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2012.02.13 楊宗興/台北報導
明(14)日就是西洋情人節,很多人都會買一份巧克力送給男女朋友,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原料來自西非的巧克力,卻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血淚辛酸。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負責人余宛如指出,這些巧克力原料來自戰亂頻仍的西非國家,這些國家充斥奴隸買賣及童工,稱為「血汗巧克力」不為過。她呼籲大家發揮消費者的力量,要求業者提供公平貿易的巧克力,以提昇可可農的收入進而解決奴工、童工問題。
今(13)日中午的「開放編輯室」節目邀請到「給西非兒童的希望巧克力」臉書活動發起人陳怡秀,以及余宛如,一起來共同探討「血汗巧克力」的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透過公平貿易改善西非可可農民的生活。
陳怡秀指出,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主要產自西非,很多西非國家種植可可豆都與曾被西方國家殖民有關,所以巧克力的歷史與西方殖民史息息相關。她也表示,這些國家由於長年戰亂,政經情況都很不穩,人民收入普遍偏低,種植可可豆就成了當地人民生活的唯一依靠,然而由於國際跨國企業的壟斷,可可農必須忍受極低的收購價格,而且也造成了童工的被虐待及超時工作等情況。
余宛如補充說,全世界80%的可可原料掌握在2家跨國企業手中,而且可可豆的價錢其實是在國際期貨交易的市場上決定,對於可可農來說,完全沒有議價的空間,只能任由跨國企業宰割、剝削,陷入貧窮的無限循環中無法自拔。「一包100元的巧克力,其中有5成都被品牌商賺去,3成由通路商、運輸商瓜分,真正進入可可農口袋的不到5元」,
余宛如說,正是為了突破這種壟斷、操控收購價格的結構,公平貿易運動因而產生,在國外已經推動了幾十年,但在台灣還是非常新鮮的概念。她表示,透過公平貿易的認證,貼有公平貿易標章的產品,其原料透過公平貿易取得,供應者將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進而改善生活水準,也可以讓童工問題獲得某種程度的改善。
陳怡秀說,以前跟身邊朋友提到公平貿易的概念,往往被當成「激進份子」,但現在越來越多人認同公平貿易,紛紛詢問她哪裡有賣公平貿易的產品。但是她很遺憾地說,台灣很難買到公平貿易的巧克力產品,所以她強調,並不是要消費者「不吃巧克力」,而是希望消費者向通路商反應,希望能夠買到公平貿易的巧克力產品,讓廠商願意引進更多的公平貿易巧克力。
[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