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極樂願文大疏》 喇拉曲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angchuanjtl/default.php
丁二(積資淨障)分七:一、頂禮支;二、供養支;三、懺悔支;四、隨喜支;五、請轉法輪支;六、祈請不入涅槃支;七、迴向支。
第二因──積資淨障: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積累諸多善根,下面所講的相續中生起願行菩提心、成辦所發殊勝願也是以積累資糧之因作為前提。《廣大遊舞經》中說:「具有福德者,亦成諸所願。」一切積累資糧的法門全部可包括在七支供中。
戊一(對治我慢之頂禮支)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具有我慢者猶如高山及鐵球一般,對他人無有禮拜、頂禮的恭敬心,正如所謂的「傲慢的山崗上存不住功德水」。傲慢者非但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反而會走向惡趣。
己一、略說:
敬禮遠近無別故,我以三門敬頂禮。
如寂天菩薩說:「因慢生傲者,將赴惡趣道。」因此,為摧毀我慢而略說頂禮支。
如果自己具有信心、恭敬心,那麼向頂禮的對境──住於近前的佛陀與住於遠方極樂世界中的佛陀頂禮膜拜,二者功德無有絲毫差別。倘若具有信心,則佛雖然住於遠處也好像在近前一樣;如果不具備信心,那麼即使佛陀住在面前也如同在遠處一樣。譬如,淨水中與明鏡裡可以顯現遠處的太陽等影像,濁水中與垢鏡裡近處的色相也不能顯現。為此,我三門恭恭敬敬作禮,由於身語意是產生一切善惡之門,所以稱為三門。
如何恭敬呢?身體既不過於前俯後仰也不東張西望等,以端正、寂靜、調柔的方式作頂禮為身恭敬;斷除言說綺語而念誦頂禮偈或佛號為語恭敬;斷除貪心等一切不善分別念而對佛陀的功德生起歡喜心、敬信心為意恭敬。是以這樣三門恭敬的方式作禮。如是宣說了正確的頂禮方法。倘若以不恭敬的心態頂禮,則是耗盡福德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