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舉世無雙的春秋時期「獸形器座」,最近被指定為國寶。這件常被暱稱為ET的國寶,因用途不明,學界有七、八種不同見解,至今尚無定論。 史博館研究員楊式昭說,這件出土自河南新鄭的鄭公大墓的國寶,虎頭豹尾、手足如鳥,兩腳抓攫蛇狀的螭龍,頭頂穿戴蛇飾,目前沒有第二件類似的出土文物。學界對其用途及名稱有各種見解。因它踐踏蛇狀螭龍,有人認為是與蛇有關的禺疆(玄武大帝)或是「操(玩)蛇」之神。也有人認為它是集眾多神話傳說於一的鎮墓獸、或與楚文化的巫術有關。因它頭頂著的蛇狀支柱,有人猜測其上可能有木製托盤,只是木頭已朽。 史博館前館長黃永川曾發表論文指出,這件「獸形器座」應該是「山海經」裡記載的「西王母」。「西王母」專司災厲及五刑殘殺之氣,「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黃永川認為,這件國寶的軀體胸部有明顯的雌性特徵、手足似鳥,與西王母「鳥性人身的女神」形象相符。虎頭、豹尾,以及咧嘴嚇叫狀也與「善嘯」的形容相符。 但由於學界無定見,史博館目前其用途暫訂為「鎮墓獸」。 【2011/04/02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