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千古奇丐:武訓的故事

您是本帖的第 433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千古奇丐:武訓的故事
guest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小飛俠
文章:1358
積分:1645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4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guest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千古奇丐:武訓的故事
武訓(1838~1896)今山東省冠縣柳林鎮武莊人,是清朝末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個乞丐。靠著乞討,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處義學,購置學田三百多畝,積累辦學資金達萬貫,這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一個平凡的乞丐,以一番最不平凡的作為,名垂青史而為後人稱揚。在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載入正史的,大概只有武訓先生了。後人稱頌他是「千古奇丐」

武訓原本沒有正式名字,是那種窮得連名字都沒有的貧民。因在家族同輩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武訓這個名字實際上是個賜名,在他老年時,朝廷為嘉獎他的興學義舉而給他取名為「訓」。

武訓自小家境貧苦,卻非常渴望讀書。經常跟著有錢人家的孩子走到學屋的門口,偷聽人家唸書。其他的孩子見他衣衫襤褸,都恥笑他,侮辱他,甚至打他罵他,他都不以為意。一天,他鼓足勇氣闖進門去,請求私塾先生准許他入學唸書。私塾先生不但不同情他,反而辱罵他:「你這窮小子,怎麼能到這裡來呢?還不快滾開,你想偷東西嗎?」 拿著戒尺恐嚇他,趕他出門。從此,武訓不再提唸書的事情。

7歲時父親死了,家庭陷入困境,隨著母親乞討為生。武訓年紀雖然小,但對母親十分孝順,每逢要到乾淨可口的乾糧,都一定帶回去給母親吃,從來不肯自己吃。

武訓15歲時,到姨父張老闆家當童工。雖然是一個沒有成年的孩子,但是為人非常忠誠渾厚,勤勤懇懇的工作。姨父沒有因為他們是親戚而給予些微的優待,反而變本加利的把他當成年工人使用,什麼粗笨活都找他。每天忙碌的操作,生活像牛馬一樣。姨父還從來不給工錢,覺得賞他一碗飯吃,已經是很厚的恩惠了,常常打他欺侮他,武訓都加以忍受。因為過於忠厚,周圍人把他當傻子來諷刺譏笑,他也不予理會。

17歲時到李舉人家當長工。一天姐姐托人捎來一封信附了幾弔錢,李舉人欺武訓不識字,把信給他,把錢吞了。過後知道提出質問,李舉人不但矢口否認,還把武訓痛罵了一頓。一次餵豬時,不小心把豬食灑在地上,也被打得遍體鱗傷。一年除夕,給主人貼春聯,因為不識字,把春聯上下貼倒了,主人認為大不吉利,拳打腳踢,又吵又罵,不許他吃飯,罰他一夜不睡覺,在風雪嚴寒中在院子裡站了一個通宵。

武訓做長工三年,沒有支過工錢。因為母親生病,向主人討要工資。沒想到,李舉人拿出了一個假帳本,硬說早把工錢付清了。武訓不識字,氣得目瞪口呆,欲哭無淚,苦口爭辯,反被誣為有意訛詐,最後被打得頭破血流,推出門去。

被欺騙後,武訓在莊子上的小廟裡昏睡了三天。醒來後,細細思量,體悟到自己受盡欺辱,都因為不識字。而周圍像他這樣的窮人還有很多,如果不唸書,永遠沒有出路。於是萌發了興辦義學的念頭。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一旦建立了目標,武訓便以一生的苦行和執著來實現。然而以赤貧之身辦義學,曠古未聞,難度可想而知。一個乞丐,不圖名,不為利,胸懷大志,從此開始了新的人生。那年是1859年,21歲的武訓開始行乞集資。他手使銅勺,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

他每天開開心心,唸唸有詞的唱歌,歌詞似詩非詩,似歌非歌,有聲有色,有內容,有韻腳,全都與興辦義學有關。無論別人問話還是嘲笑,他都以唱歌做答;無論勞作還是休息,他都愉快的歌唱。

扛活受人欺,不如討飯隨自己,別看我討飯,早晚修個義學院。

他到處出賣自己的勞力,苦活累活搶著干,過著牛馬式的生活,目的就是為攢錢辦學。牲口做的苦力活,武訓不以為苦,總是高興得一邊唱歌一邊欣然樂為。

出糞,鋤草,拉□子來找,管黑不管了,不論錢多少。

給我錢,我□田,修個義學不費難。

又當騾子又當牛,修個義學不犯愁。

一年後辛苦積存的一點錢,卻都被姐夫騙去了。他氣得吃不下飯,口吐白沫,幾天後心中釋然的說:只見好人蓋高樓,沒有惡霸行到頭。

為了籌錢,武訓還把長辮子剃掉,只在兩邊額角各留一撮桃形的短毛,裝扮成戲裡的小丑模樣,以獲得別人的施捨。賣頭髮的錢成了他興辦義學的第一筆資金。

周圍人看他不回家,也沒有固定職業,東西流浪,口口聲聲要辦義學,嘲笑他害了「義學症」,他無動於衷,唱歌做答:

