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漫遊-餘音繞樑的「馬多夫之戀」
2009-03-14 中國時報
【沈雲驄】
馬多夫認罪了。很羞愧,他說,不知道要怎樣表達深深的抱歉。這位高齡七十的前那斯達克交易所董事長,從洗錢到騙錢等十一項罪名,可能要被關上高達一五○年。
這起詐騙案兩天來引起媒體關注,就連原本忙著追蹤演藝圈八卦的媒體,也加入報導的行列。美國很有名的娛樂節目Extra,前晚特別拿馬多夫大作文章,說馬多夫是「全美國最被痛恨的人」。
但,馬多夫真的是「全美國最被痛恨的人」嗎?今天飽受金融風暴之苦的美國人,真有把馬多夫當做他們的頭號敵人嗎?
當然沒有。馬多夫是害人不淺,許多老人畢生退休金都敗在他手上,幾個慈善團體更因此面臨倒閉。但一來,在馬多夫開設的帳戶,目前統計下來也只有四千八百戶,這數字,比起全美國數以百萬計投資人而言,實在不能算多;二來,從史匹柏到拉瑞.金,那些直接受害的人當中,很多都是有錢人,氣歸氣,還沒到傾家蕩產程度。何況,馬多夫壞,至少人家事發至今沒有硬拗,沒有亂嗆司法,而是低調地伏首認罪,讓許多受害者心情多少甘願些。
人們之所以把氣都出到馬多夫身上,與其說是因為馬多夫害的人太多,還不如說,是因為整個美國、甚至全世界,有太多人被害,卻不知道該找誰算帳,若真要痛恨,又該痛恨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假如買基金賠了錢,請問,你該怪誰?怪理專?這些人自己都是上班族,上頭要他們賣什麼,他們也只能聽話,何況他們自己很可能也有買,也是受害者。要怪,就要怪逼他們賣這些商品的銀行。銀行?銀行開門做生意,當然要賣商品,商品不好,你可以不買啊,買了,又怎能怪我們銀行呢?何況,銀行只是負責代銷,投資績效不好,是基金公司的責任。
基金公司?拜託,不是說了很多次,基金投資並非絕無風險,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保證,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投資哪有穩賺不賠的,股市不好,再厲害經理人也沒輒啊,要怪,就去怪這些上市公司老闆,怎麼沒有把公司股價搞起來。上市公司?你去問問看,哪家公司願意看到自己的業績下滑、股價重挫?接不到訂單、發不出股利,公司也很難過啊。要怪,也只能怪政府沒有把大環境弄好。
怪政府當然是最容易的,所以現在的領導人民調支持度都很低。但政府也說自己有努力,從美國到中國,隨筆一揮都是好幾千億美元。買氣起不來,得怪消費者不花錢。而消費者,就是你跟我。
怪了半天,問題回到你我身上。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些嚥不下這口氣卻又束手無策的人,紛紛把矛頭瞄向馬多夫洩憤。
洩憤歸洩憤,我們也要從馬多夫騙局中,更冷靜地把那些害人的把戲看清楚。因為,就算你不是馬多夫的客戶,但還是會被同樣的手法所害。一來,很多金融工具,本質上與馬多夫騙局是異曲同工的──同樣沒有賺錢的實力,同樣靠著虛妄的說詞誘騙投資者。
二來,《財星雜誌》最近的比喻很好,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也是一個大型的馬多夫騙局。全球經濟的成長、金融市場的繁榮,其實跟馬多夫玩的「龐茲」把戲一樣──前面的人賺走的,是後面的人捧上的錢;只要繼續有人捧錢進來,前面的人就可以繼續享受「報酬」;直到沒人願意捧錢進來,騙局就會結束。
今天,馬多夫的騙局結束了,全球領袖們卻急著要回到經濟龐茲騙局裡。政府們不管三七二十一,想盡辦法要你我把存款領出來花;金融市場更蠢蠢欲動,都想重啟下一個馬多夫,邀請你再度捧錢進場。
這回千萬別這麼做。馬多夫說,他剛開始玩龐茲騙局時,以為自己可以很快就賺到錢全身而退。現在那些要你花錢、要你回到金融市場來賭賭運氣的人,心裡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