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保護國民黨在中國的最後領土-金門島
823炮戰幕後功臣-日本「白団」
蔣介石的日本軍團-「白団」(ぱいだん)蔣介石的日本軍團-"白團"的幕後主腦是
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是中日戰爭末期的「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指揮在中國大陸的日軍作戰。
但戰爭一結束,日本的參謀本部次長
河邊虎四郎立即打二通電報給在南京的總司令官
岡村寧次,以及在山西的第一方面軍司令官
澄田睞四郎,頒佈新的作戰命令:即命令二位司令官,各自與國民黨軍的最高指揮官
何應欽和山西軍閥
閻錫山締結「共同打擊共軍」的祕密軍事協定。
岡村寧次與
何應欽之密約在芷江簽訂,故稱為「
芷江協定」。
岡村寧次、澄田睞四郎等舊日軍指揮官,戰後滯留中國大陸幫蔣剿共。
一直到東京審判終結,
東條英機、
土肥原賢二等戰犯被判刑處決之後,也就是在蔣軍節節敗退而中國大陸逐漸為中共控制的1949年1月26日,
岡村寧次才由上海的國府軍事法庭審判,
何應欽特選律師為其辯護,判決無罪。
何應欽(1890 - 1987),於1908年18歲時到日本,初入東京振武學校,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岡村寧次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帶過三期156名中國留學生,其中就有
何應欽。
三天後的1月29日
岡村寧次由
湯恩伯護送,與其他戰犯259名乘美國船駛往日本。
在
岡村寧次的部下
酒井隆中將等都被處決的情況下,代總統
李宗仁也就發令押回,然而
湯恩伯回電說:「岡村業已登船出公海,無法押送」,李再電駐東京的代表團團長商震,要求將
岡村寧次等引渡回國,商震也置之不理,岡村等乃得以活命。
岡村寧次的救命恩人實乃
蔣介石、
何應欽、
湯恩伯三人。
岡村寧次為報答救命之恩,才答應
蔣介石的要求,組織舊日本陸海空的核心人物為「
白團」,以對抗「赤魔」。
在國府軍在中原敗退而宜昌、南昌連續失陷的1949年7月,岡村與澄田睞四郎(前第一軍司令官)、十川次郎(前第五軍司令官)商議,募集舊日軍兵團參謀或連隊長級軍官
富田直亮等十七名,在東京高輪的一家旅館簽「
血盟書」,籌組「白團」為蔣賣命。
團長
富田直亮曾任第二十三軍參謀長,化名「
白鴻亮」,其他團員皆化中國名以避人耳目。岡村尚稱日方派遣白團是軍事合作的第一步,最後將組織「
反共義勇軍」以國際反共聯盟作戰。
白團在臺的目的,一在設計臺灣防衛計劃,二在重建國府部隊,施予精神教育。依蔣介石的策略,新式武器可以獲自美國,但是精神士氣必須由白團教育。換言之,硬體得自美國,軟體取自日本,此為蔣致勝的祕訣。
蔣認為大陸的失敗,乃在於國軍將領意志不堅而有貳心,必須嚴加整頓。從11月至12月以「
白團」為名的日本軍事顧問19名陸續抵臺,在圓山訓練所從事國軍指揮官級的再教育。
到了1951年夏,白團的教官前後增加到83名,皆舊日軍少將至少佐級中堅核心精英,其實力約相當於戰前日軍三個師團的腦力。
從1953年起,岡村寧次與前海軍大將及川古志郎共謀,集合前陸海空精英在東京成立軍事研究所,支援在臺灣的白團,為了隱蔽存在,稱為“富士俱樂部“,專門蒐集研究有關戰史,戰略,戰術的資料,每週定期開一次研究會。
並應臺北的要求,將臺海危機等列為研究課題,整理資料,做成方案,傳送臺北。從1953年起十年間,寄出的軍事圖書七千多冊,資料五千多件,其中亦包括細菌戰資料。
從1950年起,
蔣介石在革命實踐研究院名下,分設「
圓山軍官訓練團」(1950年-1952年) ,分普通班與高級班,徹底的施行反共精神教育。
然而1951年5月,美軍顧問團也正式成立。為了避美軍耳目,日軍白團從1952年自圓山轉移石牌,並以「
實踐學社」(1952年-1965年)之名活動,故有「
地下國防大學」之稱。
「圓山軍官訓練團」團長或「實踐學社」社長皆由
蔣介石自兼。228高雄屠夫
彭孟緝為教育長,這也是他在「國軍」得勢的原因之一。
白團總教官為
白鴻亮(富田直亮),副總教官為