義學症,沒火性,見了人,把禮敬,賞了錢,活了命,修個義學萬年不能動。

要飯時,遇到吝嗇不給東西的人,他唱著:

不給俺,俺不怨,自有善人管俺飯。

當遭遇聲色俱厲的謾罵時,仍然溫和以對:

大爺大叔別生氣,你幾時不生氣,俺幾時就出去。

武訓把要來的錢都積攢起來,要來的乾糧,好的完整的賣掉,換成錢攢起來。自己只吃粗劣、發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邊吃邊唱:

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

吃的好,不算好,修個義學才算好。

武訓一天到晚不停的工作著,沒有休息的時間,他干別人不肯干,不屑干,或不會幹的活。推磨都是牲口做的活,他常為人家干。碾米要在大太陽下工作,他汗流浹背的樂此不疲。每當農民麥忙的時候,他常去打短工替人割麥子。此外,還替人家大清早打掃茅房,出糞曬乾後做肥料。有時也幫人挑水澆園,挑糧食,挑笨重東西等,按照路程遠近和重量計算報酬,收入可觀。有時遇到個別不給錢的他也不爭。

他有時還像個江湖雜耍藝人一樣到各處的廟會集市上耍把戲,以取賞錢。表演全身倒立「扛大鼎」,以手代腳做「蠍子爬」,翻身跳「打車輪」,趴在地上給孩子做馬騎,還有錐刺身、刀破頭等節目,甚至吃毛蟲蛇蠍、吞石頭瓦礫等等。

另外,他還為人做媒紅,當郵差,揀收破爛,扎棉花,紡線等。武訓就這樣到處流浪,工作,要飯,漂泊。晚上就睡在人家的磨房,灶屋,或者是破廟裡。每天深夜他還在如豆的燈光下搓捻線繩,績麻纏線,邊績麻邊唱道:

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纏線蛋,接線頭,修個義學不犯愁。

二十九歲的時候,武訓用多年的積蓄,買了四十五畝便宜的低窪鹽鹼地並唱道:只要該我義學發,買地不怕買鹼沙;鹼也退,沙也刮,三年以後無鹼沙。只要該我義學發,要地不怕要大坑;水也流,土也壅,三年以後平了坑。

三十八歲那年,山東遭遇大旱,餓死很多人。武訓用自己的錢買了四十擔高粱賑濟百姓。武訓的哥哥不務正業,常向他借錢,親戚朋友也紛紛要求周濟,武訓正色道:不顧親,不顧故,義學我修好幾處。

反而鄉里一對孤寡的婆媳兩人,靠要飯為生,武訓慷慨的贈給她們十畝地,還說:

這人好,這人好,給她十畝還嫌少。

這人孝,這人孝,給她十畝為養老。

經過多年的辛勞,武訓終於積少成多,存了一筆數目可觀的錢。他打聽到本縣有一位舉人楊樹芳,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值得信賴,想把錢存放在楊家,於是跑到楊府求見。由於他是乞丐,主人拒而不見,他便在大門口一跪就是兩天,最後終於感動了楊舉人。武訓把乞討積錢、興義學之事原原本本敘述一遍,楊舉人大為感歎,不但答應幫他存錢,並且表示要助他辦學。

光緒十二年(1886),武訓49歲,已置田230畝,積資3800餘吊,決定創建義學。第二年,兩名開明地主仰慕武訓的為人,聯合捐出土地,做義學的基地。武訓開始到各地購買磚瓦木料,自己押送。每天早起晚睡,和工人們在一起,搬磚打水,事事親力親為。

光緒十四年(1888),花錢4000餘吊,在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武訓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他的理想,在這三十年裡,他受盡苦難,但始終堅定的一步步邁向目標。學校建成後,武訓親自跪請有學問的進士、舉人任教,跪求楊樹芳做學董,主持義塾,跪求貧寒人家送子上學。當年招生50餘名,分蒙班和經班,不收學費。開學當天,準備了豐盛的筵席招待學董、老師和鄉紳,武訓自己卻在外面向來賓磕頭致謝,堅決不肯入席。宴會後吃些殘羹冷炙而心滿意足。

義塾成立後,武訓實現了心願,但依舊要飯為生,依舊住在破廟裡面,學生們集體跪求他住來義塾,他也不肯,說:「我過的生活自己不覺的苦,只要你們努力學習,我比什麼都快樂。」一天大風,廟屋上的瓦刮下來,落到頭上,砸的頭破血流,他卻悠然自得的唱著:打破頭,出出火,修個義學全在我。

