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南開諾布上師2008年8月13日開示(對大圓滿的精要指示!)
南開諾布上師2008年8月13日開示
口譯:TheVoidOne 無花
文字整理:水晶心 幼時鄰家子
大家好,今天我們也以上師瑜珈開始。當我們學大圓滿教法的時候,尤其是對那些新來的人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了解大圓滿的教法的重點是什麼。當我們學這個教法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應該做什麼。當然,大圓滿上師在傳法的時候,他總會去解釋,那些有興趣的人就會去傾聽,但這種解釋只會有幾天而已。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去應用這些教法,否則就不會起作用。
因此很多人會有想法,我們應該怎麼修呢?比如說你已經學了一些金剛乘的教法,尤其是一些內三乘(譯注:大圓滿將佛法分為九乘: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的教法,你就會有一些成見:我首先必須得到灌頂,然後我還需要本尊教法。金剛乘的教法中還會提到不同的修法需要不同的傳承和一些特殊的護法,人們就會有各種各樣這樣的想法。人們會想我學大圓滿的時候我應該修什麼本尊呢?到底具體應該修什麼法呢?或者是念密咒,灌頂是什麼呢?必須得去了解這些事情,否則你永遠無法掌握教法的重點,你也無法成就。
大圓滿教法的原則不是說要先得到灌頂,灌頂主要是金剛乘的傳統,密乘的傳統。我已經告訴過你,我們一般人無法見到淨相。所有的金剛乘教法都是由不同的(報身)顯現來傳達的,我們無法見到淨相,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他們是只在純淨的層面,而我們是污染的層面。這個所謂的灌頂意思就是說:證悟者即大成就者他們用口傳的方式傳下來,因此我們看不到傳承,但是上師告訴我們傳承是這個樣子,或者是給我們看佛像或者是唐卡,他們所顯現是這個樣子,這是一種介紹。光是介紹是不夠的,當你學這個法的時候,你必須有能力進入這個層面。學生應該去觀想這種轉化的發生,上師用密咒或者是一些神聖的語句來加持這個學生,這就是所謂的灌頂。當你接收到這種灌頂的時候,然後你會接受關於修法的指示,你怎麼去實現這種轉化道呢,你怎麼去看到這種顯現呢?這就叫做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這是金剛乘的系統而不是大圓滿的系統。
大圓滿教法中最重要的是:上師直指你的心性。不是用轉化道的方法,而是從心到心之本性的方法。這樣我們只需要獲得經驗,這是發現我們自性的一種獨特方式。這種經驗存在三個方面,也就是身語意三個方面,其中心意是最重要的方面,你們已經知道這一點,因此在大圓滿的傳法中,尤其是口傳,持明表示傳和諸佛密意傳或者說直指心性的傳法。這三種傳法分別和我們的身口意相關。從心到心之本性的方法如何來介紹給你呢?上師會把不同的經驗引導出來。在口傳傳統中,上師會解釋:你在自性中如何獲得這樣的經驗呢?你如何去發現呢?你們記得在蓮師日那天早上,我給了這個傳承,我多年前就準備過對這些教法的具體解釋,所以當時我沒有具體的解釋,當然我已經做好了準備,當時我們教的是蓮師的上師相應法,或上師瑜珈。蓮師的三金剛融化在光中,和我們的三門相應,這個片刻中,我們就和蓮師和所有的傳承、教法、覺者完全地相應,然後我們就在?阿哄的覺知當中放鬆。你知道,放鬆並不是我們去思考這件事,而是處於明覺之中,明覺之中會有心意升起,但是我們不去攀緣,然後上師喊 “呸!”。你們記得這一點,當上師喊呸的時候,即使我們有一些念頭,都會被切斷,但那個當下我們處於這種明覺,這就是我們真正的本性。這不是說我們能夠一直處於這種狀況,因為我們總是被我們的心意所局限。過幾秒鐘,心意又升起,如果我們不去追逐這些念頭,我們一直處於這種休息當中,越來越長。這種傳法,總的來說,被稱為將上師的狀態傳達給學生。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上師擁有這種經驗,當上師喊“呸”的時候,上師和弟子都處於這種明覺當中,如果某人沒有這種經驗,他可以儘量的進入這種傳承,這就跟密乘的這個灌頂有一點相似,只是說密乘的灌頂有一些局限。
比如說,你接受了文殊師利的灌頂,而不是觀世音的灌頂,也不是綠度母的灌頂,因為當你接受灌頂的時候,你應該修某些具體的方法,念某些具體的咒。當你發現你的自性的時候,這個剎那中你就處於普賢王如來的狀態,你跟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但是普賢王如來一直處於這種狀態,而你只是處於這種狀態一秒、兩秒、五秒、十秒、二十秒之類的,很快我們就再次墮入二元的狀態,這就是區別。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應該修行。我們需要融入這種狀態。融入指的是,我們的身口意本來都是我們的頭腦的奴隸,我們都需要從這種狀態中解脫,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需要融入這種明覺。日復一日,修任何的法我們都要具有這種正確的動機。
比如說,灌頂之後,我們說這是我們的本尊,我應該修這種方法。那麼在大圓滿教法中,你的本尊是誰呢?你的本尊就是你的自性,你應該證悟自己的自性,應該皈依在你的自性中,以你的自性為皈依,而不是說尋找外在的一個皈依。任何的大圓滿教法--你知道我們有不同的住心法或者是輪涅分別法,所有這些方法都是為了讓你作好準備獲得這種融入。當然那些沒有了解自己自性的人,他們還是需要這些方法,這就好比在田裡你需要下種,否則就不會有任何作物長出來。這樣你就會知道,你就有一些具體的修法去融攝,很多人認為融攝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整在一起。比如說我們在修某種法的時候,有人說在不同的傳統中有不同的修法,比較有趣,你會把這些教法跟大圓滿混為一談,你把所有的東西都整在一起,他會說:啊,這就是融攝。這不是真正的融攝,這實際上在製造混亂。
