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日行一善》全文

您是本帖的第 198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日行一善》全文
jonscott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令狐沖
文章:1650
積分:1859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1年9月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jonscott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日行一善》全文

《日行一善》全文

     作者介紹:方海權(1972——),筆名香嚴、道明,廣東潮州市湘橋區人。是一名國學學者、哲學家及佛學家。著書傳世,及發行很多文章,詩歌富含禅意,格言深哲入理,極受廣大群眾喜愛,多則入選世界名言。熱心慈善公益事業。《日行一善》是方海權先生2010年的代表作。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一、 行善積德篇

   問:我們用什麼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什麼方法使我們心中所求很快如願。
   答:日行一善,最快。
   “日行一善”者,就是每一天做一件好事。好事的含義非常廣大,能利益大眾的事就行。或時以錢財施人、或以教人為善、或以安慰正處在痛苦中的人、或以修橋修路、或以建佛塔寺、或以送米送油到貧窮人家中、或以送醫送藥濟病人、可以照顧孤寡老人家、或以照顧失學兒童。
   有一個居士,學習了佛法之後。懂得佛法的妙用,也從中嘗到了積善積德的利益。他有一個鄰居,做事老是不順,兒子總是找不到好的職業。
居 士告訴這位鄰居,若要順心,可以用日行一善的方法。鄰居聽後非常歡喜,並請教最易行的日行一善。居士告訴這位鄰居說:“您可以叫兒子每天拿二文錢出來做善 事,用一個袋子存放。等一段時間積多了,才一起拿去做善事,但是必須每天都拿出放在袋子中。這樣,念念每天提起善心。因為,我們一念善,善神即刻會來護 持。當每天善神都在我們身邊時,我們所求的事就會易於如願,這樣花錢也很少”。
   這位鄰居如法而行。過了一個多月,奇跡出現了。兒子得到熱心人的幫助,找到一個好的職位。感到不可思議,  同時也很感謝居士和善法帶來的好處。從今更是眾善奉行。
   問:  日行一善得福快,那日行一善能長壽嗎。
   答:老天歷來喜歡為善的人為寵兒。就是這個為善的人過去生中業障很重,老天也會減輕這個人的傷痛,增加這個人的福澤。
   有一個姓許的老婦人,生性慈祥,熱愛做好事。每天早晨,她都會拿著掃把,把將她家門前的道路打掃得很干淨。有時,路上被行人車馬踏得崎岖不平。老媽媽總是 將路填平,使行人不會踢倒。一天又一天,老媽媽已經近九十歲了。她的身體很好,精神也很好,九十歲的高齡。但是,這條道路似乎離不開老媽媽,很多人都不知 她究竟活了多少歲。只知道老媽媽很長壽,也不會生病。
   老媽媽每天的掃地填平地,可以說日行一善。故此,日行一善能長壽,並且能遠離病痛。
   問:日行一善既得福,又能長壽。那麼能避禍嗎。
   答:為善的首要作用就是避禍。不管一個人的福氣有多大,如果經常出現意外事故,禍從天降,福氣就會折一半。
但是,很多禍害是過去生中所定。不能避免,有一句話說:“定業難逃”。我們若能避禍趨吉,也是一種福報。
林家莊有一個姓林的中年婦人,從年青時都樂善好施。由於林家莊處於山間,下雨路上的土壤流失,造成行人不便。林氏總是將道路整平,使路人好走。這樣既施財物又出力,還經常到廟中做義工。
後來林氏的兒子在城中開了一家飯館,很快就發財了。生意紅火,林氏也到城中幫兒子做生意。由於開飯館畢竟離不開殺生,業報不久就來了。林氏自身生病了,到醫院一驗查,得了絕症。醫生說可以做手術,但是成活率幾乎是零,只有一絲希望。因為做過同樣手術的病人無一幸存。
   雖是無望。但是,由於孝心。林氏的兒子不惜錢財也要試一試,請醫生為母親做手術。同時,還請法師為母親消災普佛一堂
   手術後,奇跡出現了。林氏恢復了健康醫生也感到不可思議,先前的病人都是在手術中身亡,唯有她幸存。林氏後來很長壽,活到很老很老。
   也不知道林氏從年青一直以來,是日行一善,還是日行二善,還是日行三善。總之,她的善事做得很多很多。她的善心感動了天地,本該壽命已盡而能增壽,本該大禍臨頭而能避禍而過,福氣很大。確實若能避禍趨吉是一種大福報。行善積德更能逢凶化吉,轉危為安。

