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default.htm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main.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7.htm
http://211.72.163.194/pdf/31.pdf
辛六、(思維樂受如身中客):
問曰:樂雖然難得,但它於身無有抵觸損惱,所以它是身的本性;苦雖然多,但它與自身有抵觸損惱,所以苦如身中客人,遲早都要離開的,以此不應畏苦。
如如時漸進,如是苦漸增,
故樂於此身,現見屬客性。
時間如是如是地漸漸增進,就像這樣,人們的痛苦也隨著年齡而漸漸增長,所以安樂於此身中,可以現見它是屬於暫時的客性而非常住的主性。
安樂雖然與自身很相合,對身體沒有損惱,然而它不是身體的本性,對此人們可現量觀察到。世人自出生後,隨著年歲的漸漸增長,身體也會漸漸衰老,而痛苦也同樣,隨著年歲增長而同步增加。回憶往昔時,上中學的少年,許多人會記得自己在幼年上小學時無憂無慮的生活,日子裡充滿了陽光,而上中學的日子過得很不開心;到了大學,又會覺得上中學時的生活,過得很快樂,而大學裡的日子充滿陰霾;然後到參加工作,到成年乃至老年等,年齡越增,會覺得痛苦越多。可是往昔的安樂,如同往昔那些親人一樣,一個個漸漸離開了自己,越來越少,都到另外那些遙遠的世界去了。藏族有民諺說:「諸人越老,安樂越少;駿馬越老,牙齒越少。」世人的安樂隨年歲增長而減少,而痛苦隨年歲增長而增多,如是而觀,苦樂究竟誰是客誰是主,豈不是很明了嗎?安樂於身體這個旅館中,實是如同暫住一宿的旅客一樣孤孤單單且不能長久;而痛苦於身中,卻如同不斷繁衍子孫後代的主人一樣,越來越興盛。
譬如說,在大漠中步行的遊人,時日越增,他就會越疲勞,而飲料糧食也會越來越少,因此他的痛苦也就越來越增。同樣,人們都是三界大漠中的過客,年歲越增,安樂的「飲食」也越少,而痛苦疲勞也會越多。所以,不應將安樂執為自身的本性,而應認知自身本性唯是痛苦,以此對痛苦本性的世間,生起堅定的厭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