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知果畏因宜謹慎,逢緣遇境好修行---雪盧老人

您是本帖的第 149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知果畏因宜謹慎,逢緣遇境好修行---雪盧老人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知果畏因宜謹慎,逢緣遇境好修行---雪盧老人
雪盧老人講話/淨持敬記

丙辰年(民國六十五年)三月二十七日,雪公老師為中慧班結集念佛開示

●序
諸位諦聽!善講者不如善聽者,「諸法於恭敬中求」,縱我今日所講,不如從前,然以諦聽恭敬,必得法益;況諸位借公餘念佛三日,百忙之中,獲此一暇,機緣自是不易,其期於一心不亂者必矣。懇切恭敬,是善因緣,一心往生,為祝為禱!

吾淨宗勸人,或曰「萬修萬人去」,成曰「十念往生」,或曰「臨終助念往生」,皆是隨根立說,各有條件,不可拘執。譬如飲食,並不能取箸便食,蓋其前有種種之準備,其後有種種之收拾,至於方進食,亦有種種之法度,佛法之理亦同,所謂「萬修萬人去」,如何謂之修?當如何修?須先考究,並非搯珠隨口而宣,即是修行,且若是不修,云何去耶?再者「十念往生」,吾等念佛二十五年,莫說十念,十萬念亦不為誇口,卻是念念虛浮,則臨欲命終,危險危險!蓋十萬之中,未得一念之一心不亂也。又「助念往生」,是吾人以為最後之保險者,然助念也者,幫助欲命終者提起正念之謂也;彼臨命終,四大分散,猶如風刀解體,往往忘失正念,果於此時,有人提醒,命欲終者,自能執持名號,便謂助得上,若助者念,被助者不念,亦不往生──是知不論何宗何派,皆須解行相應,於理慧解,於事實修,解以導行,行以證解,方不致盲修瞎練,誤蹈火坑,諸位且據此用功。


●遇境伏惑

諸位此次念佛,既求「一心不亂」,然而何以求而不得耶?蓋自作不得主故。何以不能作主?未明心見性故。若是真心本性作得主,則一切自在,使得長時之「一心不亂」;今者吾人之真心本性作不得主,竟是情識作主,情識作主,亦即見思惑作主,於是千心萬心,大亂特亂,欲了生死,欲出輪迴,莫由也已!然則終無可施之計乎?曰:有!須依佛法。喻之如病,得病者自知有病,須遵醫囑服藥,若邈邈而聽,依然故我,病何能痊?須知欲得一心不亂之果,當種淨念相繼之因。然而吾等在家之人,為謀生活,自是不能無所繫絆。如之何能淨念相繼耶?曰:除正當職務盡本分外,於財色名食睡,諸勾心鬥角之事,一概莫關心!志期了生死,何暇他顧?若終日營營於彼,不但了生死無分,恐又增添許多生死種子矣。

蓋修行有正功夫,有助功夫,吾人不能整日念佛──整日念佛者,正功夫是念佛,助功夫亦是念佛,此蕅祖所說,但念佛,便具足善根、福德──既不能,則正功夫是念佛,每日定課不可少,有閒隙不必用心時,亦須隨時提起佛號;至於助功夫,則三十七助道品乃至六波羅蜜等皆是。吾人平日所為之事,雖極複雜,然以一念善轉,便皆可為助道,但視用心如何耳。比如我今在此教書,若未曾用心轉向菩提,便只是教書而已,若視作布施,則為助道矣。又吾人尚須於日久天長起煩惱中,練習功夫。蓋「心本不生因境有」,境若不來,何貪何瞋?境界若來,往往心隨境轉矣;而所謂修行,便在於一起心即能覺,不為境界所動。古德有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但起貪瞋,自心能覺,吾人修淨土者,既覺之時,速將佛號壓伏之,斯之謂伏惑。伏惑正當在平素辦社會上諸煩瑣雜事,可喜可瞋諸境界現前時,伏得下便是功夫,功夫即是在煩惱中能轉為菩提。以上論伏惑,令已生者伏而不起。


●深信因果

其次談因果。談因果前,先說念頭。且問諸位為何有煩惱?為何有善心?如此一切,皆是因為有念頭;念起則萬法生,念滅則萬法滅;萬法唯心造,萬法生滅,皆在此念頭生滅之上。念頭為何?念頭即是因緣,而因果之理,即在「萬法因緣生」上。吾人無始劫來,即帶有諸多迷惑顛倒,八識心田,充斥諸法種子,雖然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凡夫無知著相,不識其妾,於是森羅萬象,六塵諸境,由六根為媒,觸心發識,一旦分別,便落印象,印象者,種子也,此是因;又此種子,復能薰習其他種子起現行,便成緣,名親因緣。總之:種子之相薰,可分為二:一曰自類相薰,即種子生種子,現行生現行,此之因果不同時。二曰異類相薰,即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則因果為同時。由上種子、現行薰習之理,可見因果之定律──種子生現行時,種子為因,現行為果;現行薰種子時,現行為因,種子為果。如此,便在自家心地上,不必格外找因緣,而因緣隨時來,可怕不可怕?若能習得自心一切法不著,便不造業種子矣!然此談何容易?故生死輪迴,永遠不斷。如是,則為之奈何?曰:亦唯念佛,令淨念相繼。

蓋念頭皆自類相引,若能念到打成一片,這一片佛號連綿不絕,當路擋住,其他有漏念頭,無由起現行,無緣不生故。故古人念佛,有追頂念法,追頂也者,「南無阿彌陀佛」,「佛」剛離口,「南」又接上,不令有絲毫間隙,此念起時,他念不生,既不讓路,見思惑無由得起,貪瞋諸念既不起,何有身口之殺盜淫妄?反之,若一起貪瞋諸念,縱身口無造作,一動念,內法塵即自染著,何能出輪迴耶?故考究因果之理,也好念佛,也好從起心動念處修行,此是令未生者勿生。


●直下承擔

復次,念佛時,雖不解理,若肯發深信願,功亦不小,全事即理故。事者,如極樂世界種種莊嚴,是阿彌陀佛為攝眾生,慈悲變現,莊嚴是事,而其極妙處,是常寂光淨土,真空玄妙,是理。故雖有人譏誚極樂世界為化城,然化城卻有真受用──諸位但能將彌陀聖號,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著之於心,便是相應。蓋念佛者,非此臭皮囊,此四大假合之身非我,心方是我,心即我,我即心;心念佛,心即佛,則佛即我──吾人念佛時,敢當下承擔,了無虛怯;阿彌陀佛即是我,我今念佛,是阿彌陀佛在念佛,自念自佛,念自性佛,其功偉矣!且我即阿彌陀佛,便不能不信因果,且問:有殺盜淫妄之佛乎?試想:我是阿彌陀佛,一身金色,如何再作殺盜淫妄之勾當?果能如是觀想,便不解理,修行亦有大力用。

●結
以上所談,有三大綱:一曰遇境伏惑,二曰深信因果,三曰直下承擔──遇境伏惑,在洗舊種以必淨;深信因果,在拒新種而不受;直下承擔,是圓事理之方便。若能三者互用,何愁一心不亂之不果,極樂世界之不生?

今日所談,不為不多,請諸位布施我歡喜,布施歡喜,無畏施也!
補白:
門餘大道
門餘大道在八萬四千法門外,他力念佛之大道也。念佛惟因果超絕之教,道理以外之法,不可思議之道也。故名。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4/7 上午 02:05:51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