二、一心做善篇  

問:為什麼同樣都是在學佛,有的人越學越不順心,有的人越學越有福,原因在哪裡。
   答:原因在於有沒有如法而行,佛祖所說的教理我們是否契合。有時沒有禮佛的人他做出來的事是佛法善法,也能得福。
   我們要知道:學佛要順利順心是要拿出錢財物品來布施奉獻,使大眾得益,我們才能得福。若是存心貪存不義之財,那能得福。
所謂:
   好善必昌,若是不昌
   祖有余殃,殃盡還昌
   有的人修學算是認真,但是沒有用慈悲心去修學。有時或鄰居、或家人一點小小事,噪架不休,燒掉了功德林。故此難得福順心。有時雖有行善造福,但不好惡習沒解。故延慢了福報來臨。有時福份已經很大,而心不知足。
我們只要一心做善做福,不要害怕福報還未來。那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福種子已種,結果是快慢而已。
也有一些人提到,有很多人不學佛,為何他的福報很大。
謝 善人,未發達時,已是慷慨有佳。不久,在外面發了大財,村裡的修橋修路。村裡的老病貧窮,他每月都發給他們生活費,這樣做了幾年。善事做到了城中,聽到誰 有困難就幫助誰。他也不圖名氣不名氣,福報不福報,反正有好事就做,自己開心就好。這樣,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更加順利了。
   不知道謝善人是不是菩薩,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學佛,反正他的舉動就是菩薩精神。他的行動是符合佛祖的教導。《金剛經》說:無著相布施,說的就是謝善人這樣。因為他發心錢財做好事,不求回報也不求名譽。唯有使大家能離苦得樂。這是不學佛而自學佛。甚妙。
   當然,謝善人若能示現學佛。既得慧來又得福,又能學習佛祖柔忍萬分,既得福德又得相好光明。那是最圓滿的。作大眾人的好榜樣。
很多人對於學佛有心理障礙,以為很復雜,其實很簡單。  因為學習佛法只不過是用一種方法,使我們得福得慧得相貌好而已。而不會去盲目亂求,浪費時間而已。亂求不能得,方法正確才能得。
    佛經說:  “一切善法,都是佛法。”也意味著一切善事好事,佛陀都極力提倡,因
為它會帶給我們安樂和福力。
    故此,我們想要得好的果報,就必須如法而行,一心為善,好處多多。
    問:為什麼一些人做了很多壞事,反而能發達。有一些人老實做人,反而不能發福,
    答:  目前做壞事,不能代表他以前過去生沒做好事。目前做好事,不能代表他以前
過去生不造罪業。
    目前做壞事,以後會受報應。但是,報應不一定會現生報。若能善惡業都會現生報應,那這個世界就沒有人做壞事了,都會去做善事。因為今天做了點壞事,明天就 搞得頭破血流,家破人亡,人人都看到,很可怕。故此沒人去造罪。如果今天布施了一元,明天就會得到果報萬元。明天布施了萬元,後天就會得到果報千萬上億 元。那麼,大後天我們阻止他不要發心布施。他一定會打人罵人的,因為一發心就會有現報,這生意太好做了。
    目前為人老實,  多做善事。而碰到不順,那是諸佛菩薩、上天幫助他把過去的惡業重罪,改寫為現報輕報,應該不必傷心才是。不明的人看來,還以為好心無好報,那是錯覺。其實,這個老實人已經減少很多大禍臨頭的災難了,福自然會慢慢誕生。
    而那些目前做壞事而得福的人,  由於過
去生福報熟的原因。本來他可以享受很久的福,但被壞事一擾亂,福就不能享受久了。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春風得意,風華正茂。突然,生了一個病,或是被車一碰、或是被石頭一砸死了。悲哉。當然,做壞事得福的人不全都會目前得惡報,但都會減少和損掉很多福報。
    而我們又經常看到一些老實漢,將餓死了,又有了一點吃物,使未餓死。病得差不多了,吃了點藥又好了,這樣反復不死不活。到了老年,家道興隆了,子孫都很爭氣孝順。老實漢反而享受起了福報來。原來,斷惡也是一善。
    問:人們都會有煩惱,有時煩惱到不得了,該怎麼對治。
    答:最煩惱的時候,就是最消業的時候,而煩惱也是無常的,過去了又會轉好。
    人們的煩惱都離不開貧窮、疾病殘缺、丈夫不夫、妻不忠貞、子女不孝、老年喪子、中年喪夫、孤獨一生沒有眷屬、家庭不和、鄰裡不睦。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常見的現象。戰爭年代漸且不論,已經是煩惱到不得了。
    但是,我們就是有煩惱,才必須來修道,諸佛菩薩見眾生有煩惱才來住世,不然佛祖也不必住世度眾生了。修道,就是修出一條陽光大道來。
    六祖慧能大師說:煩惱即菩提。我們就是有煩惱,才會來尋找遠離煩惱的路子。
    而我們首先必須知道的是,煩惱是從過去生中的不作布施和偷盜賭博,造成貧窮和家庭不和而產生的。所以我們若是從今以往,常行布施,不偷不賭,就會遠離貧窮煩惱。得到財富和家庭和睦。
    而我們首先必須知道的是,煩惱是從過去現在生中廣殺眾生、血肉嘗口,造成各種疾病和身體殘缺而產生的。所以我們若是從今以往,戒殺放生,持齋持素,就會減少和遠離疾病煩惱。得到健康和身體圓滿。
    而我們首先必須知道的是,煩惱是從過去現在生中廣行邪淫、不敬父母、不愛妻兒、不敬丈夫、鄰居親朋好友不和而產生的。因為邪淫會造成沒有妻兒,不敬父母會 造成孤寡、不愛妻兒會造成克妻和曲折命運、不敬丈夫會造成守寡一生的報應。所以,我們若能遠離這些惡習,就會得到家庭順利和睦圓滿的福報。
煩惱生自然會煩惱滅,滅了就沒有。而我們不再造新的煩惱業。老煩惱滅而新煩惱業不造,就只剩下福業了,這就是對治煩惱的妙方。我們這樣做,心就會透出清新的空氣。

三、孝生功德篇   

 問:民間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這很重要嗎。
    答:我們年節祭拜父母祖先、清明掃墓、超渡七世父母、超渡祖先都是一善,功德無量。
    很多人這樣想,年節祭拜父母祖先,他們究竟有沒有來受供。根據六道轉回,我們的先亡若是還在鬼道,未曾轉業為人,  當然我們祭拜會有作用。若是先亡已經轉業為人,我們祭拜超渡會增加他們的福份。他們增福份,我們在生之人也會增福份。還,《地藏經》說到我們為先亡做七分 功德,六分我們自得,先亡得一。
    再者,祭拜超渡先祖父母,念念提醒大眾應敬重和孝順目前在生的父母和祖父祖母。以及上輩叔伯嬸姆、舅妗姑姨,起著提醒的重大作用,故功德無量。
    故,我們應對超渡、祭拜、掃墓掃塔心生親近。

四、求福良方篇   

 問: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或時做善事或時讀誦大乘經典,以回向祈求福報來臨。但是有的求得到,有的求了一點點感應,有的所求不能如願。那麼,我們還要祈求嗎。
    答:有一個青年男子,喜讀經,樂善事。經常祈禱佛菩薩,能使他各事順利。
    這一切,鄰居的老婆婆都看在眼裡。就過來青年男子家中坐,老婆婆問:“你歷來行善積德,心中的願望,祈求佛菩薩能實現嗎?”青年男子答:“不能完全實現, 但是感應很大。”接著說:“第一次,我求佛菩薩佑我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但結果我只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雖然工作平常,但生活安穩可過。第二次,我求佛菩 薩佑我能得美貌妻子,但結果我只找到一個啞巴的妻子,雖然妻子啞巴,但性情溫柔賢惠可人,對我關懷體貼。第三次,我求佛菩薩佑我能生得一男孩,但結果我只 生了一個女兒。雖然是女兒,但女兒活潑可愛、聰明有佳。”青年男子接著說:  “這三次雖然不能完全如我所願,但以是感應很大。我知道自己的業力很大,福力短淺。在佛菩薩加持下,能得如是我以是心滿意足。如今我一家生活從容,歡歡樂 樂。勝過很多錦衣玉食、榮華富貴而噪噪鬧鬧。故此,只要我們行善積德,感應無大,也會有小感應,那已足夠我們心安理得安度人生了。
   老婆婆聽後非常感動,感覺到善良的人兒滿懷歡喜,以及佛菩薩默默的賜予。也隨之發修善積德。
所以,我們祈求佛菩薩賜我們福慧力是應該的,不足為過。應該如法祈求。
   是以,求福的良方就是多多作善。善事故得越多,感應越快來臨。

