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的開示:怎樣能使地獄重罪轉為現世輕受?(犯邪淫的同修值得好好參考 ...)
出自《大般涅槃經》
…………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轉地獄報現世輕受?”
“善男子,若有修習身、戒、 心、慧,如先所說,能觀諸法同如虛空,不見智慧,不見智者,不見愚癡,不見愚者,不見修習及修習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則能修習身、戒、心、慧,是人能 令地獄果報現世輕受。是人設作極重惡業,思惟觀察能令輕微,作是念言:‘我業雖重,不如善業。’譬如氎華雖復百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如恆河中投一升鹽, 水無醎味,飲者不覺;如巨富者,雖多負人千萬寶物,無能系縛令其受苦;如大香象,能壞鐵鎖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復如是,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惡業羸弱。 我能發露忏悔,除罪惡業,能修智慧,智慧力多,無明力少。’如是念已,親近善友,修習正見,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見有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之者,心生恭 敬,兼以衣食、房捨、臥具、病藥、華香而供養之,贊歎尊重,所至到處稱說其善,不訟其短,供養三寶,敬信方等《大涅槃經》、如來常恆無有變易、一切眾生悉 有佛性。是人能令地獄重報現世輕受。善男子,以是義故,非一切業悉有定果,亦非一切眾生定受。”
…………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現輕報轉地獄受?”
佛言:“善男子,一切眾生若具 五事,令現輕報轉地獄受。何等為五?一者、愚癡故,二者、善根微少故,三者、惡業深重故,四者、不忏悔故,五者、不修本善業故。復有五事:一者、修習惡業 故,二者、無戒財故,三者、遠離諸善根故,四者、不修身戒心慧故,五者、親近惡知識故。善男子,是故能令現世輕報地獄重受。”
…………
按:從 世尊的開示中,我們就能夠知道如何令罪業重罪輕報的方法,不論過去造了多麼重的罪業,最可貴的就是在於能夠認識錯誤、改過自新,並且將功補過,人的心的力 量很大,亦能造惡,也能造善,我們就善用自己的心造無邊廣大的善、並且發大誓願、發無上菩提心,如此一切罪業皆能消除。
普賢行願品為什麼滅罪的威力這麼大,這就是因為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如同虛空般的善業,如大海般,任何惡業皆能消融在這廣大的菩提願海中。
故過去造諸罪業,我們不能氣餒,要把對因果的恐懼轉化為廣修善業的動力,精進的造眾善業,利益眾生,如此過去的罪業亦為菩提道之增上緣。過去的惡業亦如世尊開示一樣:“非一切業悉有定果,亦非一切眾生定受”。
世尊的開示:犯邪淫後如何令邪淫的果報變小或消除
摘自:《正法念處經》卷第一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
法。觀察法行。雲何邪淫。此邪淫人。若於自妻。非道而行。或於他妻。道非道行。若於他作。心生隨喜。若設方便。強教他作。是名邪淫。雲何邪淫得果報少。若
邪淫已專心忏悔不隨喜他。遮他邪淫。示其善道。彼邪淫業不具足滿。離邪淫意。修行善戒。如是邪淫。得果報少。不決定受。如是三種身不善業。得果報少。果報
輕軟。如是外道遮羅迦波離波阇迦所不能知。非其境界。並天世間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諸天人等所不能知。除我聲聞。從我聞故。知業果報。更無教者。
……
雲何邪淫得果報少。若邪淫已專心忏悔不隨喜他。遮他邪淫。示其善道。彼邪淫業不具足滿。離邪淫意。修行善戒。如是邪淫。得果報少。不決定受。
大概意思:
如果造了邪淫的罪業,如何令邪 淫罪業得到的惡果少呢,就應該對自己所造的邪淫罪業專心的忏悔,忏悔也就是認識錯誤、承認錯誤、並且發願以後永斷一切邪淫,這就叫真忏悔,而且這個忏悔不 是泛泛而忏,要專心,也就是要真誠、深切,要有力度。在自己忏悔的同時,更不能隨喜別人的邪淫,如果別人造邪淫,應該要盡力阻止其造作邪淫,為人講說善惡 因果、修善得福的道理,如此令別人的邪淫罪業不具足、不產生,更遠離邪淫的心念,修行善法持戒,如果這樣去做勸勉幫助別人,那麼自己過去所造的邪淫罪業, 就能夠得到少的果報,或者還不一定會受惡報。
