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無知始於當下---宗薩欽哲仁波切
文 化 與 佛 教
「不明了」、「無知」本身就是痛苦,或者我們可以說,它就是痛苦的原因。我們都應該避免文化的影響,因為在不同的社會裡,人對各種不同的名字有很大的執著。例如談到佛教我們便會認為它是很好、平和的,並且會對我們微笑;因此,只要我們一談名字,就不再談真理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趨近真理。我們熱愛各種名字,沒有名字我們就受不了。大家為各種不同的名字打得頭破血流,產生各種恨,以及情緒上的問題。雖然在相對的社會裡,名字也有它相當的功用,至少它可以給我們一種認同。但是我們應該透過智慧去趨近真理,而不是用名字或者階級、優勢去趨近真理。好像多半的人很在乎文化,卻不在乎佛法本身,例如,我們很在乎小乘、大乘,而金剛乘有戴紅帽子、黃帽子、各種不同顏色的帽子的,可是就從沒聽過釋迦牟尼佛戴過什麼帽子。這些都是人類狂熱的心靈創造出來的現象,是我們加進佛教的不同文化。文化和佛法是完全不同的二件事。仔細想想,這是非常有趣的事。佛教從印度開始,傳入不同的國家,每一個國家的人,都把他們自己的看法加一點到佛教裡面。以佛像來說,每一個國家對「最好看的」都有不同的定樣,每個國家的人都希望他們的佛像最好看。有一次,我去日本,看到日本佛像不好看,肚子大大的,好像都太胖了。後來,我想想,這樣的想法實在很蠢,因為佛不是為了我一個人來的。對日本人來說,只要他們向這樣的佛祈禱,佛便會給予加持,那麼佛像肚子的大小又有何關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一點關係沒有,重要的是佛法。文化像是茶杯,佛法好像是茶,為了喝茶,你需要茶杯,為了修習佛法,你當然需要根據某個傳統,也就是某種文化,否則沒有辦法開始。重要的是你要喝茶,而不是要喝茶杯,但現在我們總是在談論茶杯如何,而不是談論裡面的茶。總之,我認為佛教並不是一種宗教,它跟你的生活是不分的,它是對生命的闡釋,這種闡釋可以讓你瞭解你自己。
文 化 篇
很多人有意無意地都有這個問題:我們到底是什麼?這一切到底為了什麼?對於這一生都覺得很厭煩,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每天吃飯、睡覺、上班,第二天同樣的事情又重新再來一次。多半的愚癡的眾生感覺這樣子已經很滿意了,但他們真的滿意了嗎?不盡然!他們似乎永遠都在想追求什麼,或許追求所謂的成功,或許追求真理。因此,有些人就問比較聰明的人到底生命是什麼,得到的卻往往是膚淺的答案。如果他們問基督徒,基督徒說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他們就很滿意了。如果問佛教徒,佛教徒的答案可以說一切都是空的,這類答案實際上是很膚淺的。這一類空洞的答案我們已經講了二千五百年,我們經常說空啊,空啊,或者有時換個別的名詞叫「無常」,或者有時候我們去落髮,衣服的顏色也改了,然後到山上把門關起來,但問題是沒有人能真正花時間去看看什麼是實相。有人想真正追尋真理時,卻往往走錯路,甚至離真理愈來愈遠。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受很多人影響的結果。別人給我們答案,我們就接受,如同嬰兒一般讓別人用湯匙來餵食我們。是嬰兒還好,只怕我們往往因此變成了二手人,如同二手車一樣。我們體會的往往是第二手的一些現象,這些現象是別人創造出來的,父母、老師、社會都在教導這些,譬如,別人教導我們一齊吃飯是好的禮貌,一齊上廁所是壞的禮貌,我們就毫不考慮的接受了。
