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教書7年,為何一直擔任代理老師?
A:我對教學有很高的熱忱,畢業後,在新竹實習1年,教育部開啟這扇門,讓很多非師範生能擔任教職,但沒控管好,變成僧多粥少;加上學校重視主科,藝術人文課少,我當時只能以北部學校為主,後來被一所私校以1年1聘聘用。校方通常以少子化為由,遇缺不補,改用代理老師。在教書過程,我觀察到那所學校裡的學生龍蛇雜處,學生反社會人格明顯,不是抱怨、言語攻擊老師,就是破壞學校。教務處及董事會講求的教學方式死板,不重本質,校長注重名師,為招生,常鼓勵老師曝光。學校要的不是溝通與討論,而是速成。
教育熱情全被澆熄
學校面對教育部的評鑑,也會黑箱作業。像學校為爭取「高中職優質化」、「高中職社區化」,就叫各科老師回家製作報表,做足表面工夫後,經費140萬撥下來,可是這筆錢是否用在學校,沒人知道。
台灣花那麼多錢辦教育,像推行「12年國教」之前,先推「公私立齊一方案」,學生學費繳得低,家境清寒、身心障礙、原住民還可獲補助,這是國家的德政,但這些錢也是納稅人的錢,學校辦學辦得差,校長只要透過應酬,學校就被評鑑為優質學校,但學期結束,10幾個老師提離職,這不是辦學有問題,是什麼?
Q:你還教得下去?
A:校方不斷用錢買老師,那些老教師就領薪水,等退休。看著整個教育體制淪喪,學生動不動就告老師,教育對我來說,變成只是一份工作,熱情全被澆熄。老師在合理狀況下處罰學生,有何不可?現今教育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想學西方教改,又學不到精髓;想推樂學計劃,但學生下課後都衝補習班,哪裡樂學?所以我第3年就離開學校,改去賣手機。
Q:真的放棄教職?
A:賣了半年,受姊姊感動重回學校。我大姊、二姊在東部教10幾年書,班上都是5、6個原住民學生,她一個班帶好幾年,常幫學生準備文具,學生家裡窮,就幫他們找衣服、書本,從小培育孩子人格。我姊說,孩子品格好,未來做什麼都好。
後來我報考到偏遠地區的學校教書,雖然台灣在教學上,還是以國英數優先,但我決定以人文藝術課程為主。也許是我在北部的教學經驗,我觀察都市孩子接受那麼多次文化,視野開了,但是好是壞很難定論。我倒感覺到偏遠地區的學生,因沒有太多干擾,創造力更富足,學習專注力較強。教表演藝術後,學生們更認識自我,在學習過程肯定自己,讓他們獲得抒發,也讓我找到在教學上的自我價值。
記者許家峻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