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2011/05/11
今年一下子冷得要死,一下子又熱得要命,極端冷熱的狀況不僅人類難受,動植物更為敏感。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許多海洋生物的周期都已亂掉,該生殖的沒生殖,除了直接衝擊漁業資源,更可能造成物種滅絕。另外近來嚴重乾旱,使河川沙漠化、沙塵暴的影響增大,也危及海洋生態平衡。
今年天氣極端冷熱,魚類的生殖周期被打亂,鮪魚等多種迴游性魚類數量大減,四月初台南運河、五月初淡水河口也都出現大量死魚。
「這在古代就稱為『異象』,老天爺在對人類示警!」陳昭倫十日參加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的「二○一一珊瑚礁總體檢開跑記者會」,對海洋生態的變化感到憂心。他強調,近二百年由於工業化的影響,造成氣候越來越極端,生態環境變化快速,無法調適的生物就會滅絕。
溫室效應造成海洋溫度升高,人類製造出的二氧化碳是主因。陳昭倫說,珊瑚可忍受的溫度上限約為攝氏廿八度,現在熱帶地區包括台灣都已到達臨界值,再升高一點珊瑚就會受不了。二氧化碳也會造成海洋酸化,使動物的碳酸鈣外骨骼溶解,「就像把文蛤丟進醋裡,隔天就溶掉了!」
另外,今年梅雨季節遲來,台灣各地都產生嚴重的乾旱危機,陳昭倫表示,長期缺水會造成河川沙漠化,不僅沿岸揚塵、風砂變大,也會使海洋的能見度變低,陽光照不進去,營養物質改變可能使浮游動物增生或優養化,導致魚類大量缺氧死亡。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表示,珊瑚礁是海底的「熱帶雨林」,是生物的避難所和育苗場,影響整個生態體系的健全。但近年台灣珊瑚礁有逐漸劣化的趨勢,尤其是小琉球和東北角,覆蓋率都已低於廿五%,無法靠自然修復力回覆原始狀態。今年的珊瑚礁總體檢,預計本月廿八日從綠島開始,一路調查東北角、台東杉原、基翬、綠島、蘭嶼、澎湖東嶼、小琉球等七個地點,由兩岸企業合作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