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香港的歷史

您是本帖的第 209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香港的歷史
布希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之大者
文章:565
積分:635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1年5月23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布希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香港的歷史
香 港 得 名 的 由 來

香 港 本 是 新 安 縣 的 一 個 小 海 島 , 這 座 小 島 一 向 都 沒 有 一 個 固 定 的 名 稱 。 因 此 在 鴉 片 戰 爭 前 的 中 國 沿 海 地 圖 上 , 都 沒 有 香 港 這 個 地 方 標 記 , 只 有 在 海 中 畫 一 座 孤 立 的 小 山 , 代 表 赤 柱 , 紅 香 爐 峰 一 類 的 地 名 , 這 就 是 最 初 香 港 的 情 況 , 而 當 時 香 港 這 個 小 島 的 總 稱 , 都 是 由 當 地 的 居 民 , 依 自 己 所 住 的 地 方 回 答 編 修 方 誌 的 人 。 因 此 鴉 片 戰 爭 前 的 輿 圖 與 方 誌 , 都 是 由 當 地 居 民 的 口 述 , 而 演 變 成 當 地 的 地 方 名 稱 。

            以 下 是 一 些 學 者 對 「 香 港 島 」 這 個 名 稱 由 來 的 一 些 研 究

 
因 海 盜 香 姑 盤 據 香 港 島 得 名

        據 古 老 傳 說 , 清 朝 嘉 慶 年 間 , 有 海 盜 林 某 與 其 妻 香 姑 橫 行 於 伶 仃 洋 一 帶 , 後 為 清 海 軍 將 領 李 長 庚 擊 敗, 林 某 逃 死 並 死 於 台 灣 , 香 姑 則 率 餘 眾 佔 據 港 島 , 後 人 因 而 稱 之 為「香港島」。

        但 據 史 籍 記 載 , 清 代 並 沒 有 名 叫 香 姑 的 海 盜 , 本 港 各 區 亦 未 有 發 現 任 何 相 關 的 史 蹟 , 加 上 中 國 人 向 來 痛 恨 盜 賊 , 理 應 不 會 以 盜 名 為 一 島 之 總 名 , 故 此 說 實 不 足 信 。

 
因 島 上 紅 香 爐 山 得 名

        據 古 老 傳 說 , 今 日 銅 鑼 灣 天 后 廟 前 的 紅 香 爐 , 是 從 遠 地 漂 來 而 停 在 廟 前 沙 灘 上 。 時 人 遂 將 它 放 置 在 廟 前 , 並 稱 廟 後 山 峰 為 紅 香 爐山 , 廟 前 之 海 灣 為 紅 香 爐 港 。 其 後 漸 演 變 為 全 島 的 全 名 , 稱 為 香 港 島 。

        但 據 《 新 安 縣 志 》 中 的 地 圖 所 載 , 島 上 既 有 紅 香 爐 山 , 亦 有 香 港 村 , 二 者 既 同 時 存 在 , 地 點 亦 有 別 , 故 「 香 港 」 之 名 實 非 由 紅 香 爐 山 演 變 而 來 。

 
因 驁 洋 甘 瀑 下 江 水 而 得 名

        據 傳 說 , 今 日 薄 扶 林 華 富 的 瀑 布 公 園 所 在 地 , 原 有 一 條 由 瀑 布 注 成 的 山 溪 , 稱 為 瀧 水 , 相 傳 此 處 就 是 《 新 安 縣 志 》 中 所 載 「 新 安 八 景 」 之 一 的 「 驁 洋 甘 瀑 」 。 此 處 的 溪 水 味 淡 而 甘 , 行 船 者 多 愛 汲 此 處 的 水 作 食 用 , 因 而 稱 此 水 為 「 香 江 」 , 將 此 瀑 布 入 海 的 海 港 稱 為 「 香 港 」 , 後 來 演 化 為 全 島 的 總 稱 。
        但 今 日 新 界 各 山 溪 皆 沒 有 以 「 江 」 為 名 的 , 香 江 亦 是 香 港 近 百 年 來 繁 榮 後 的 新 興 名 詞 。 且 獨 驁 洋 即 今 日 的 獨 牛 州 , 位 於 塔 門 州 南 面 , 有 學 者 指 出 該 處 才 是「 驁 洋 甘 瀑 」 的 所 在 地 。 故 「 香 港 」 的 得 名 與 「 香 江 」 , 「 驁 洋 甘 瀑 」 應 無 直 接 的 關 係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早 年 繪 畫 中 的 瀑 布 灣