如果你對其他的傳統或者方法感興趣,那你應該專注地去修它們。我沒有說這不是對的,他也可以給你帶來某種證悟,但是,如果你是大圓滿的修行者,你決心要修這個法,那麼你必須理解教法的實質是什麼,實質就是要證悟你的自性。當你發現你的自性之後,你就把你的身口意你的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融入其中,就在你真正成功的融攝了所有的東西,你處於這種明覺之中,我們就將這個稱之為證悟。當一個人證悟的時候,他會顯現出智慧,我處於明覺當中的時候,也未必能看到這種顯現,因為我們只是處於這種狀態中幾秒鐘,而不是一直在這種狀態中。好比我們在看天空,天空中有許多雲,這樣我們看不到太陽,我們就說今天沒有太陽,但實際上太陽一直在那兒。當你坐飛機上天空的時候,你就知道太陽一直在那裡。但是有時候天空也會沒有雲,這樣你就會看到一點太陽,可是太陽很快又被雲覆蓋了。這就是一個例子,當我們處於明覺當中,我們會發展我們的明性,但是我們總是有許多很深厚的業障,就好比天空中的烏雲。那麼當我們能完全處於明覺當中的時候,就好比天空中沒有雲,陽光普照,光芒無限。與此同時我們的智慧就會顯現出來,而不是說我們有意地製造這種東西,我們本來就具備這種品質,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於是我們超越了我們的業障和煩惱、情緒。
所以知道大圓滿教法的重點是什麼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我們沒有直接處於明覺之中,也許我們發現了一些,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做呢?每個對大圓滿有興趣的人,你應該儘量覺知。普通的覺知並不是明覺,但是一般的這種覺知是非常的重要,慢慢來我們就會比較容易轉向明覺,這就是修行。大多數人以為處於覺知當中並不是修行,他們更喜歡去念咒。他們覺得,我在念咒,念觀世音的六字大明咒等,我在淨化我們的業障。但是我們的業障、業力是無限的,不是那麼容易通過念念咒就淨化掉的。我沒有說念咒是沒有用的,它有用,但是能夠處於覺知之中要重要的多。因為你有關于明覺的經驗,你正在發展這種經驗,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有覺知,你就能夠更深入的修行,問題就會更少,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分心,我們會被許多的情緒限制,也不知道自己是處於這種限制之中。我們總是向外看,問題在哪兒呢?問題的來源在哪兒呢?我們沒有從自己的內心去找而是從別人身上找問題,這樣我們的緊張焦慮就會產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等你們知道這個處於學習覺知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相對容易的方法。然後你應該修上師瑜珈,你知道上師瑜珈跟傳承有關係,真正的上師瑜珈就是處於這個明覺之中,你知道上師真正介紹給了你什麼,他介紹的就是直指的就是你的自性。這就是真正的傳法。當你處於這種傳法之中,即使開始你沒有具備太高的能力,但是你一直覺知,做上師瑜珈,試圖處於這種明覺之中,日復一日,你的能力就被開發出來。即使開始很難,慢慢地就會容易的多,你也能夠觀察自己了,而不需要別人來判斷你。比如說,你說我在修大圓滿,修了七年八年,告訴我:我作為一個修行者怎麼樣!有的人需要別人來給他一個評價之類的,但是實際上這是沒用的。如果你觀察自己,你就會發現,比如說,你以前有很多的緊張焦慮,現在焦慮少多了,每當以前有許多的問題,即使現在還是有問題,但是你不會覺得很沉重,你不會覺得輪迴非常的沉重,也許你會理解輪迴對別人來說仍然很沉重,所有的眾生都沒有這種知識(經驗),而你就會知道你的修法有什麼樣的利益,你也會觀察其他的修行者,其他的同修,問題越來越少,這就說明這個修法起作用了,記住這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你參加了一次禪修,有的人會問你:你這次禪修學到了什麼?你說,無垢友尊者說了這個說了那個,可是我什麼也記不住。這不是那麼容易去理解的。因為即使是無垢友尊者解釋了輪迴的起因,你也了解佛教的各種知見是如何解釋的,這雖然是必要的--對我們而言,我們需要一些這種理性的理解,很多人也想這種方式來學習,當你學無垢友尊者的注釋的時候,你可能學不到特別具體的東西。
在大圓滿教法中有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大圓滿的心部、界部、竅訣部,它是由不同的方法來呈現的,但是大圓滿教法的第一特色是這樣的,都是要先發現我們的自性。如果沒有發現這種狀態,我們就一直處於輪迴之中,一直流轉。當我們問自己,我為什麼會這樣一直生生死死呢?到底發生了什麼呢?有的人會說,大圓滿教法說我們的本性是圓滿的,那我們為什麼會處於現在這種狀況呢?因此,我們需要解釋、需要學習。這都是相關的。如果你說我不在乎這個輪迴是什麼,我沒有處於這個輪迴之中,那你不需要。但如果你想知道,那你就應該去學習如何去解釋這些輪迴的起因等等。也許有時會有人問你這些事情,你想:我是一個大圓滿的小專家,我想去解釋。但是你不能說,我們處於明覺當中就夠了,這樣別人就不會滿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學習這樣的一些知識是有用的,所以我們在學這些東西。好,我們繼續學這部密續(《聲應成續》)。(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