五、刻苦是善篇  

    問:我們的福報是來自於過去布施財物,那我們就不用拼搏努力嗎。
    答:拼搏向上、刻苦耐勞、勤儉樸素也是一善。何以故爾:布施錢財是得福的正因緣。拼搏勞動是得福的助因緣。
    我們若是過去不作布施或少布施,現生之中就是非常努力,也只不過能過生活而已,不能享受富貴。我們若是生於富貴之家,而整天不務正業,只顧玩樂。當家庭變故時,就沒有能力去創造和重興家業。所以,拼搏努力是延續富貴的根源。是以為善。
    古語言:窮鬼不敵辛勤漢。世間上有一條規律,  當一個人能夠辛勤勞動,勤儉樸素,那麼,這個人去到哪裡都不會餓死。這個人不管社會怎麼變故,他也不用去偷去搶去騙。因為辛勤勞動就會有回報,而勤儉樸素 的人就會有積蓄心。有了積蓄心他就不會大開大使,故就是不會發達也一定不會餓著。所以,契合了俗語“貧不貪即是德”的妙理。是以,稱勤儉樸素,拼搏努力為 一善。
    再者,出身豪門,能使繼續創造物質,廣大家業,也給下一代留下榜樣。當一個人的心放在發展中,他自然不會游手好閒,也就沒有時間去作放逸之事。這樣,以身 言教,下一代子孫、也就不單能守百年基業,而且能廣大門戶,延續了財富。再來,廣大財富施濟世間貧苦之人以是輕而易舉。又延續了來生的財富,也給子孫留下 了福蔭。所以,富能施與能再發展產業,也是一善。
    而來源於自身刻苦向上所得之錢財,用來布施,功德將大於繼承或易得者很多倍。不富有的人幾文錢布施,功德跟富有的人很多錢財相等。而很多錢財當然會帶來實質性的功德。但不富能施者的心,也會帶來感動性的功德。

六、結良善緣篇   

    問:為什麼要結善緣好緣。
    答:因為結善緣好緣,就會有善報好報。我們一生之中,如果遇到的人對我們都很好。這說明我們過去生廣結良緣的緣故。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去到那裡就是貴人多多。而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就是貴人的提攜,才得功成名就。說得更破的是,世界是沒有一個人沒有貴人相幫,就能成 就。只不過貴人是誰而已,縱然貴為帝皇,他的貴人是全國人民,眾大臣的扶持。若不得人心,兵部政變,轉眼間皇室以成他人產業。所以,身任要職,權貴萬分, 遼闊封土,良田圓成,都是有很多人在助力。而助力貴人正是我們過去生好緣善緣所結而成,才感到他們來幫助我們。
    結好緣,除了用錢財和物品與大眾結緣外。還有很多不用財物的方式。
    身居官職,對下屬百姓能愛護有佳即是結好緣。
    身為老板,對員工能關懷備至即是結好緣。
    下屬之人,對上司能盡職忠心即是結好緣。
    人有苦惱,我們能對他說幾句溫語即是結好緣。
    路有石頭,我們除去,即是與過路人結好緣。
    懂得善法,我們教與他人也能學佛法和布施作福,即是與被傳人結好緣。
    對鄰居熟人,我們能笑臉問安即是與之結好緣。
    病人病困,我們能安慰和護理即是與病人結好緣。
    念一句佛號和講一句妙法與他人聽,即是與之結好緣。
    與人接觸,或買物時,或賣物時。能對人有禮貌有教養即是與人結好緣。
    身做義工,即是與被服務者結好緣。
    這樣,我們與大眾人結下好緣也是一善。也能得到人見欽敬和好名聲的果報。更能得貴人提攜的福報。

七、誠信是善篇  

    問:為什麼為人處事要誠實信譽。
   答:經中說:直心為道場。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些人,為了誇耀自身的能力。在別人有急難的時候,誇下海口。說你的事是小事情一件,我輕易能幫你辦。結果耽誤了別人的事情,使人因此誤 了大事。而他本意也沒有什麼意圖,只不過想炫耀一翻,沒想到造了罪過,自己還不知道。是故,佛陀教我們直心是第一道場,就是不能益人,最起碼也不要傷害到 他人。象上面那個人,他會感到來生常受欺騙和做事難成的果報。
   有一些人質疑,誠信只不過說真實話,不打狂語。為什麼也稱為一善。
   誠信不單是善,而且能產生善法。因,誠信的人穩重、樸實、說到做到,大家都信得過。故,生意找上門、工作找上門。大家都感覺跟你做生意,或找你辦事都有安 全感,不會被相害。所以,能生善法,能夠感到來生所遇善友、善知識,所逢明師,以及所遇之人都能以誠相待。今,佛陀將其放在第一位修學之行,是為苦口婆心 意義重大。並稱誠信為第一善,何以古爾,若是一個人說的話是假的,那麼,這個人所做一切事,所對一切人,那一件是真的呢。
是故,大丈夫不會忘了昨日之言。誠信是一善。

八、心善是佛篇  

     問: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答:鬼並不可怕。造罪才可怕。一造罪,到處是鬼,因你的心是鬼的心。一行善,到處是佛,因你的心是佛的心。我們行善積德,就是滿屋是鬼。那沒關系,這些鬼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護我們的法,甚至會求我們積善之人超渡他。
    有一個女人,她是做中介工作。也結識了一個懂風水五行捉鬼的人。女人一邊幫人找房。而後為了掙多點錢,就妄說房屋不清淨,必須請大師來捉鬼,這樣,房屋往 後就會興旺。人家也就聽這女人的話,女人合風水先生掙了不少錢。後來不知怎麼搞,女人的家中真的鬧鬼了。她將房屋便宜賣掉,重新買房,又鬧鬼了。再便宜賣 掉房屋。女人已經沒錢,只得去租房。最後一無所有。
    又有這樣一個人,他結識了一個佛友。也跟著他學佛。從此,佛友帶著他修善積德,也接觸了很多善友,一起做好事,廣種善根,廣造福力,去到哪裡都是在修學善 法。過了幾年,這個人的惡友沒有了,只剩下善友。他吸了一口氣,很新鮮,感覺心曠神怡。感善知識和佛祖帶給他無限光明,以及福庇。此時,這個人覺得很溫 暖,如沐春風。因為這個世界多麼美好,人間溫情多多,很多人都對他很好,生命產生了意義。哦,卻原來這個人的心是佛的心,所以感覺這個世界充滿愛。足見心 善是佛。
    其實,那個地方若是不干淨鬧鬼。在那裡設一佛座,誦幾遍經咒超渡一下鬼神。自然會康復清靜。用解怨釋結的方式,超渡他們離苦得樂轉世為人,這才是徹底的解決方法,這才是善舉。
    這些都是虛妄。經中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不淨之物,來源自於我們不清
淨之心,來源自於我們廣造惡業之心。若我們的心存善念即是佛念,何來之鬼。故《維摩诘經》說:心清淨故,見境清淨。

