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一個人, 除了聆聽他的話語 , 也必須尊重他的沉默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sees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不再回首... 前眺的遠方 是振翅展往的無語行蹤 ..
生如春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這是為傑尊
德千旺嫫所舉行的放生 ...空行的密意 我等於心默默祈祝
幾百隻的鳥兒飛入眼的遠方後
仍佇立不驚 徐緩寧靜於跟前的 ... 竟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莊嚴
鳥兒啊 有甚麼東西 留在我們共同的記憶迷宮裡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我們注定必須遠行 漫漫的時間之旅 還未抵達我們真正的淨土國度
你的昨夜延伸至我的今時
四處淨是未來與過往 ....
是施予者或掠奪者
是起始者或終結者
慈悲的姐妹
怒目的金剛
世幻境迷
紛紛落且開的櫻花 ~~ 妳 聽到了嗎 ?
與您談談金剛經--(14 )
第九世敏林堪千仁波切開示
林生茂居士口譯
The Eastern Sun 團隊編輯整理
接著,佛陀又問了須菩提:瞭解何以要修持般若波羅密多的意義嗎?
佛陀開示:之所以要依止般若波羅密多的道理,乃因我們所見的一切法,
都是迷惑的境相之故,所以需要依止波若波羅密多。
換句話說,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都是為了平息一切的迷惑。
之後,佛陀又進一步的開示:
現在,也就是眼前所有的一切境相,都是迷惑自心的境相。
那麼,是不是所有一切的境相都是「沒有(無)」呢?
佛陀說:不是這個樣子的 !
雖然說這些都是迷惑的境相,但不能說沒有。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當中所要闡明的是:
並非本來是「有」,之後依此教理,卻變成「沒有」。
而是說:所有一切的這些「有」,也就是我們看到「有」的這些法,它只是個迷惑的現象;它的本質,本來就是不具有、就是沒有的。而並非它本來是「有」,然後我們依法把它變成沒有。( 註 1 )
所以,進一步的,須菩提又再提問:「那麼,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淨土,乃至於一切的教法,是不是也都是沒有的呢?」
佛陀回應:所有開示的淨土與教法等等,都是為了利益眼前的眾生,為讓眾生能夠生起信心之故,所以,在這樣的情境當中,我們說:有淨土,有這些法。
是以,佛陀就再進一步的提及:於勝義諦而言,所有的佛,也並非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等諸般成就之相,這些,也都是沒有的。
佛陀問須菩提:「眼前所看到的佛,是如實的具有佛的身相嗎?」
須菩提故而進一步的向佛提問:「那麼一般我們所謂的佛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所供養、禮敬的對境的佛,到底應如何去親近呢?」
於是佛陀就此開示:倘若我們在這一世中,內心裏因為生起信心,於是向著眼前的對境,譬如:佛像、或各種身相的佛獻供、禮敬等等,也就是以此而依止修行與禮佛。然而,倘若是以這樣的知見修行,在未來世,將是非常辛苦的,亦即這並非正確的。
為什麼呢?
因為現在執持佛的身相,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各種頂髻莊嚴等等,倘若將這樣的身相視之為「佛」,那麼,顯然的,佛住世八十一年,在佛入滅之後,當肉身隨著火化,而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的特徵也隨著火化而消失,那麼,還要禮敬誰呢?也就是說:你現在執著於:以佛的外相視之為佛,而且以此為自身禮敬供養的對象,那麼,到時( 火化後 ),又要以什麼為禮敬的對象呢?如果以這樣的觀念來禮敬佛陀,屆時,失去了對境、就無法禮敬佛了!因此,佛陀便開示:莫僅以佛的身相視之為佛陀,而做禮敬。
所謂的「佛」,事實上,在一切時空中,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只要有眾生需要救渡,祂就具有渡化的力量來救渡一切有情。而非以此色身而已矣,倘若如此,於入滅後就不具有渡化眾生的能力了。因此,所謂的「佛」,其所意指的是什麼呢?──「遠離一切垢、染的智慧心」,那就是佛!
