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劇或地方戲曲之中,「郭曖打金枝」是一齣很受歡迎的戲劇,劇情熱鬧有趣。通常戲劇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郭曖打金枝卻是有歷史根據的。
郭曖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第六個兒子,娶了唐代宗第四個女兒昇平公主,昇平公主頗為驕縱,郭曖也是從小被寵愛的小公子,兩人年齡相若,時有爭吵。
有一次,這小倆口又因為細故吵了起來。郭曖火大極了,指著昇平公主的鼻子怒吼:「妳有什麼好神氣的,還不是倚靠著妳父親是天子,告訴妳,我父親是看不起天子的位置才不做的!」說著,用力一推金枝玉葉的公主。
「嗯!是這樣嗎?v昇平公主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一扭頭,駕著車子就奔回皇宮向父親告狀。
誰知唐代宗聽完昇平公主的哭訴之後,非但沒有發脾氣,反而平靜的說:「這件事就不是妳能知道的,郭曖說得沒有錯,假使郭子儀真的要當天子,天下哪兒是我們家所有?」
接著,代宗就把昇平宮主送了回去。
郭子儀聽說這件事,大驚失色,想他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卻一直韜光養晦,誠惶誠恐,連魚朝恩把祖先的墳墓挖了,都勉強忍耐著,為的就是顧全大局,擔心代宗有誤會,免得功高震主;現在郭曖居然講出這該死的話,還欺負公主,這還了得?
於是,郭子儀把郭曖五花大綁捆了起來,等待代宗降罪處罰。
沒想到代宗只是輕描淡寫道:「俗話說得好,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兒女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郭子儀這才放了心,可是回家之後,還是狠狠的打了郭曖一頓屁股,郭曖也是滿心委屈,因為他根本當初就不想討個公主進門。
事實上,唐朝人多半不願意娶公主,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先談唐朝婦女地位,在唐代,婦女地位很高,與男子差不多,我們心目中古代女子「大門不出」的形象,是在宋朝理學興起以後的現象。
唐朝高祖自稱為隴西舊族,有胡人血統,大凡游牧民族,婦女地位都比較高,因為在塞外大漠之中,婦女必須也要騎馬射箭,才能適應艱困的環境,其次,游牧民族之中,小孩生長不易,一定要有強壯有力的母親,孩子才能長大成人,更加強了婦女的地位(例如元朝成吉思汗,就是得自寡母的幹練)。
在開元天寶之際,婦女有喜做男子裝束者,短衫窄袖,穿靴戴帽,便於騎馬,成為流行風尚,一般女子尚且比較開放,公主當然有過之無不及,與舊日中原保守婦女大不相同,因此,史家曾研究過唐朝公主婚姻頗為困難。
從魏晉北朝以來,士族自矜門第之風一直到唐初不衰,所以特別重視婚姻的對象。社會上認為與皇帝結親家不及與高門士族聯姻。因此,在唐憲宗之前,還沒有公主與士族聯姻的。在唐憲宗之後,一般士族還是不願意娶公主,公主議婚,不但士族子弟沒有興趣,一般人也敬鬼神而遠之,例如宣宗時代,王徽考中了進士,宣宗正好頒布一道命令「於進士中選子弟尚主」,就是要在進士中挑選一個當駙馬爺。
王徽聽說了這件事,憂形於色,愁眉不展。趕緊跑到宰相劉琢前面說自己「陳年以高,居常多病」,又老又病,不適合當駙馬,宰相劉琢看他可憐,前去幫他說情,才免了這一門婚事。
不但進士不願意娶公主,連方士張果都曾經拒婚公主,方士是古代採奇藥或求神仙,研究長生不老之術的人。秦始皇曾用方士之言,派童男童女赴蓬萊島球長生不老之藥。
唐玄宗時代,他有意把玉真公主降張果,降乃出降,為公主下嫁之意。唐玄宗心裡有這個意思,不過還沒有開口。
張果知道了,有一天,他對太常少卿蕭華等兩位朋友說:「諺語說得好,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怕啊!」
張果的兩位朋友一聽,罵他比喻得不倫不類。
過了不久,玄宗派人傳詔「玉真公主欲降先生」。張果微微一笑,該來的果然來了。怎麼樣他都不肯接受詔令。
張果的話,充分反映出社會上認為與公主聯親是一件可怕的事,在這種觀念之下,唐朝公主想要嫁人就十分困難了,不得不多從大臣子弟中選擇對象,所以郭曖奉命娶了昇平公主。公主大半貌美多金,為什麼唐朝人如此排斥與公主聯姻?