因 本 港 盛 產 莞 香 而 得 名

        本 港 自 明 代 起 已 是 盛 產 莞 香 的 地 方 。 當 時 , 每 年 由 東 莞 南 部 , 新 安 與 本 港 所 產 製 的 香 品 , 常 在 尖 沙 頭 ( 今 日 的 尖 沙 咀 ) 用 小 艇 運 至 石 排 灣 , 再 改 用 艚 船 轉 運 往 廣 州 。 因 此 時 人 將 運 送 香 品 的 石 排 灣 東 北 岸 ( 今 日 的 香 港仔 海 灣 ) 稱 為 「 香 港 」 , 意 即 運 香 販 香 的 港 口 , 英人 稱 為 "Fragrant Harbour" , 即 芬 芳 的 港 口 。 位 於 港 灣 畔 的 村 落 , 遂 名 香 港 村 。

        康 熙 初 年 時 曾 因 海 盜 猖 獗 而 行 遷 界 令 將 村 民 盡 徙 內 地 ,   康 熙 八 年 復 界 後 , 居 民 遷 回 重 建 香 港 村 , 建 圍 牆 以 自 保 , 因 此 又 名 香 港 圍 , 今 稱 黃 竹 坑 舊 圍 。

因 「 阿 群 帶 路 」 而 得 名

         據 說 英 軍 初 抵 香 港 島 時 , 在 赤 柱 一 帶 登 陸 , 由 一 名 為 陳 群 的 蜑 民 引 路 , 經 香 港 村 , 薄 扶 林 等 地, 到 港 島 北 部 一 帶 。 經 香 港 村 時 , 英 軍 詢 問 該 處 地 名 , 陳 群 以 蜑 音 回 答 「 香 港 」 , 英 人 即 以 蜑 音 "HONG KONG" 為 記 , 因 而 成 為 全 島 的 總 稱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阿 群 帶 路 圖

 一 直 到 英 國 人 向 清 朝 官 廳 要 求 租 借 海 中 小 島 一 座, 作 修 船 曬 貨 之 用 , 並 指 名 最 好 將 「 香 港 」 島 借 給 他 們 , 這 才 在 中 國 的 輿 圖 上 出 現 了 「 香 港 」 這 個 名 稱 。


1 9 世 紀 大 事

1839 - 1842

鴉 片 戰 爭
1839 至 1842 年 , 中 英 第 一 次 鴉 片 戰 爭 。

1841
英 國 要 求 清 政 府 割 讓 香 港
香 港 歷 史 最 早 可 追 溯 至 東 漢 , 但 一 直 只 是 極 不 起 眼 的 漁 港 。 直 至 1841 年 , 半 死 不 活 的 清 政 府 在 「 中 英 鴉 片 戰 爭 」 中 敗 陣 給 英 國 , 英 國 知 香 港 有 地 利 位 置 , 絕 對 是 個 寶 , 遂 要 求 清 政 府 割 讓 香 港 , 從 此 成 為 英 國 百 多 年 的 殖 民 地 。 英 國 一 月 佔 領 香 港 , 辦 理 戶 口 登 記 , 全 港 人 口 一 萬 五 千 名 。

1842 - 1843
《 南 京 條 約 》 - 割 讓 香 港
1842 年 , 清 政 府 與 英 國 代 表 砵 甸 乍 在 南 京 長 江 上 的 英 艦 簽 下 《 南 京 條 約 》 , 順 理 成 章 , 砵 甸 乍 被 委 任 為 香 港 首 任 港 督 , 但 不 多 久 , 在 1844 便 由 戴 維 斯 接 任 。 依 據 《 南 京 條 約 》 , 英 國 正 式 佔 有 香 港 。 當 時 , 市 中 心 的 大 道 命 名 為 皇 后 大 道 。 香 港 政 府 公 布 , 以 英 國 金 銀 貨 幣 , 中 國 銀 錠 , 西 班 牙 及 墨 西 哥 銀 元 為 香 港 的 通 用 貨 幣 。

1846
笞 刑
香 港 政 府 公 開 執 行 笞 刑 , 一 日 之 內 有 五 十 四 人 被 施 笞 刑 。

1852
太 平 天 國 之 戰
1852 年 , 太 平 天 國 之 戰 , 內 地 人 士 大 量 湧 進 香 港 。

1855
瘟 疫
1855 年 2 至 4 月 間 發 生 瘟 疫 , 死 亡 逾 八 百 人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857
賣 豬 仔
在 香 港 洋 行 工 作 的 一 批 華 人 , 反 對 英 法 攻 佔 廣 州 , 憤 而 辭 職 返 回 內 地 。 不 到 兩 個 月 時 間 , 返 回 內 地 的 有 三 萬 多 人 。 當 時 政 府 頒 布 《 販 運 工 人 出 洋 牌 照 條 例 》 , 使 販 運 華 工 出 洋 的 「 豬 仔 館 」 合 法 化 。

