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三國的宗教
《太平經》與太平道
《太平青領書》又稱《太平經》,在漢順帝時期出現。原書共有一百七十卷,現今存世的只有五十七卷,見明《正統道藏書•太平部》。另有《太平經鈔》十卷,《太平經文序》兩卷,《太平經聖君秘旨》七卷。
東漢時期黃老道在民間流行,《太平經》是他們在這一時期創造的經書。可能脫胎於西漢成帝時出現的《天官歷包元太平經》。它是道教最早的經典。《太平經》是由多位不同時期的作者的文章所匯聚而成的,內容龐雜,「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它的社會思想,既有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部分,也有呼籲公平、反對巧取豪奪、同情貧苦人民的部分。在道術方面較重「守一」。
東漢末靈帝時,張角創太平道,奉《太平經》為主要經典,發動黃巾起義,起義失敗,太平道受打擊。
張道陵與五斗米道
漢順帝時,張道陵入四川鶴鳴山,造作符書,創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經張道陵子孫張衡、張魯的傳播,流行於四川與漢中。
張魯雄據漢中二十八年,推行五斗米道,政教合一,以祭酒為理。五斗米道與太平道同一源流,教理教義基本相同。《太平洞極經》與《太平青領書》實一經二名。
張魯歸順曹操,五斗米道由巴、漢流傳到江南一帶。 事奉黃、老,是方仙道、黃老道的傳統。
漢桓帝祭老子,又在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張道陵創五斗米道,已正式奉老子為教祖。張魯使教內「祭酒」誦習《老子五千文》,《道德經》便成為道教的主要經典。《老子想爾注》反映早期道教對《老子五千文》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