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入中論廣釋.日光疏》 月稱論師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益西彭措堪布 著疏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30
甲貳、譯禮
頂禮曼殊師利童子
此句是雪域大譯師尼瑪扎巴(日稱)在譯作之前的頂禮句。佛經中云:印度東方有五台山,山中有文殊菩薩顯現為十六歲童子之莊嚴妙相而隨緣隨分度化眾生,故經中稱彼為孺童妙吉祥或童貞妙吉祥。文殊菩薩亦名曼殊師利或妙吉祥童子。在此為示皈敬,祈求加被,增上順緣,消除違緣諸障而禮敬本具智悲雙運的童子妙吉祥菩薩。
藏地曾有金剛手菩薩化身的藏王赤熱巴巾,他執政時對經、律、論三藏分別制定了三種不同的譯作頂禮句:若是翻譯“經藏”則應以十方諸佛菩薩為譯禮的對境,因為經藏是諸大菩薩於佛所咨啟,佛陀慈悲誨諭善巧酬答而有之故;若譯“律藏”則應以遍知釋迦牟尼佛為譯禮的對境,因為因果微細奧妙,開遮持犯的善惡業果難測難辨,唯佛遍智能洞明鑒知、無誤宣說故。若譯“論藏”則應以曼殊師利童子為譯禮的對境,以森羅萬象之諸法體相千差萬別,分類極多、微妙難測,唯依智慧方能如理破析、辨別了悟。而文殊菩薩乃三世諸佛智慧的總集,故為求得智慧的加持與悉地而如是稱頌頂禮。因此遵循王敕欽定,依譯作的頂禮句則知《入中論》屬於論藏中的論部所攝,故頂禮文殊師利菩薩。
頂禮的必要:主要是為了在譯作過程中遣除一切違緣,有增上一切順緣、明確該論屬於三藏何類所攝以及遵循王敕欽定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