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一品名叫做普門品,有很多的意思。現在先講這個「藥珠」。因為「藥珠」,所以說「普門品」。
什麼叫「藥」呢?「藥」就是藥王樹;什麼叫「珠」呢?「珠」就是如意珠。什麼又叫藥王樹?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到山上去砍柴,砍回來的柴,就擔到街市去賣,遇到一位醫生,醫生看到他這一擔柴裡面放光,於是就把他這擔柴買回去。到家裡把柴打開來一看,裡面有一棵藥王樹。這醫生得到藥王樹後,無論任何疾病,只用這稞樹在病人身上輕輕一敲,或者輕輕一打,無論什麼病就完全好了,救了不少人。就因為這樣,所以叫「藥王樹」。
「珠」,就是如意寶珠。什麼叫做如意寶珠?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也就是令你歡喜、滿意。滿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欲望。你想要吃好東西,如意珠就現出好的東西來,不用你去買。你想要穿好的衣服,只要你對這如意珠想一想:「我要一件最美麗、人間最稀有的衣服。」這時如意寶珠就現出你所歡喜穿的衣服。甚至你想要房屋,它也可以現出來。你想:「晚間我想住一間最豪華的房間。」這寶珠就現出房子,這一夜住宿以後,第二天房子也自動回到如意珠裡去。你想吃東西,如意珠所現出的東西,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恰到好處。你穿衣服,也不必預備衣架子,只要把衣服脫下,它就自動回到如意珠裡去,所以叫「如意」。如意珠有多大呢?是很小的一粒珠,可以隨時帶在身上,又不重、又不佔地方,所以叫如意珠,遂心如意,妙到極點。總而言之叫「如意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就等於這棵藥王樹,這顆如意珠,能遂心滿願。只要你能誦念普門品,所求的事情,就能滿願。但可不是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必須先打一個穩固的基礎,如造樓房要先打好地基,地基打不好,樓房也就沒有法子建造了。「普門品」雖然好像藥王樹和如意珠這麼靈感,這麼不可思議,可是你要先念普門品,天天念,念得觀世音菩薩他認為你合格了,認為你有這個誠心了,然後你就所求如意,遂心滿願。不是說平時也沒有念過,到時候就想求感應,即刻便有靈感。那一定要你平時用功修行,到時候「普門品」就好像藥王樹、如意珠,有不可思議的微妙,不過首先要自己去念。
有人說:「佛教裡面有太多東西要學了!又念楞嚴咒,又念大悲咒,現在講『普門品』又要念普門品。這麼多功課,我們那有一這麼多時間呢?」你不需很多時間,只要每天少睡一個鐘頭、少講一點閒話,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你不想遂心滿願,說我無所願求,我沒有貪心、瞋心,也沒有癡心,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那就沒話可講了。要是你覺得將來或者會遇到什麼事情,想求觀世音菩薩或者佛幫忙,那你就應該多學一點佛法。佛法猶如大海,你連一滴都未喝就嫌多了,那將來這大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不過,只要盡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飲多少,佛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應盡你的力量來運用佛法。
因為「藥珠」的意思,所以要說這普門品。
還有一個意思,叫「顯密」。「顯」,就是明顯;「密」,就是祕密。這緣起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的時候,得到明顯的感應;有的時候,得到祕密的感應。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在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你正坐在房裡,一心一意念觀音菩薩,而無意中著了火,這時只要你能誠心念觀音菩薩,那麼縱使鄰居的房子燒了,你的房子也不會燒的。但這要無意中的而不是故意。如果你故意去點一把火試試看,我的房子會燒嗎?那是必定會燒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根本想試驗觀世音菩薩,就因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試一試。就好像有個人有一位朋友,想知道這位朋友對我是否有真心,是不是個「拾金不昧」的好人。於是等我這位朋友來了,便故意把五百塊錢放在地下。我不必看著他,他要是個好人,就不會把錢拿走。為什麼你要試驗你的朋友?就因為你對這朋友沒有真正的認識,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所以才去試驗他。觀世音菩薩在經上說的:「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你若對這點沒有信心,觀世音菩薩也不會來管你這麼多閒事。你想自殺去跳海說:「我跳進大海中,看看是否得到淺處?」假如你以試驗來推測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這表示你對菩薩沒有信心。你若對菩薩沒信心,他可是不願意多管閒事的。你說:「我不試驗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樣?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樣?你知道了一天還是要吃飯、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明顯,是人人都知道的,如鄰居房子燒了而你的房子居然不燒,這不是「顯」嗎?大家都知道:「啊!那個人念觀音菩薩有感應的,他信佛真是有點妙處。」有感應了,這就是「顯」。