如果你問為什麼,那他一定說:「不可以!不可以!否則社會會把我們摒諸門外。」就這樣,所以我們沒有自發性。如果我們修的都是這些東西的話,怎麼可能接近智慧?佛陀曾說過許多次,我們的智慧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如前所說,要喝茶,我們需要茶杯;我們是須憑藉某種文化,但要明白,是藉由文化的幫助去瞭解真理,而非完全接受文化的束縛影響。我遇到過很多人對我說:「我什麼宗教都不信,我只想念自然的東西。」其實這種說法很笨,佛教和自然有何不同?自然和基督教又有何不同?佛教不是自然,他認為的「自然」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自然」,因為他從不接受「自然」,也就根本不瞭解「自然」。所以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獨立,其實永遠都在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影響。
痛 苦 是 什 麼
「無知就是痛苦」,這是文殊師利菩薩給的有關智慧最重要的教授。一切現在的不幸,如戰爭等等,都是因為無知,所有的誤會源自於無知,可以說,現在我們的智慧很愚蠢,無知它會讓我們產生各種各樣不同的想像。比如有一個故事:從前西藏有一位格西,因為重聽,所以老是以為別人在講他的壞話。一個年輕的和尚想開他玩笑,當他在花園散步時,就問:「老師,你要做什麼?到哪裡去?」格西因為對這個年輕人有成見,認為他們老要找他的麻煩,就說:「你給我閉嘴!」年輕和尚又小聲的說:「那你去吃大便好不好?」格西回答:「那當然好!」就像這樣,格西完全被自己的想像控制住了,這都是因為對真相無知的關係。釋迦牟尼在菩提迦耶成佛之後,帝釋天王和大梵天王請轉法輪,佛在現今稱為瓦拉那西(鹿野苑)的地方給的第一個教授就是「瞭解痛苦」。不瞭解痛苦的話,痛苦將會繼續下去,而且我們也會不知道什麼是該放棄的。沒有一個人喜歡痛苦,人們卻時常感到痛苦,為什麼?因為沒有人瞭解痛苦以及它的原因。如果我們真正瞭解痛苦和其原因,當然就應該去除苦因,是不是?所以,如果我們能真正瞭解痛苦,那麼真誠的出離心也會產生的!在這個時代裡,世界的各個角落,修金剛乘的人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出離心,沒有出離心的人學佛法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好像是個犯人瞭解監獄是一個不好的地方,他唯一的希望便是離開它。我們如果知道輪迴的痛苦,自然會想要離開輪迴的監獄,而且一點執著也不會有。但非常可悲的是,現代人學佛卻是為了這輩子要過得很好,如受增益灌頂,祈求今生富裕;受長壽灌頂,祈求今生活得長久;求文殊灌頂,希望變得聰明,考試考得好,這些都是在顯示你對今生的強烈執著。如果想利用佛法來使今生過得很好,那是完全錯誤的,其實佛法是讓你今生過得最差的一種方法,因為它叫你落髮,對不對?因為它叫你放棄世間的一切,對不對?
很悲哀的是,一般人很少想到下輩子會怎樣,即使你不想成佛,起碼也要想想下輩子會怎樣吧?但是,好像我們很少追尋成佛,而只希望活得久、活得好,做這一些世俗的事情,而最糟的是,我們把佛法運用到這裡,並希望達到目的。不知幸運或不幸,金剛乘來了,他們給了各種各樣的廣告說:「持咒很有效!只要上師一吹法器,什麼事都沒問題了,那些多頭多臉的本尊也都很有力量!」受了廣告的吸引,只要有方法能令今生過得好,任何人都希望去做這種事。所以現代人參加了成千上百的灌頂,換了成千上百的本尊和上師。他們這樣做了三十年,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一點效果也沒有。他們認為佛教徒在說假說,因為做了這麼久還沒有效果;他們會說修了三十年的財神,還是像三十年前一樣窮,為什麼?因為他們離開智慧越來越遠,從來沒有人想要作一個真正的自己。多半人都只想今生,而不想想下輩子。我們持了很多咒,仍對此生很多執著,只是為了競爭心,希望比別人好,所以念了很多咒,像這樣做能夠再投生人道已經很不錯了,像這樣子的修習佛法是完全錯誤的。印度有一位聖者說:「如果你不知道怎樣修習佛法的話,佛法是最好的毒藥,它可以立刻讓你下地獄。」所以,每一個人應該好好地想一想什麼是痛苦!