平時,武訓十分關心學生的讀書情況,常來義塾探視,對勤於教事的塾師,叩跪感謝;對貪玩、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下跪泣勸: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一天清晨,學生都已到齊,塾師卻尚未起床。武訓悄悄地走進塾師的臥房,不聲不響的跪在床前不住地流淚。塾師醒來後,武訓說:先生睡覺,學生胡鬧,我來跪求,一了百了。還有一位塾師請假回家,逾期不歸。武訓步行60華裡趕到塾師家,孤身等候在門外一個通宵,塾師羞愧萬分,再不敢超過期限。師生們感動於武訓的真摯誠懇,沒有一人再有一刻的疏忽怠慢,義塾的學風非常勤謹嚴肅。

山東巡撫張曜聽說武訓的義行,特別邀請他見面。他衣衫襤褸的步行到濟南府。會面時,一面和張巡撫侃侃而談,一面不斷的捻著線頭。他的率真純樸令巡撫大為感動,下令免征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200兩,同時奏請光緒帝頒以「樂善好施」匾額。清廷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這本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但是在欽差面前,武訓卻不願意下跪謝恩,也不願意穿黃馬褂,說: 義學正,不用封,黃馬褂,沒有用。修個義學萬年不能動。

光緒十六年(1890),武訓資助了證和尚230弔錢,又在今屬臨清市的楊二莊興辦了第二所義學。

武訓一心一意興辦義學,為免妻室之累,他一生不娶妻、不置家,過著牛馬的生活,不曾在自己身上花過一文錢。晚年聲名遠播,各處男女老幼無不對他表示敬重歡迎。無論走到什麼地方,一到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東拉西扯的爭著請他到家裡吃飯,受到慇勤的招待。

五十五歲那年,武訓聚集了很多圖書,創設讀書會,專供沒有錢買書的人自由借閱。有時他還攜帶圖書到村鎮的集市廟會上巡迴展覽,供鄉親們閱讀。還大量翻印淺顯的學習文章和書籍,免費散發給農民。同一年,朝廷官員,學部侍郎裕德到山東視察,武訓在大街上攔轎募款。裕德捐給他兩百兩銀子。光緒二十二年(1896),武訓用資3000吊於臨清御史巷辦起第三所義學,取名「御史巷義塾」(今山東省示範化學校臨清「武訓實驗小學」)。

第三所義塾成立不久,武訓身染重病,卻不肯佔用房間,躺在義塾的屋簷下休養。半個月後,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武訓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離世,終年 59歲,遵遺囑葬於柳林崇賢義塾旁。發喪之日,沿路六十里各村民眾自發設奠路祭,自動送殯者達萬人,沿途來觀者人山人海,師生們哭聲震天,市民聞訊淚下,當時有人互相低聲的問:「誰說武訓沒有兒子?」

十年後,清廷將其業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並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 訓的業績受到世人的欽敬,許多名家題詞,全國出現以武訓命名的學校多處。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創辦武訓師範。

然而,十幾年以後的文化大革命中,武訓的墳墓被掘開,屍骨被焚燒,武訓祠、武訓的漢白玉塑像、「義學正」匾額均被毀。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1/4 上午 10:32:07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42
積分:12562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1/5 上午 07:02:46
夏日的微風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890
積分:3816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5日
3
 用支付寶給夏日的微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9/3 上午 01:24:40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42
積分:12562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毛澤東為什麽批判《武訓傳》?

電影《武訓傳》是一部“跨世紀”的作品,攝於1949年到1950年,孫瑜導演、趙丹主演,謳歌了清朝末年山東堂邑縣柳林鎮武莊人“千古奇丐”武訓(1838-1896)幾十年如一日“行乞興學”以至於被稱為“聖人”的傳奇故事。

   

《武訓傳》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敘述細膩、技巧熟練,趙丹以精湛的演技把武訓的莊、諧、悲等性格成分刻畫得渾然天成,因此影片公映後獲得廣泛贊譽,僅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報刊4個月內就有40多篇贊揚武訓和電影《武訓傳》的文章問世。

  

 然而風雲突變,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的社論,其實是毛禦筆撰寫的對武訓和《武訓傳》的批判文章,由此一場群眾性的批判運動迅速席卷全國。
毛澤東在社論中疾言厲色地批道:

   
《武訓傳》所提出的問題帶有根本性質。象武訓那樣的人,處在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和反對國內的反動統治者的偉大鬥爭時代,根本不去觸動封建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築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熱的宣傳封建文化,並為了取得自己所沒有的宣傳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對反動的封建統治者竭盡奴顏婢膝的能事,這種醜惡的行為,難道是我們所應當歌頌的嗎?
   