1860
《 北 京 條 約 》 - 割 讓 九 龍
英 法 聯 軍 攻 佔 北 京 , 迫 清 政 府 簽 訂 《 北 京 條 約 》 , 割 讓 南 九 龍 給 英 國 。

1873
成 立 高 等 法 院
1873 年 , 香 港 政 府 成 立 高 等 法 院 ( 今 立 法 局 大 樓 ) 。

1877
廢 除 公 開 笞 刑
1877 年 , 政 府 廢 除 公 開 笞 刑 , 但 在 監 獄 內 仍 繼 續 執 行 。

1880
華 人 議 員
首 位 華 人 議 員 伍 廷 芳 出 任 立 法 局 非 官 守 議 員 。


1894
港 島 大 瘟 疫
香 港 開 埠 早 期 , 衛 生 情 況 甚 差 , 1854 年 英 軍 上 岸 便 染 上 痢 疾 , 一 死 便 70 多 人 , 差 點 全 軍 覆 沒 , 翌 年 因 瘟 疫 而 死 的 更 達 800 人 。 但 香 港 有 史 以 來 的 大 瘟 疫 則 發 生 在 1894 年 , 港 府 更 將 上 環 重 災 區 封 閉 , 至 1896 才 受 到 控 制 , 死 亡 人 數 多 達 2500 人 。

1895
法 定 貨 幣
1895 年 , 港 督 奉 英 國 令 , 規 定 除 英 國 銀 幣 , 香 港 銀 幣 , 墨 西 哥 銀 幣 外 , 其 他 銀 幣 一 律 停 用 。

1898
租 借 新 界
《 拓 展 香 港 界 址 專 條 》 , 將 深 圳 河 以 南 , 界 限 街 以 北 租 給 英 國 , 為 期 九 十 九 年 。

1899
新 界 居 民 反 抗 英 軍
港 督 派 人 接 管 新 界 , 當 地 人 民 激 烈 反 抗 , 英 軍 炮 轟 錦 田 鄉 吉 慶 圍 , 不 少 居 民 被 殺 。 英 軍 藉 口 當 地 人 民 反 抗 接 管 新 界 , 強 佔 九 龍 城 , 並 佔 領 深 圳 達 半 年 之 久 。

2 0 世 紀 大 事

1910
九 廣 鐵 路
1910 年 , 九 廣 鐵 路 英 段 通 車 , 全 長 二 十 二 哩 , 最 初 以 油 麻 地 為 總 站 開 至 羅 湖 。


1914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1914 年 在 歐 洲 爆 發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 香 港 約 十 萬 華 人 陸 續 返 回 內 地 鄉 下 。 香 港 人 口 突 破 五 十 萬 大 關 。


1918
馬 場 大 火
眾 紳 士 淑 女 在 1918 年 2 月 26 日 興 高 釆 烈 地 在 馬 場 觀 看 賽 事 , 誰 料 看 台 突 然 塌 下 , 很 多 人 當 場 壓 死 壓 傷 。 可 是 最 不 幸 的 是 , 棚 架 也 打 翻 熟 食 檔 , 火 星 令 竹 木 迅 速 蔓 延 為 烈 燄 , 不 少 傷 者 走 避 不 及 被 火 燒 死 , 人 數 竟 達 590 人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25
省 港 大 罷 工
當 年 5 月 15 日 , 十 多 名 上 海 工 人 爭 取 權 益 被 廠 方 殺 死 , 學 生 於 5 月 30 日 上 街 聲 援 被 英 軍 射 殺 , 是 為 「 五 卅 慘 案 」 。 廣 州 及 香 港 市 民 大 為 震 怒 , 各 行 業 在 6 月 18 日 開 始 罷 工 , 歷 時 年 多 , 到 1926 年 10 月 才 得 以 解 決 。