痛 苦 篇
有很多人來找我說:「我今生實在過得很厭煩,這麼多的工作,得到的東西卻是這麼少,壓力又大。既然生活過得這麼不好,我想出家當和尚,到山上好好去閉關算了。」這些人對佛法的看法實在是很大的不敬,學佛好像是出去野餐一、二個月,再回來過正常生活似的。但是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話,便能夠找到涅槃的地方,就在痛苦裡面。痛苦是最好的老師,你不必花一分錢,不必很尊重他,也不需發什麼戒言,這位老師都與你同在,事實上,痛苦是你逃不掉的。所以,我們雖然生活在這充滿痛苦的社會裡,如果有清楚的覺知,那我們便會更尊重佛法。這即是法對我們的加持。我們常常說要去閉關,這表示你劃出一個界線,什麼界線?這個門我不出去了,別人也不能進來,然後你坐在裡面,遠離一切車子、電話等等吵鬧的聲音,然後你覺得非常輕鬆,在好好地招持你自己似的。你坐在裡面,以前所做的事滾滾而來,以後的事情你都為它做好了周詳的計畫。幾個月以後,你出來了,好像比以前胖了一點,然後你對別人說,你閉了這個關,閉了那個關,但是你真正做的是打妄念。妄念比持的咒還要多,就算你是在持咒吧,也是自私的,因為你想把咒念完,你要比別人好,你要做一個很好的老師,很好的禪定人。這些想法都是自私的,如果你是為了這樣的目的,你大可不必去閉關。不瞭解痛苦的人自然不能體會別人的痛苦,舉個例說,現在有一個瘋子來找你,希望得到你的幫助。這時如果外面有一個很富裕的人要見你,你多半會進去,而不會注意腳下的那個瘋子,這表示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痛苦。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痛苦是最大的,窮人認為總統沒有痛苦,因為他坐的車子很大,住的房子也不錯,其實總統也有他的麻煩。很多有錢人覺得窮人很好,因為他們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實際上,我們都不能瞭解別人的痛苦,就連嬰兒、動物、精神病患者也都有很多痛苦,只是我們不注意罷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痛苦。通常我們都在非常好的地方修行,所以我們會說:我從沒有那樣的問題,你怎麼會有呢?瘋子說許多奇怪的話,因為他生病了。所以瞭解別人的痛苦,體會別人的痛苦,在佛教裡是很重要的,只知道還不夠,應該進而去尊重別人的痛苦。如果你真正具有這樣的心,就可以算是真正的慈悲了。這種慈悲與智慧是沒有分別的,這也就是菩提心的真義。知道別人的痛苦,同時也尊重別人的痛苦。別人的痛苦對我們來說,也許沒有什麼,但是對他自己來說是一件很大的事,這是我們都應該知道的事。其實談痛苦並不需要講得太多,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痛苦,問題是我們永遠都在欺騙自己,就算我們有痛苦,也裝著不知道。就在現在這一刻,有上千百萬的人正面臨死亡,有人快渴死了,有人在水裡快淹死了,還有很多諸如地震、洪水的災難正發生。事實上,沒有一個理由可以讓我們繼續活得下去,情況有問題時,一張紙都可以要掉我們的命。從實相上來說,誰也無法知道是晚餐先到,還是死亡先到?我們一直無意識地認為我們可以活下去,我們都避免談論死亡,都希望把死亡隱藏起來,我們遠覺得前面還有很多好日子在等著我們。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死,從出生那一刹那就一直在死,我們一直在為將來作安排,我們一生都花在這樣的安排上,我們一直都在準備什麼,但是在準備的當中,一生就結束了。從智慧的觀點來看,我們是可以利用這些顯現發展出一些正面的意義的,我們也許應該好好討論什麼是死亡。從某個角度來說,沒有死亡,就沒有生命,所以我們應該感謝死亡。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沒有死亡,我們也不會感謝此生,就像沒有分離,就不會珍惜友誼一樣,朋友死了以後,我們才會覺得此人還不錯。要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如何感謝生命。
今天談智慧,談智慧就得先談無明。無明可以創造很多想像,想像可以創造很多憤怒、嫉妒。舉個例子來說,你很喜歡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因為五毒中的我慢,你想在你朋友面前好好表現一下,就帶著你的女朋友去參加舞會。再談無明,在舞會裡你看到女朋友跟別人講話,便產生了很多懷疑,心想:我從不知道他們會這樣搞......,如果他們兩人談笑自若,你就越發嫉妒。其實,也許她只是問別人洗手間怎麼去罷了,那個人根本是無辜的。以後,你若再遇見他們兩人時,因為心中有了這樣的種子,各種行為就產生了。你或者把門用力關上,或者把杯子摔破,或者用眼睛瞪他們,這一切都是從無明引起的無知。
問 答 錄
問題:為什麼有無明及無知?