換句話說,佛的心,也就是佛的智慧之心,於一切時空中,其能力不會有任何的消隕之虞:例如:佛的慈悲、力量等等。於一切時空中,佛陀時時為了救渡一切眾生,具有無比的慈悲、力量,能渡化一切有情!這樣的佛心、智慧的心,遠離了所有一切不清淨的貪、嗔、癡、慢、疑等之煩惱意念,當下具足了一切的清淨智慧。所以,當佛陀開示這些義理時,須菩提於聽聞之後,內心立即生起了無比的振憾與感動,自然的流下涕淚,於佛的跟前,極盡其能的供養佛陀。
爾後,佛陀又再進一步的向須菩提開示:於未來世,如果有眾生能依此教法、經典來修持,乃至於修持經典中的四句偈,都能夠積聚無比的福德資糧。因此,如果有人能如實的書寫這部經典,乃至於讀誦、為他人講授經典中的種種義理,都能夠淨除宿世種種的惡緣障礙,得到無比的殊勝功德。
敝人( 敏林堪千仁波切 )在台灣看到很多人發心書寫金剛經,佛教文物流通處也常有贈送金剛經的書寫版本,上方有經文,下方則能書寫,如果能如此淨心書寫,自是具有殊勝功德;一如佛在金剛經後半部提及:如果有人能夠書寫、讀誦,縱使無法讀誦全文,乃至於讀誦其中的四句偈而對他人講述其義理等等,都會產生無比的殊勝福德。
之後,佛陀又再一次對須菩提及大眾做以下的開示:佛,乃如實的證得一切智慧;一如我們所云:具足一切智。那麼,由如實具有一切智的佛陀,其所瞭知與所宣說的金剛經義理,除此之外,其實再也沒有超越《金剛經》這部經典中所涵蘊的智慧了!
這意謂著,以佛所證得的一切智、對其無比的智慧而言,再也沒有超越《金剛經》義理之外更殊勝的智慧了。 因此,這個法門,具有無比殊勝的加持,及不可思議的殊勝。
佛陀,為了修持法門的眾生,其內心能夠真正生起堅定的信心,及如實瞭知佛陀所言的「外在一切事物的真實義理」,為了幫助眾生能夠如實深信、了知的緣故,故而佛陀講演了如此的開示。而佛所說的正法,希望眾生修持的正法,則需要如實的修持,並善用於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境相。
就好比醫生,一輩子在學校學習醫學的理論,畢業後到醫院中,實際將他所學與所瞭知的這些醫、藥的義理與方法,進一步的實際運用與練習。同樣的,我們在學得了《金剛經》中種種的教義之後,進一步的,於內心裏也要如實的運用這些義理;面對境界時,要善能運用義理去修持,才能如實的了知:所有一切的外在情器世間,它都是虛妄不實的。
佛陀云:應該以這樣的方式,如實的去修持,並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
但是,如果因為了解到:這個法門無比的重要與殊勝。卻反而因此於內心裏引生了執著( 執著於這個法門具有無比的殊勝與加持力 );或因為造作了各種惡業,於內心裏升起各種的邪見,而事後想到:這個法門有很大的加持力,所以我來讀誦、書寫這個經典,藉此來淨除自心所造作的惡業,那麼,這是很大的過失!
有一些人,他以為:所有的惡業,是可以懺悔的。惡業就像某一種實物般:造作惡業之後,經由懺悔,惡業就可以被清淨、被消除。因此,往往不畏造作惡業,於惡業造作之後,再以佛法中的各種方法行懺悔惡業。
因此,每天晚上給自己訂功課,例如每天念誦一次《金剛經》,但是,晚上念誦《金剛經》竟是為了淨除白天所造的各種惡業,經裏所講的各種惡事、各種的惡業在白天已然造作,到了晚上,以念誦《金剛經》來懺悔淨化。有些眾生是抱持著這種意念的。只是,若是以這樣的心態與方式而持誦《金剛經》,那麼,《金剛經》中所云的種種殊勝的功德與加持力,是絲毫不會產生作用的。
還有有一些人,於平常努力的造做作殺生或各種重大的惡業,到了一些特殊的吉祥日,便趕忙到寺廟裏進行供養、念經、拜懺等,如果是以這樣的心念來行持善業、或如此的去懺悔自身所造的惡業,同樣的,也不會生起殊勝的功德利益。 因此,於我們日常的行為當中,能夠儘量的去減少惡業的造作與生起,仍是最好的修持。
當然,也有一些人在一生當中,對於法,以強烈堅定的信心奉行修持,但是,儘管如此一心一意的持奉,但在生活中,卻仍遭受無比的障礙與痛苦,這種情形也是有的。
或有一些人,則在奉行佛法修持之後,感覺自己似乎不論如何修持,然而其所面臨與碰到的對境,充滿了各種的障礙,甚至非常的貧窮、處處都是不順心的事,甚而引起內心裏對諸佛菩薩的憤怒,心想:一點都不加庇於我。
再有一些人,平時則是持齋、食素,但是,嗔恨心的習氣,一點也無法斷除,碰到大小事務,動不動就生氣;而有些人,白天在職場上碰到不如意事,晚上回到家時,一生起氣來,就拼命的喝酒等等。
但是,越是在這種情況下,便越要能了解到:眼前之所以會遭遇到這麼多的障礙、痛苦,無非是過去世時,己之所造作的各種惡業,於此際所彰顯出來的果報。而非因為現今在行善,善業就會立即改變這些痛苦與障礙,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因此,在今日所造作的一切善、惡之因,於未來將顯現出其善、惡的果報。就如同我們在農田裏,散播稻子的種子,那麼,由於散播的是稻種,所以最後長出來的就是稻子,絕不會開出玫瑰花朵。是以,在這一生當中,當我們遭遇各種困難與障礙的情況時,要能了解:這些無非是宿世所造作的惡業,其所顯現的種種果報。
各位要能了解到:我們在此生當中,譬如於修行中,倘若能如實的去修持「忍辱」,就能因由修持忍辱的福德,於來世,感得相貌莊嚴的果報。譬如於過去生中,曾多行佈施,那麼在這一生,自然能擁有廣大的財富。再如過去生中,倘若曾累積諸多的智慧資糧,自然的,於此生顯現的就是:具有學習與瞭知各種教法的能力,而且不會碰到困難與障礙的境況。如果是持守清淨戒律,於此生或來世,自可獲得具種姓的身相。