1928
成 立 啟 德 機 場
1928 年 , 啟 德 機 場 正 式 啟 用 。

1938
廣 州 淪 陷
1938 年 , 廣 州 淪 陷 , 內 地 難 民 大 批 逃 港 。


1941 - 1945
三 年 零 八 個 月
1941 年 12 月 25 日 , 香 港 人 渡 過 一 個 黑 色 聖 誕 節 , 日 軍 佔 領 了 香 港 , 港 督 楊 慕 琦 投 降 。 在 日 本 人 血 腥 軍 法 統 治 下 , 民 生 困 苦 , 惶 惶 不 可 終 日 。 1945 年 8 月 15 日 , 日 軍 投 降 , 結 束 了 三 年 零 八 個 月 的 苦 艱 歲 月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49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10 月 1 日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 蔣 介 石 的 國 民 黨 退 守 台 灣 , 大 量 難 民 南 下 到 香 港 , 原 本 自 由 往 返 省 港 的 情 景 不 再 , 從 此 兩 地 分 隔 起 來 。 由 於 南 下 難 民 帶 來 不 少 技 術 及 資 金 , 對 戰 後 香 港 的 經 濟 起 飛 扮 演 相 當 重 要 的 角 色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53
石 峽 尾 大 火
四 十 年 代 尾 , 大 量 從 內 地 湧 來 的 難 民 抵 港 , 對 本 來 已 捉 襟 見 肘 的 房 屋 問 題 更 為 嚴 重 。 1953 年 12 月 25 日 , 石 峽 尾 六 村 發 生 木 屋 大 火 , 焚 毀 木 屋 7000 所 , 六 萬 災 民 無 家 可 歸 , 迫 使 政 府 不 得 正 視 房 屋 策 略 , 自 此 加 速 進 行 徙 置 計 劃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55
李 鄭 屋 發 現 漢 代 古 墓
興 建 李 鄭 屋 村 時 , 在 建 築 中 的 地 盤 發 現 漢 代 古 墓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56
雙 十 暴 動
中 國 解 放 後 , 國 民 黨 政 權 退 守 台 灣 , 亦 有 大 批 右 派 人 士 留 港 進 行 地 下 活 動 。 1956 年 10 月 10 日 , 暴 徒 藉 故 國 民 黨 黨 旗 被 毀 , 在 李 鄭 屋 村 生 事 , 後 更 引 發 成 殺 人 、 搶 掠 的 暴 動 , 一 外 國 領 事 在 嘉 頓 酒 樓 外 遇 襲 喪 生 。 香 港 政 府 受 各 方 的 壓 力 平 亂 , 拘 捕 多 名 國 民 黨 人 士 並 驅 逐 出 境 。


1962
溫 黛 襲 港
香 港 是 亞 熱 帶 海 洋 性 氣 候 , 夏 天 常 有 颱 風 來 襲 , 而 最 深 刻 的 一 個 颱 風 是 溫 黛 。 1962 年 9 月 , 特 大 型 颱 風 溫 黛 襲 港 , 以 狂 風 掃 落 葉 般 對 香 港 做 成 極 大 的 破 壞 , 有 175 人 死 亡 或 失 蹤 , 4 萬 6 千 多 人 無 家 可 歸 。


1963
樓 下 閂 水 喉 呀
1963 年 , 香 港 大 旱 , 當 局 限 四 天 供 水 一 次 , 每 次 供 水 四 小 時 , 更 派 船 到 珠 江 運 水 。 廣 東 省 決 定 興 建 深 圳 東 江 供 水 工 程 , 為 香 港 供 水 。


1967
六 七 暴 動
文 化 大 革 命 正 如 火 如 荼 , 香 港 亦 受 到 這 場 運 動 所 波 及 。 最 初 本 來 是 一 些 工 廠 工 人 自 發 性 參 加 的 勞 資 糾 紛 , 但 後 期 演 變 為 不 可 收 拾 的 大 規 模 暴 亂 。 港 英 政 府 派 出 大 批 警 察 鎮 壓 暴 徒 , 其 中 有 浴 血 花 園 道 、 強 攻 華 豐 國 貨 及 沙 頭 角 中 英 武 裝 衝 突 等 事 件 。 這 次 暴 動 造 成 51 人 死 亡 , 800 多 人 受 傷 。


1971
保 釣 運 動
日 本 與 中 國 一 向 均 聲 稱 擁 有 釣 魚 台 主 權 , 七 十 年 代 釣 魚 台 海 域 一 帶 被 發 現 是 能 源 寶 藏 , 釣 魚 台 主 權 又 再 引 起 爭 拗 。 留 美 中 國 學 生 發 起 「 保 釣 運 動 」 , 香 港 學 生 亦 隨 即 嚮 應 , 卻 受 到 警 方 武 力 鎮 壓 , 造 成 流 血 事 件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73
七 三 股 災
七 十 年 代 , 香 港 經 濟 起 飛 , 股 市 更 是 前 所 未 有 的 活 躍 , 1972 年 股 票 交 投 額 大 增 , 不 少 人 一 夜 之 間 成 百 萬 富 翁 , 有 人 更 用 「 魚 翅 撈 飯 」 顯 示 一 擲 千 金 的 豪 氣 。 市 民 見 賺 錢 容 易 便 紛 紛 瘋 狂 地 傾 囊 入 市 。 然 而 , 1973 年 12 月 恆 生 指 數 從 最 高 峰 的 1774。96 點 , 直 線 下 降 跌 到 400。1 , 一 夜 間 暴 跌 75% , 股 民 損 失 慘 重 , 有 人 發 瘋 、 有 人 跳 樓 。