仁波切: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有無明?無明到底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什麼時候開始的?這有兩種答案,一是究竟的,一是相對的。就是因為我們有無明,所以我們認為自己有無明,我們不知道自己就是佛。好像雲和太陽一樣,太陽在雲後頭,雲遮住太陽並不表示沒有太陽。好比一個小孩問父親:今天為什麼沒有太陽?你回答小孩說:有雲遮住。雲即無明,智慧即太陽。為什麼有無明?因為有無知。為什麼沒有太陽?因為有雲。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錯誤的,就像我們問為什麼我們有無明一樣,是錯誤的。太陽是一直都在那兒的,只是雲遮住了而已。那現在雲走了,小孩又說:太陽出來了。這也是錯誤的,因為太陽本就一直在雲後頭,只不過是雲走了。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父親,由於孩子還小,你也許可以告訴他:不是這樣的,太陽一直都在雲後頭,現在只不過是雲離開而已。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就像這樣的。有人認為大乘與金剛乘是不同,這種講法是很悲哀的,大乘與金剛乘實際上一樣的,因為具有相同見地。對金剛乘來說,最重要的見地是修習菩提心。但金剛乘的方法與大乘不一樣,大乘講的是要去除無明,就好像我們說雲走了一樣。這個教授當然很好,但金剛乘卻直接跟他說,根本沒有無明這回事,從無始以來,我們就是佛,就好像剛才的譬喻一樣,太陽一直都在那裡的呀!所以從相對的方面來說,什麼是無明呢?不如說它如何產生,如何存在。它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沒有敏銳的覺知。因為無明本身並不知道它是無明,所以才有無明的相續。那麼它停留在什麼地方?只要有任何染汙的心靈存在,無明就住在那個地方。無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相對來說,佛教徒是不相信有個開始的,因為所謂開始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無明,像一九三二年,廿世紀等等這些時間的稱謂都是無明。地球在旋轉,所以我們會十二小時看得見太陽,十二小時看不見,於是我們將之分為白天和晚上。我們稱三十天為一個月,稱十二個月為一年。就這樣我們定出一連串各種各樣不同的年代。如果你希望得到答案,無明是西元前那一年開始的,這個答案就沒辦法回答了,因為所謂開始與結束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無明,在實相裡沒什麼叫開始。如果你堅持要問無明的開始,那麼我會說:就在現在,任何時候就是開始。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集結】
覺 悟 戰 士 的 修 行 次 第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269&page=1
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940&page=3
三 摩 地 禪 定 ── 入 門 指 導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73&page=2
遠 離 四 種 執 著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34&page=2
修 心 七 支 法 要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82&page=3
蓮 花 生 大 士 祈 禱 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154&page=4
薩 迦 法 王 談 欽 哲 仁 波 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370&page=2
智 慧 與 慈 悲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346&page=2
奢 摩 他 之 開 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8&page=2
出 離 與 虔 誠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7&page=2
末 法 時 期 如 何 成 為 實 修 者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5&page=2
接 近 上 師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948&page=2
