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親友書略釋》 龍樹菩薩 造頌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 譯 索達吉堪布 釋講
http://www.zhibeifw.com/book/qysls/default.htm
辛二、別說斷除財物散亂:
博奕樂觀喧雜境,懶惰惡友敦親志,
飲酒非時行六過,此劫芳名爾應棄。
《二規教言論》中為我們指出了六種損害名譽的行為,即:「親近劣種惡行友,愚人群中歡欣遊,……白晝飲酒賭博等,沉迷損害名譽法。」此處,龍樹菩薩亦為我們宣講了此損害名譽的六種法,修行人必須加以斷除。一、博奕者,即是賭博、下棋、打麻將之類,這些確實沒有任何意義,是耽誤時間的行為,損壞國王的聲譽,影響行者的修行;二、樂觀喧雜境者,即喜歡看文藝節目、運動會,或者去歌舞、錄像廳等易生貪染之處,人們迷亂於其中不能自覺,反而自以為是,越迷越深;三、懶惰者,對修法懈怠,不精進,是修行的極大障礙,有眾多過患,《入行論》中說:「貪圖懶樂味,習臥嗜睡眠,不厭輪迴苦,頻生強懈怠。」「棄捨勝法喜,無邊歡樂因,何故汝反喜,散掉等苦因?」由於對善法懶惰而貪求飲食、睡眠等世間法,不能生起出離心,導致長劫沉迷於輪迴大海,受苦無盡,過莫大矣!四、親友者,「惡友敦親志」,即因為親近、依止惡友、惡知識,使我們修行不能增上,反增過患,如《佛子行三十七頌》云:「交往惡人增三毒,失壞聞思修事業,令成無有慈悲者,遠離惡友佛子行。」故應遠離惡友;五、飲酒者,飲酒有無量過失,可使人神志迷失,精神恍惚,造諸惡業,《寶鬘論》云:「由酒世間譏,誤事亦耗財,癡迷行非事,故應常斷酒。」六、夜行者,此處「非時行」,在藏文當中是夜間行,修行人晚上應在屋中安住,或坐禪或看書,不應該到處去,這樣既不會影響他人修行,也不會耽誤自己的時間,無垢光尊者教誡說:「晚行乃魔鬼。」所以,晚上不應到處去。國王啊!這六種行為在今生中會損壞你的名聲。藏文本說得更明顯,不僅今生損壞你的名聲,來世也必然墮入地獄中,所以一定要捨棄。雖然從表面上看是對國王教誡,但間接也教誡他人捨棄此六種惡行。為什麼這樣說呢?如佛在經中,通過對文殊菩薩、善現等教誡,而使後世眾生得受利益而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