1974
廉 署 成 立
香 港 有 今 日 的 成 就 , 當 然 是 香 港 人 的 辛 勤 所 致 , 但 也 不 能 沒 煞 廉 政 公 署 肅 貪 倡 廉 的 功 勞 , 使 香 港 成 為 一 個 公 平 而 廉 潔 的 城 市 。 廉 署 於 1974 年 成 立 , 拘 捕 大 量 涉 及 貪 污 人 士 , 其 中 大 部 份 是 警 察 , 因 此 引 起 一 些 警 察 不 滿 , 爆 發 1977 年 的 警 廉 衝 突 。


1978
越 南 難 民 潮
自 北 越 政 權 接 管 越 南 後 , 成 千 上 萬 的 越 南 華 僑 投 奔 怒 海 逃 亡 , 而 香 港 便 成 為 這 批 難 民 的 世 外 桃 園 。 但 事 與 願 違 , 由 於 每 日 平 均 有 過 千 難 民 抵 港 , 長 貧 難 顧 , 政 府 設 立 禁 閉 式 難 民 營 收 留 他 們 , 但 也 成 為 香 港 的 一 個 長 期 包 袱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79
地 鐵 通 車
除 了 居 住 問 題 外 , 香 港 人 要 面 對 的 是 惱 人 的 交 通 。 七 十 年 代 , 社 會 急 速 發 展 , 現 有 的 公 共 交 通 系 統 實 不 足 應 付 未 來 可 預 期 的 增 長 。 政 府 於 是 引 入 大 量 載 客 公 共 交 通 系 統 地 下 鐵 路 。 興 建 施 工 期 間 曾 引 起 不 少 民 怨 , 近 廿 年 下 來 , 要 是 沒 有 地 鐵 , 香 港 的 交 通 情 況 實 在 不 敢 想 像 。


1984
中 英 聯 合 聲 明
1982 年 , 英 國 首 相 戴 卓 爾 夫 人 訪 華 , 首 次 提 及 收 回 香 港 主 權 問 題 。 期 間 中 英 雙 方 舉 行 了 多 次 會 談 , 直 到 1984 年 , 英 國 外 相 賀 維 表 示 英 國 願 意 放 棄 九 七 年 後 對 香 港 之 主 權 。 趙 紫 陽 在 全 國 人 大 , 闡 述 中 國 政 府 對 香 港 問 題 方 針 政 策 , 提 出 「 一 個 兩 制 」 以 及 「 五 十 年 不 變 」 是 基 本 國 策 。 中 共 中 央 顧 問 委 員 會 主 席 鄧 小 平 就 香 港 前 途 問 題 發 表 重 要 談 話 , 包 括 九 七 年 後 在 香 港 駐 軍 。 其 後 , 英 國 首 相 戴 卓 爾 夫 人 抵 北 京 , 於 1984 年 9 月 26 日 與 趙 紫 陽 總 理 正 式 簽 署 中 英 雙 方 聯 合 聲 明 , 香 港 回 歸 已 成 定 局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89
「 六 . 四 」 百 萬 人 遊 行
1989 年 6 月 4 日 , 中 國 解 放 軍 出 兵 鎮 壓 佔 據 天 安 門 的 學 生 運 動 , 舉 世 震 驚 。 香 港 市 民 自 發 組 織 「 支 聯 會 」 , 人 數 竟 有 過 百 萬 , 並 多 次 在 港 發 起 遊 行 示 威 及 一 些 音 樂 集 會 , 是 香 港 有 史 以 來 最 大 規 模 的 遊 行 示 威 活 動 。


1993
蘭 桂 坊
元 旦 前 夕 , 數 千 名 市 民 擠 於 中 環 蘭 桂 枋 迎 接 1993 年 來 臨 之 際 , 有 21 名 市 民 因 狂 歡 作 樂 , 互 相 擠 壓 踐 踏 而 死 。 總 督 彭 定 康 下 令 調 查 。