九、負責是善篇   

     問:佛家提倡放下心身,他又提倡負責之心,請解釋一下。
    答:佛祖作眾生不請之客,無緣大悲。見我們身處煩惱和苦難,不惜艱難而渡眾生可捨尊貴皇位,妻妾溫情。只身於菩提樹下六年, 日中一粟。先於徹悟極品,再而廣化有情。若是居家作轉輪王,不外利國利民於一世。今出家成道,救十方眾生於萬世。重大責任,落於一身。不曾捨離。
    有一老板,從初始幾名員工,直至成為大公司, 員工上萬人。此時,老板的財富多到不得了,十輩子都花不完,就連幾代子孫的一生富貴都掙畢。他想,我就是這樣掙下去,會掙更多的錢。但是,那以是一個數字 而已,對我毫無意義。第二天,老板開了一個會。把自己的意思說給大家聽,決心生意不做。此話一出,全公司上下大為振動。大家都對老板訴說:您生意不做了, 我們應怎麼辦。此時此刻,老板意識到目前不是自己十輩子都花不完的問題。而是對上萬名員工要開飯的問題,他身負的是一個社會責任。從此,老板更積極做生 意,並更加優待下屬人員。這樣一來,這位老板把將做生意很累的內心障礙,一下子就放下,擔起了對全體員工盡責的擔子。善哉。是故:
    老板優待員工,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員工為老板盡責,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父母愛惜子女,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子女孝順父母,是一種責任。是—善。
    老師教育好學生,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學生敬師長而學優,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為官者為國為民,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為民者奉忠守法,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為夫者愛惜妻子,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為妻著忠貞體貼丈夫,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兄弟妯娌相親相愛,是一種責任。是一善。
    我們只要對我們身邊的人盡心而為之,關於成績能力如何,已經不重要了。我們無悔。
    所以,佛祖教導我們放下心身的是,我們不要執著我們要為身邊的人做到某種程度,要盡力盡心就可以了。這樣,我們的內心世界就會平靜,身心自然怡態放下。
    並且倡導我們周圍的人, 日行一善乃至日行百善。讓大家都能體會妙法的安樂,向善的殊勝。
    世間上一切事,不是你把願望定得很高就能實現。那只是空頭說話,是口頭禅而已,我們只要面對現實, 實事實干,把目前的事盡力做好。以後也就能功成於未來。
    因此,心性柔和從容不迫為放下身心。盡力而為之自然生產責職之心。善哉。負責是一善。

十、惜物為善篇   

    問:浪費公共財物會消福嗎,愛惜公共財物是否一善。
    答:公共財物,不需要我們花錢。花掉了,是公家出錢。但是,我們一生花多少錢吃多少東西,用多少物品,都是注定的,公共財物和公費包含在內,也在我們福份 之內花掉了,即會消掉我們的福。例如,在商店和公司的水和紙,都不是我們掏錢。我們洗一下手,用了很多很多。都不是我們花錢。但是,花去了我們的福。
    古時有:為天地惜物業之說。古聖賢教導我們珍惜一切財物,不要鋪張浪費。
    有一個官宦人家,非常富有。府中一切用物特別浪費。但是,得志之時,浪費再多的東西都不算多,也看不出。到了後期,  家道衰落。府第賣掉,  日吃難度。他的鄰居雖貧寒是善人,每餐都叫富人到他家用餐,反而供養起官宦人家來了。官宦人家雖過意不去,但是只得如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官宦人家非常 不解。就問善人說:您的家道不是富裕,但是,供給我們吃這麼久的日子,都能供給,到底你們在掙什麼大錢。善人聽後哈哈大笑,告訴官宦人家:  “您在我家吃的這段時間,米飯都是原來你們府溝裡流出來的剩飯,我洗後曬干積蓄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吃不完。”這時,官宦人家恍然大悟,悟的是大福報一下 子被他消完,悟的是他長年累月浪費了這麼多東西。到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如果官宦人家多余財物用來布施,不浪費。既不花掉福報又積蓄福報。兩全其美。就不會輪落至此。
    所以,不管公共財物和私家財物,我們不浪費而愛惜,就是一善。

十一、慈悲體恤篇      

    問:很多人修學都各執已見,都認為自己學的法門是最好,別人學的不如我,甚至輕視他人。
    答:佛陀教導我們:不管你學什麼法門你的心要越學越好,越學越心慈。並不是越學越覺得自己了不起,越學越看不起人。
   一輕視他人,即你的悟性就會最低。因為未學法之前,輕視人可以理解為不懂法。懂法後若如是即悟性根性會更低,貢高我慢很難對治。佛祖的法門學了之後,最終 使我們的人格為慈悲喜捨,就是正確。但是,佛祖的法門學了之後用來炫耀,用來輕賤人、用來貶低他人,那不是佛的教導。是你內心的魔在作怪。若相反能關心他 人,愛惜他人即刻轉為善人。
    說得再明的話:佛祖這二千多年來之所以受萬民禮拜和供養,就是佛祖愛護救渡眾生。天魔外道之所以大家都可怕,就是天魔外道傷害了眾生。
    當然,佛陀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都能令眾生離苦得樂。不要說學了一個殊勝法
門, 就是聽到一句佛菩薩的名號,或者聽到一部經書的經名,就不會墮落惡道,而且得福無窮。故此,有“在天上聽不到佛號,不如在地獄聽到佛號”之說。說明佛力不 可思議。而您學到殊勝法門,可喜可賀。更應深入學習佛陀慈悲之心,體恤眾生疾苦之心。我們應把執著放在精進辦道、利樂眾生之中。而且應執著一輩子都這麼做 才是完美,才是一善。
   《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也即是如來要我們有利益大眾之
心。才是善法。

