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陀說,世界上沒有一條路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除了靜坐之外。
2.經行能訓練專注力,增強意志力,幫助我們順利完成工作。
3.心總是不斷跑出去找麻煩,拿垃圾回來,徒增自己的煩惱。因此要用呼吸這條氣,綁住心,殺掉心,莫令它四處攀緣。唯有如此,才能解決不斷煩惱的問題。
4.無法天天練習靜坐的人,可以試試睡前作清清楚楚的吸氣、吐氣,放鬆全身,使肉體全然休息,心也休息。如此,隔天起床會感覺很舒服。
5.呼吸時,心隨氣息的進、出而進、出,表示心還不定。吸氣、吐氣之間,觀照一下有沒有疑問昇起。吸氣、吐氣時,發覺心昏沉,當下馬上提高警覺心
6.吸氣、吐氣時觀照有沒有過去的、未來的事在心中翻滾;有沒有生氣、貪愛浮現。若有,當下要它消失,專注於一呼一吸就好。
7.心與息的關係:
一、貪心的人,呼吸快速。
二、瞋心的人,呼吸呈現粗、熱。
三、痴心的人,往往感覺不到呼吸。
四、尋心的人,想太多,呼吸呈現粗、散。
五、信心的人,老實,呼吸較有規律。
六、覺心的人,能時時覺察到氣的變化。以上可當作六面鏡子,用來體察自己的人格。
8.身跟心可以藉由呼吸連接成為一體,使身、心相依於息。
9.吸氣與心分離,各走各的路,表示缺乏警覺心。此時必須靠靜坐,讓兩者合成一條路,如此才會安詳、安全,所有心靈上的問題也都能回答。
10.生命有兩條路最重要。一條是呼吸,一條是心。但心太雜亂了,每天不斷地想,不斷地想,所想的多半是不好的成分。因此,要常常觀照心,讓雜染沈澱,逐漸達到清涼。
11.禪坐一段日子後,身心可能出現一種和諧自然的節奏,整個人會感覺非常舒服。
12.要如何才能時時擦掉內心的雜染呢?靠專注的吸氣和吐氣。猶如走鋼索的人,全神貫注於腳下,專注不散亂,保持警覺心,達到如如不動的境地,外在聲光影響不了他,此時心中便不容易帶有雜染。
13.在禪坐中,學習讓外界事物進入六根一閃即過,不去黏著它,或受它影響。只是如鏡子般,看著它的生與滅,則不會有煩惱。
14.靜坐有如擠牙膏,慢慢擠出內心的煩惱。又像擦黑板,時時擦乾淨板面上的灰。
15.煩惱或悶氣浮現,靜下來注意呼吸,長吸長吐三次,煩惱或悶氣當下消失。練習每天靜坐,處理煩惱較快,可以立即切斷。
16.生活上往往出現許多結,這些結來自眼看、耳聽、鼻聞、舌嚐、身觸、心想……,障蔽了我們,使我們看不到佛陀。
17.有人因為內心有問題、煩惱而出家。然而佛陀看到出家的大樂,而捨棄在家的小樂。選擇出家,可使生命自在快樂。
18.經常思維以下法義,有助於我們遠離煩惱。
一、無常。
二、無我。
三、一切皆不淨,即使外表美麗,本身仍然屬不淨。了知這一點,則能離貪、攀緣和執著。
四、肉體無用。
五、能捨。
六、不執著,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七、寂滅(出離,解脫)。
八、世界上沒有一樣可靠的東西,生活的所需非常單純,不需一味追求外在的物欲。
九、諸行是不可愛的。物質和心所造之物,不永恆,會不斷變化。
十、時時懷著警覺呼吸。經常提醒自己這十樣,就是在修行。
19.為何許多人都不快樂?主要原因是不去看自己的心。
20.擁有金錢是寶藏?還是苦惱?有人病到快死了,心中仍惦記著存款,豈非愚痴?
21.有人手握金錢,但心中仍充滿貪念,一心向外爭奪 這不正是自尋苦惱嗎?
22.擁有的越多,是否快樂就越多?擁有子女、財產、樓房,但痛苦還是不斷產生,生、老、病、死照舊,並無長久的快樂。
23.有幾個人真正知道自己的心?若對自己的心不清楚,則離佛陀所說的覺還相當遠。
24.天天生活不快樂,或不懂怎麼快樂,那他將是個可憐的人,因為他的生命被愚痴和無明所籠罩。
25.問問自己:內心有沒有長期以來累積的仇恨、鬱悶、嫉妒、懷疑……等等情緒?它們如同堆積成山的垃圾、污泥一般,早一天倒掉則心中舒暢愉快。
26.人何時才會快樂?當原本所討厭的人,我們不再討厭他,就是最快樂的人。
27.不要讓一句話左右我們的心,要自己作心的主人,不要盲目。
28.如果受別人一句話的刺激就記恨一輩子。每次想到那個人,和那句話,全身便怒火焚燒,痛苦難耐,此乃愚痴之人,十分可憐。
29.每天起床時告訴自己:「原本討厭的事、工作,我們不去討厭它。」如此,任何紛擾都不能煩惱我們。
30.平時多練習看自己的心,不要當心的奴隸。只要能改正我們的觀念、心態和行為。依正法而行,佛陀自然在我們身邊。
31.佛陀對一切眾生全然平等。學習佛法,乞丐與國王相同,佛陀平等教導,無尊卑上下的分別心。
32.如果有人到死都沒有機會聽聞佛法或改變他的心,他活得越長久,就帶給自他越多的傷害。
33.佛陀是何許人?佛陀是真理的發現者、生命的導師、最簡單的人、最清淨的人。佛陀絕不會離開生命談佛法,此可作為檢視正法的標準。
34.佛陀未依靠外力,自己覺悟,可說是個自力的人。佛陀不求別人的崇拜、安慰、讚嘆,本身就是一位自力之人。
35.佛陀不要求弟子依靠他,或聽命於他。佛陀教導弟子作個自力的人,而他本身即是最好的示現。
36.佛陀完全放棄名和利,世俗的東西無法影響佛陀。所謂八風吹不動,任何毀、譽、苦、樂,都不會動搖佛陀平靜的心,即所謂如如不動的境界。
37.觀世音菩薩意為能觀聽世界苦惱的聲音。觀身心生活是苦,觀眾生與自己同在受苦,慈悲心自然湧現,當下便是觀世音菩薩。
38.佛陀見到受苦的人,不會表現出特別難過。並非佛陀不慈悲,而是佛陀滿知其因緣果報,對受苦者的因果業力了然於胸,故不表現悲傷或感動。
39.努力拜佛,佛陀不會因此而感動。不拜佛像,佛陀也不會罵我們。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覺」。想藉拜佛像得到保佑,不如靠自己保佑自己。因為是我們自己產生覺心,先皈依自己,才能皈依佛、法、僧。
40.佛法可以保護我們,幫助改掉不好的行為、感受、觀念和習氣,建立良好的人格。
41.學佛的目的是為了快樂。西方人稱佛教徒是最快樂的人。要如何成為最快樂的人?須注意三方面:行為、言論、心地。倒掉心裡面的各種垃圾,便個人在身、口、意三方面均成為最美的人。
42.有些父母很喜歡控制孩子,不論在生活上,學習上,與趣上,甚至思想上都要干涉,造成孩子的負擔和痛苦。看看佛陀,他曾想控制別人嗎?佛陀崇尚自由,他以正法教導人們,從不勉強,也不指使他人。只有自發地學習佛陀,這樣才輕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