1995
終 審 庭
中 英 聯 合 聯 絡 小 組 雙 方 代 表 簽 署 協 議 , 同 意 於 7 月 1 日 成 立 終 審 法 院 。

1996
第 一 面 奧 運 金 牌

一 群 師 生 在 大 埔 的 八 仙 嶺 遠 足 時 遇 上 山 火 , 兩 名 教 師 及 三 名 學 生 死 亡 , 另 有 十 三 名 學 生 遭 嚴 重 燒 傷 。
滑 浪 風 帆 好 手 李 麗 珊 在 美 國 亞 特 蘭 大 奧 運 會 中 , 為 香 港 奪 得 首 面 奧 運 金 牌 。
輪 椅 劍 擊 好 手 張 偉 良 在 亞 特 蘭 大 傷 殘 奧 運 會 個 人 勇 奪 四 面 金 牌 。 香 港 選 手 在 該 屆 奧 運 會 中 , 合 共 贏 得 五 金 , 五 銅 , 五 銀 , 創 下 香 港 參 加 傷 殘 奧 運 會 有 史 以 來 最 好 的 成 績 。
保 釣 人 士 陳 毓 祥 在 前 往 釣 魚 台 列 島 抗 議 的 航 程 中 遇 溺 。 釣 魚 台 主 權 問 題 , 在 中 國 , 日 本 及 台 灣 三 地 惹 起 紛 爭 。
彌 敦 道 嘉 利 商 業 大 廈 發 生 大 火 , 導 致 四 十 人 死 亡 , 八 十 人 受 傷 , 這 是 本 港 近 五 十 年 來 最 嚴 重 的 商 廈 火 災 。 兩 天 後 , 銅 鑼 灣 又 發 生 大 火 。 社 會 人 士 紛 紛 要 求 改 善 舊 式 樓 宇 的 防 火 設 施 。
董 建 華 在 中 國 接 受 總 理 李 鵬 任 命 為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首 任 行 政 長 官 。 董 先 生 並 會 見 了 中 國 國 家 主 席 江 澤 民 。

1997
預 備 進 入 新 時 代
沙 田 白 石 船 民 中 心 正 式 關 閉 , 標 誌 著 越 南 船 民 問 題 邁 向 終 結 。
第 一 批 共 四 十 名 先 遣 駐 港 解 軍 進 駐 香 港 。
西 區 海 底 隧 道 通 車 , 是 香 港 第 三 條 過 海 隧 道 。
青 嶼 幹 線 主 要 構 成 部 分 「 青 馬 大 橋 」 由 前 英 首 相 戴 卓 爾 勳 爵 主 持 揭 幕 , 當 晚 並 有 煙 花 匯 演 , 宏 偉 的 青 馬 大 橋 是 全 世 界 最 長 的 吊 橋 。
在 眾 多 的 慶 回 歸 節 目 中 , 英 國 政 府 在 六 月 三 十 日 午 夜 正 式 將 香 港 主 權 歸 還 中 國 ,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正 式 成 立 。


近 年 香 港 大 事


2003
非 典 型 肺 炎 / 嚴 重 急 性 呼 吸 道 症 候 群
早 在 2002 年 聖 誕 , 便 有 報 導 國 內 有 搶 購 白 醋 殺 菌 。 在 2003 年 3 月 11 日 , 威 爾 斯 親 王 醫 院 表 示 , 在 8A 內 科 病 房 有 十 多 名 病 房 員 工 出 現 發 燒 及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病 徵 。 月 尾 , 牛 頭 角 淘 大 花 園 E 座 大 規 模 爆 發 非 典 型 肺 炎 , 當 局 下 令 隔 離 淘 大 花 園 E 座 居 民 。 及 後 , SARS 在 社 區 擴 散 。 至 5 月 尾 , SARS 疫 情 得 以 控制 。
更 詳 盡 資 料 , 請 看 雅虎新聞 Top


71遊行 (2003)
五 十 萬 名 港 人 在 七 月 一 日 上 街 遊 行 , 反 對 政 府 就 廿 三 條 立 法 , 及 表 示 對 政 府 的 不 滿 。 除 了 廿 三 條 , 也 有 為 多 種 訴 求 而 上 街 的 人 仕 。Top


b]屯門公路意外
7 月 10 日 於 屯 門 公 路 發 生 嚴 重 交 通 意 外 , 九 巴 一 部 265M 雙 層 巴 士 在 汀 九 衝 落 山 , 二 十 一 人 死 亡 , 二 十 人 受 傷 。 事 件 令 人 關 注 屯 門 公 路 的 安 全 問 題 。Top


