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default.htm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main.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7.htm
http://211.72.163.194/pdf/31.pdf
辛一、(於樂趣亦應厭離):
問曰:惡趣是無暇處,有眾苦逼惱,所以應厭離;但是人天善趣是安樂生處,不應厭離。
地上惡異熟,唯見為損惱,
聖者觀三有,等同備宰處。
凡是地上的眾生都受著惡業異熟果,唯有見到他們都在為各種痛苦所損惱,因此聖者們觀看三有世間與待宰處等同。
三惡趣是充滿痛苦的無暇之處,而人天善趣有許多欲樂,因而有人以此對善趣生起愛執,不欲出離,這也是不明善趣真實面的非理愛執。生活在大地以上的人天有情,無一不在受著前世不善業的異熟果報,都在時刻不停地為行苦、變苦、苦苦所損惱。具體來說,人道有情是以貪欲惡業而投生於人趣,阿修羅以嫉妒惡業感生為非天,天人以傲慢惡業而投生於天趣,既然各個都在感受惡業異熟果,那怎能稱之為安樂生處呢?縱然善趣有情表面上在享受一些有漏安樂,然而稍加觀察,有情都在受著惡業異熟果的逼惱,任何時任何處都沒有離開過三苦煎熬,只不過是因愚癡麻木,眾生顛倒地執苦為樂,才現起了一些安樂的假相。在徹證苦諦的聖者看來,三界如同火宅,如同屠宰場一般,有情陷於其中,都在為無常死主逐個宰殺,時刻都在為業力煩惱魔所折磨,對如是痛苦之淵藪,實應生起極大怖畏而厭離。
譬如說,昔日有一名大臣,深受國王寵愛,久之他對國王也無有畏懼,隨意做一些非法行,後來終於觸犯了國王,慘遭殺害。同樣,投生於善趣中的有情,表面上看也是為輪迴死主所寵幸的大臣,有著較好待遇,但實際上仍在死主統治下,隨時都會被殘害至死。月稱菩薩言:「地上世間眾,感召前世業,種種異熟果,唯見損惱矣。」故有智者,當反覆觀察思維善趣的痛苦,於此應斷愛執而修厭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