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般若攝頌淺釋》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下面宣說有境般若的第三個科判:
壬三、宣說不可思議:
導師說想是此岸,破想而斷趨彼岸,
離想得此到彼岸,彼等安住佛經意。
本頌是說,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只要他對人法所攝的萬事萬物存在著有實無實的想或執著,那在此期間就不可能離開世間。也就是說,只要有三輪的執著,就不可能離開三有輪迴的生死此岸,而一旦破除了這樣的想,就能趨向彼岸。我等導師善逝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還在其他經典中說:“何時起想,彼時流轉。”意思是說,什麼時候有想的執著,什麼時候就將在三界輪迴中流轉,而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因此,我們皆應依靠諸佛菩薩的勝妙智慧來作觀察,若能觀察則會發現對境萬法沒有任何的相,進而也能遠離執著它們的想,而得到般若空性的真實法性意義。若能如此,那就到達了道的彼岸。而這樣的人,也已安住佛經所講真正現空雙運的境界當中了。
儘管諸法實相遠離障垢、本來清淨,但我們卻以分別念進行染污,而未懂得它真正的意義,從而生起了有無、生滅等執著妄想。若大家能以與法相應的入定境界來進行修持,那最終也能獲得真正遠離一切執著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般若波羅蜜多。
大家還應了知,嚴格來講分別憶想就是魔。《大智度論》云:“若分別憶想,則是魔羅網,不動不依止,是則為法印。”龍猛菩薩說:若分別妄想,始終執著有實無實的相狀,其實這就是魔王給我們撒的網;一旦在遠離一切戲論的境界中如如不動,再不依止任何的邊,這就是佛陀所講的真正空性法印。而什麼時候我們入定於這樣的法界,無破無立的本性就能了達,此時也究竟通達了般若波羅蜜多。
當然,我們現在要麼是有的執著、要麼是空的執著,對凡夫人來講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些人說:我好痛苦,怎麼樣入定也沒辦法安住,始終處於一種有無的執著相當中。對初學者來講這應該是有的,但到一定的時候無的執著也不會存在,就像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所講那樣:“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意思是說,若斷除一切執著相,這個時候中觀或般若的見解才算圓滿。作為初學者,現在就想進入這樣的般若實相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也不能發愁,而應通過入定或剖析的方式逐漸使心趨入正道。就像米滂仁波切在《般若攝頌釋》中所講那樣:“憑藉隨同法性的無分別智慧滅盡一切想,入定於真實法界中。”
對於遠離一切想的法性或法界,雖然有時候說一無所得,有時候說一無所有,有時候說遠離一切戲論,但講的就是萬法的實相。《楞嚴經》云:“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所以大家對這裡的“無所得”就不要理解成單空的無有,因為它代表遠離戲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