向著人民群眾歌頌這種醜惡的行為,甚至打出“為人民服務”的革命旗號來歌頌,甚至用革命的農民鬥爭的失敗作為反襯來歌頌,這難道是我們能夠容忍的嗎?
  
 承認或者容忍這種歌頌,就是承認或者容忍誣蔑農民革命鬥爭,誣蔑中國歷史,誣蔑中國民族的反動宣傳為正當宣傳。
  
 電影《武訓傳》的出現,特別是對於武訓和電影《武訓傳》的歌頌竟至於到了如此之多,說明我國文化界的思想混亂達到了何等的程度!

    ……
   
對於武訓,晚清政府和民國政府都推崇倍至、褒獎有加;對於《武訓傳》,廣大公眾也好評如潮;但為什麽對毛澤東要對《武訓傳》大加撻伐呢?在當時無論如何是令人費解的。


但是,時至61年後的今天,人們不難發現當年這場全國性大批判(電影《武訓傳》)運動的真實用意,其實並非僅僅針對電影界、教育界和文化界,它同時亦為其後來一場場的政治運動做鋪墊。

另一方面,《武訓傳》所提倡價值觀念和取向與中共的暴力革命、階級鬥爭不符。顯然,毛認識到武訓身上具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偉大的,它可以直接與最殘酷的暴力相抗衡。這就是人性的力量,是人性中真實和善良的力量。如果任武訓精神發展,必然會導致中共整個意識形態大廈的坍塌。而當時中共剛剛建政不久,出於鞏固新政權的需要,毛澤東發起的這場文化批判運動意在引出即將大規模進行的「知識份子思想改造」。即毛想通過政治鬥爭的形式,在思想上改造知識份子,從而達到為其服務的目的。「批判《武訓傳》是名,進行知識份子思想改造才是實。」

有學者認為,對《武訓傳》的批判以及後來對《海瑞罷官》的批判,是毛澤東為1966年發動全面破壞中國傳統文化的「文革」做的鋪墊。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武訓傳》被批與當時私營電影公司的處境有很大關係。「當時國營的創作隊伍還沒建立起來,每年將近3/4的國產電影都是私營企業拍的。當時主張公私合營,但私營電影企業不願意,一批判《武訓傳》,就全都願意了。」

《武訓傳》被批判前後持續了一年多,給電影藝術創作的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並徹底改變了整個中國電影史的進程。據統計,1950年,拍攝的國產劇情片29部,而1951年僅有1部。

趙丹在《武訓傳》中成功的飾演了主角武訓,大獲好評,但卻因此遭遇了巨大的迫害。在《武訓傳》被批判後,趙丹有整整四年不能拍電影。並從此對創作也失去了信心,趙丹在《銀幕形象塑造》一書中透露自己「演戲時猶如在『九宮格』裡學描紅,戰戰兢兢,不敢再想如何才能增加人物的藝術魅力,而只求如何把人物表現得『正確』,想像力便不夠豐富了。」

「當批判的陣勢突然在一個早晨拉開時,孫瑜和我簡直嚇傻了眼……。我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和開朗,變得終日惶惶,常常寢食不安,徹夜難眠。在家裏,我不再是溫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卻像一頭暴躁的獅子,動輒大發雷霆……。批判運動總算過去了,傷痕卻永久地鐫刻在心上。」

趙丹之後出演的多個角色都被批為「有武訓的影子」。「文革」發起後,趙丹不可倖免地成為了被專政的對象。1967年,趙丹被投入監獄。當5年多後趙丹被放出來時,他幾乎都不會說話了。

導演孫瑜半生輝煌的電影事業也隨之改寫,此後在創作上再也沒有起色。自1927年到1949年,孫瑜共拍了二十多部影片,是當時電影界首屈一指的導演。但從1950年到去世只拍了3部。

孫棟光回憶說,《武訓傳》遭到批判後,他父親在創作上多少變得有些縮手縮腳,對於政治特別小心。「他儘量保持原來的風格,但以後的作品卻很難有靈光閃現的東西。」

孫瑜本人在《武訓傳》之後基本上再沒拍過好的作品,可以說他的藝術生涯就此結束了。這位才華橫溢的電影人,由於《武訓傳》的創作,在大半生裡都在無奈中苟活著,能夠活下來已經算奇蹟了。在晚年時,孫瑜只整理出版了《孫瑜電影劇本選集》和譯作《李白詩新譯》,以及自傳《大路之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武訓才是偉大的,他才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日前,一位只在專業書中聽說過這部電影的女大學生,拿著學校的贈票前來「補課」。「本來以為這部電影會多麼『反動』,可看到最後也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不是已經很『革命』了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這樣說。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2/11 上午 11:10:20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2/11 上午 11:08:55

 4   4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2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