就如同過去諸多的成就者,他們也曾如斯開示:於畜牲當中,大家能發現有一些狗,出生於主人善待的環境中,不但享有豐盛的食物,同時在其他各方面的需求也都具足,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一個眾生,在過去世曾行廣大的佈施,由於佈施的結果,故而於此生,感得好施主來供養其具足的飲食與所需。但是,相對的,因為在過去世當中,沒有持守清淨戒律之故,所以此生失去了寶貴的人身,而淪於畜生道,生為狗身。這樣的道理,許多成就者都曾有類似的開示。
至於所謂的持戒,並非一定要出家,才算持戒。
持戒所指的是:任何人,涵括在家者,都可以持戒。因此,也並非單謂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等等才需要去守持「不妄語」等諸戒律。
不妄語是乃至於平常的在家居士都應儘量持守的善業,造作妄語則是一種惡業。所以,不要認為:持戒,是出家眾才必須要做的事;誤以為只有比丘、比丘尼才能、才需持戒,並不是這樣子的。修行上一般最基礎的過程,本來就需要持戒。
以一個出家者而言,出家之後,一些特別需要守持的,譬如說:剃髮,守持一些特殊的戒律等等,這是出家眾需要守持的。但是一如妄語、邪淫等等,這些則是共一切在家居士所需共同守持的戒律。
關於妄語,於現今這個時代,也就是我們常謂的一些「不真實的話語」、或是「虛構」、「自欺騙人」的言論。在這一生當中,倘若我們時常妄語,那麼在來世,所感得的便將是:所講的話不會具有甚麼力量,也就是不具有「語的力量」!
什麼是「語的力量」呢?
譬如說:五十個人在一起,大家一起出席一場會議或是討論事情,在那當下,雖然有的人沒有很高的權勢或地位,但是其建言,大家都會聽從與相信,這就是一種語的力量。這是因為在過去世中,其講「真實語」,沒有造作妄語的惡業,所以感得如斯「語的力量」。
關於前面所講的這個情況,敝人(敏林堪千仁波切)常於群眾當中看到、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僅管那人並沒有很高的權勢地位,但其所言,對他人就是具有深遠或立即的影響力等等。這些都是昔日如實「真實語」之果,也就是因過去生中語業清淨的緣故所感得,這在人群中是可以觀察得到、與看到的現象。
(敏林堪千仁波切) 問 :以你們的角度觀察,你們曾觀察到這種現象,相信這是真實的嗎 ?
眾紛答 : 有,對 !
(註 1:此處之”有”,可看為”實存”之解讀,意思是:一切法之本質是沒有(空性),即無”實存”的現象,而一切法的顯相,是因自心的迷惑而產生的,金剛經的教法,是指出我們的心因被迷惑而有一切法之顯相,進而告知如何自心不被迷惑 )
( 待續 ~ PART 14 )
......................
◎本官方部落格並未以「部落格名」成立「相似名稱之佛學會」。懇請十方支持「敏林堪千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多年來的默默努力 ~ 感恩您 ! 唯願 :永具菩提心 !
¸¸.•*歡迎點閱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臉書網頁 : http://www.facebook.com/mindroling )(◕‿◕✿)*♥ღ ♫ ♫¸¸.•*¨*•♫♪ Thank you !
§ 相關延伸閱讀 :
【與你談談金剛經 ( 7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225&next=3209&l=f&fid=16
【與你談談金剛經 (8)】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03&prev=3328&next=3225&l=f&fid=16
【與你談談金剛經( 9)】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125&prev=130&next=94&l=f&fid=16
【與你談談金剛經( 10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56&prev=-1&next=3344
【與你談談金剛經( 11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64&prev=3389&next=3356
【與你談談金剛經--( 12 )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94&prev=3416&next=3389
【與你談談金剛經 ( 13)】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429&prev=3468&next=3422&l=f&fid=16
◎圖文版權所有‧ 懇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欲轉貼引用, 敬請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對唯一中文官網‧【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The Eastern Sun Group‧敏卓林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