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逐年增 中國知識分子壽命比常人少10歲
11月11日晚上10:00,響水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副中隊長任海華,在連續工作38小時後不幸猝死,享年37歲。這一消息再次敲響了人們預防過勞死的警鐘。
過勞累死屢見不鮮
2004年4月8日晚,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連續忙碌幾個星期後,去健身房健身,突然心臟病發作搶救無效死亡。2005年7月2日晚11時,著名電影演員古月因突發心肌梗死而猝死。2005年8月18日凌晨,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因心臟病突發猝死。
除了名人的猝死引人震驚外,近年來高級知識分子英年早逝也屢見不鮮:年僅32歲的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學者蕭亮中,36歲的清華大學電機與應用電子技術系講師焦連偉,46歲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煥,36歲的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勇等,他們早逝的誘因都被認定為是過度勞累。
而在南京,因為過度勞累猝死的病例也不少見。前不久,南京某著名高校一位30多歲的女博士,在做實驗時突然暈倒,送到醫院時已搶救無效。醫生檢查發現,死者全身器官已經提前衰老。
過勞死「瞄上」年輕精英
「過勞死」指的是長期慢性疲勞後誘發的猝死,即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出現致命的症狀。
省人民醫院心臟科副主任李新立教授表示,但凡因為過度勞累猝死的病人,多半有心血管病,年老的多為冠心病等,年輕的則以心肌病、心肌炎居多,但這類人要麼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麼對這些疾病置之不理,在長期高強度工作下,人體的防禦功能就會下降,從而誘發猝死。李新立教授說,很多猝死病人都死在家中,因此很難統計每年的猝死人數,但從送到醫院搶救的病人來看,目前過勞死病人正在不斷上升,而且以知識分子、精神勞動強度過大者等腦力勞動者居多。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馬根山教授說,他們的統計資料顯示,在醫院每年收治的數千名冠心病患者中,年輕的精英人才佔到了近10%;過去心肌梗死病人發病年齡都在50歲以上,而現在有的病人只有30多歲。馬根山教授說,精英人才由於工作繁忙,容易忽視自身健康,往往等到「累倒了」才開始重視。
專為高端人群提供保健服務的南京愛可健康咨詢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他們從為期兩年的健康市場調查中發現,肩負重任的知識分子平均壽命與國人平均壽命相比,要低10歲左右;專家教授、企業經理、領導幹部疲勞綜合征的發病率高達50%。
自我檢查預防過勞死
李新立表示,其實過勞死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知道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規範用藥,沒有發現健康出狀況的人,如果工作強度過大,也要定期體檢,以便及時發現疾病進行治療。通過對自己健康的掌握,是可以預防過勞死發生的。
此外專家表示,日本學者列舉出27項「過勞」症狀和因素,其中有7項者,就有存在「過勞」的潛在危險;有10項者則隨時可能發生「過勞死」,一定要引起重視。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3、突然覺得有衰老感;4、肩部和頸部發木發僵;5、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6、有一點小事也煩躁和生氣;7、經常頭痛和胸悶;8、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電圖測試結果不正常;9、體重突然變化大,出現「將軍肚」;10、幾乎每天晚上聚餐飲酒;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12、經常不吃早飯或吃飯時間不固定;13、喜歡吃油炸食品;14、一天吸煙30枝以上;15、晚上10時也不回家或者12時以後回家占一半以上;16、上下班單程占2小時以上;17、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18、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19、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20、星期天也上班;21、經常出差,每週只在家住兩三天;22、夜班多,工作時間無規律;23、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24、升職或者工作量增多;25、最近以來加班時間突然增加;26、人際關係突然變壞;27、最近工作失誤或者與人發生不和。
在近5年內,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有135位教授死亡,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3。3歲。昨天,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在北京論壇「公共衛生與和諧社會的建立」分論壇透露了此消息。
殷大奎在論壇上作了題為「發展中國家慢性病的預防與控制」的主題報告。他說,目前,在中國與生活方式等有關的慢性病患病率逐步上升,比如肺癌、乳腺癌、大腸癌等的患病率比10年前幾乎翻了幾倍。在知識分子中,存在著嚴重的「過勞死」現象,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僅為58歲,比普通人平均壽命少10歲。近五年來,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去世的135名專家和教授,平均年齡僅為53。3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曉光研究員之後的發言印證了殷大奎的觀點。楊曉光說,調查顯示,在我國18至44歲的成年人中,有83%的人沒有參加體育鍛煉。他說:「如果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繼續下去的話,未來我們會有4億人超重,2。1億人患病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