生 命 之 輪 十二 緣 起 法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25&page=2
無 知 始 於 當 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819&page=2
給 修 道 者 的 建 言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85&page=2
四 共 加 行 與 四 加 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80&page=2
見 地 、 禪 修 、 行 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21&page=2
佛 法 的 修 行 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812&page=1
如 何 尋 找 上 師 與 作 個 弟 子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314&page=1
放 生 功 德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963&page=1
世 間 八 法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349
壓抑、守舊和禁忌
http://tw.myblog.yahoo.com/jw!Nnd8OZGFGBaCe331W4qPztAMOZy2Usc-/article?mid=1996&prev=1997&next=1995
毗婆舍那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736&page=1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金剛經》開示(一)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594&page=1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金剛經》開示(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595&page=1
《心經》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442&page=1
「不明了」、「無知」本身就是痛苦,或者我們可以說,它就是痛苦的原因。我們都應該避免文化的影響,因為在不同的社會裡,人對各種不同的名字有很大的執著。例如談到佛教我們便會認為它是很好、平和的,並且會對我們微笑;因此,只要我們一談名字,就不再談真理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趨近真理。我們熱愛各種名字,沒有名字我們就受不了。大家為各種不同的名字打得頭破血流,產生各種恨,以及情緒上的問題。雖然在相對的社會裡,名字也有它相當的功用,至少它可以給我們一種認同。但是我們應該透過智慧去趨近真理,而不是用名字或者階級、優勢去趨近真理。好像多半的人很在乎文化,卻不在乎佛法本身,例如,我們很在乎小乘、大乘,而金剛乘有戴紅帽子、黃帽子、各種不同顏色的帽子的,可是就從沒聽過釋迦牟尼佛戴過什麼帽子。這些都是人類狂熱的心靈創造出來的現象,是我們加進佛教的不同文化。文化和佛法是完全不同的二件事。仔細想想,這是非常有趣的事。佛教從印度開始,傳入不同的國家,每一個國家的人,都把他們自己的看法加一點到佛教裡面。以佛像來說,每一個國家對「最好看的」都有不同的定樣,每個國家的人都希望他們的佛像最好看。有一次,我去日本,看到日本佛像不好看,肚子大大的,好像都太胖了。後來,我想想,這樣的想法實在很蠢,因為佛不是為了我一個人來的。對日本人來說,只要他們向這樣的佛祈禱,佛便會給予加持,那麼佛像肚子的大小又有何關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一點關係沒有,重要的是佛法。文化像是茶杯,佛法好像是茶,為了喝茶,你需要茶杯,為了修習佛法,你當然需要根據某個傳統,也就是某種文化,否則沒有辦法開始。重要的是你要喝茶,而不是要喝茶杯,但現在我們總是在談論茶杯如何,而不是談論裡面的茶。總之,我認為佛教並不是一種宗教,它跟你的生活是不分的,它是對生命的闡釋,這種闡釋可以讓你瞭解你自己。
文 化 篇