十二、種福得福篇   

    問:我們要用什麼心態來布施,用什麼心態來做福,福澤會更大,怎樣使心能快樂。
    答:我們要用歡喜心和快樂心來布施做福。福澤就會很大。
    施與最窮的人,就會快樂。只要能捨就會快樂。    ,
    有一個國王,出門踩到一箱金子。他命隨從的人再挖下去,一共三層都是金子。國王又命人再向前挖下去,一直五公裡都是金子,也都是三層黃金。國王非常奇怪,什麼人這麼富有,埋藏這麼多黃金在這裡。他非常想知道黃金的主人。
    國王請來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迦旃延尊者,迦旃延尊者是大阿羅漢。就入定觀察金子的由來。原來是這樣:有一位得道高僧,來到了集市,把將手中的缽放在石頭 上。高僧大聲說,誰能布施錢財,誰就能得福得快樂。這時,有一個貧窮的小伙子,聽到高僧說後非常歡喜。將身上三文錢放在僧人的缽中。此時,小伙子感覺從未 有過的歡喜,原來布施這麼快樂,我只布施了三丈錢,心情就這麼好。小伙子未能埋藏內心的歡喜,蹦蹦跳跳哼著曲跑回家。一路上,快樂無比,未能停止布施三文 錢時的喜悅,跑了五公裡回到家中。迦旃延尊者出定告訴國王: “國王,那個小伙子不是別人,正是國王您。也即是說這些金子的主人就是您。由於小伙子發心布施後快樂跑了五公裡,才感到這五公裡的黃金。本來三文錢不算 多,但您用歡喜和快樂的心來布施,使三文錢的果報變得很大。”國王聽後法喜充滿,深深懂得布施和用歡喜心布施的好處。真是妙不可言。
    《金剛經》教導我們無著相布施,施後不要掛念我施了多少錢,心很疼或是我有施就要得功德的念頭。要象小伙子一樣施後快樂,快樂而布施。因為他的心念是:被 施者得錢後能養身活命或是解除目前困苦。故使人離苦得樂,我也快樂。他的念頭是落在於利人之中,故此果報很大。得道高僧,為大眾得福而受施。若能供養 之,  當然功德福力也會很大,所以三文錢之因,換來五裡黃金之果。真是不可思議。
    而談到布施最貧窮的人,  易得快樂。因為最窮者,一定更非常急需錢財,小小錢財如臨甘露。一般富有之人,很難理解窮者的處境,所謂滴水如甘露。對於我們小有能力的人而言,,幾文錢 算不了什麼。但是,在貧窮者而言,幾文錢好比一個人在沙漠走了百裡路,  口渴難忍。此時,有人施了一滴之水,真是如逢甘露。雖是一滴水,使這個人不會渴死在沙漠,勉強走出沙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施與者看到施與的力量,心情是 有多麼的快樂。有時,施幾文錢與窮者。不單是施與幾文錢,而是施與一條生命。故,歡喜無比。甚善之至。

十三、溺愛貧窮篇   

    問:為什麼幫助越貧窮的人功德就越大請講解一下。   
    答:越是窮貧的人,往往大多是生活能力較差,身體也不是很好。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誰人都想身體健康,  自立能力強。但,由於過去生業力深重,不能如是。
有一位好心的女士,在辦公的櫃裡放了錢,她的櫃裡錢被人偷了。女士感覺這位偷錢的人一定很需要錢,也猜到是同事所為。
    於是,她不斷地在櫃裡放錢。直到放上去的錢不再被偷。
到了後來,女士生病住院。有一位女同事很關心她,經常照顧好心的女士。原來,女同事就是偷她錢的人。女同事向她訴說了當時情況,若沒有女士的不斷放錢在櫃裡,她母親的病就不能醫好,女同事是來報恩的女士又收了這位同事女孩子為干女兒。干女兒盡一生報恩於孝道。
    曾有相士為女士算命,算她在生病那一二年就命終。結果,好心女士度過苦厄,活到很老,原先相士算她的福份,又增加了許多。
    真是不可思議,這位女士對於小偷還溺愛如此。在此,有人認為對小偷應狠狠打擊。當然,不務正業之小偷我們應另當別論。女士能觀察入微,而更能暗中資助,可見心地及悟性之高,實應贊歎。善中之善。
又, 有人認為。貧困疾病之人,是過去惡業所造,應受報應。佛在經中也是這樣說的。但是,在他們遭受報應之時,有人伸出援手助他們一臂之力。那麼,大家的業力會 減少很多。他們過去的惡業造成現前的惡報,那是過去不懂法時所造,已經沒有辦法。而目前我們對他們關心,財力資助,授與法門,正是解掉以前惡業的良方。而 我們又在這些行善中,與大家結下好因緣,種下好福報。
    而諸佛菩薩若不作我們眾生不請之客,我們將會長淪苦海,求出無期。就是露頭吸氣的機會都沒有。故此,諸佛菩薩溺愛我們。我們積劫枯露,歷生以來廣造罪業。 輾轉造業,惡性循環,那有得福之時。而佛菩薩,各大神聖在我們心亂如麻,苦痛萬分之時,施與我們溺愛。救我們於貧困疾病早日脫離。那是慈悲喜拾。我們今天 雖然不是富有十足,什麼事都很順。但是,我們今得人身。脫離了地獄、餓鬼、畜生之苦。那是諸佛菩薩聖者所賜。故我們念報深恩,對於苦難者,我們應多多幫 助。常行善行,以作天倫。
    所以,古人有“非愛之愛才是真愛”之說。說的是教育大眾向好向善,聽似批評,實質是為對方好而言。而“溺愛之愛也是真愛”之說。說的是慈悲之愛,溺愛貧困疾病之人,愍憐及其施與供養。那是大善也。
整天不要想著我是多苦多苦。我們應想到眾生多苦多苦。忘記我了,苦就會減少。想到了大眾人了,福就會增多。
因此,幫助越苦越貧的人功德越大。

十四、美滿良緣篇   

     問: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答:在《三世因果文》說道:美滿的良緣、美滿的家庭,來自過去生中佛門多結善緣,常修梵行,清淨莊嚴。
    我們若是有福份,世間上好人、好事、一切好的東西都是我們的。若無福份,業力重重,怨憎會、愛離別、所有痛苦的事都在你身上發生。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業力深重就自暴自棄。要堅強面對現實,不必煩心,我們力爭造點好因緣,以迎未來福慶,更能改造出美滿的命運。
修學之人,因要造得好,才能得好結果因此要純潔,不要挾雜私心雜念,更不能利用佛法來得到好處。要一心去弘揚佛法,救濟貧苦,念念為佛陀的事業著想,念念為大眾能離苦得樂著想,我們當然也就能得到功德。
     “嬌妻美女為何因,前世佛門多結緣”這是《三世因果文》告訴我們。世間上一切事,都離不開因和果。
佛 陀的教導,更注重於道德的修為,而來體現相貌的完美,事情的圓滿。在《普門品》中,佛陀告訴我們: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 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而禮拜供養菩薩,實質是教導我們要修福修慧,積蓄德本,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這樣,自然得證自身和家人的莊嚴,以 及萬事如意的福報。
    雖然,人天福報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但是,圓滿的人生,  圓滿的家庭生活和成員切有助於我們的修道,那是助道因緣。實際我們今生若能得一個完美的家庭,更能佛化家庭,大家都能向善修學,此是過去生積功累德的原故。
世 間萬變,念念遷滅。很多人得不到好的緣份,就铤而走險,有違倫常。或捨糟粕妻而另換新歡,或捨無能夫而攀新貴。或不捨之而亂倫常,類及子孫,乃至遍造來生 再陷得不如願眷屬之苦。猶不知今生之果,是過去生所造。今生雖有很多不如意事,而能歡喜接受,即滅無量惡業。況或娑婆世界,轉眼成空。一切都是假,唯有修 行真。是故君子之守,子孫之昌。今日之貴,昨日之功。
    是以,我們佛門多結善緣,  自身利人少欲,修清淨行,是一善也。

