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辛三、思已勸取心要
【如是思惟難得之後,應作是念而發欲樂攝取心要,謂若使此身為惡行者,是徒耗費,應修正法而度時期。】
以上通過因果兩個角度思惟暇滿難得之後,應當這樣思惟來引發欲樂,攝取三士道的心要,也就是要思惟:如果讓這個暇身造作各種惡業,則是白白浪費,所以應以此身修行正法來度過分分秒秒。
【如《親友書》云:“從旁生出得人身,較龜處海遇軛木,孔隙尤難,故大王應行正法令有果。”】
如《親友書》中說:從旁生中脫離之後獲得人身,要比深海中的盲龜值遇軛木的孔隙更難,所以大王應當利用如此難得之人身行持正法,以成辦果利。
在這一頌當中,龍樹菩薩以盲龜值木的比喻教誡樂行王,應當利用極其難得之人身修行正法。下面龍樹菩薩再從反面,以“金器納穢”的比喻,顯示依靠人身造惡的愚癡。
【“若以眾寶飾金器,而用除棄吐穢等,若生人中作惡業,此極愚蒙過於彼。”】
如果有人用珍寶裝飾的金器來裝垃圾、唾液,甚至不淨物等,人們都會認為這個人非常愚蠢。同樣,有幸得到寶貴的人身,卻用此珍寶人身造作殺盜淫等惡業,這種愚癡遠遠超過了前者。
“眾寶飾金器”,即以各種珍寶裝飾的純金容器,不但容器本身是以純金製成,不雜其餘材質,而且用鑽石、藍寶石、珍珠、瑪瑙等各種珍寶裝飾,所以這樣的金器極其珍貴、價值連城。
從正面來說,我們如果得到了眾寶嚴飾的金器,必定會小心翼翼地保護,而不忍心損壞或染污它。如今具足八暇十滿的人身,用十萬個金器也無法換取,更應珍重愛惜,不要讓它沾染罪業。
【《弟子書》中亦云:“得極難得人身已,應勤修證所思義。”】
《弟子書》中也說:獲得極其難得之人身後,就應當利用它日夜勤修所希求的果位。
“所思義”,是指心中所希求的解脫果位和無上菩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