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原文如下:新加坡智庫:中國戰時僅有1/3海軍力量可投入作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防務與戰略研究所戰爭和戰略副教授伯納德•F•W•盧9日載文稱,中國軍事力量正在增長,但解放軍卻仍不能通過不傷害地區安全利益的途徑,來主張其在南海的國家利益。不過,文章還指出,由於解放軍缺乏航母,所以其海上資產勢必會遠離陸基防空力量的保護。
文章中還“類比”了中國戰時情況,稱雖然解放軍海上資產數量眾多,但戰時卻僅有三分之一可以參戰。
文章稱,最近幾周來,有關中國軍方的報導一直是頭條新聞,涵蓋從航母殺手到巡航導彈,再到最近中美在南海和東南亞的緊張局勢等各種話題。在過去的十年間,分析人士越來越關注不斷發展的中國軍力,尤其是中國建造航母能力的興趣。所有這些跡象都是對中國日漸自信的反映。
........
[B]本人的觀點:當前,釣魚島撞船發生對抗並不斷升級,新加坡智庫“適時”的拋出了“戰時中國海軍僅有1/3海軍力量可參戰”的說法。這種說法雖然沒有直接聲明說要是現在中日開戰中國將只有1/3的海軍力量可參戰,不過我們不難看到在眼下敏感時刻拋出此理論的動機確實存疑。我看這個別用用心的“人”就差說:中國海軍僅有1/3可用,中國在釣魚島必敗!中國海軍在釣魚島或是其他區域內的海戰有沒有這麼悲觀?咱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先咱們先來分析分析這個某國新加坡:04年320臺灣大選後,陳水扁靠著兩顆子彈連任,泛藍上街,台島一片混亂。隨後切尼訪華,以臺灣大亂逼北京在伊拉克問題上合作(臺灣大亂和獨立一樣,都是北京必然出武的條件),結果北京不為所動;切尼回去之後,馬上拋出了一中是神話的觀點支持台獨。7月份賴斯訪華,尋求北京在伊拉克問題上對華盛頓的支持,結果北京依然不同意。華盛頓再次舉起了台獨牌,不過,這次是以臺灣問題國際化的面貌出現的,帶頭試水的是新加坡的二當家李顯龍。李公子在北京的再三警告聲中以副總理的身份對臺灣進行了一次“私人訪問”,得到了陳水扁的高調歡迎。而後北京為了防止是其他東盟國家跟著新加坡學樣子,北京決定殺雞嚇猴,給新加坡一個教訓。北京一面掐斷了大量與新加破合作的經濟專案,一面把凱山防空導彈系統連同技術一起賣給了新加坡的老對手馬來西亞。在北京的文攻武迫之下,李公子扛不住了,只好出來反台獨,承認台獨是東亞不穩定的最大根原。此言一出,臺灣立即惡語相向,大罵新加坡為鼻屎大的國家。就是這樣一個被臺灣惡罵為鼻屎大的國家恰在此時拋出了“中國戰時只有三分之一海軍可以投入作戰”的觀點,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拋出這個論調的背景是什麼,它的幕後老闆我不必說自然大家也都知道是誰!國際員警麼,呵呵。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該智庫拋出的理由:認為中國僅有1/3海軍力量可以參戰的理由是:1/3的海軍艦艇可在戰時部署;1/3的艦艇要結束海上部署回基地整修、補充及維修;1/3的艦艇完成補充和維修後要進行試航。咱暫且不說在戰時這一特殊時刻還是否會嚴格遵守該媒體所說的“1/3”定律,就是中國僅有1/3軍艦參戰我們就必定會輸嗎?好多年前前總理朱鎔基同志就批評過某些媒體:你們天天在計算中國有多少艘軍艦、有多少架飛機,然後得出結論說中國不敢打仗。要是按你們這種演算法,希特勒早就佔領全世界了!朱總說的沒錯,決定一場戰爭勝利的因素不只只是有多少大殺器,抗美援朝時候我們的大殺器沒老美那麼多照樣贏了,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人民解放軍,我們有信念,有榮譽!