很多人有意無意地都有這個問題:我們到底是什麼?這一切到底為了什麼?對於這一生都覺得很厭煩,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每天吃飯、睡覺、上班,第二天同樣的事情又重新再來一次。多半的愚癡的眾生感覺這樣子已經很滿意了,但他們真的滿意了嗎?不盡然!他們似乎永遠都在想追求什麼,或許追求所謂的成功,或許追求真理。因此,有些人就問比較聰明的人到底生命是什麼,得到的卻往往是膚淺的答案。如果他們問基督徒,基督徒說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他們就很滿意了。如果問佛教徒,佛教徒的答案可以說一切都是空的,這類答案實際上是很膚淺的。這一類空洞的答案我們已經講了二千五百年,我們經常說空啊,空啊,或者有時換個別的名詞叫「無常」,或者有時候我們去落髮,衣服的顏色也改了,然後到山上把門關起來,但問題是沒有人能真正花時間去看看什麼是實相。有人想真正追尋真理時,卻往往走錯路,甚至離真理愈來愈遠。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受很多人影響的結果。別人給我們答案,我們就接受,如同嬰兒一般讓別人用湯匙來餵食我們。是嬰兒還好,只怕我們往往因此變成了二手人,如同二手車一樣。我們體會的往往是第二手的一些現象,這些現象是別人創造出來的,父母、老師、社會都在教導這些,譬如,別人教導我們一齊吃飯是好的禮貌,一齊上廁所是壞的禮貌,我們就毫不考慮的接受了。
如果你問為什麼,那他一定說:「不可以!不可以!否則社會會把我們摒諸門外。」就這樣,所以我們沒有自發性。如果我們修的都是這些東西的話,怎麼可能接近智慧?佛陀曾說過許多次,我們的智慧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如前所說,要喝茶,我們需要茶杯;我們是須憑藉某種文化,但要明白,是藉由文化的幫助去瞭解真理,而非完全接受文化的束縛影響。我遇到過很多人對我說:「我什麼宗教都不信,我只想念自然的東西。」其實這種說法很笨,佛教和自然有何不同?自然和基督教又有何不同?佛教不是自然,他認為的「自然」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自然」,因為他從不接受「自然」,也就根本不瞭解「自然」。所以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獨立,其實永遠都在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影響。
痛 苦 是 什 麼
「無知就是痛苦」,這是文殊師利菩薩給的有關智慧最重要的教授。一切現在的不幸,如戰爭等等,都是因為無知,所有的誤會源自於無知,可以說,現在我們的智慧很愚蠢,無知它會讓我們產生各種各樣不同的想像。比如有一個故事:從前西藏有一位格西,因為重聽,所以老是以為別人在講他的壞話。一個年輕的和尚想開他玩笑,當他在花園散步時,就問:「老師,你要做什麼?到哪裡去?」格西因為對這個年輕人有成見,認為他們老要找他的麻煩,就說:「你給我閉嘴!」年輕和尚又小聲的說:「那你去吃大便好不好?」格西回答:「那當然好!」就像這樣,格西完全被自己的想像控制住了,這都是因為對真相無知的關係。釋迦牟尼在菩提迦耶成佛之後,帝釋天王和大梵天王請轉法輪,佛在現今稱為瓦拉那西(鹿野苑)的地方給的第一個教授就是「瞭解痛苦」。不瞭解痛苦的話,痛苦將會繼續下去,而且我們也會不知道什麼是該放棄的。沒有一個人喜歡痛苦,人們卻時常感到痛苦,為什麼?因為沒有人瞭解痛苦以及它的原因。如果我們真正瞭解痛苦和其原因,當然就應該去除苦因,是不是?所以,如果我們能真正瞭解痛苦,那麼真誠的出離心也會產生的!在這個時代裡,世界的各個角落,修金剛乘的人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出離心,沒有出離心的人學佛法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好像是個犯人瞭解監獄是一個不好的地方,他唯一的希望便是離開它。我們如果知道輪迴的痛苦,自然會想要離開輪迴的監獄,而且一點執著也不會有。但非常可悲的是,現代人學佛卻是為了這輩子要過得很好,如受增益灌頂,祈求今生富裕;受長壽灌頂,祈求今生活得長久;求文殊灌頂,希望變得聰明,考試考得好,這些都是在顯示你對今生的強烈執著。如果想利用佛法來使今生過得很好,那是完全錯誤的,其實佛法是讓你今生過得最差的一種方法,因為它叫你落髮,對不對?因為它叫你放棄世間的一切,對不對?
很悲哀的是,一般人很少想到下輩子會怎樣,即使你不想成佛,起碼也要想想下輩子會怎樣吧?但是,好像我們很少追尋成佛,而只希望活得久、活得好,做這一些世俗的事情,而最糟的是,我們把佛法運用到這裡,並希望達到目的。不知幸運或不幸,金剛乘來了,他們給了各種各樣的廣告說:「持咒很有效!只要上師一吹法器,什麼事都沒問題了,那些多頭多臉的本尊也都很有力量!」受了廣告的吸引,只要有方法能令今生過得好,任何人都希望去做這種事。所以現代人參加了成千上百的灌頂,換了成千上百的本尊和上師。他們這樣做了三十年,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一點效果也沒有。他們認為佛教徒在說假說,因為做了這麼久還沒有效果;他們會說修了三十年的財神,還是像三十年前一樣窮,為什麼?因為他們離開智慧越來越遠,從來沒有人想要作一個真正的自己。多半人都只想今生,而不想想下輩子。我們持了很多咒,仍對此生很多執著,只是為了競爭心,希望比別人好,所以念了很多咒,像這樣做能夠再投生人道已經很不錯了,像這樣子的修習佛法是完全錯誤的。印度有一位聖者說:「如果你不知道怎樣修習佛法的話,佛法是最好的毒藥,它可以立刻讓你下地獄。」所以,每一個人應該好好地想一想什麼是痛苦!