十五、福份翻倍篇    

    問:有什麼妙法使我們所做福力增倍。
    答:有。只要我們把將自己所做一切好事、一切善事、所修一切善法門、利益大眾
一切行動,親口傳教給另外七個人,使他們依法而行,我們的功德和福份就會翻一倍。也即是教與七人之後我們等於二個自己在得福。   
在我們條件准可的情況下,我們若是看到好的佛書,能夠翻印千本。使很多人都能得到利益。如是,親口傳與七人和轉印千冊的功德,我們至少可以七生七世去做個大富翁。回向極樂也速能得證,佛道也近了一步。這是不可思議的妙法。
    《法華經》說得很明白,就是我們親口傳的人,再去傳其他人,我們依然得福,何況直傳之功效。
做個大富翁雖是人天福報和俗法。但是佛陀在經中說到,初地菩薩常為人王,常為大財富者,常修布施波羅蜜。因為唯有大財富的仁者,才能成就布施波羅蜜,才能滿足菩薩之行。若是成就布施波羅蜜,從今以後自性中有無量寶藏、無量宮殿,更能利及無量眾生。
我們這個世界,種少善根,獲大福報。原因就是這個世間惡緣多,難得做點好事。所以我們要在苦短人生中,種下長久福蔭。
    於是,我們親口授教善法與人、印造經書送人,善中之善,得益甚多,翻倍福庇,也是一善。

十六、原諒是善篇   

     問:為什麼原諒他人過失是善法呢。請一開示一下。
    答:做為凡夫俗人,有時難免會有過失,能於悔過即是為善。過失當然會傷害到他人,若我們被傷害後而能原諒他,即是一善。
    有一個小和尚,從前以來就得到方丈愛惜,畢生教授正法。後來,小和尚被外面花花世界所迷,不能自拔。離開了方丈來到城中。當小和尚在俗塵凡世中,感受到人間的苦楚,紅塵的無奈。人世間原來這麼多的酸甜苦辣,才向往原來的僧家生活,是多麼地溫暖自在。
    二十年過去了,小和尚懷著對世間無限厭倦的心情,回歸到本應屬於他的清涼寺院。苦苦哀求老方丈再收為徒,方丈非常厭惡地對他說: “除非桌子也會開花”。浪子失望地離開了寺院。
第二天清晨,方丈踏進佛堂,佛堂上的桌子果真開花了。方丈大徹悟,速找浪子回來,而浪子早已在上一天晚上悲傷離去。是夜,方丈圓寂了。臨終時對大眾說:“沒有什麼錯誤不可改正,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最罕有奇跡。”
浪子已經真心回頭,對於紅塵俗世已深刻了解。如今回頭,定是再不會染著可怕的塵勞堆積。老方丈若是能於原諒過去浪子的過錯,重修為徒。或者,會生產出回頭是岸的一代宗師。至少,會令一顆漂泊的心重歸安樂。那是慈悲和原諒的力量。古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慈悲的人,不是說別人做得很如法,你很愛惜他。而是,當別人有了錯誤過失,損害了我們利益和尊嚴,我們不懷恨他而且原諒和關心,那才是真正的大慈悲。
佛在世時,提婆達多經常想出很多辦法想謀害佛陀。結果,墮落在十八層地獄。佛陀不單不嗔恨,而且叫阿難尊者到地獄看望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感動地對阿難說:“我出佛心血,世尊還命你來關心我,我很慚愧。”
    於是,原諒正是培養慈悲心的好方法,原諒也是一善。