唐朝人認為娶公主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公主選婚困難,不得不多從大臣子弟或者已結為姻親的家族之中找對象,因為大臣們為了保全本身之富貴,多半不敢拒絕。當然,一些想攀龍附鳳的士大夫,還是會與公主聯婚的。
唐宣宗時,有一個人叫于琮,落拓有大志,可惜運氣不夠好,始終沒有被重用。在大中年代,宣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在士族之中挑選一個人當駙馬爺,一般士族衣冠都遠遠避開。駙馬都尉鄭顥勸于琮:「不如應此命」于琮答應了。
唐宣宗很開心,原本想把永福公主嫁給于琮,想一想又覺得不適合。宣宗說:「我最近和她一塊進食,她不知為何不高興,當著朕的面,就把筷子一下給折成兩段,這樣剛烈的性情,恐怕不能做士大夫的妻子。」
於是,唐宣宗把廣德公主嫁給于琮,廣德公主非常賢淑,遵守法度,而且侍奉于氏宗親尊卑十分得體,于琮算是運氣不壞。
然而像廣德公主一樣賢慧的公主不多,一般而言,唐朝公主的品德不佳,使人不敢領教。
例如,唐高祖的女兒永嘉公主嫁給賽奉節,又與壽春縣主的丈夫楊豫要好。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下嫁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沒有多久,又愛上一個花和尚辯機。肅宗的女兒郜國公主嫁給蕭升,仍然同時有蕭鼎、韋恪、李萬、李昇等四個男朋友,名聲糟透了。
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崇訓,後來武崇訓被殺,他一點也不難過,因為安樂公主早就與武延秀糾纏不清。
由上可知,唐朝公主不守婦道者甚多,事實上,唐朝女人本來就比較開放,公主更不守禮法,公主一方面自己不守婦道,一方面又吃醋心甚強。
唐高祖的女兒宣城公主嫁給裴巽,她聽說裴巽有一個外寵,妒火中燒,派了人把這個女子找到,然後在大廳之上,召集了許多官吏,看她如何把這個女人的耳朵、鼻子切掉,又把頭髮剃光。旁邊參觀的人都不忍看下去,也更體會公主的暴虐。
在中國古代,男女不平等,男人擁有幾個妻妾是常有的事,像宣城公主這種妒意,被認為是不可原諒的,但是她是公主,能奈她何?於是,人們只有對公主敬而遠之。
唐朝公主因為家教不良,非但經常紅杏出牆,而且不懂得如何與夫家相處,常使得婆家非常不滿意。
唐宣宗曾經再三囑咐萬壽公主要做個好妻子,萬壽公主還是我行我素。
萬壽公主的駙馬鄭顥的弟弟鄭顗得了危險的重病,宣宗告訴萬壽公主,站在做嫂子的立場,應該去探望一下鄭顗。
過了兩,宣宗問萬壽公主:「妳去看望了沒有?」
「沒有。」萬壽公主隨便應道。
「那妳到哪兒去了?」
「我在慈恩寺看戲呀!」
宣宗聽了,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我還怪士大夫不願意與我為親家,也難怪人家不願意。」
唐宣宗從萬壽公主不願意探視小叔之病,領悟到士大夫不願意與皇宮結親的道理。其實,比較起來,萬壽公主算不得犯什麼大過失。
像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下嫁薛紹,薛紹的哥哥薛顗娶的妻子蕭氏,薛紹的弟弟薛緒娶的成氏,都不合丈母娘武則天之意。
武則天認為薛紹的兄弟應該把原有的妻子休掉,因為:「我的女兒怎麼可以與田舍夫的女兒為妯娌呢?」後來有人出來打圓場:「蕭氏是蕭瑀的姪孫,是國家舊姻」武則天才沒有堅持。
因為薛紹娶了太平公主,她兄弟的婚姻差一點就被拆散,可見得公主對夫家家族的威脅。
當然,凡事不可以一概而論,唐朝公主也有賢德的,只是比例不大。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使得唐朝人不喜歡娶公主進門。公主身分尊貴,出嫁夫家,舅姑不敢把她看成媳婦,也不敢接受公主的拜禮,反而要向公主下拜。
在中國傳統社會,婆婆虐待媳婦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才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說法。公主不是普通女子,哪裡可以隨便受欺負。再加上不肯執第之禮,反要舅姑父母下拜,當然一般人不願意與公主打交道。
此外,唐朝公主成親,皇帝賜予奴婢住宅,駙馬成為公主之附庸,內心之彆扭可想而知,而且,唐朝規定,假使公主先卒,駙馬得為公主服斬衰三年,才可以再娶。
這種種的原因,使得唐朝人對公主敬而遠之,唐朝人也看不起攀龍附鳳與公主打交道的人。有一本唐書南柯記中,講了一個故事:說夢中娶槐安公主為妻,當了駙馬之後,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夢醒之後。看到一個大螞蟻穴,夢中一切,彷彿都在蟻穴中所發生的。
這個故事諷刺主人翁的事在蟻國,表示是個「蟻附」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