又有祕密的。祕密:是你本來有一個災難,或者你應該掉到海裡被水淹死,但無形中觀世音菩薩感應了,令你不會遇到這種危險,祕密地把你的災難消除了,這就叫祕密。這個人應該被火燒,但因為他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默默中把他的災難解除了,這也是祕密感應。甚至你坐飛機,本來應該失事;現在交通雖然方便了,但死亡的人也多了。有的時候飛機失事、火車失事、巴士失事,很多人罹難喪命。在這種種情形之下,因為你念普門品,因為你念大悲咒,因為你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便在默默中,又叫冥冥之中,總而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為你化凶為吉。所謂:「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因此,為了「顯密」的關係,所以說這部「普門品」。
普門品有「顯密圓通」,顯也圓通,密也圓通,顯密都得到圓通,所以普門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這普門品有種種妙用,大悲咒也有這種妙用。我說一件感應的事情。在我家鄉東北,有一個種田的農人,家裡頗為富裕。某年秋天,他把農作物裝上車子,運到城市去賣。賣完了食糧便把錢帶回來,正在此時,就離家約有三里路的前面,遇到很多土匪在打劫。這個財主看見前面有打劫——怎麼辦好?逃嗎?在土匪的監視之下也逃不了,但若不逃走,一定是被搶。於是乎他就念起大悲咒來,這個趕車的還照常往前去。走到快接近土匪時,忽然看見從土匪裡走出來一個人,走到他的車前面說:「你把鞭子給我,我來替你趕車!」這個人也就讓他執鞭趕馬車,從土匪旁邊走過去,而土匪們好像不見不聞似的,所以也沒有打劫他。等這些土匪看不見了,這趕車的人又把鞭子還給他說:「你現在趕快走吧!沒有事了。」這財主一看這個為他趕車的人是從土匪中跑出來的,一定是土匪了,就說:「先生,你今天對我這麼好來救我,使我沒有被打劫,請問你貴姓?在什麼地方住?將來我好到你府上拜謝!」這個人就告訴他說:「我的名字叫阿逝孕。」
各位念大悲咒時,在大悲咒上不是有一位護法名叫「阿逝孕」的?在阿逝孕圖月裡,是在肩膀上長了兩隻翅膀的,這位護法就叫「阿逝孕」。可是當時這個財主想:「啊!誰叫阿逝孕呢?誰呢?」這時他忘記了,忘了這個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語,也就是一個護法。等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見阿逝孕了,他才想起:「啊!這不是大悲咒裡面的一個護法叫阿逝孕嗎?」於是想去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麼地方去?所以這是大悲咒裡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假如這個財主想:「我念大悲咒看看靈不靈?」阿逝孕也就不會來救他了。正因為他沒有考驗的心,只抱一個信心:「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果然就遂心滿願,沒有被土匪打劫。
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共分為二十八品,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在經文的本子是第二十四品,因為其中少了一品「提婆達多品」。這一品顯揚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藥珠」,現在再講「人法」。什麼叫「人法」?「人」,就是觀世音菩薩;「法」,就是普門所示現的法門。這觀世音菩薩,他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所以是不可思議的人物。他又說普門示現有求必應,無感不通的法。這種「法」叫做不可思議的一種法。因為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因為這個「人」也是不可思議,故亦可稱為妙人。既然是妙人、妙法,方堪名「普門」,才能名實相符。因為「人法」的因緣,觀世音菩薩才說這「普門品」。
第二種的意思,就是「慈悲」。因為「慈悲」的因緣,所以觀世音菩薩說這「普門品」。什麼叫「慈」呢?慈能予樂;什麼叫「悲」呢?悲能找苦。觀世音菩薩救眾生的七種難,解除三種毒,應眾生兩種求。這七難在經文裡會詳細的說明。簡言之是:水難、火難、風難、枷鎖難、黑風難.....等等有七種。解三毒,三毒是什麼?就是貪、瞋、癡三毒。應二求,就是求男、求女這兩種求。
眾生都有這三毒:貪、瞋、癡。若人多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貪。若人多瞋,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人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這個貪講起來很多。瞋,講起來也不少。這個癡,正好不多也不少。說它多也不算多,說它少也不算少。什麼叫癡呢?簡單的說就是愚癡。什麼是愚癡?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見理不真,所以叫愚癡。見到這理論不正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據中國王陽明先生的學說:愚癡的人,乃是因為他未能「知行合一」。王陽明說,這個人為什麼沒有去做呢?就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是知道就會去做。王陽明說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還是沒有真知道。