十七、家人同善篇   

    問: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二不孝是什麼,它的含意是什麼。
    答:不孝者三: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壯,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先,我們要懂得先賢的用心良苦,也要懂得其深刻意義。
    第一不孝:父母雙親的行為不正確,我們不要隨喜,並且要好言相勸,才不會雙親不義而還不知道。
這 句話是極點的說法,自古都是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導。世間上大都對子女的教育都是從善而行。而此語含意甚深,反過來我們子女對父母親的勸導。我們既然能勸導 雙親,當然,我們自身定然一心向善,利及周邊。故,先賢教導我們自身有仁有義、有道有德、能利益大眾、更能把善法推介給雙親,使他們也能行善積德。這是第 一孝。是一善。
    第二不孝:不勤加努力工作,懶惰放逸既不能為國家辦事,又不要做工為商,造成貧窮而無能力奉事雙親父母。
父母夠勞,為兒女苦心盡操。我們長大成人若不能供給行位坐臥四大供俱,慚愧之至。飲食、衣服、醫藥無法如儀所供,實有失人子之本份。
    做為每個人,都希望自身而出人頭地,但人的能力各有不同。自古以來,有能力金榜題名者。當然光宗耀祖、福蔭父母,而且利及國家。再者從商經營,滿載而歸。 同樣福至雙親,乃至幫其打理生意的伙計。若是不能得大祿仕,殷殷勤勤,做工務農,也能養家活計,供養父母。果能勤儉,雖不得大財富,而生活安心可過,為父 母親者,當然也心滿意足。這樣,合家歡樂,和諧暢順這是第二孝也。是一善。
    第三不孝:無能力娶親養子,造成祖先香火沒人繼承,斷絕祖禮祀儀。
第二不孝與第三不孝實是相關連。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奉養父母,就不要說能成家立業。他自身都養不活,何況要供養其他人及妻兒。
    故世間有這樣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很多人都錯解先賢的意思。先賢的意思並不是說你不能生育一個男孩子來繼承香火,就是不孝。古人苦心教導我們:應 有自立能力供養妻兒,不懶惰慢從。並且最切要是教與妻子勤修婦道,孝尊雙親。教與子女棟梁之材,為家國事。若是妻子不修婦道,終日豬狗吠東風,鄰居幾條巷 都與之噪架,倒不如無妻。若是兒女教育不好,終日橫行霸道,不孝雙親,放縱淫賭,驚奪強搶,不如無子。這樣,不要說是奉先祖祀。擺設得再好,家神牌會被惡 妻推倒,祖先爐會枚逆子打掉。
    故此,佛祖在《無量壽經》中說:比喻不孝,不如無子。所以看出古人之用心是要我們自身修學善法,勤儉治家,並且教習妻子能做善知識婦,夫妻同心同德,同修良善教習兒女愛國愛家,孝養上輩,手足扶提,同學友善,是一孝。是一善。
    如果,不能生男。女子也是同樣,我們能施與優善之教。使其得體大方,深解婦德飽學詩書,留芳於世。如是, 雖是女子,也能傳承我們極佳血統於世間,利益他人。妙哉。所以,佛經記載了:勝鬘夫人,利益全國人民之舉。龍女八歲成佛,廣度有情。佛母摩耶夫人,誕下佛 陀,度十方千萬世。這些都是大菩薩的化身。教示我們女子的力量。所以,佛陀在《大般涅般經》說到,如果我們能修學於善妙之法,女子也是男子;如果不能體解 大道,悟佛知見,男子也是女子。
    所以,能利益和獻貢大眾者為最。不在乎男子與女子。世間上很多法師或大德居士終身不娶而心行菩薩道,使大眾離苦得樂。可以說:得其利益的大眾,就是他們的兒女也。此是妙法:無娶而娶,無子而有子。對眾生有獻貢者就是有後。
    故,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者,希望也。希望者,從良善之才中生也。因此,我們應著力於培養和教示好下一代人,使其擇善而行,利國利民,誓能忠勇為家國。才是大孝,才是後繼有人。是一善。
世 間上有很多人,錯解古賢。沒有生育男兒,妻子懷孕後就采用各種方式探知胎兒是男是女,女的就讓其流產,此是造極大罪。雖非殺人那等罪過,但罪業以大。既然 來投胎我們之子女,與我們定然有大因緣。我們將其流產,會感到我們以後至少五百生投胎後,會無故死亡,使到不能出世為人。若得為人,常以重病、殘缺身體、 不得長壽。故我們應遠離墮胎,並勸他人不要墮胎。
    我們若曾墮胎,補救方法可以印造佛書百本、放生千命、米油施濟貧苦、勸別人不要墮胎和為胎兒念阿彌陀佛萬遍,以作超渡以上種種功德做後,可以在佛菩薩像前 回向胎兒早生極樂世界或轉世為人。當然,我們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功德可以多做一些,那就更好,胎兒也可早得解脫。如果不為胎兒做點好事回向,胎兒會對我們 產生怨恨之心。
於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如能如法而行,  自己修身立德。更能善導父母、妻子、子女一心向善,同做好事。可謂大孝有後,是一善。

十八、避禍向福篇   

    問: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事,有時飛來橫禍,應怎麼避免。
    答:人生不如意事,那是正常現象。飛來橫禍,那就可怕,避免方式應是在未發生時下功夫。若已發生,也只是彌補而已,但事已發生了。
    有二個人都發了大財。那天,有一個相士在路上遇到這二個財主。看到他們的氣色都很差,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二位,都活不過三天,三天後銅鑼聲一響,就是你 們命終的時候。”第一個財主聽後,非常慌張。心想我一個身體很好的人,怎麼會三天後命終,會不會飛來橫禍,這三天我什麼事都不做,看你怎奈我何。於是,坐 在家中也不出外,默默等待三天的來臨,等待銅鑼聲的來臨。三天一到,財主突然聽到銅鑼聲一響大驚,即刻倒地,一命休哉。第二個財主聽後,也不慌張。心想, 不管相士說的是真是假,就當真吧。反正我留太多錢在家中也沒用。於是,財主這三天走東走西,廣做好事,鄉裡未修的路他要出錢,左近貧困的人他給送錢去,生 病的人他上門慰問。結果,三天過去了.第二個財主還聽不到銅鑼聲。哦,不是銅鑼聲未響。是財主忙啊,他只顧做善事,銅鑼聲一響,他根本就聽不到。於是,第 二
個財主活了下來,逃過一劫,還很長壽。
    可見,避禍的直接方式是多做善事。善事的直接方式是使處於艱苦的人離苦,得到安樂。而在口頭上說做點好事,而行動不能契合善道。橫禍依然無法避免。
    有一個人,在親朋的推介下認識了佛法。但是,這個人認識佛法後,原有自身的執著和不正知見依然存在。當有人說到行善做好事時,他說不能得福。當有人說到讀 經功德無量,甚至可以得福時,他說讀經無用不能消災除難。當有人說到要去做點對大眾有益的事時,他阻止別人不要去做,是沒有功德好處的。故此,他原來的貧 窮疾病,依然是貧窮,依然是疾病。甚至他經常飛來橫禍,本身就有病苦,有時一段時間就不知不覺弄了外傷。稍好一點,過不久再次弄傷。家庭的事一樁接一樁, 都不順利。反過來,他還以身言教。對大家說,象他一樣學佛無感應,他是一個活例子。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氣,也都任他去。反正受苦又不是別人受苦,又不是他不 懂佛法。請問,你一生究竟做了多少好事,為大眾利益了多少貢獻,在修行上下了多少功夫。雖然,佛力無邊。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但是,一個人的罪業有無量無 邊,恆河沙那麼多。更何況他學佛後根本是在滅佛,不是行善學佛。能有感應嗎。但,他就是怨天怨地怨別人,從來就不怨自己修行不好。
    由於是這樣的情況,他的生活無法改變,身體依然不好,橫禍經常光臨。我們若是心
與佛合,就是過去罪業很大,也能平穩度過很多曲折,使能順利。
    可以這樣說,只要我們肯認真修善學佛,就一定會得福,何況是避禍。

