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5 工商時報 【本報訊】
教育部日前公布高中新國文課綱,論語、孟子、大學及中庸四書列為必選,這原是深具遠見的政策,但不少人卻批評此舉將增加學生的負擔,壓縮學生發展多元興趣的空間,對此我們有不同的看法。
長久以來,在升學影響教學下,高中老師教古文、學生讀古文皆以獲取學測高分為目標。這樣的學習自然難以領略古人文采之壯闊、意境之深遠,因此沒有熱情的學習,聽聞四書列為必選,怨聲四起也就不足為怪了。
然而四書果然這麼乏味嗎?當然不是。不久前大陸學者于丹所出版的「論語心得」一下子就賣了四百萬本,顯然四書及古文詩詞是充滿哲理與趣味的,只要老師能以熱情深入淺出的講解,必定能讓學子們重拾學習的樂趣。這些哲理非僅有助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其中的文采與思辨對於邏輯的推論與言語的發表能力,更有莫大的助益。
許多人記憶中的論語只有「吾日三省吾身」、「父母在不遠遊」、「民無信不立」等等。事實上,論語把許多混沌的概念做了清楚的定義,讓美德與貪婪、公利與私欲有了明確的界線,「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貞而不諒、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和而不同」這些散見在論語的隻字片語,蘊藏了多少人生哲理;泰與驕,威與猛看似一線之間,但歷史的興衰、人生的成敗,經常就在這幽微之間。
四書也充滿了思辨,經由孔子與弟子們的辯論,今天人們推崇講氣節的文天祥、史可法,對於投降匈奴的李陵、在元朝出仕的趙孟頫難以認同。孔子也持相同看法嗎?論語《憲問篇》剛好也有這麼一段,子路與子貢詢問孔子:「管仲沒有追隨他的主子公子糾一起死,反而投效他的敵人齊桓公,是不仁」;孔子非但不責備管仲,反而稱讚管仲:「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孔子心中想的是天下黎民的大仁,而非忠於一姓一氏的小仁。這些精采的對話,迄今對我們仍有莫大的啟示。
論語與孟子也有許多關乎經濟政策的談話,迄今讀來仍令人受用無窮。論語《顏淵篇》裡記載著魯哀公在經濟蕭條時把稅率升至十分之二,依舊不足因應財政所需,他問孔子的弟子有若說該怎麼辦?有若主張將稅率降至十分之一,魯哀公聽不懂,有若說了一句千古名言:「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有若雖沒有讀過經濟學,但其遠見已然超越許多經濟學家。近年金融海嘯各國提振經濟的重要策略之一,即是調降稅率。
但儒家也不盡然在每個時刻都主張降稅。西元前三世紀大商人白圭主張效法鄰國,把稅率降至二十分之一,孟子在《告子篇》裡與白圭有精采的辯論;孟子以鄰邊的貉國經濟規模不同於中國,認為不宜把稅率降至二十分之一。兩千年後的今天,同樣有許多人像白圭一樣,絡繹不絕地建議政府效法鄰國調降遺贈稅、營所稅,這樣的主張是否有道理,讀了四書也可以給我們一些新思維。
四書裡所蘊涵的哲理及趣味很難述盡說竭,它就像一座礦山,誰挖得深,誰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寶藏。前監察院長王作榮是台灣知名的經濟學家,1960年代讓台灣經濟走向現代化的「十九點財經措施」即由其起草,他寫過無數氣勢磅礡的文章,改變不少政策走向。他所以能以一管勁筆游刃其間,就是因為他古文讀得多,他曾說:「孟子、左傳及古文觀止我都背過,我寫文章多得力於這三本書。」
非僅王作榮認為四書等古文的閱讀重要,詩人余光中也在前年發表文章反省九十年前棄文言、行白話的五四運動,他說:「我的專業是英國文學,應該不算學究中的遺老。讀了六十多年的英詩,教了五十多年英詩,也做了半世紀的翻譯,我的結論是:古典文學與古文對現代作家的修養與氣度,教益至鉅。」
我們所以在這一份財經專業報紙發表這樣一篇社論,主張教育主管部會重視四書及古文的課程,實在是因為讀四書、古文已非僅僅關乎教育而已,更關乎國家競爭力。因為文字運用的細膩度反映的正是思想的精確度,沒有好的文字邏輯與思辨哲學,言語乏味、思想混沌,用之於私人企業自難有創意,用之於政府部門又豈能提出開創性的政策?
教育部把四書列為高中國文課綱必選,值得肯定,但這些課程仍得由學校老師為學生講解,深盼老師們能以最大的熱情,讓學生領略四書裡文采的壯闊與哲理的趣味。如此在教育上邁出的小小一步,對台灣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將發揮難以想像的貢獻。
文化教材必選? 家長:給孩子選擇權
2011-03-05 中國時報 葉芷妘/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日舉行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新課綱公聽會,對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入課綱和要不要列入考試範圍,意見分歧。支持者、課綱委員張曉風認為四書是人格教育,要把它當成優美文化教材在教學;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代表李正三則痛批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納入課綱,他認為要給孩子選擇權,讓他選擇自己想學習的。
教育部日前表示,明年八月開始的高中新國文課綱,「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要列為必選課程,每學期一學分,但是大學學測、指考都不考。昨天在北一女中召開公聽會,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課綱修訂小組成員張曉風、朱賜麟、董金裕等出席。
反對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入必選課程,全教會代表張仁壽憂心,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多出一個小時,而且又是必選,會排擠到其他科目的上課時間。北一女中學務主任李佩明也提到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納入非升學選修,課程總共六學分,占盡了所有非升學選修空間,學校完全沒有開設其他非升學選修課程的空間,嚴重剝奪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
中山女高退休譚姓老師則是支持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選課,他說,近年來學生把「屁」、「靠」等話掛在嘴邊,基本教材可以彰顯文化的重要性。
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教育議題委員會召集人陳麗雯呼籲教育部全面減少授課時數。她說,教育部保證不會考大學和中庸,那如果考試都不會考,學生是否會想讀;如果會考,就是增加學生的負擔,肥了補習班。課綱委員、建國中學朱賜麟則回應,國文是語言類的命題,沒有範圍,學校教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對孩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學測和指考也沒有要考。
課綱的改變,影響最大的就是學子,北一女中高二李姓同學受訪時表示,不管有沒有要考學校都會教,但是國文考試是沒有範圍的,不會列入考試範圍,根本不可能。鄭姓同學則認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可以怡情養性一說根本就是「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