若真的知道,就一定會去做的。王陽明在中國是一位很有名的學者,他的學說是「知行合一」:人若真知道了,他一定會實行;沒有知道他才不去行。也就是說他要是真正明白了,就不會再做愚癡的事。他為什麼做愚癡的事情?因為沒有明白。所以我說這是見理不真。試舉出一個例子來講,譬如這愚癡的人說:「好花常令朝朝豔,明月何妨夜夜圓,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貪花的人,生出愚癡的心說:「我要這朵花,永遠是鮮豔而不凋謝,要這朵花時時都開放著,朝朝都是這麼美麗。」那個貪月圓的人就這樣說:「明月何妨夜夜圓?昨天晚上的那個月亮是圓的,若是每一天晚間的月亮都是圓的多好!天天到外面去賞月,這種月光輝映燦爛,也不必點電燈,又省錢,天然的光輝多好呢?」這不是愚癡嗎?月有盈虧,花有榮凋。花開就有花謝的時候,月圓就有月缺的時候,這是一種天道循環。好喝酒的人就想:「我每天去買酒,買威士忌、白蘭地,是很貴的,若是地上所有的水池變成酒池,這時候我想飲酒就到那水池取酒,這多方便!」還有貪錢的人,也就想:「我現在去做工賺錢,非常的困難,如果每一棵樹變成搖錢樹,樹上都結成元寶、美金,若是我想用錢,便到那地方去取,這多方便!」這些是不可能的事情,都是愚癡的幻想。還有最簡單的例子,有個人沒有讀書,甚至連小學都沒有念過,中學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到一個大學博士的學位。你說豈有此理呢!小學都沒有讀,大學的博士學位怎能就這樣給你呢?還有一種人,他根本沒有去種田,到時候就想收穀。這都是愚癡!甚至也沒有買馬票,到時候就想中頭彩。這都是一種愚癡的想法。可是一般人多數犯這種妄想不勞而獲的毛病,那麼該怎麼辦呢?有這種毛病就應該把它改了。
觀世音菩薩他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這就是一種大悲;也又利樂一切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一種大慈。因為大慈大悲的因緣,所以才說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有一種,是「福慧」的因緣。福,觀世音菩薩所以能尋聲救苦,分辨世間一切的音聲:善聲、惡聲、苦聲、樂聲、是聲、非聲乃因為他有真正的智慧。他這種智慧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因為他普門的布施,以這個法施給眾生,故他有此福報,而福德莊嚴。所以這是由於福慧的因緣來說普門品。
又有一個「真應」。真,是觀世音菩薩以他真身的妙力來救度七難、解除三毒、滿足眾生之二求,這是以真身的妙力。他又現三十二種的應化身,這叫應身,用以教化眾生,所以有這「真應」的因緣。
說這普門品又有「權實」。觀世音菩薩以這個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中,就是祕密之中,來利益眾生,這叫「實」。他又以三十二應化身來教化眾生,這是「權」。權就是權巧方便,也就是說暫時用這個方法,不是永遠的。又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權實的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
還有一個因緣叫「本跡」。什麼叫「本」呢?「本」就是根本,「跡」就是蹤跡的跡。觀世音菩薩以一法身而普度一切眾生為「本」,他以應化身教化眾生為「跡」。觀世音菩薩的法身有如月光,他的跡就好像「月照千江」的道理。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個月光照一切的水,而一切水裡頭的月,都是從這一個月的本身現出來。水裡的月就是個「跡」,天上的月就是個「本」。這是以「本跡」的因緣,故說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以一法身來普現於一切眾生心,令一切眾生都改過自新,迴新向上,離苦得樂,究竟成佛。講到這個地方,有人就說:「啊!難怪我不改過自新,原來觀世音菩薩他沒有現到我的心裡來,所以我有什麼過錯也不願意改。」抽香煙的人就想:「大概觀世音菩薩不加被我,不幫我的忙。」好飲酒的人說:「我想學佛法,可惜我戒不了酒,這大概是觀世音菩薩的罪過,他不幫我的忙!」於是他就對觀世音菩薩生出一種仇怨的心說:「這觀世音菩薩太不公道了,為什麼你幫忙別人,不幫忙我呢?」這真是愚癡上再加愚癡,這是雙重愚癡。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加被你?就因為你不聽觀世音菩薩的教化。你聽見「觀世音菩薩」這名稱,就應該改過自新了,就應該清淨頭腦,「悟已往之不諫」,知道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算了。「知來者之可追」,將來的應該往善道上走。可是你明知故犯,那是罪上加罪。所以責怪觀世音菩薩不保佑你,是一種錯誤。觀世音菩薩時時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裡的門總是關著,不讓觀世音菩薩進來,觀世音菩薩只好嘆氣:「啊!這個眾生真是可憐愍者,太可憐了!」所以你不要怪觀世音菩薩,應該怪你自己不爭氣。
以上說的是「本跡」。還有一種因緣就是「緣了」。「緣」就是緣因,「了」就是了因。什麼叫了因?就是把這個因斷了,也可以說是明瞭因果的因。我們現在來聽經聞法,有的從華盛頓州、西雅圖來的大學生,有的讀博士、碩士也來學佛法。為什麼一這些人要從老遠來到此地,參禪打坐、學習經藏、研究佛法呢?就因為要了這個因。聽經就是了因的種子。你有聽經的因緣,這是個「緣」因。因為「緣了」的因緣,所以說普門品。
還有一種叫「智斷」。觀世音菩薩他以他的智慧、智德莊嚴,來教化眾生,是位智慧的莊嚴者。「智」慧叫智德,即是「智」的德行。「斷」,斷德,即是斷除一切無明。這斷德又可以叫福德,因為他把無明斷了,所以有真正的福德莊嚴,好像佛似的,福也足、慧也足。觀世音菩薩雖然是菩薩,但是他有福德莊嚴也有慧德莊嚴,所以「智慧」,也叫福慧。
