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在東、西線同時作戰就是軍事大忌,希特勒(Adolf Hitler)上台後,既要入侵波蘭,準備在西線與英、法作戰,就必須穩著東線的蘇聯。同樣,英、法的目的是要調動起東線的蘇聯,迫使希特勒因為懼於兩線作戰而退縮。
1939年8月20日在成英、法軍事代表團跟蘇聯政府磋商時,蘇聯代表伏羅希洛夫(Kliment Yefremovich Voroshilov)提出參戰的要求,就是為了抗擊納粹德國的入侵,就必須允許蘇聯軍隊進入波蘭境內,但波蘭對蘇聯存有極大的戒心。
而且,英、法兩國跟蘇聯素有嫌隙,面對納粹德國咄咄逼人的氣勢,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為了保護蘇聯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棄與英、法共同對抗納粹德國,反而跟納粹德國維持表面上的友好關係,英、法軍事代表團跟蘇聯的合作便告吹了。
由於納粹德國準備於同年9月入侵波蘭,希特勒為免在此期間遭受英、法和蘇聯兩面夾擊,或跟蘇聯發生衝突,便指示外長里賓特洛甫(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前往蘇聯,更要里賓特洛甫接受蘇聯的所有條件,以換取蘇聯的中立。
早於8月2日,里賓特洛甫帶著希特勒親筆簽字的全權證書前往莫斯科,提出希望改善彼此的關係。到了8月17日,駐蘇聯的德國大使會見蘇聯總理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表示願與蘇聯締結一項「互不侵犯」的條約。
8月23日正午,以里賓特洛甫為首的納粹德國代表團到達莫斯科,跟斯大林、莫洛托夫通過兩次會談,當晚正式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the Molotov-Ribbentrop Pact)。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隨後蘇聯紅軍也入侵波蘭。同年9月25日,德、蘇兩軍舉行聯合閱兵式,標誌著兩國對波蘭的瓜分佔領。
事實上,「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只是雙方各自緩兵的策略,蘇聯深知堅決反共立場的納粹德國,始終會撕毀和約,所以蘇聯在簽約後也開始進入戰備狀態,將大批戰略目標從歐洲部份運往大後方,為以後的德、蘇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不過,斯大林還是有一點估算錯誤,斯大林始終認為英國在淪陷前,納粹德國不會對蘇聯發動大戰。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便單方面撕毀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執行「巴巴羅薩計劃」(Operation Barbarossa)並大舉出兵入侵蘇聯。
1941年6月22日凌晨04時30分,德軍從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約1800公里的戰線上,分為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而「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