按:所以要消除邪淫罪業,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真忏悔的同時,將功補過,努力宣揚戒邪淫,令眾生都能夠明白邪淫危害、斷除邪淫、遠離邪淫,這樣就能夠令自己邪淫罪業消除。
如何減少邪淫的果報
邪淫要受大苦
1、引言:
萬惡淫為首千真萬確。唯有戒邪淫成功者方知任何一次邪淫都將報應慘重,特別是到命終更是可怕。也唯有戒邪淫者方知及早忏悔真是萬萬幸啊。
佛經的道理我們都可以去證悟。
自淫、意淫、非夫妻淫皆是邪淫。
2、佛經說邪淫
《賢愚經》: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燒於山澤,蔓延滋甚,所傷彌廣。人坐淫欲,更相賊害,日月滋長,致墮三途,無有出期。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菩 薩應當先觀色欲猶如水月,水動月動,心生法生,貪欲之心亦復如是,念念不住,速起速滅。復觀色欲猶如蟒蛇,在曠野中,嗔毒發時,頭如蔭蓋;行人熱逼,投此 蓋下,為毒所觸,因致命終。貪欲之人亦復如是,行於生死曠野碛中,妄見欲境,生染著心,欲想才起喪失禅定,是耶名為貪欲障蓋。復次,觀於欲性,如地獄火燒 炙有情;如水瀑流,漂沒一切,無有慈悲。。。。貪色之人有二苦因:一者、富貴為貪色欲,受諸卑賤種種輕欺;二者、為貪欲力,挑智慧眼,無所分別,猶如盲 人。為此因緣,死墮地獄,受無量苦。復次,貪欲之人心無厭足,如火添薪,亦如國王貪於土境,亦如商主貪其財利,如求慧解貪於聽聞,如諸菩薩樂度眾生,如是 等人各於己事,皆無厭足。貪欲之人亦復如是,無有厭足,求於欲境憂苦艱難,得已守護,纏縛倍增,死墮地獄,受大劇苦。求靜慮者,常於如是,色欲怨家,不應 想念,況親近之,以是名為貪欲重蓋。
《無量壽經》: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供養三寶,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回,終不能得。
《般泥洹經》:好邪淫者,有五 自妨:一者、名聲不好,二者、王法所嫉,三者、懷畏多疑,四者、死入地獄,五者、地獄罪竟受畜生形。皆欲所致,能自滅心。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 稱譽,二者、不畏縣官,三者、身得安隱,四者、死生天上,五者、從立清淨泥洹道。是以當自患厭。
《罪福報應經》:喜淫他人婦人者,死入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床,出生為人,墮雞鴨中。
《分別善惡報應經》:邪欲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欲心熾盛,二妻不貞良,三不善增長,四善法消滅,五男女縱逸,六資財密散,七心多疑慮,八遠離善友,九親族不信,十命終三塗。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緣故。一者、貪珍寶物、衣被欲得多故;二者、相嫉妒;三者、多口舌;四者、作姿態淫多。以是故,墮地獄中多耳!
宣化上人:淫即是魔,淨即是佛。
楞嚴經: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 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阿難。雲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 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 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 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 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 波旬說。
作者的體會和觀察:愛自淫的高中生學習必差(除非陰德深厚,否則考不上大學);邪淫必記憶力差;邪淫婚姻不如意,找不到另一半;邪淫損財。
3、證悟
作者曾經邪淫深重,南無阿彌陀佛。嘗試了各種戒除邪淫的手段,發現還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的千真萬確,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定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