以上合起來共有十種的因緣,所以講這「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什麼叫當爾之時?就是當時無盡意菩薩在法華會上,請問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字的因緣的時候;也就是此時,在說完妙音菩薩本事品後,現在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時候。有一位無盡意菩薩,什麼叫無盡意?總起來有三種的無盡。第一是:「世界無邊塵繞繞」:世界是無量無邊的,我們不要以為這世界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得見,耳朵所聽得到的,這就是世界的一種邊界。不是的,這世界有無量無邊那麼多,有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無盡無窮的,所以叫「世界無邊塵繞繞」。什麼叫繞繞?繞,就是繞亂;繞亂就是不定的意思;不定也就是動的意思。塵就是不清淨,世界上有很多微塵,試看太陽一出來,在陽光反射的光線上,可以看到無法計數的微塵,在空中上上下下,飄搖動盪,忽高忽低的。這些微塵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世界上這麼多塵土從那兒來呢?溯本窮源,追究這微塵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切塵是從每一個眾生心裡所生出來的。為什麼?因為眾生心裡妄想太多了。妄想就好像塵一樣,繞繞不安、恆常變動的樣子。試看,我們所能察覺的妄想已是多得不知其數,所察覺不到的更不知有多少?有數不過來那麼多!在楞嚴經上說:在一念中就有九十個剎那。剎那,是一段非常短的時間,而一剎那之中就有九百個生滅,所以「世界無邊塵繞繞」。 這世界是怎樣有的?是因為我們眾生依真起妄。一念的妄想,而變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相繼成立。這也叫「世界無邊塵繞繞」。 第二是:「眾生無盡業茫茫」:世界是無邊的,就因為有世界,所以也就生出眾生來。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有很多種的因緣和合而生。大概來講有四種:胎生、卵生、溼生、化生。怎麼會有胎生呢?胎因情有,胎生是因為有這種愛情,因而有了新生命。卵因想生,是由想而成的。溼生是依溼而生,在那個有溼氣的地方也就生出來了。化生即變化而生,是自然能變化而生的生命,不靠父母之緣而生。再詳細的講有十二類的眾生,其餘八種: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有這麼多的眾生,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眾生是從佛性那兒來的,所以才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雖然所有的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說眾生就是佛了,不是說不修行就成佛。必定要用功去修行、參禪、學佛法....這樣才能返本還原而成佛。不是說眾生現在就是佛,不用修行了,這簡直是一種邪知邪見!而是必定要修行、學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所以才說眾生是從佛性出來的。 第三是:「愛河無底浪滔滔」:「愛河」,是指男女的愛;不單人類講愛,就是異類、畜生也執迷不悟地執著這個「愛」,尤其畜生更不明理,所以其淫欲心非常重。牠們時時刻刻都想行淫欲。若能清心寡欲,自淨其心,割愛斷欲,就離成佛不遠了。這「愛河」是沒有底的,越陷越深,越深越向下沉,是沒有「底」的。「浪滔滔」,這種波浪滔滔是連綿不斷的,就像水波浪。為什麼海水上會有波浪呢?就因為眾生心裡有波浪。眾生心裡有波浪,就因為愛河有波浪,這個「愛」你想扯也扯不斷!用再利的刀想把情愛斬斷,還是不容易的。但你若真正有了智慧,對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了,所謂「慧劍斬情絲」。沒有智慧的人,就掉在愛河裡,越掉越深,掉到什麼地方呢?根本就沒有個底。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總而言之,沒有完了的時侯,是故名為無盡意。 因為這三種意思,所以無盡意菩薩,欲把這無量世界,變成極樂世界。欲將無盡的眾生,都教化成佛。又把這無底的愛河,統統填上。所以無盡意菩薩,名為無盡意。 菩薩,這兩個字是簡稱,具足云「菩提薩埵」,是梵文。中文的意思,菩者,覺也;薩者,情也。菩提,就是覺道。薩埵,就是個有情。也就是用覺悟的道理,去覺悟一切有情。用自覺的這種道理,去覺悟一切眾生。就是我開悟了,我也想辦法教每一個人都開悟,這叫自覺覺他。那麼菩薩又從什麼地方來的呢?菩薩是從眾生這兒來的。菩薩原來也是個眾生,和你我他所有眾生是一樣的,沒有分別。不過,他是眾生裡面的一位覺悟者,是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我們這個眾生,就是眾生裡面的迷昧者,還沒有覺悟。你如果今天覺悟,今天就是菩薩;如果明天你覺悟,明天你是菩薩。覺悟什麼呢?覺悟這個無明。你能知道這個無明的來處,把無明破了,這便是「覺」。若不能破無明,就是「不覺」。把無明破了,法性也就自然現前,愛河也就乾竭了;愛河乾了智慧就現前,這就是覺悟。菩薩是覺悟有情,也是有情覺悟。來回講都可以的。菩薩又叫「大道心」的眾生,他的道心最大,又叫「開士」,他能以開眾生的愚癡,而顯現本有之佛性,這叫菩薩。 「即從座起」:在這法華會上,當無盡意菩薩聽佛講完了妙音菩薩本事品後,隨即他就從他的座位上站起來。為什麼要站起來?無論在那一個大會場裡,當你要說話時,必須先站起身來,不可以只坐在那地方,一舉手,就問問題了。這樣子太隨便了!這時無盡意菩薩想要講話,他不但即從座起,而且還「偏袒右肩」。為什麼要露出右肩呢?