帥本源(山本親雄)、
范健(本鄉健),其他教官皆由日籍軍官禮聘。
其長期高級班,有如日本的陸軍大學、海軍大學,專門訓練軍司令官、師團長、兵團參謀長;而短期中級班則訓練兵團參謀、連隊長級。
名稱有「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科學軍官儲備訓練班」、「戰史研究班」、「高級兵學班」、「戰術教育研究班」、「動員幹部訓練班」等。
經由日本軍事顧問在臺訓練了約六千多名優秀軍官。
蔣介石對白團的訓練相當信任,甚至有非「實踐學社」出身者,不得晉升師長級以上軍職的不成文規定。
對招聘白團,「國軍」首腦幹部也有不少人反對。因此,
蔣介石在第一期教育結束的6月10日,要求富田團長自6月24日實施陸軍三師、全空軍、全海軍參加反登陸大演習。
演習結束後,
蔣介石面對
孫立人、
陳誠等三軍首腦幹部講評兩個半小時。他說:「這次大演習,由日本教官計劃得以順利實行。在座各位中可能有不少人對我招聘日本教官一事不滿,但由此應該可以諒解。」講評結束後,
孫立人、
陳誠等面帶笑容跑來要求與
蔣介石握手。
蔣介石要求日本教官上台,面對「總統」以及軍政文武百官,富田團長報告自訓練開始到今天的經過。
這是對日本教官的盛大公佈典禮。白團信用升高,接著7月在中部,9月在南部實施防衛演習,提高「國軍」士氣。
教育開始時,舉行盛大開學典禮,
蔣介石出席並致詞說:「我們自北伐以來,相繼進行剿共、抗日、戡亂長期戰爭,各位也隨著時間晉陞上將、中將,但有沒有學習軍事學,學習作戰指導?可能沒有一個人研鑽。所以我們必須在優秀的日本教官指導之下,建立精銳軍隊。」
有一次請一位國民黨少將上台講戰法,他竟然只畫一個圓圈和幾支箭頭說明進攻方向。白團日本教官不禁慨嘆「該師長的任務,恐怕一個日軍連長就可以勝任…」
郝柏村在書中記錄當時國民黨軍「營長的領導能力等於日軍剛上任的少尉,連長等於軍曹,排長的程度只有伍長…」
由此也可理解為何在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軍總是「屢戰屢敗」,一直到偷偷任用日將
根本博為「顧問」(古寧頭戰役真正指揮官),才在金門古寧頭一戰扭轉戰局。
白團在1954年2月提出極機密的「反攻大陸初期作戰大綱之方案」給蔣介石,而在1958年「
八二三」金門發生炮戰的臺海危機時。
團長
白鴻亮(富田直亮)於8月25日率同重要人員巡視金馬防務,停留5日,指導守備區指揮部實施兵棋演習,對該地區地下碉堡防衛作戰部署多所策畫,也證明
白團為保護金馬的幕後功臣。
金門島的軍事設施,有六成是建築在堅固的巖石地下,這是採日本
白團顧問的建議建造。
韓戰爆發後,美軍顧問團來臺協防,1951年6月,美軍顧問團來台,團長
蔡司少將向國民政府叫嚷:「聽說你們請戰敗日本軍官當教官,搞些什麼事,太不像話,立刻全部送回國。」。
蔣介石毅然拒絕說:「他們日本軍人與最近來台的你們不一樣,是跟我一起從大陸來的同志、老朋友。絕對不能讓他們回去。你們儘管做自己份內的工作,不要干涉我的工作。」蔡司居然退縮。
蔣介石還說:「在你們拋棄我們的時候,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我們。在我還活著的時候,不會辭退他們的。」
但白團仍在美方的反對下,不得已解聘部份人員,並化明為暗持續從事國民黨軍的教育訓練工作。
在
蔣介石的堅持及白團人員的配合下,白團在臺工作前後長達二十年。
大部分白團團員陸續回去日本,在台灣仍密秘留下5名白團團員,在陸軍指揮参謀大学(1965年-1968年)從事教育訓練。
「白團」團長
白鴻亮 在台協訓國軍20年 ,包括胡璉、郝柏村、蔣緯國等都曾受其指導,1972年升中華民國陸軍上將,為中華民國在台灣首位日本籍陸軍上將。臨終前他要求妻子將自己的骨灰分為兩半,一半置於日本,另一半則放在台灣新北市樹林區的海明禪寺。
白團後於1969年正式解散後,不少成員復入日本自衛隊,將對中共作戰經驗帶回日本。受過白團軍事訓練者中,以
郝柏村最為出名。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2/4/3 上午 11:43:46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