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難遇見摩登伽女(上)
── 阿難何時開悟證果 ●慧 穹
前言
《大佛頂首楞嚴經》,自唐朝譯出之後,即備受中國佛教各宗之推崇,明末蕅益大師於《閱藏知津》云:「此經是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而歷代《楞嚴經》之註疏甚多,然於阿難尊者在未聞《楞嚴經》之前,是否已證初果?各家說法不一,今恭閱會公講述之《大佛頂首楞嚴經講錄》,對於阿難尊者證果問題,有詳盡之解說,特恭錄之,以饗讀者。
是初果聖人?或是凡夫?
對阿難尊者未聞《楞嚴經》前,是否證果,產生了很大的爭論。自長水《疏》以來,所有註解,都認為阿難一出家便證初果,居初果地位,遇此逆境,也是初果時。若依聲聞教典,證初果者決不會被這種境界迷惑,邪咒也奈何不了。那要怎麼解釋呢?一般都作「示現」解,行菩薩道,示此因緣,以發起《楞嚴》勝會,實際上並非事實。假使是示現,變成了演戲,後面七處徵心等經文,也是演戲罷了,變成虛假不實。但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怎會虛假不實呢?所以,「示現」不是正確解釋,當時,必有如是應跡,佛的真語、實語才能成立。
另有一類完全站在凡夫立場,視為事實,清初,通理大師《指掌疏》,在發起序裡,處處指責阿難,訶斥阿難。民初楊仁山居士以為如此訶責聖者,有大罪過,寫了一篇〈評楞嚴指掌疏〉的文章,收入遺集中。老居士云,若阿難有世間心、有欲念,摩登伽女根本不須用邪咒,用色勾引便可。一般凡夫碰到這種情形,必沾沾自喜,以為艷福不淺,怎有如阿難「心雖明了,力不自由」的功力?怎會有「世尊大慈,寧不救我」的心境呢?足證其持戒謹嚴,道心清淨!因此,達天通理法師的說法值得商榷,有毀謗之嫌。
阿難何時證初果
依當時阿難之際遇及七處徵心等三卷經文看來,阿難並未證果。證初果的說法,與經文無法配合,經中阿難白佛:「身雖出家,心不入道。」且認為哥哥是佛,我何必修行,「將謂如來,惠我三昧」,據此,可以證明彼在當時決未證果,是個凡夫,否則不會講這種話,以為「無勞我修」,不須自己辛苦修行,哥哥所修分一些給我便可,而不知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的道理,從七處徵心後的這段表白,可以證明阿難決未證果。
證果之說直到明末蕅益大師《楞嚴文句》,才判斷阿難尚屬凡夫,古註以為證果,是個錯誤!後來清朝溥畹法師的《寶鏡疏》,承繼《文句》的看法,認為阿難猶屬凡夫,至七處徵心破妄畢,乃至第三卷末說「妙湛總持不動尊」偈頌時才開悟,第四卷經文中,佛曰「汝今已得須陀洹果」,非常明顯的,到第三卷末,七大周遍講完才證初果的。
初果聖人絕不犯戒
證初果是何等莊嚴的事!倘使證了初果,預入聖人之流,還受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所迷,我們這些凡夫還有修行的分嗎?證了初果還受邪咒影響,沒一點抵抗力,那證初果有何價值?「邪不勝正」成了妄語。且依聲聞《阿含》、《俱舍論》言,初果最難證,若證初果,可以任運修行,證阿羅漢果。如枝葉繁茂的大樹,已被連根拔起,縱使不受日曬,久了,枝葉自然乾枯,這比喻證初果者,縱不很用功修行,經歷人間天上七番生死,必定解脫。又證初果者有道共戒,道力自然發起,不造惡業,故初果耕田,蟲離四寸,犁絕不傷蟲,因道共戒力,自然不造殺、盜、婬等惡業。
明倫月刊 第412期 100年2、3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