為了表示恭敬,這表示身業恭敬。 「合掌向佛」:接著無盡意菩薩就合起雙掌。「而作是言」:對著佛就這樣說了。 從「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此段是阿難尊者在結集經典時,他所寫的。以此用來描述這個法會的因緣。由「世尊」開始就是無盡意菩薩所說的話。 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啊!」。世尊,就是世出世之尊,世間和出世間都最尊敬他。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後,就說:「觀世音菩薩有這麼大的威神力,他的慈悲願力這麼大。他能夠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三十二應身,是以什麼因緣而叫『觀世音菩薩』呢?」以何因緣,也就是請問觀音菩薩在過去所修的是什麼法門,而他的名字叫「觀世音」呢? 這是無盡意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請問的問題。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此句是阿難尊者在結集經藏時,依照這文法寫下來的。 「善男子」:是釋迦牟尼佛稱呼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啊!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若有」是假設之詞,就是當有而末有,現在還沒有,將來或者會有。將來或者有百千萬億那麼多數量的眾生。這些眾生包括:胎、卵、溼、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十二類的眾生皆包括在內。「受諸苦惱」:這個「諸」字,可以當「多」字講,也可當作語助詞講。怎樣叫語助詞呢?這「諸」字就是指一個眾生受苦,就是專門指那一個眾生而言。 「受」是遭受到。 「諸」也可以指很多種的苦惱。這是不把它當作語助詞說,每一個眾生他受了那種苦惱。諸,也就指他所受的「那種苦惱」。 然而這「苦惱」有多少?大概有四種:(1)一人受一苦。(2)一人受多苦。(3)多人受一苦。(4)多人受多苦。一人受一苦的,如啞吧,他自己本人有苦自己知,也不能告訴人,所謂:「啞吧吃黃連」。一人受多苦,例如一個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遭遇苦惱,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盜賊,就是火燒。所有世間的苦惱,他都嚐遍了。一個人而遍嚐一切苦,這叫一人受多苦。多人受一苦,就好像現在的越南,發生戰爭,作戰時飛機轟炸,鎗林彈雨,生靈塗炭,死傷不知其數,甚可悲矣。在一個國家裡的眾多人,受同一種類的苦,這種苦惱叫多人受一苦。又有一種如瘟疫流行病,很多人皆受這種傳染病的威脅,病得死去活來,這種苦惱,雖未至死,但疾病是非常痛苦,這也是多人受一苦。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苦惱,講也講不完,不勝枚舉。這個世界就是個苦惱的世界。眾生也多,苦惱也不少。究竟有多少種苦惱呢?根本沒有數量可數的。總括起來講有八萬四千種。 那麼,受這種苦惱時,當怎麼辦呢?誰都會有苦惱的。當我們受苦惱時,切切要牢記,不要忘了這位觀世音菩薩。當我們受苦惱時,就應該「聞是觀世音菩薩」。 「聞」:是自己本來不知道的,好像美國人究竟能有多少個聽過這觀世音菩薩的名字?找一找看,我相信在全美國,能聽見觀世音的,連百分之一都沒有!你想一想,那麼多的人不能聞到觀世音菩薩,而你現在聞到了,聞也就是明白了,知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有三十二應身,這種自在的神力。這是「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要緊就在此「一心」。這個一心最要緊,你不要二心,也不要三心,更不要四個心,你心越多,可不像你做功德似的,別以為越多越好。你造個心要是多了,越多越不好。為什麼?因為心一多就會發散,一散了就不專一。不專一就不靈了,就沒有功效。你若「兩心稱名」也不靈了,「三心稱名」更沒有用。 「觀世音菩薩」:觀,就是觀看。世,就是世間。音,音聲。觀看世間一切音聲的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即刻就觀察這個眾生的音聲。「皆得解脫」:所有一切一切的苦惱,都得到解脫。解脫,就是沒有了。苦惱沒有了,得到什麼?就得到快樂。這個解脫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無拘無束,無罣無礙。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湧。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這一段經文,是說觀世音菩薩救七難之中的火難和水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者」:是指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這個人。若有,是現在沒有,將來會有的。假如有這樣的一個人,持是觀世音菩薩名。持,是多持,就是不忘的意思。也就是心心念念都執持著:「南無觀世音菩薩」。無論那一個人,想要解除這種七難的痛苦,先要常常恭敬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設入大火」:這是說你平時就念觀世音菩薩,而不是說等到困在大火裡,才念觀世音菩薩。不是現燒香、現念佛。不是說我今天有了災難,今天才念念觀音菩薩。這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閒時一枝香也不燒,焦急了才臨時要抱佛腿,求救你的難。這時雖然你抱著佛腿,但佛也不理睬你。為什麼?