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如何開智慧?智慧偈法門略錄

您是本帖的第 140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如何開智慧?智慧偈法門略錄
pagsamwang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吉祥如意!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80
積分:16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17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pagsamwang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如何開智慧?智慧偈法門略錄
 

智慧偈法門略錄(下載原檔)

http://cid-26b29a7570c54b93.office.live.com/self.aspx/.Public/%e6%b2%99%e9%96%80%e5%8b%87%e5%8b%9d/%e6%99%ba%e6%85%a7%e5%81%88%e6%b3%95%e9%96%80%e7%95%a5%e9%8c%84.pdf

智慧偈法門略錄

沙門勇勝 

歸命大智海毘盧遮那佛!

引經第一: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云:「諸有修大乘者,若能於此一四句偈,解了其義,即能於彼一切語言,通達義趣,如所解了,不生退沒。」

《金剛三昧經》云:「舍利弗言:『不可思議!如來常以如實而化眾生,如是實義多文廣義,利根眾生乃可修之,鈍根眾生難以措意,云何方便令彼鈍根得入是諦?』佛言:『令彼鈍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實諦,一切佛法攝在一四句偈中。』」

緣由第二:

南安巖自嚴尊者之一、

《補續高僧傳》載:「南安巖自嚴尊者,生鄭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為童子,十七為大僧,遊方至廬陵,謁西峰老宿豁公,豁雲門之孫也。師依止五年,盡得其法,自是神異不測,世傳定光佛化身。」

又載:「師凡示人,必以偈,偈尾必題四字曰:『贈之以中』,世莫能測。」

又載:「後遊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經始,讖曰:『後當有白衣菩薩,來興此山。』師住三年成叢林,乃還南安。」

又載:「有沙彌無多聞性,而事即謹願,師憐之,作偈使誦,久當聰明,偈曰:『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於是世間文字語言,一覽誦念,無所遺忘,偈語章句,援筆立就。」

又載:「師異蹟甚著,所屬狀以聞,詔佳之,宰相王欽若、大參張安仁以下皆贈詩,師未甞視,置承塵上而已。淳化乙卯 正月六日 ,集眾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時。』遂右脇而化,諡『定光圓應禪師』。」

觀世音菩薩之二、

《觀音慈林集》載:「張孝純有孫五歲,不能行,人告之曰:『頃淮甸間一農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觀音名號不輟,遂感觀音示現,因留四句偈曰:「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農夫誦偈滿百日,痼疾頓愈。』於是孝純遂教其孫及乳母,齋戒持誦三、兩月,步武如常。兒患腿足者,誦之皆驗。」

偈文第三:

南安巖自嚴尊者緣由,偈曰:「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四句。

觀世音菩薩緣由,偈曰:「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四句。

古云:「古今受持,相傳得驗,用前用後,任自所便。」

釋義第四:

《紫栢尊者全集》云:「『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此四句偈,事理不成就,即是文殊根本智、普賢差別智,一部《華嚴經》盡具其中。誦之者,多能生慧,何以故?大智,根本智也,大智發於心,理成就矣。然智既發於心,則心已化而為智,更從何處覓心?若心有可覓,則是心能見心,無有是理,故曰:『於心何處尋也。』無處尋,即所謂無依也。大智無依則橫無外,橫無外則橫無待矣,無待之智,非理不成就乎?理不成就,則不礙事,而事成就,故曰:『成就一切義。』雖能成就一切義,而無古無今,則事又不成就矣,無古今無所住也,無住故竪無外,竪無外則竪無待矣。此偈是南安巖嚴尊者,為侍者而作。侍者前生為牛,以馱磚造寺功德,獲報為僧,苦無聞性,誦此偈久,聞性豁然而開,一切經書遂能記憶。故名此偈為『智慧偈』,以誦之者,多能發慧故也。

驗證第五:

《補續高僧傳》所載南安巖自嚴尊者座下沙彌獲聰,《觀音慈林集》所載頃淮甸間農夫、張孝純其孫等愈疾

《斜川集》載:「佛以廣大智慧不可思議力,能於世間現種種功德,隨應以求,皆使充滿,何也?佛無他緣,惟有一慈,人無他術,惟有一信,慈信二法,相須而行,故能成就無量大願。昔沙門以鈍根故,不能誦經。其師授此南安定光巖主四句偈,誦不歲餘,日記萬言。南徐庾氏有子病足,不能履地,金山佛鑒授以此偈,誦之數歲,兩躄復伸。又有居士劉,素事南安像,忽得重病,禱於像前,香槃中現小青蛇,舌相純白,舉頭如語,後二日,有人教以此偈,晝夜誦持,三日疾愈。此皆近歲神異如此,豈非佛子厭苦蒙昧,抱纏病惱,思脫塵勞,過於桎梏,求哀也力,起信也堅,則佛之慈悲相應如響,有是理哉?王君師文官并門,備聞其事,讚歎希有,曰:『此偈不可不傳。』屬某書之,將鏤板施人。某以為師文此心不忍獨善其身,將使自一傳二,至於千萬,以信悟人,除世間苦,夫豈細事哉!又使學道者於此觀心,得究竟法,出諸生死,則何止發蒙蔽而愈膏肓乎?」

宗統編年》載:徹字幻空,金陵栢氏子,少孤失學,知事佛。嘗習業緇染家,客吳門,從古心律師受優婆塞戒。二十四歲投三峯披剃,乃乞戒藏和尚,執收飯之役。藏一日問曰:「出家奚事?」徹曰:『將學經。』藏曰:『循行得字,頭已白矣,其奈生死何?』徹駭然曰:『若為即得。』藏曰:『顧子如木石,且持偈發慧去。』口授『南嚴偈』俾持之。徹繫念不輟,三年不少懈。一日忽覺風聲鳥語皆轉此偈,自念至此何故不知此意?因求進七日關力究之,足纔跨門,目前一迸,大地平沉,頓省偈義,亟趨方丈擬申問,藏即打趁,既而示一歸何處話,徹罔解厥旨。時值上元雪霽,有搏雪羅漢於庭,藏令眾僧作頌以驗悟解,徹倩書以呈偈曰:『虗空一尊雪羅漢,思惟盡處阿誰判,一片氷壺難指擬,恰來正是正月半。』藏嘉賞之,乃曰:『惟爾幻空,潛蛟伏虬,若遇春雷,倒嶽傾湫。』後一日,聞竹椅倒地作聲,豁然大悟。藏為助喜,命字『頂目』,遂繼三峯法席。」

智慧偈法門略錄終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16 下午 12:38:08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1/16 下午 12:32:3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