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舉世無雙的春秋時期「獸形器座」,最近被指定為國寶。這件常被暱稱為ET的國寶,因用途不明,學界有七、八種不同見解,至今尚無定論。 史博館研究員楊式昭說,這件出土自河南新鄭的鄭公大墓的國寶,虎頭豹尾、手足如鳥,兩腳抓攫蛇狀的螭龍,頭頂穿戴蛇飾,目前沒有第二件類似的出土文物。學界對其用途及名稱有各種見解。因它踐踏蛇狀螭龍,有人認為是與蛇有關的禺疆(玄武大帝)或是「操(玩)蛇」之神。也有人認為它是集眾多神話傳說於一的鎮墓獸、或與楚文化的巫術有關。因它頭頂著的蛇狀支柱,有人猜測其上可能有木製托盤,只是木頭已朽。 史博館前館長黃永川曾發表論文指出,這件「獸形器座」應該是「山海經」裡記載的「西王母」。「西王母」專司災厲及五刑殘殺之氣,「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黃永川認為,這件國寶的軀體胸部有明顯的雌性特徵、手足似鳥,與西王母「鳥性人身的女神」形象相符。虎頭、豹尾,以及咧嘴嚇叫狀也與「善嘯」的形容相符。 但由於學界無定見,史博館目前其用途暫訂為「鎮墓獸」。 【2011/04/02 聯合報】 |
一九四九年春天,搭乘最後一班運寶專機來台的「蟠龍方壺」,最近被指定為國寶;抗戰時期,曾遭日軍劫掠的「北魏曹天度造九層千佛石塔」也在國寶之列。
抗戰時期,政府為確保河南博物館文物安全,挑選該館精品輾轉運至重慶。一九四九年,在國共戰事吃緊之際,兩架運寶專機一前一後,準備從重慶直飛台灣。第一架專機起飛後沒幾分鐘,第二架專機即遭中共攔下。
抵台的卅八箱、五千餘件文物,含青銅器、唐三彩等,日後成為歷史博物館最重要的一批館藏。最近文建會古物審議委員會指定史博館四件典藏文物為國寶,當中有三件搭乘「最後一班運寶專機」來台。
其中,在河南新鄭出土的「蟠龍方壺」,出土時原本為一對方壺。另一件因被放置在第二架飛機上,沒來成台灣,目前典藏於北京故宮。同樣形制的方壺共有四對,目前分屬兩岸七座博物館。史博館研究員楊式昭說,這座方壺為盛酒器,頂上有透空網狀的蟠蛇紋蓋冠。兩側有龍形獸耳、以立雕猛虎為底座,龍虎採「吐舌」狀,具楚文化特徵。
在河南輝縣出土的「金柄銅短劍」,為現存春秋戰國時期最完整的一把黃金短劍。「獸形器座」的造形舉世無雙,但用途不明,學界至今仍討論不休。
史博館典藏的另一重要來源為抗戰時期日軍劫奪、戰後歸還的精品。其中,國寶「北魏曹天度造九層千佛石塔」高一百六十公分,上有大小佛像一千三百餘尊。此塔原本有塔頂,在抗戰時,農民將塔頂藏起來,雖免於遭劫,但也因而不知去向。
上述四件國寶,北魏千佛石塔位於史博一樓石雕走廊盡頭;另三件置於三樓的「館藏華夏文物常設展」中。
目前持「大清盛世」特展門票,即可免費觀賞上述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