
你們相不相信業力? 那如果大家都相信的話,那很好,非常謝謝大家。他想要跟大家說晚安,就是今天我們開示到此為止,明天早上不會在各位的身旁,先跟大家講明天早,仁波切愛大家,仁波切說我們忘了迴向了,他說我們大家都很急,急到忘了對眾生的關愛,即使他也忘了,只想著上完課就要回去飯店,他覺得他自己很自私,從這一些小事情上面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對眾生的關愛與慈悲,那我們大家一起來做迴向。當我們在做修持的時候,我們要很專心,當我們完成這些修持的時候,我們應該將這些善業迴向分享給所有的眾生,我們要去感覺到這一點。 謝謝大家,
現在大家可以走了。
待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