南生圍鱷魚
2003 年 11 月 初 在 元 朗 南 生 圍 山 貝 河 出 沒 的 小 灣 鱷 , 避 過 了 澳 洲「鱷 魚 先 生」利 弗 及 番 禺 鱷 魚 專 家「鱷 魚 釗」的 多 次 捕 捉 , 令 南 生 圍 一 度 成 為 新 的 旅 遊 境 點 。 經 過 七 個 月 後 , 小 灣 鱷 在 山 貝 河 泥 灘 , 誤 中 漁 護 署 自 製 的 鋼 索 陷 阱 落 網 。 現 正 上 水 動 物 護 理 中 心 隔 離 , 及 後 會 在 嘉 道 理 農 場 暫 住 , 待 天 水 圍 的 濕 地 公 園 建 好 後 會 送 往 該 處 。Top


2004
71遊行 (2004)
2004 年 港 人 再 次 上 街 遊 行 , 今 次 的 目 的 是 爭 取 普 選 , 雖 然 當 天 天 氣 酷 熱 , 但 仍 有 二 十 至 五 十 萬 名 港 人 上 街 遊 行 。 附 圖 是 轉 貼 自 蘋 果 日 報 的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9/30 上午 05:54:43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香港保衛戰與主權之爭
 

香港的十八天戰爭文獻不多,中文尤少;而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更是小戰役一場,然而,小戰役牽動的香港主權,是近世不少仁人志士曾經共同奮鬥的目標……

1941年12月8號日本偷襲珍珠港,同日以五萬二千人之壓倒性優勢(香港守軍約一萬四千)進擊香港。同年12月25日英國總督楊慕琦(Mark Young)渡海,在半島酒店投降。

日軍在進攻香港之前早有長期部署,情報收集細微至地方名流士紳居址,故能在攻下香港後立刻「邀約」粵軍居港耆宿許崇智等至半島酒店「商討」合作。相形之下,英方對保衛香港則舉棋不定,而在戰與棄之間,倫敦之考量更與香港主權息息相關。防禦香港既是與日本帝國爭奪領土,同時是與民國政府爭奪主權。一場明戰,一場暗戰。

民國以來國共兩黨均不承認不平等條約及隨之而來的租界及殖民地,名義上屬於大英帝國之香港,如一旦容許中方派遣友軍支援,日後不免陷入「請神容易送神難」之局;英方因此三度峻拒蔣中正派軍聯防之議。民國外交元老顧維鈞在回憶錄追述,開戰前英軍代表Archibald Wavell元帥在重慶談判,態度強硬,毫不領情,決裂而還。八路軍香港辦事處由廖承志、喬冠華、夏衍三位代表,與香港英方會晤,表示東江縱隊可以協防,但建議全無回應。而據史家簡又文追記,粵軍余漢謀將軍自述,國軍最終決定以三師馳援,牽制日軍之餘,伺機反攻廣州,先頭部隊在英軍投降前已抵廣九鐵路之樟木頭,並在今深圳布吉發生遭遇戰。英軍在耶誕節棄守,寧可立成戰俘,也無意讓國軍南下,主權肯定是重要考慮。隨國民政府駐港代表海軍少將陳策成功突圍的英國高級軍官透露,投降前楊慕琦最後一次與邱吉爾通電話,後者指示務必向日軍投降,避免國軍來港,以免日後無法取回香港。淪陷後,華府設法讓香港日軍遣回美國俘虜,英方則無動於衷,表面上是無力兼顧,實乃深謀遠慮,冀在戰爭結束時有足夠人手馬上就地恢復管治。

今日回顧,英方對香港主權之步步為營,確實「洞燭先機」。1942年以顧維鈞、宋子文為首談判的中英條約(主旨是廢除一百年來之不平等條款及英國在華租界),幾乎無法在1943年1月簽署,即因中方要求收回香港而觸礁,最後在留待戰後商討之陰影下締約。同年3月21日邱吉爾發表「先歐後亞」演講,並全力排擠中國之戰後國際地位,蔣中正在私函及日記中均極憤慨,3月24日讓行政院逕行訓令外交部:「英如交還香港後,我國可自動宣布香港及舊九龍割讓地為關稅自由港」;而剛在美向國會演說的蔣夫人更回絕英皇之訪英邀請,又拒絕與訪美之邱吉爾會晤;加上重慶聲援甘地獄中絕食、支持印度民族自決,雙方關係更無法彌縫。英方完全不理會先收主權、再議治權之「自由港」方案自是意料中事。及至1943年12月開羅會議,在羅斯福總統支持下,蔣中正向邱吉爾重提香港主權,後者悍然回應:「我出任首相不是來主持大英帝國之瓦解」。在美方圓場下,香港主權之回歸又無寸進。