好吧,我們就按中國1/3的艦隻參戰來說事吧!如果該智庫有點“職業精神”的話他們肯定能注意到美國前幾天的一篇報導,就是那篇“中國海軍艦艇數量全世界第一”。雖然很快有專家跳出來說我們的軍艦數量世界第一不假但是我們的軍艦噸位還不夠大,不過馬上又有其他軍事評論員說我們就應該走自己的路子,靠軍艦的數量彌補大型軍艦的不足,一味跟美國拼大型軍艦是下策。有了“海軍艦艇數量全世界第一”這個大基數在,我們即使只有1/3的軍艦參戰那數量也是蔚為可觀了。
有數量或許還不足以保證我們海軍“打得贏”。不過不要忘了上個月中國剛剛演練了三大艦隊齊聚南海並進行導彈試射的事情!這說明我們的軍艦集結是迅速的,中國海軍平時看似各司一方的三大艦隊在關鍵時刻是能夠凝成一個有力的拳頭的!我們也不要忘了中國海軍前幾個月在東海演練過兩支艦隊超遠距離聯合行動的演習,這說明我們的艦隊可以進行大區域內的指揮調動。把這兩個演練結合起來看,不難發現中國海軍艦艇集結的速度和調度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在資訊化作戰環境下,中國海軍在這方面的提升無疑增強了自己的作戰實力。況且,9月10日在中國一家著名的軍事網站網頁上,首次出現了這種新式潛艇的模糊或經過剪切的互聯網照片,簡氏說的很對:中國第三種新設計常規潛艇出現了!
• 還是想提一下潛艇的問題!“中國海軍艦艇數量全世界第一”不僅指中國的水面艦隻“世界第一”,中國的潛艇數量也同樣是“世界第一”。雖然中國潛艇的質量參差不齊,但是中國的潛艇大多是依託自己的大陸架作戰,在“地利”上占了點優勢。在核潛艇方面,中國雖然無法同美俄的核潛艇相媲美,不過比之日本那還是有優勢的——日本都還不具備核潛艇。
此時我們光把眼睛盯著“戰時中國海軍僅有1/3海軍力量可參戰”根本就是上該媒體的當!如果按照該論調的理論,海軍基本都是1/3作戰、1/3維修以及1/3試航,那麼該“1/3”理論對全世界各國的海軍都是適用的!也就是說不光中國在戰時“僅有1/3海軍力量可參戰”,同樣日本、美國也僅有“1/3海軍力量可參戰”。按照上文分析的拙見,中國海軍在軍艦數量、調配以及潛艇數量上占優,大家都是在“1/3海軍力量可參戰”的情況下中國海軍的勝算反而更大!
毛主席教導過我們“要聯繫實際看問題!”除了中國海軍業已取得的優勢外,該智庫在唱衰中國“戰時中國海軍僅有1/3海軍力量可參戰”的時候,他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空軍這幾天的一個“風頭”所在——中國空軍首次從本土飛赴境外執行轟炸。
雖然中國空軍這回的“首次”仍然是老的不能再老的“轟6”,不過“廉頗老矣,尚能飯(我把‘否’去掉了)!”轟6從中國本土起飛歷經上千公里的飛行要準確擊中目標然後立即折回,這是對轟炸機航程和打擊精准度的高要求。如果把這一戰術換個空間轉換到釣魚島,從大陸起飛到釣魚島的距離恐怕還沒有飛到哈薩克斯坦這麼遠吧!如果我們的轟6飛行數千公里都能準確擊中目標,那麼釣魚島的目標就更不在話下了吧!我們海航的戰鷹也不是用來當擺設的吧。
• 現代的海戰講到底首先是制空權的爭奪。退一步說就算“戰時中國海軍僅有1/3海軍力量可參戰”,但是我們的殲10、11以及“飛豹”等都可以迅速飛抵釣魚島上空,那麼就算我們的海軍薄弱了一些也還是可以“海軍不夠空軍湊”嘛!現在再加上轟6這一因素,在中國強大的海空軍聯合作戰的前提下,日本就算有美國撐腰也未必能打的過中國。如果再加上“二炮”的因素,那麼日本更要好好考慮下他們能有多少軍艦能夠堅持作戰了!可以說中國對付日本的手段很多,日本的悲哀在於——釣魚島離中國太近了——因為釣魚島就是中國的!
真正的問題不是中國海軍能有多少力量可以參戰,而是中國想不想開戰!隨著14名船員被接回國內,可能國家還是會慢慢平息事態的,畢竟現在開戰對中國的大局不一定有利。但日本要是以為中國真的“畏戰”或是以為中國真的打不贏,那麼日本可就真錯了。個人倒覺得日本真到了要思考到底是“倒向”亞洲還是繼續“死抱”美國的戰略時刻了!
最後,槍王由衷的希望中國能強大起來,我們國家能夠更加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