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的利益
避免驕慢、忌妒、或瞋怒心生起的另一個重要修持是隨喜。無論何時,聽到別人成功要隨喜之。即使對俗世的成就,也應時時修持隨喜。例如,聽聞別人事業成功,應心生歡喜。聽聞某人(無論是敵人或友人)找到了友伴,也要心生歡喜,想著:「他們找到了所追求的快樂,這是多麼美好!」要為他們歡喜,就如自己心願得償般。換句話說,要愛人如愛己。他人得到安樂時,要如同自己得到安樂般的心生歡喜。
如果只知珍愛自己,就無法感受到快樂,但若愛人如愛己,則歡喜心自然生起。如果關愛別人,當某人找尋到所追求的安樂時,自己自然的也會感到歡喜,不需思索任何理由。無論什麼人發生了什麼好事,,會自然地心生快樂。
看到身材美好的健美先生時,心中想著:「這人因著前世修持忍辱及持戒,今世得到如此美好的身材,是多麼美好啊!」看到某人非常富有時,思惟:「這人前世佈施眾生及供養三寶,現在有如此好的果報,多美好啊!」若某人非常有智慧,或比自己更瞭解佛法,也應心生歡喜。若某人修了很多次閉關,自己卻未有機會閉關,也要隨喜之。
把握所有這些隨喜的機會,可以累積不可思議的功德。若他人心靈層次比自己低,那麼為他所積的功德歡喜,可以得到兩倍於他所得的功德。如果此人的心靈層次比自己高,則因著為他歡喜,能累積一半於他所得的功德。
僅以隨喜,無須身及口的大力張羅或特別努力,就能累積無數的功德。剎那間就能累積如虛空般無量的功德。修持隨喜心是累積功德最簡單、最廣博的方法。
發現別人的優點時,即時的隨喜,可以止息忌妒。心懷嫉妒,會有阻礙別人成功及安樂的危險。反之,若棄絕嫉妒,修持隨喜,縱不能馬上成功,也創造了將來成功的因。現在能因為他人修持佛法及閉關或得到了悟而隨喜,就造了自己將來能有相同體驗的因。
讓驕慢及嫉妒之心生起,只會造成現在及未來成功的障礙,不僅是修持佛法及發展心靈的障礙,也甚至是這生中世俗活動的障礙。隨喜是一種預防這種障礙的極善巧心理學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極重要的一部份。當別人成就了輪回中的成功,並找尋到所要追求的安樂時,如果能隨喜即能解決許多障礙。
如果不修持隨喜心,即自他相換,無論這寶貴的人身持有多久,無論多富有,多聰慧,或有多少世俗及佛法的教育,在生活中將得不到安樂及寧靜。這是無法隨喜的心,驅使人發狂及激發不理智的舉動。那麼,無論能活得多長久,也終歸不令人嚮往。
持有暇滿的人身及心中潛在佛性的心,才能為自己及其它眾生帶來不可思議的利益。但若不運用這些修行於日常生活中,自己本身就會阻礙所有這些利益的發生。
利用問題來淨除惡業
問題的另一好處是能用來淨除惡業。思惟:「所有我的問題來自我的惡業」熟記下面四大綱要且運用於當前的難題上:
業是必然的,業增長擴大,無因不招果,業永不失壞。
例如,面臨人際關係不和諧,或失去伴侶時,謹記自己在此生的惡業,也謹記自己在前世所造的惡業,例如,出於自私心,必曾行邪淫或破壞了他人之間的和睦.
