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般若攝頌淺釋》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丑二(宣說道般若不可得)分二:一、所行;二、所止。
寅一、所行:
菩薩通曉證知時,思維無生如此行,
起大悲無眾生想,此即行持勝般若。
前面講了行持般若的補特伽羅不存在,下面講般若不存在。任何一位菩薩,他在通曉緣起顯現的萬法如幻如夢存在的世俗法相,與證知一切體相不可得的勝義法相時,就會從因、果、本體三方面觀察一切萬法,並再再思維無生之理,最後也能安住在這種最殊勝的境界當中。為什麼呢?因為,只要通過長期聞思修行,最後自己真正有所領悟時,就會行持這一點。比如,有些人中觀學得很好,所以他終身也不會放下中觀的境界;有些人覺得念咒語最殊勝,那他也不會放棄這一點。
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呢?因為很多眾生都不懂世俗和勝義的法相,所以他會對他們生起無緣的大悲心,但並沒有眾生之想。其實,這就是真正的智悲雙運或現空雙運,誰能做到這樣,那他就在真正行持般若波羅蜜多。所以,在名言中一定要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而勝義中連眾生的想也不能有。《金剛經》亦云:“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有人會想:有時候說眾生存在,且要度化眾生;而有時候卻說眾生相不存在,所以無眾生可度,我真有點接受不了。其實,這就像《定解寶燈論》所說那樣[1]:雖然在凡夫人面前看似相違,但實際並不相違。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為了攝受某位學生,一會兒說你可以好好地玩,並把玩具交給他;一會兒說不準玩,你應好好讀書。對學生來講,雖然他不一定能理解,但作為老師,他所作所為皆有密意。另外,作為老師,他根本不願意玩這些玩具。就像無垢光尊者在《七寶藏》中所說那樣:孩童手中的玩具到了老年人的手裡,就會覺得毫無意義。同樣的道理,雖然得到菩薩果位的聖者會在幻化中度化可憐的眾生,但他們卻遠遠超越所化眾生的境界,即沒有眾生之想、度與不度之想,等等。但這樣的境界對凡夫人來講確實很難接受,而一旦獲得聖果則能瞭如指掌。
所以,對不能接受現空雙運等甚深境界的人來講,大家一定要好好發願,並虔誠祈禱上師三寶。若能生起這樣的境界,就能於空性界中度化天下無邊的眾生。對末法時代的眾生來講,祈禱非常重要;因為依靠自力戰勝一切魔障非常困難,而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無上咒語和上師所傳不共竅訣等的威力,則能無餘遣除一切違緣。同時大家也要發願長期行持般若波羅蜜多法,當然這也是每一位大乘修行者的究竟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