因為你在平時就沒有修行,等有難時來求佛,這叫現燒香、現念佛。可是又有一種人,他平時也沒有燒香,也沒有念佛。但他有急難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一樣救他,也一樣令他離苦得樂。這又是什麼道理?你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有前因、後果。在前世或者他曾勇猛精進修道,拚命的用功,念觀世音菩薩,甚至曾造了種種功德。所以今生雖然他沒有念,而因為他前生念過,曾種下這種善根,所以他今生不念,觀世音菩薩也來救他。這是因為有遠因的關係。因,有遠因,也有即因。遠因是前世所種的因;即因就是今生所種下的因。 或有人說:「我前生或者已種下因了,故現在我不必念了。將來我有難時,觀世音菩薩也會救我。」可是這不保險,你就是向我買保險,我也不賣的。如果你從今天開始誠心誠意的念,我則可以向你保證,必定能得到感應的,將來你有什麼災難,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你。因為你不是現燒香、現感應,就絕對有感應的。 從前有個人,他一心想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觀世音菩薩。可是天下就有這麼巧的事情,就在他正要去朝拜南海普陀山那一天,剛上了船,家裡的鄰居便著了火。他的家人就跑來向他報告說:「不好了!你趕快回去呀!不要去朝普陀山啦,我們的鄰居著了火,你要回來照顧啊!」這人說:「我為了想去朝拜觀音,已吃了三年齋,現在我也上了船。家裡著火,我若是下船,它應該燒也一樣燒了。若不應該燒的話,觀音菩薩會保護著我,我就是不下去,它也一樣不燒的。我有這種誠心,寧可自己家裡被火燒了,我也要去拜觀音菩薩r!」 於是乎他家裡著火也不管了,就決定一心去拜觀音菩薩。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世音菩薩回來之後,一看左右鄰里、前後所有的房屋,都被火燒光,唯獨自己這間樓房,卻沒有燒。所以一般人就問他:「怎麼你的鄰居房子都燒了,而你的房子卻不著火呢?」他說:「我就因這次以最誠心去拜觀音菩薩。我去的時候,什麼也不管,它要燒就讓它燒,我把什麼都放下了。這是觀音菩薩的保佑。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所以令我這房子沒有著火。」這是「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的實證。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為什麼而火不能燒?就因為觀音菩薩有大威神力,所以火不能燒。 「若為大水所漂」:如果你平時也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若在無意之中,不是有心要試驗觀世音菩薩,而去跳海,是否會靈驗不沉呢?如果你懷有試驗心,不是真信,那絕對不靈的,你去跳海毫無疑問是要淹死的。為什麼?因為你存一種試驗菩薩的心。觀世音菩薩並不是學生,你也不是老師,為什麼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因為你不相信觀音菩薩有這麼大的神通,所以你才要試驗。你這一試驗不要緊,可是把自己的生命也犧牲了!不要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做賭注品。「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在不知不覺中,就到達淺處了。在大海裡不知怎樣子就跑到岸上去了,這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感應。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一段文是說七難之中的羅剎鬼難,也可以說是黑風難。若有百千萬億眾生,言其有這麼多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七寶。世間的人,到處尋求,你爭我奪,認為這是寶了,其實都是身外之物。你沒有明白自性的實寶,而貪著外面的珍寶,就是得到了也沒有什麼大作用,對你自性上是毫無關係。但是一般人都要求這個「金」。每一個國家都歡喜黃金,所以老百姓也認為這是一種稀奇少有的責重物,於是晝夜想法子求之。乃至於國家互相交戰,也是為了這個黃金。為什麼人以為黃金是這樣的可貴?就因為它最少,因為少所以就珍貴了。如果黃金像土那麼多,人就認為它不值錢。所謂:「物以稀為貴」,因為少所以人人就喜歡,甚至作夢也發了黃金夢,有的到非洲去掘金,有的到美國來掘金。以前聽說舊金山的金子最多,所以就跑來美國,尤其中國人到美國來是專門為了掘金子。當美國的金子掘完了,便跑到澳洲去。美國有舊金山,澳洲又出了一個新金山。人就是專門搞金子。為了到美國來找金子,在海裡也不知死了多少人。相信死的不少,因為以前交通沒有現在這樣方便,新聞消息也沒有這樣靈通,故死了很多人也沒人知道。這都是遇到黑風之難,想去掘金在海上被巨風一吹,人船均毀。金為第一等的貴重物,銀為第二種的貴重物。此外還有琉璃,中國人把琉璃稱為「青色寶」,青色的寶貝。硨磲是一種寶石,其石上長著好像車的輪子走過泥土而現出一道一道的車轍痕跡,一條白的隔著一條透光,形成一道道溝似的,故云硨磲。雖然看上去像有溝條,可是用手摸石,卻是平平滑滑,並沒有溝,這是七寶之一。瑪瑙是一種玉石,這種石長得像馬腦,內有一條條的血線,白色石上帶有一條一條的像血絲的斑紋,所以叫瑪瑙。珊瑚是珊瑚樹,有的三尺多高,我所見過的有一尺多高。珊瑚乃是由海裡一種蟲子變成。這也是一種化石,由蟲子變成植物,像樹的樣子。其質料像玉石,故非常名貴。在中國有一個富人名叫石崇,最歡喜和人比較富貴。一天他到一位皇親的家裡赴宴,這位是皇帝的親戚。當時皇帝賜他一棵珊瑚樹,大概有兩尺多高,因為是皇帝賜的,自然特別名貴。皇親請石崇到他家裡,飯後便擺出這棵珊瑚樹給石崇看。豈知石崇用手拿起就摔爛了,使皇親憂愁得不得了!乃說:「這是皇上賜給我的,你怎麼把它摔碎了,現在一錢也不值了。」