1945年2月雅爾達會議討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之權限時,邱吉爾為預防中方提案交回香港,特別強調安理會不能強迫歸還香港。儘管邱吉爾在1945年7月底大選落敗,繼任的工黨政府沿承其強硬立場,蔣中正雖四度致函杜魯門總統,希望日軍投降後能由中國戰區代表在港受降,但均不得要領。中方8月23號之方案,是蔣中正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身分,授權英軍代表受降,但同時委任中、美將領參與。當英國派出海軍少將夏慤(Cecil Harcourt)率太平洋艦隊自菲律賓蘇比灣趕赴香港受降,重慶當局又讓一步,同意以夏慤為中國戰區代表,勉力維持面子。而在8月24日,蔣中正下令羅卓英將軍率第十三軍進入非永久割讓之九龍。張發奎將軍口述歷史(2008年鄭義譯校)提及,8月30日自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處得悉,原有意以張就近受降,但「屈服於美國的壓力」而不果。不過,外交壓力之餘,張將軍也許遺忘當日英、中軍力懸殊;夏慤率領之艦隊除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六艘、潛水艇八艘、掃雷艇六艘外,尚有三萬三千噸航空母艦二艘,三萬五千噸主力艦一艘(有十四吋口徑巨炮十門),實非二戰後既無海軍又無空軍之國軍可匹敵。最終蔣中正發出「渝字第六六七三號特急密令」:「九龍羅卓英部,頃接白宮急電,速令所部第十三軍馬上撤離南北九龍,回原地待命」。至此,香港十八日保衛戰引起的主權之爭落幕,英國重返香港。

香港的十八天戰爭文獻不多,中文尤少;而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更是小戰役一場,與抗戰近二十場會戰不可相比,然而,小戰役牽動的香港主權,是近世不少仁人志士曾經共同奮鬥的目標,故此是小戰役大問題,得在近代史框架中透視。十八天戰役本身一直乏缺綜合中、英、日三方材料、兼容三方觀點之專著;2013年香港的兩本新書《圍城苦戰:保衛香港十八天》(邱逸、葉德平、劉嘉雯合著)及《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鄺智文、蔡耀倫合著),相信會為香港史、中國戰區史添磚加瓦,填補重大缺口,在1943年廢除不平等條約已七十年的今天,尤其值得注意。

【2013/12/17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香港保衛戰與主權之爭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8364782.shtml#ixzz2ni2UYe67
Power By udn.com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2/17 上午 02:02:12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港澳回歸中國的疑問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正式回歸中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香港跟九龍分別於南京條約跟北京條約割讓給英國  這是永久割讓的性質  香港跟九龍是不用歸還的

英國必須歸還的只有新界而已  這就是新界一直到1980年代初期都還很落後的原因


新界1898年英國侵占是以租約的名義
也就是說新界是 "租界"
租約99年
其實以當時英國的強大跟中國的衰弱 英國根本沒打算還
只是用租的比較能夠給中國留面子 英國也不用開戰 省錢
想不到風水輪流轉 沒有永久割讓的新界竟成了英國的七吋

英國評估香港問題的時候 就認為如果沒有新界
香港跟九龍的用水 食物都成問題
也沒有辦法派駐很多軍隊
而且沒有腹地 如果有什麼天災 也沒有可供疏散的地方
所以中英談判之初 英國就打定主意 要留就留住全部
香港九龍新界都要留住 不然只保住港九也沒用

中方當時也有類似的看法
不過中方還考慮到一點
港九給英國當殖民地是國恥 而且國土上有殖民地 對國家安全有威脅
所以一定要抓住中方可合情合理收回新界這點 把港九一併要回來

澳門則是1840年鴉片戰爭後,葡萄牙人乘清政府戰敗把香港割給英國之機,在1845年單方面宣佈澳門為「自由港」,任命葡「兵頭」為總督,拒絕再向當地政府繳納租稅。

  

1849年,葡萄牙人趕走清朝駐澳官員,相繼侵佔了澳門半島南端的函仔島和路環島。

  

1887年3月,葡萄牙政府為使其侵佔澳門合法化,利用清政府派拱北稅務司官員前往里斯本交涉鴉片走私的機會,迫使清政府先後在里斯本和北京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北京條約》,其中確認「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澳屬之地與葡國治理他處無異」。

所以澳門是清朝割讓姶葡萄牙的  其實也是不必還  但一樣是賣面子給中國  所以葡萄牙決定跟進英國, 決定於1999年主動歸還澳門.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2/17 上午 02:44:24

 3   3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