痛 苦 篇
有很多人來找我說:「我今生實在過得很厭煩,這麼多的工作,得到的東西卻是這麼少,壓力又大。既然生活過得這麼不好,我想出家當和尚,到山上好好去閉關算了。」這些人對佛法的看法實在是很大的不敬,學佛好像是出去野餐一、二個月,再回來過正常生活似的。但是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話,便能夠找到涅槃的地方,就在痛苦裡面。痛苦是最好的老師,你不必花一分錢,不必很尊重他,也不需發什麼戒言,這位老師都與你同在,事實上,痛苦是你逃不掉的。所以,我們雖然生活在這充滿痛苦的社會裡,如果有清楚的覺知,那我們便會更尊重佛法。這即是法對我們的加持。我們常常說要去閉關,這表示你劃出一個界線,什麼界線?這個門我不出去了,別人也不能進來,然後你坐在裡面,遠離一切車子、電話等等吵鬧的聲音,然後你覺得非常輕鬆,在好好地招持你自己似的。你坐在裡面,以前所做的事滾滾而來,以後的事情你都為它做好了周詳的計畫。幾個月以後,你出來了,好像比以前胖了一點,然後你對別人說,你閉了這個關,閉了那個關,但是你真正做的是打妄念。妄念比持的咒還要多,就算你是在持咒吧,也是自私的,因為你想把咒念完,你要比別人好,你要做一個很好的老師,很好的禪定人。這些想法都是自私的,如果你是為了這樣的目的,你大可不必去閉關。不瞭解痛苦的人自然不能體會別人的痛苦,舉個例說,現在有一個瘋子來找你,希望得到你的幫助。這時如果外面有一個很富裕的人要見你,你多半會進去,而不會注意腳下的那個瘋子,這表示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痛苦。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痛苦是最大的,窮人認為總統沒有痛苦,因為他坐的車子很大,住的房子也不錯,其實總統也有他的麻煩。很多有錢人覺得窮人很好,因為他們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實際上,我們都不能瞭解別人的痛苦,就連嬰兒、動物、精神病患者也都有很多痛苦,只是我們不注意罷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痛苦。通常我們都在非常好的地方修行,所以我們會說:我從沒有那樣的問題,你怎麼會有呢?瘋子說許多奇怪的話,因為他生病了。所以瞭解別人的痛苦,體會別人的痛苦,在佛教裡是很重要的,只知道還不夠,應該進而去尊重別人的痛苦。如果你真正具有這樣的心,就可以算是真正的慈悲了。這種慈悲與智慧是沒有分別的,這也就是菩提心的真義。知道別人的痛苦,同時也尊重別人的痛苦。別人的痛苦對我們來說,也許沒有什麼,但是對他自己來說是一件很大的事,這是我們都應該知道的事。其實談痛苦並不需要講得太多,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痛苦,問題是我們永遠都在欺騙自己,就算我們有痛苦,也裝著不知道。就在現在這一刻,有上千百萬的人正面臨死亡,有人快渴死了,有人在水裡快淹死了,還有很多諸如地震、洪水的災難正發生。事實上,沒有一個理由可以讓我們繼續活得下去,情況有問題時,一張紙都可以要掉我們的命。從實相上來說,誰也無法知道是晚餐先到,還是死亡先到?我們一直無意識地認為我們可以活下去,我們都避免談論死亡,都希望把死亡隱藏起來,我們遠覺得前面還有很多好日子在等著我們。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死,從出生那一刹那就一直在死,我們一直在為將來作安排,我們一生都花在這樣的安排上,我們一直都在準備什麼,但是在準備的當中,一生就結束了。從智慧的觀點來看,我們是可以利用這些顯現發展出一些正面的意義的,我們也許應該好好討論什麼是死亡。從某個角度來說,沒有死亡,就沒有生命,所以我們應該感謝死亡。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沒有死亡,我們也不會感謝此生,就像沒有分離,就不會珍惜友誼一樣,朋友死了以後,我們才會覺得此人還不錯。要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如何感謝生命。
今天談智慧,談智慧就得先談無明。無明可以創造很多想像,想像可以創造很多憤怒、嫉妒。舉個例子來說,你很喜歡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因為五毒中的我慢,你想在你朋友面前好好表現一下,就帶著你的女朋友去參加舞會。再談無明,在舞會裡你看到女朋友跟別人講話,便產生了很多懷疑,心想:我從不知道他們會這樣搞......,如果他們兩人談笑自若,你就越發嫉妒。其實,也許她只是問別人洗手間怎麼去罷了,那個人根本是無辜的。以後,你若再遇見他們兩人時,因為心中有了這樣的種子,各種行為就產生了。你或者把門用力關上,或者把杯子摔破,或者用眼睛瞪他們,這一切都是從無明引起的無知。
問 答 錄
問題:為什麼有無明及無知?