石崇說:「你不要擔憂,我再送給你一棵珊瑚樹,明天請到我家去,隨便你選,願意要那一棵就拿那一棵。」 次日皇親到石崇家裡參觀,整個客廳都擺滿了三尺多高的珊瑚樹!皇親一看,心想:「哦!我雖然是皇親,都沒有你石崇這麼富有。」於是就選了一棵珊瑚樹回去。結果石崇也就因為太有錢,被鬥爭死了。所謂「人為財死」。人為什麼而死?就為了這個「財」;「鳥為食亡」鳥因何而亡?就為這個「食」。眾生就是這樣顛倒。 琥珀,是一種黃褐色透明的礦物,係松樹脂所變成的。真珠,是蚌殼內生出的一種圓體物質,玲瓏透體,光亮可愛,名為珍珠。 「入於大海」:人因為想求這些財寶,就到大海裡去找寶貝。海裡的寶最多,故入海求寶。「假使黑風」:黑風,什麼是黑風?不錯,就是黑色的風。可是這種黑色的風,每一個人都有。什麼叫「黑色的風」?就是你面孔板起來時,面孔發黑了。人因為有脾氣,所以才有黑風。若沒有脾氣,也就沒有黑風了。 這個「大海」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性海」——自性的性海。「黑風」喻眾生的無明,講來講去還是這個,沒有旁的。這個「無明」,又叫「煩惱」。你若生了煩惱,就是有黑風。若沒有煩惱,在你自性大海裡就風平浪靜。怎樣才能求到寶呢?就到你自性裡去發掘自性的實貝。當你欲要發掘自性的寶貝,這時就會遇到魔障。為何會有魔障?乃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夠,德性不夠,道德不夠,功德不足。因為沒有作功德,故、德行也不圓滿。德行不圓滿,所以才有黑風,才有魔障。你若是德大,黑風就化了。化為什麼呢?化成祥雲,祥雲瑞氣。諺云:「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人的道行若高了,就是龍見到你也盤起來。龍本來是很厲害的,牠能翻江倒海、移山倒海。龍若一用神通,就能把山也搬了家,海也搬了家,所以龍的勢力很廣大。可是你若有「道」的話,龍雖然神通廣大,也不敢在你面前示威,老老實實地盤起來。老虎雖然最兇,你若是真正沒有脾氣了,那麼老虎見到你就變成你所養的貓狗一樣馴伏,向你搖頭攝尾作歡迎式,不會咬你。可是你要有這種道行,才會現出這種境界。如果沒有道,龍也不盤,虎也不臥了。 「德重鬼神欽」:你若德行夠了,圓滿了,就是鬼神見到你也都恭敬你,尊重你,向你叩頭頂禮。故人最重要就是敦品立德。 「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羅剎鬼是噉精氣鬼,大多數是女性,專門吃人的精氣。若在船上遇到了黑風,飄流到羅剎鬼國裡去,如果其中只有一個人發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一切的人,甚至有百千萬億眾生,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這種的因緣,這位菩薩的名字叫觀世音菩薩。 講到「德行」,人人都應該注重道德,人之所以和禽獸不同,就因為有道德。如果不重道德,不講道德,就和禽獸無分別了。而道德必需力行實踐所積成,否則根本沒有道德可言。在我東北的家鄉,有一位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他怎樣成為我的知己?因為他和我是同道。我在家時曾為母親守孝,而他也是在他母親墳邊守孝,所不同者,他在家時是一個土匪。他未守孝前曾做強盜,到處打劫,搶東西,擄人勒索。有一次在搶劫時與人戰鬥失敗而受了傷,受傷後療養了半年多也不好,這時侯他就發了覺悟心:「我大概做錯事了,所以這傷總不能好。」於是下決心發願道:「如果我這傷能痊癒的話,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做土匪的事了。」並且自己跑到父母親的墓上守孝。他發了這願後,果然不到幾天,傷口自然好了。於是仍然繼績守孝。在守孝的期間有很多奇怪的事情發生。單舉一件來說,是他為大眾求天晴,割肉祭天的事。 他在守孝時,連下了幾個月的雨,總也不晴天。他自忖道:「老百姓們所種的五穀都快被雨水淹死了。」乃決心為眾求晴,向天發誓:「如果三天以內停雨,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供養佛、天。」他一發這願,很奇怪地真的不到三天,雨就停了。他便履行應盡之諾言,在佛前,拿刀從自己臂膊上,割下有一二兩重的一塊肉。他把肉割下後,因為劇痛過度,自己也昏倒過去。稍後才又醒過來。正在這時有位縣長走到那地方,看見滿地都是血,心想:這人把自己的肉割下,不知他在做什麼?還以為他發了狂。經過一問,才知他是為大眾求晴而割肉供佛、供天。縣長聽後讚歎道:「啊!你真是最好的人!」對他印象特別好。隨後不知從何處飛來一隻小鳥,這鳥叫得很特別,叫聲說:「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整天就這樣叫著,意思就是叫你多做好事,多做好事,好事做得越多越好。 所以為什麼我也不怕辛苦,白天做工,沒有一點時間看佛經,而晚間來為大家講經?因為想要多做一點布施,以法來布施。在美國,可以說是「法」最缺少!因此我發願為你們布施佛法,再辛苦我也不會停止或罷工的。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這一段經文是說刀杖難。假使有這麼一個人將要被人殺害的時侯,他若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彼所執刀杖」:彼,是指想要殺他的這個人。執刀杖,就是說其手裡執持的刀刃或木棒,想要斬你的時候。「尋段段壞」:當你一稱念觀世音菩薩,自然而然地你的脖子就硬過他那把刀。本來是刀硬過脖子,可是現在當這刀砍到你脖上時,自然就折斷了。若不信,可以試一試,看看你自己的脖子能不能這樣堅固?這刀何以能一段一段的壞了?就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威神力,令你的脖子如鐵石,所以他那把刀就自然折斷。不但斷了一段,還斷了很多段,左一段、右一段,這刀甚至就碎了。「而得解脫」:就這樣而得到解脫了這種刀杖難。什麼道理能解脫?就因他發心念觀世音菩薩。有人懷疑:「念觀世音菩薩就有這樣的靈感嗎?」