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戰略高手軍事國防版(Life論壇) → 【轉貼】解放軍渡海作戰新利器..為台海戰爭作了準備

您是本帖的第 214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解放軍渡海作戰新利器..為台海戰爭作了準備
老佛爺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左冷禪
文章:1507
積分:1715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2月17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老佛爺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解放軍渡海作戰新利器..為台海戰爭作了準備
解放軍報,刊登了一扁介紹,裝甲兵某研究所總工程師張志兵,衝擊新課題 讓「陸戰之神」更神的官方報道,透過這篇文章的字裡行間,做為一個軍迷,卑人還是發現了點--地雷的秘密--呵呵,

在文章的第一大段有這樣一段文字:1997年,總部決定對某型裝甲裝備實施改造,並組成了一個軍方與地方研製廠家相結合的攻關體系。對現有裝備實施改造,最難的就是一個「變」與「不變」的度的把握。當時,張志兵為廠家提供了3條技術途徑:加輔箱;重新設計推進器;提高發動機馬力。他指導廠家解決了「薄殼式車體與大口徑火炮匹配」這一技術難題,為該裝備在部隊迅速形成戰鬥力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該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段文字中的:加輔箱;重新設計推進器;提高發動機馬力。他指導廠家解決了「薄殼式車體與大口徑火炮匹配」應該指的是我軍兩棲裝甲部隊的63A式水陸兩棲坦克,薄殼式車體指的是63A式水陸兩棲坦克的薄裝甲,大口徑火炮,指的是63A坦克換裝105毫米新型坦克炮.

在文章的最後二段文字中這樣寫到:

針對未來軍事鬥爭的需要,上級要求研製某新型裝甲突擊裝備。......經過艱苦攻關,「車與船的結合體」這一充滿智慧的新概念,在張志兵的腦海裡逐漸成型。接下來,他們又在如何降低阻力,怎樣增大推力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為了驗證該論點的成立,張志兵多次找廠家做試驗,終於為該裝備的研製提供了科學可行的論證方案。

這段文字中的:某新型裝甲突擊裝備.....,「車與船的結合體」....如何降低阻力,怎樣增大推力......很明顯的是指我軍為適應台海作戰的需要,正在研製新型高速的第三代兩棲主戰裝備,可能類似於美軍新研製列裝海軍陸戰隊的高速兩棲突擊戰車(AAAV).AAAV的水上速度有了「劃時代」的提高,海上對岸衝擊速度將達到20節左右。

如果我軍這種,具有高度兩棲機動能力新型裝甲突擊裝備研製成功,那麼 在未來台海戰役,我軍發起「超地平線突擊登陸」作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中國版的AAAv能夠在台軍主要岸防火力的有效射程以外下水,發起「超視距」的兩棲攻擊,高速穿越敵岸防火力控制區並迅速突擊上陸,與搭乘直升機的我特種突擊著陸的部隊密切配合,一舉達成登陸作戰的目的。看來這幾年我軍各部門,圍繞台海作戰是真打真準備.

泉南海軍上士/007兄弟

2004年12月1日晚於泉州

[附2004年12月1日解放軍報第9版原文]

張志兵衝擊新課題 讓「陸戰之神」更神

於希海 詹自飛 本報特約通訊員 靳賢鋒


人物小傳:張志兵,裝甲兵某研究所總工程師,總裝科技委兼職委員、總裝裝甲車輛技術專家組成員。先後組織和參加了30多項重大課題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15項,被評為「全軍武器裝備優秀科技工作者」。
一種武器裝備從形成到發展,論證階段是最
關鍵的。隨著新裝甲裝備的不斷更新換代,作為代表軍方負責論證工作的科研人員,張志兵提出「前伸後延、深化中間」的新工作思路。「前伸」,就是向技術預研和技術綜合演示驗證方面深入;「後延」,就是向工程研製階段擴展。1997年,總部決定對某型裝甲裝備實施改造,並組成了一個軍方與地方研製廠家相結合的攻關體系。對現有裝備實施改造,最難的就是一個「變」與「不變」的度的把握。當時,張志兵為廠家提供了3條技術途徑:加輔箱;重新設計推進器;提高發動機馬力。他指導廠家解決了「薄殼式車體與大口徑火炮匹配」這一技術難題,為該裝備在部隊迅速形成戰鬥力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該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初,上級將新型裝甲裝備體系研製的重任交給研究所。作為總工程師,張志兵心裡最清楚:新形勢下的軍事鬥爭準備,越來越強調體系對抗。張志兵和戰友們跑部隊、搞調研、查資料、算數據……無數個不眠之夜換來了纍纍碩果。建立「新型裝甲機動力量」、形成「新型裝甲突擊系統」這一全新概念,被張志兵科研組開創性地提出,它把裝備種類、裝備編配及部隊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使三大類數十種裝備通過有機結合形成相互聯繫的三個戰鬥力系統。專家們評價這套論證方案:特色鮮明,有利於成體系成建制形成戰鬥力,提升了裝甲裝備的作戰功能。

針對未來軍事鬥爭的需要,上級要求研製某新型裝甲突擊裝備。張志兵帶領高工姚建武、工程師劉向前等,向新課題發起了衝擊。那可是一段常人難以想像的日子。幾大箱理論書籍擺在了張志兵跟前,他成天盯著計算機屏幕,常常是有人提醒說吃飯了,他才到食堂。吃完飯他又回到實驗室。一到晚上,如果沒人提醒,他就會熬個通宵。

經過艱苦攻關,「車與船的結合體」這一充滿智慧的新概念,在張志兵的腦海裡逐漸成型。接下來,他們又在如何降低阻力,怎樣增大推力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為了驗證該論點的成立,張志兵多次找廠家做試驗,終於為該裝備的研製提供了科學可行的論證方案。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7 上午 07:25:3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