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念死無常的意義 ─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您是本帖的第 1419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念死無常的意義 ─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念死無常的意義 ─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卯三、攝念死無常之義分五:一、念死無常的意義    二、修習的方法    三、以聞思決定次第、數量並誓修    四、如理思惟的方法    五、由九種因相決定三種根本

辰一、念死無常的意義

一、念死無常的重要性

念死無常是下士道的入門,也是菩提三士道的入門,本論稱它是趣入一切圓滿之門。

佛轉三次法輪,第一轉就是四諦法輪,其中首先宣說了苦諦,而苦諦的第一行相就是無常,由此可見,無常觀是入道的根本。

佛所說的法歸納起來,就是四法印──諸行無常[1]、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其中,諸行無常也是放在首位,可見無常法在整個佛教當中的地位。

二、觀修無常的必要

觀修無常的必要,就是要生起無願三摩地,無常觀是無願三摩地的根本所依。

眾生執著現世、執著輪迴的根源就是常執,他們不知道“無常是一切有為法的本質,無論是情器還是輪涅所攝的一切有為法,其本質就是無常”,反而執著為常有,所以才會耽著,不肯放捨,即:因為耽著現世而不能趣向後世,因為耽著三有而不能趣向解脫法。

因此,首先必須通過觀修無常,轉變這種常執,即:通過觀粗無常了知死亡時現法毫無利益,如此便會對現法沒有願樂,令心趣向後世法;由觀細無常了知三有諸法剎那不住,第二剎那便成空無,如此便會對後世法沒有願樂,令心趣向解脫法。由此可見,粗細無常的觀修就是產生無願三摩地的根本所依,通過觀修無常可以依次趣入下士道和中士道。

此處所修無常是粗無常,重點落在觀察身命的無常,之所以要修習身命無常,是因為凡夫執著最深的就是所依身,譬如,為保全身體可以捨棄錢財、名位等,而為了保全性命可以捨棄身體的支節。如果認為身體的壽命是常法,那必定會為了讓生命久住,而全力追求財富、受用、名位等;相反,如果覺察到壽命無常,而且死期不定,如此才會重新反省人生的意義。因為心中常常隨念“死亡”,所以能厭離現世,一心為死亡而準備。

假如只是外在的諸法無常,而人的壽命是常法,那麼我們肯定仍會喜愛現法的一切,因為沒有死亡,又何必擔憂後世。只要自己還活著,縱然山河遷變,滄海桑田,也和自己沒有切身的關係,根本無法震動內心。因此,觀修無常的對境主要是自己的壽命,而不是外器世界,觀外器世界無常,觀人類社會無常,都是類比,必須聯想自己的生命無常。

只有觀察到“生命唯一是剎那生滅的自性,生必壞滅,死期不定,而死時唯有正法具有實義”,才能轉變生存的觀念。即通過觀修死亡無常,發現:原來以為現世的財權名位、親友家庭、受用資具等是堅實的生存基礎,現在發現這些在死亡時毫無實義,完全是欺誑的自性;而原先忽視的正法才具有真正的利益,只有畢生致力於修習智慧和慈悲等正法,才能真正有利於死亡和後世。

因此,死亡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如理地觀察死亡,它便會為我們揭示現世欺誑的真面目。因為“死亡”意味著徹底瓦解現世的一切,最後只有一顆心隨業力轉往後世,現世的一切都要分離,無一可靠,從此深刻地體悟到什麼才是“堅實”,唯有佛法才具有實義。如果沒有這樣觀修死亡,就很難轉變常人的觀念,他們始終只會圍繞現世,只會追求現世輪迴短暫的圓滿。

現世主義者認為生存最堅實的基礎就是財權名位、家庭親友等,人唯一依賴這些生存。如果沒有,便覺生活一片空虛,無法存活,但這其實是非常深重的迷亂。稍稍想一下,便會知道,這些都是脆弱無常之法,如浮雲閃電一般,生存倘若基於此等,怎麼會有實義?一旦示現無常,那時只有感受分離的痛苦。死亡時便會脫去層層虛假的包裝,最終一無所有,唯有赤裸裸的心識隨業風飄蕩。所謂我的名譽身分、我的職位愛好、我的住房小車、我的財富、我的傳記等虛偽的包裝,全都會徹底瓦解,被業風吹散,然而黑白二業卻絲毫不會空耗,最堅實的就在這裡。智者們都是在此處覺醒,從而趣入正法。如《集法句經》說:“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如見衰老及病苦,並見心離而死亡,勇士能斷如牢家,世庸豈能遠離欲。”《無常經》說:“外事莊彩咸歸壞,肉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不滅亡,諸有智人應善察。”智者觀察無常時,因為見到一切外法連同自身,都是壞滅的自性,唯有正法不滅,所以才捨棄不堅,將人生轉入修法中。這種轉變的來源,就是善加辨別了不堅與堅實,只有如理地辨別,心中才能斷然決捨。

三、應當發起何種念死之心

明白上述道理之後,進而要確定應當發起何種念死之心。

一般現世主義者的畏死心,其實是畏懼捨離現法之心。這種恐懼來自對現法堅固的執著,以這種顛倒執著對自他、來世暫時究竟等全無利益,因為長期在現法──名利、受用等虛假的基礎上安立生活,以這種貪執力,一旦到了分離時,便無法面對赤裸裸的自我,無法面對空虛的現實,這就是現世主義者對死亡的恐懼。

其實這種恐懼早已潛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只是人們活著時以很多自欺的方法,掩耳盜鈴罷了。每當要面對真實的自我時,就以種種娛樂、無聊的行動填補心靈的空虛。這個世界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娛樂場所、歌舞戲劇、節日筵席、旅遊體育等,人們以此來忘卻死亡,忘卻生存的痛苦。然而,一旦死亡來臨時,這種恐懼便會暴露無遺,沒有任何遮蔽的方法,所以,世人最終都是深深畏懼死亡的。

但這並不是此處所應發起的畏死心,此處所求的並不是拒絕死亡的心,而是坦然接受死亡的心。壽命本來就是生滅之法,雖然不甘願,但也不能免於一死,所以不必考慮死和不死的問題,而是要思索如何面對死亡,以及死後的前程。生前如果能夠修集正法,成辦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因,死時或死後就可以獲得安樂,如果沒有成辦,必定會感受大苦。因此,生存是為死亡作準備,之所以畏死是因為沒有為後世成辦大義,無法坦然面對死亡。

世人畏懼死亡,是畏懼捨離原以為堅實的現世諸法,然而現法本來就不是堅實,畏懼又有何用?修行人畏死,是畏懼未能成辦佛法的堅實,以此畏懼而發奮以暇滿人身攝取心要,成辦後世真正的實義,所以這兩者的體相和作用完全不同。



[1]   諸行無常:“諸行”即諸三世遷流之有為法,其本質剎那生滅。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11/2 上午 09:04:30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