如是思惟:「我曾造了惡業,所以註定嘗到這果報。如果在前世中,我已棄絕了邪淫及其它惡業,現在就不會經歷到這些問題。我的人際關係不和睦,充滿了爭執及問題,是因為我過去沒有戒除邪淫。如果我在前世安住於善及戒德行中,現在的生活就會快樂及和諧了。因為未曾造這些善業,所以,我現在無法得嘗這種果報。」
縱然也許需要百劫後才受到果報,但所積的業是不會失壞的。在適當的機緣,業將成熟。所以,謹記著:「在過去,我未能以四對治力淨除自己的惡業,及運用對治法-菩提道次第來修持。這意味著我未曾造任何因,以避免經歷過去業報。因為我未曾以作任何對治行為來制止惡報的發生,所以,我現在嘗此果報。」如此地運用前述四要點於現前的問題。
仔細思惟,然後告訴自己:「這問題是個教訓。它告訴我,若不喜歡這樣的問題,就應斷絕這因,即不善業。」對於過去累積的一切惡業,第一要靠懺悔及以四對治力淨業;第二是不再犯惡業。如此,難題即成有利的教訓。
舉例來說,密勒日巴在以巫術殺害了無數的人與畜生後,覺得:「我是非常邪惡的人。我必須懺悔並淨除這些業且修持佛法。」曾傳授密勒日巴巫術的喇嘛,指示密勒日巴去見馬爾巴大師。密勒日巴持著強烈的求法心,去拜見馬爾巴,即世就成就了正覺。
有些人在遭遇到困難與痛苦的重創後,厭倦於紅塵,於是拜訪師父接受教誨,進而單獨閉關,勤奮修持並成就菩提道三要道,達到密續極高的證悟,最後成就正覺。例如在家人、比丘及比丘尼,起初,他們並沒有完全獻身於佛法的意向,但因遭逢重大變故使他們產生完全舍離的心。後來,他們成就了虔敬的佛法修行者,不畏艱苦地修持,並成就了菩提道上極高的證悟。
不只要斷棄造大惡業,盡可能的連最小的惡業也要斷。你欲求的不只是大喜樂,連最輕微的安適也想要,甚至在夢中也要如此。除了不要大麻煩,你連最輕微的不適也不要;甚至是作夢也不要有不愉快的夢。因此,你連最微細的惡業都應斷除。
利用問題來激勵向善
問題的另一好處是,經由問題你會變得樂善好施。「逆境促使人修善。」赤絳仁波切尊者曾開示,困難警惕人們,若不喜愛苦,就必須放棄惡行,清淨過去的惡業,並試著去積功德。遇到困難時,因為自己實際上要的是無困難的安樂。思惟:「如果想要沒有困難的快樂,就該造快樂的因。」能這樣思惟,平日生活中的困難就可變成一個教示,它們激勵自己造善業,即快樂的因。
如果生命中一點困難也沒有,你會由於太舒適而轉移意志,不會記得要修佛法。困難---例如被誣告或因病、或因失而苦,使人舍離輪回並嘗試修善。
既然連最小的安適也喜歡,那麼就不僅要積聚廣大功德,也要積最微小的善業。如果在食、住、坐、臥四種行為中,都有機會積聚善業,就應把握每一機會。每次吃喝時,借著供養食物或飲料來給三寶以造善業。盡可能的秉持善念來關愛身邊一切有情---不管是人或動物---試著供其所需,以幫助他們。竭盡所能給予他們,使他們高興,縱使只是幾句溫馨的言語或一些有利於他們心靈的談話,也會減除他們的苦惱,使他們快樂。把握每一機會,每一身口意的行為來增加自己的善業。
利用問題來長養慈悲
問題也給自己機會訓練慈悲心。即使是不相信轉世或業的人,也會同意具有慈悲心是非常好的。
想想那些和自己有類似問題的人,想想那些有著比自己更多或更大問題的人。縱使他們的問題和自己的問題相同,但對他們而言,那可能是更大的苦難。何況,或許他們同時也還有著許多其他的苦惱。思惟:「正如我要快樂,不要痛苦,其他的人也一樣要快樂,而不要痛苦。這點我們是一樣的。如果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那該多好。」除了發起這種無限的悲心,更要以大悲心思惟:「我要解脫眾生的一切苦」。如此利用問題來訓練大悲心。
在他人不尊敬自己或苛待自己時,謹記下面〈入菩薩行論〉的教示會非常有效:
宿業使我受此傷害,但我不也因為使他淪落地獄深淵而傷了此人?
寂天菩薩的意思是,自己之所以受到某人傷害,是因為在前世中曾傷害他人,因而使彼此間有了牽連。這過去的業,驅使那人在這一世來傷害你。當那人不由自主造下傷害你的惡業,這惡業將使他人墮入地獄。因此,是你害他造惡業,事實上,是你將他投入地獄。
若別人給你惹煩惱時,謹記這一教示,惱怒就不可能生起。反而,會不由自主、自然的生起慈悲心。因為是由慈悲心所驅使,只會想用身口意的行為來幫忙他人而不是報復。只想要撫慰他人的心,使他人不再繼續造惡業,並幫助他們清淨過去所聚積的惡業。
同樣地,也可以用困難來修習慈悲心。有苦惱,暫時和究竟的快樂就沒有了。別忘了其他許多和自己一樣沒有暫時和究竟快樂人,他們和自己一樣的想求安樂。思惟:「若眾生都享有安樂該多好!」不僅要生起無量的悲心,而且要發大悲心:「我一定要讓眾生得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