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日本本土進行最後決戰後,同盟國是有計畫仿效德國和奧地利,將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交由同盟國統治的計劃,稱作日本分治計劃。但因為中國共產黨全面叛亂,使中華民國政府無暇外顧(國共內戰) ,故此計劃最後並沒有實現。
但最主要是由於二戰後對日本的處理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所以處理的結局自然對美國最有利。
原因:
一是美國人不是要樹日本為敵,重點在於對付中蘇等社會主義國家。
二是美國人要在日本建立軍事基地,以達到製衡中蘇的目的。
三是美國人不想和日本結冤,影響美國在遠東的利益。
蘇聯:
•南樺太
•千島列島
•朝鮮半島38線以北(北韓)
•關東州(於1950年代交給中國)
美國:
•朝鮮半島38線以南(南韓)
•沖繩縣
•奄美群島
•小笠原
•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關島、馬里亞納群島
中華民國:
•台灣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計劃中的分治方案
北海道及東北由蘇聯佔領;關東、中部、福井縣以外的北陸及三重縣為美國佔領地區;四國為中華民國佔領地區;中國地方、九州為英國佔領地區。東京23區由美、中、蘇、英共同佔領。包括福井縣在內的近畿地方由美國和中國共同佔領。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Google大神*維基百科
- 2010-08-19 19:07:55 補充
太平洋戰爭終戰後盟軍部隊美其名是進駐日本、部隊稱為進駐軍但實質上卻是佔領日本、部隊該稱為佔領軍,只是日本一直迴避使用「佔領」這樣的字眼,1945年8月28日先遣部隊到達日本,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自此日本政府就歸於盟軍最高統帥總司令部的支配之下,盟軍管理日本的最高機構是遠東委員會(Far Eastern Commission、EFC),EFC於1945年12月設立於華盛頓,參加的國家有美、英、法、蘇、中、加、澳、印、荷、菲、紐等11個太平洋戰爭參戰國,EFC主要是負責決定聯合國的對日佔領基本方針,在EFC之下是盟軍最高統帥總司令部(GHQ)
- 2010-08-19 19:08:42 補充
盟軍最高統帥是麥克阿瑟元帥,美國政府給與麥克阿瑟對日本政府任何措置不滿的話能夠直接行動的權限,最高統帥負責對日本政府下達指令以便能夠實際參與日本的政治,這可以算是一種間接統治,依照波茲坦宣言最高統帥的指令是超越法規的,當然也超越日本憲法,最後一個管理機構是對日委員會(Allied Council for Japan、ACJ),ACJ在1945年12月設置於東京,參加國有美、英、蘇、中等四國,ACJ是GHQ的諮詢單位,管理機構實質上是由美軍單獨進行間接統治,主要原因是各國間因為利害關係造成對立,這使得FEC及ACJ的機能無法完全發揮
- 2010-08-19 19:08:57 補充
而從EFC及ACJ的議長都是美國人可以看出美國希望對日佔領能有強烈的主導權,而實質上日本是由美軍單獨進行間接統治這點,也可以從盟軍最高統帥是由美國任命、GHQ主要成員全部是美國人這二點看的出來,根據波茲坦宣言規定,日本在終戰後領土被限定為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及聯合國所認定的諸島,日本對於台灣、朝鮮及南樺太的統治權是被否定的,因此台灣由中國佔領,北朝鮮、南樺太及千島群島由蘇俄佔領,南朝鮮、南西諸島、小笠原諸島由美國佔領,而美國佔領的區域並不是由美國間接統治而是置於直接軍政之下,當初的基本目標是要將日本非軍事化及徹底民主化。
- 2010-08-19 19:13:05 補充
歷史往往令人扼腕嘆息,原本聯合國派抗戰英雄孫立人將軍率新一軍出兵佔領日本,行將出發之時發生了東北戰爭。那時整休了8年的林彪和蘇俄合作,為了獨占東北與國軍開戰,孫立人被迫把開往日本的新一軍開向了東北。
2010-08-19 19:24:11 補充
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當中,美英承諾蘇聯在戰後得以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全部主權,並簽訂雅爾塔協定。在日本投降後,蘇聯即依據雅爾塔協定宣佈擁有該地主權。在1951年簽訂的三藩市和約第二章「領土」中,約定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
直到1956年,蘇聯和日本兩國簽署蘇日共同宣言,但由於當時兩國對北方四島的主權問題無法達成共識,日本國會在1956年2月也取消放棄國後島和擇捉島的決議,不放棄北方四島的主權;雖然蘇聯原本也同意歸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但卻無法對國後島和擇捉島的部分取得共識。- 2010-08-19 19:40:16 補充
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並無條件投降後,由美國及蘇聯為首的同盟國軍事佔領。1945年8月28日,第一批盟軍於橫濱登陸,並設立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1945年8月30日,盟軍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也乘軍機抵達東京,並成為同盟國最高司令官。1952年4月28日,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結束7年的軍事統治;本為中國與美國共管的琉球群島等地,則至1972年,因中國發生內戰而由美國單方面交予日本政府,至今中華民國政府仍未承認此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