仁波切: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有無明?無明到底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什麼時候開始的?這有兩種答案,一是究竟的,一是相對的。就是因為我們有無明,所以我們認為自己有無明,我們不知道自己就是佛。好像雲和太陽一樣,太陽在雲後頭,雲遮住太陽並不表示沒有太陽。好比一個小孩問父親:今天為什麼沒有太陽?你回答小孩說:有雲遮住。雲即無明,智慧即太陽。為什麼有無明?因為有無知。為什麼沒有太陽?因為有雲。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錯誤的,就像我們問為什麼我們有無明一樣,是錯誤的。太陽是一直都在那兒的,只是雲遮住了而已。那現在雲走了,小孩又說:太陽出來了。這也是錯誤的,因為太陽本就一直在雲後頭,只不過是雲走了。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父親,由於孩子還小,你也許可以告訴他:不是這樣的,太陽一直都在雲後頭,現在只不過是雲離開而已。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就像這樣的。有人認為大乘與金剛乘是不同,這種講法是很悲哀的,大乘與金剛乘實際上一樣的,因為具有相同見地。對金剛乘來說,最重要的見地是修習菩提心。但金剛乘的方法與大乘不一樣,大乘講的是要去除無明,就好像我們說雲走了一樣。這個教授當然很好,但金剛乘卻直接跟他說,根本沒有無明這回事,從無始以來,我們就是佛,就好像剛才的譬喻一樣,太陽一直都在那裡的呀!所以從相對的方面來說,什麼是無明呢?不如說它如何產生,如何存在。它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沒有敏銳的覺知。因為無明本身並不知道它是無明,所以才有無明的相續。那麼它停留在什麼地方?只要有任何染汙的心靈存在,無明就住在那個地方。無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相對來說,佛教徒是不相信有個開始的,因為所謂開始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無明,像一九三二年,廿世紀等等這些時間的稱謂都是無明。地球在旋轉,所以我們會十二小時看得見太陽,十二小時看不見,於是我們將之分為白天和晚上。我們稱三十天為一個月,稱十二個月為一年。就這樣我們定出一連串各種各樣不同的年代。如果你希望得到答案,無明是西元前那一年開始的,這個答案就沒辦法回答了,因為所謂開始與結束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無明,在實相裡沒什麼叫開始。如果你堅持要問無明的開始,那麼我會說:就在現在,任何時候就是開始。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集結】
覺 悟 戰 士 的 修 行 次 第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269&page=1
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940&page=3
三 摩 地 禪 定 ── 入 門 指 導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73&page=2
遠 離 四 種 執 著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34&page=2
修 心 七 支 法 要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82&page=3
蓮 花 生 大 士 祈 禱 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154&page=4
薩 迦 法 王 談 欽 哲 仁 波 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370&page=2
智 慧 與 慈 悲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346&page=2
奢 摩 他 之 開 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8&page=2
出 離 與 虔 誠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7&page=2
末 法 時 期 如 何 成 為 實 修 者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5&page=2
接 近 上 師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948&page=2
生 命 之 輪 十二 緣 起 法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25&page=2
無 知 始 於 當 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819&page=2
給 修 道 者 的 建 言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85&page=2
四 共 加 行 與 四 加 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80&page=2
見 地 、 禪 修 、 行 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21&page=2
佛 法 的 修 行 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812&page=1
如 何 尋 找 上 師 與 作 個 弟 子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314&page=1
放 生 功 德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963&page=1
世 間 八 法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349
壓抑、守舊和禁忌
http://tw.myblog.yahoo.com/jw!Nnd8OZGFGBaCe331W4qPztAMOZy2Usc-/article?mid=1996&prev=1997&next=1995
毗婆舍那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736&page=1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金剛經》開示(一)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594&page=1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金剛經》開示(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595&page=1
《心經》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442&page=1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3/6 下午 02:58:46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