不但這樣靈感,比這個更靈感的事情更多著哩!只要你誠心相信,能誠心念觀世音菩薩,就會有比這個更感應的事情發生。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一段文是解除夜叉、羅剎諸鬼難,及解除杻械枷鎖難。「若三千大千國土」:什麼叫三千大千國土呢?因為有三個「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國土。我們這個世界有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是:南贍部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等四大部洲。這四大部洲為「一四天下」,「一」者就是指:一個須彌山、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和四大部洲。有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月、一千個一四天下,這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算為一個中千世界。有一千個中千世界就算一個大千世界,因為有三個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夜叉」: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邊,都充滿了夜叉鬼。夜叉鬼有飛行夜叉、地行夜叉,和空行夜叉。這種鬼跑得特別快,就是現在的火箭也沒他跑的速度那麼快,所以也叫速疾鬼或捷疾鬼。羅剎就是噉精氣鬼,他專門吃人的精氣。「欲來惱人」:這種夜叉和羅剎鬼都是專門害人的,到處去找人麻煩。例如你想發菩提心,他一定會很不高興,故意給你添麻煩,而想出種種方法阻止你,使你不能修行,叫你退道心。你本來發菩提心發得很勇猛,可是他一鑽進你的身心,教你自然就起了妾想:「修行做什麼!學佛法有什麼用!還是不要學佛法了!到別的地方去,什麼事情都很自由自在的,願意跳舞就跳舞,喜歡聽音樂就聽音樂。學佛嘛!這個也不可以做,那個也不可做,這麼多的不可以!又不可以看戲,又不可以喝酒,又不可以抽煙,你看這麼多事情都不可以做,這佛法真是越學越麻煩!」誰一有這種想法,就是夜叉、羅剎鬼來教你這樣想的。有人想要出家做和尚。他就教你想:「啊!做和尚太苦了!一天到晚要做工,卻又吃也不好,穿也不好,辛苦得不得了!你去做和尚有什麼用?」於是就退了道心。又有想做比丘尼的,這夜叉羅剎也就來教你想:「哎呀!還是去結婚好了,結婚每天有丈夫陪伴,遂心滿欲。」他就是要令你不能發菩提心,這就是夜叉與羅剎的本事,專門損害菩提道心,破壞人的修行。所以說:「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有很多的夜叉和羅剎想要來惱人,給人添麻煩。可是他一聽見你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你一念觀世音菩薩,自然就大放光明,那鬼想看你也看不見了。因為他看你有如電燈放光似的,眼睛也睜不開了。故云「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他連眼睛也不能睜開,又怎能加害於你呢?自然就離開你跑得遠遠去了。故此你應該時刻都念觀世音菩薩,才有所保障 「設復有人」:假使再有這樣一個人。「若有罪若無罪」:無論是有罪或沒有罪。「杻械枷鎖」:有罪的人,理應被政府捉去,戴上手銬腳鐐、披枷戴鎖。有罪者指犯了罪,無罪者指被冤枉、被誣告,自己根本是沒有犯罪,而給政府捉去囚到牢獄裡,戴上手銬腳鐐。杻、械、枷、鎖,都是處罰罪人所戴的刑具,把人綑綁起來。你若在這時候能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皆悉斷壞」:這些杻械、枷鎖,種種的刑具便自然的斷壞了。「皆得解脫」:即時就得到解脫、自由。枷自動斷了,鎖也自動開了。總而言之,無論什麼刑具在你身上,自然地脫落了。這種情形我見過很多。某次我在南華寺遇到一位和尚,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期,他被日軍捉去,囚到監獄裡,手腳被戴上銬鐐。他在獄裡一天到晚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念不斷,就在一個晚間,忽然身上所有的枷鎖都自動斷壞掉落,監門也自己開了,所以他逃出監獄,得到解脫自由。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怫。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假若在這三千大千的國土裡。「滿中怨賊」:在這三千大千國土內的任何一個角落有怨賊。怨賊,是在往昔和你有怨債,所以今生做賊來搶你的東西。「有一商主」:有一個做買賣的人,帶領很多做生意的人,又帶了很多非常值錢的寶物,經過有土匪強盜的地方。但在這麼多的商人之中,有一個人,對著大眾作如是建議,提議說:「你們各位善男子、諸位兄弟、好朋友們!請大家不要恐怖駭怕。我們大家,應該專一其心來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因為這一位觀世音菩薩能以無畏的精神來保護所有一切的眾生。現在我們所有的人,若是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們現在遇到這些怨賊,自當會得到解脫,而不受到土匪打劫或殺害。」這些行商的人聽見後,大家都一起發聲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因為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緣故,果然便免脫怨賊之難,沒有被土匪所打劫。因為這是不可思議的靈感,故每人都應該發真信心,不要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