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柳宗元一生好佛
韓愈激烈反佛,柳宗元卻信佛,曾多次反駁韓愈,認為佛教讓人「樂山水而嗜閑安」(《送僧浩初序》)因此,他雖然常常壓抑不住心頭激情而寫出激烈的作品,但也常常克制自己,寫一些感情深沉含蓄的散文。柳宗元推崇儒學,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論,往往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這是他思想異於其他思想家之處。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毛澤東:「柳子厚出入佛老,唯物主義。」
一、佛教的出世法則與柳宗元的生活情趣。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後,與龍興寺長老重巽交誼深厚,對天台宗的佛理特別感興趣,天台宗是佛教南宗支脈。南宗禪學主張在與自然的融合中獲得永恆的人生,這給了內心的極度痛苦、渴望尋求出路與解脫的柳宗元以無盡的心靈慰藉與智慧的啟迪。而他之所以將精力傾注到山水景物的描繪刻畫中去,也與重巽的師祖、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師所提出的「無情有性」說,即主張無生命的物體也有佛性,磚石礫草木等均能成佛的理論密切相關。因此,受佛禪影響,他悠遊山林,並於自然山水中體味到了「與萬化冥合」的禪意。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感歎道:「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他仿佛覺得腳下的西山與元氣混而為一,自己也仿佛消融在這邈遠無垠的大自然中。在《鈷鉧潭西小丘記》中感受著「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的境界,這種「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物我兩忘境界的獲得,也正是受佛教影響所致。
二、柳宗元對佛教的獨特理解。
柳宗元絕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是積極執著的。他雖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儒家的。事實上他認為儒佛都具有濟世的功用,這就和佛教本質上的「出世」思想必然會有著深刻的矛盾,他創作中流露出來的的許多深刻的矛盾也正源於此。
三、佛禪對柳宗元創作的影響。
1、清冷幽寒的畫面:沒有塵世的車馬喧鬧,遠離人事的紛爭,這種清靜的自然環境,同佛教追求的「禪定」境界、清靜心境,達到了天然的默契與和諧,使他忘懷世事,把思想和意念導引到「清靜無為」的境地。在生滅不已的朝暉夕陰、花開花落的大自然永恆寧靜中妙悟禪機。佛門以「空」為本,即世間萬事萬物都沒有常住不變的本相。「空」為一法印,是佛教第一要義。在佛家看來,「四大皆空」,一切事物都既非真有,又非虛無,只有把主體與客體盡作空觀,方能超脫生死之緣。
一、佛教的出世法則與柳宗元的生活情趣。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後,與龍興寺長老重巽交誼深厚,對天台宗的佛理特別感興趣,天台宗是佛教南宗支脈。南宗禪學主張在與自然的融合中獲得永恆的人生,這給了內心的極度痛苦、渴望尋求出路與解脫的柳宗元以無盡的心靈慰藉與智慧的啟迪。而他之所以將精力傾注到山水景物的描繪刻畫中去,也與重巽的師祖、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師所提出的「無情有性」說,即主張無生命的物體也有佛性,磚石礫草木等均能成佛的理論密切相關。因此,受佛禪影響,他悠遊山林,並於自然山水中體味到了「與萬化冥合」的禪意。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感歎道:「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他仿佛覺得腳下的西山與元氣混而為一,自己也仿佛消融在這邈遠無垠的大自然中。在《鈷鉧潭西小丘記》中感受著「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的境界,這種「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物我兩忘境界的獲得,也正是受佛教影響所致。
二、柳宗元對佛教的獨特理解。
柳宗元絕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是積極執著的。他雖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儒家的。事實上他認為儒佛都具有濟世的功用,這就和佛教本質上的「出世」思想必然會有著深刻的矛盾,他創作中流露出來的的許多深刻的矛盾也正源於此。
三、佛禪對柳宗元創作的影響。
1、清冷幽寒的畫面:沒有塵世的車馬喧鬧,遠離人事的紛爭,這種清靜的自然環境,同佛教追求的「禪定」境界、清靜心境,達到了天然的默契與和諧,使他忘懷世事,把思想和意念導引到「清靜無為」的境地。在生滅不已的朝暉夕陰、花開花落的大自然永恆寧靜中妙悟禪機。佛門以「空」為本,即世間萬事萬物都沒有常住不變的本相。「空」為一法印,是佛教第一要義。在佛家看來,「四大皆空」,一切事物都既非真有,又非虛無,只有把主體與客體盡作空觀,方能超脫生死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