十九、不驕是善篇   

    問:為什麼不要驕傲我慢,我慢是很難遠離的。請開示一下。
    答:我慢列在貪嗔癡慢疑之中,與貪嗔癡並排,我們必須遠離。是一善。
    《金剛經》教導我們,不要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並且把我相擺在第一位。由於我們貢高我慢,才會執著我相。我慢心一起,  自然就會看不起人,看不起人就自然感來了被人輕賤和不被重視的苦報,障受尊貴道路。
    我們若是見到每個人,都生恭敬心。那麼,大家對我們也必定尊敬。一個人地位越高,對任何人都心存恭敬。這樣,大家倍覺得溫暖,更是對我們贊歎有佳。
    而且更切要的是,我們在修福修慧修相貌中,我慢心跟修相貌息息相關。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長的很好看。但是,讓人感覺很討厭,很不順眼。可以說,這個人過 去生就是有修忍辱力。但是,高傲自大,不可一世所以造成現生長得好看,而又不能讓人生歡喜心。我們又經常看到另一些人,長得很好看,而又很可愛,令人一見 就歡喜無比。這是這個人過去生常修忍辱,對人寬容大量,香花供佛,為人誠懇謙虛所生的。所以,讓人一看就生歡喜心。是故,我們不會我慢貢高,待人殷誠謙遜 就能得人見歡喜的果報。
    對於一個修學的人而言,弘法者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因為弘法者為大眾開示佛陀的教化,為大眾帶來佛陀的福音。所以對於弘法的人而言,音聲和相貌也是很重要。這是自身的修行力,而體現在表面的威儀。它能令大家信服和共盟。
    是以,破掉我相驕傲是世間和出世間很重要的事。世間法可以得到人見歡喜和相貌圓滿的果報。出世間法可以得證無淨三昧。

二十、戒殺放生篇   

    問:為什麼在佛祖的說法中,極力提倡戒殺放生和持素,究竟有何利益。
    答:戒殺、放生、持素是學習慈悲心的根本。能夠做到,功德無量。
    這三種中,我們若能做到一點,功德就多一分,若都能做到,獲福甚多。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在讀經、持咒、念佛,有的感應很大,有的感應很小。問題在哪裡,就是在這裡。如果那位修學者戒殺持素,當他持起咒來。效果就會很好,當 有親朋眷屬生病了,或者其他不順心的事,請這位修學者為其讀經回向,病一下子就好了。原因就是在戒殺持素的情況下讀經,感應最大因為戒殺持素會消除很多惡 業,立下福力。
    而放生正是在布施生命,賜予眾生各盡天年,不受殘害之恩,故得功德,更能消掉我們定業中的病苦。
    古有:“吃素補罪業”之說,就是說我們持素能夠彌補我們的罪過。大家不要小看吃素的力量,如果我們吃素一天,在以後歷生之中的劫難中。我們因為曾經吃素一 天的功德,就可以避過一次災難,何況我們能吃全素。那功德會不可思議的。曾有一位得道高僧說過,全素是大丈夫行徑。可見,吃素是多麼好的事,功德福力 大。    .
    在眾多提倡日行一善中,我們若是素食慈心,即是說我們今天吃素,也就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天天吃素,即是天天已經行了一善了。我們少吃一點魚肉,就是多放生一些生靈。此是善舉,是一善。

二十一、慈力加持篇   

    問:聽說佛祖的慈悲力量不可思議,怎樣才能得到慈力加持呢。
    答:我們一生行善積德,乃至修行。都希望自身和親友都能順順利利度過每一時光,使能得到美滿人生。美滿人生是否得到,那就涉及到加持的問題。
    我們過去生造了很多功德善事,當然,我們這一生中就會得福。但是,由於我們過去不可能完全造的是善業。有時,也造了惡業而產生了魔障和業障。障礙的出現, 就會影響我們得福報,在這個時候,我們迫切的事就是要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就能消除障難,使我們心想事成。我們若能過去生少種善根,福力自然短淺。這情 況,我們更應得到佛慈加持,才能平穩度過人生。
    佛慈力的加持,使我們不能達成的願望也能成就。在人的一生中,稍微順利一點,我們會感受安樂。所謂:“滴水如甘露”。稍微曲折一點那會很煩惱。所以,加持的力量增多一點使能順利。與之稍微曲折相比,等於向好的方向邁進二倍。故此,我們需要佛祖福佑。
    我們要得到佛祖快速加持,二事不能等待,一者:孝養雙親不能等待,二者:廣造福德不能等待。而後,讀誦大乘經典以作回向,使萬事順利。忏悔過去罪障,必不可少這樣,佛力易於加持。
    有一位居士,聽說讀誦《藥師經》現生就能得到佛力加持,就能得到福報。又此經能通往極樂世界,好處多多。故此,他一心讀誦《藥師經》和常念南無藥師琉璃光 如來名號,  同時,廣行善事如經所教而行。以能達到心中所求。他想,我將此讀誦功德回向能得到住所,並且得捨宅之後一定將佛座敬設得更為莊嚴。居士不停的虔誠持誦,過 了不久,感應就來了。居士各方面的事都很順利,事業也順,真的買了捨宅,使得居有定所,又將佛座設得很莊嚴,以報答佛祖之加持深恩。
    由此可見,要得到慈力加持,我們要依照經義,擇善而行。更要依靠經典的力量,使消除災難。同時,對於周遭親朋眷屬多多關懷,以期向大家求福力。故,感應易成。這時一善,我們不間斷。

二十二、不退是善篇   

    問:有一些人剛開始修行善法都很進步到後來或碰到不順心事,或久無精進力,生了退心。
    答:我們應該有很長遠心,不退則進是永久道理。佛菩薩教導我們要以深心是道場,長遠心是道場。也即是教導我們要以持之以恆的修習善法,不管是自身內修,還是對外的廣做善事,都要不間斷。是一善。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運氣來了,掙了一點錢。過了幾年,運氣不好,再也不能象前一樣。究其原因是這個人過去生中作了布施,做了點善事,過一段世間,  又不做了。故此,他的福報不能長久。
    又看到另一些人,運氣總是跟隨他。不管是做任何生意或任何職事,一生都大紅大紫,旺得不得了,而且旺而能受,福報很大究其原因是這個人過去生中大作布施,廣行善事,並且不曾間斷。故此,他的福報大而長久。
    我們要知道,我們一生的福報是過去所造福德而產生。若不作財施,就難以得到錢財。因此,為了以後的福澤,我們應不間斷而做善事。
    如果我們目前處於窮貧或經濟不景氣,不要著急。我們應有能屈能伸的丈夫態度,平常心來對待。因為我們過去生至此的造福斷了,使得目前窮困,不能延續財富。 我們可以用落力做好事的方法和祈求佛菩薩、護法諸天加持的方法,使我們造福間斷迅速過去,使福報現前。如果我們常常做善事,不怕以後無福。
    故,不退不間斷做善事功德事,是一善,那是延續我們以後生生世世,常得順利富貴的根本。

二十三、積功累德篇   

    問:為什麼精進修福德,卻未見福報現前。而後期比較不精進反而感應來了。
    答:很多人的心態都是急功近利,看見自身勤讀經咒念佛,而又向外布施行善,卻不見福報來臨,頓生了退心。或內心,或行動退步很多。這時,福份來臨了,做事順了很多。他想:精進一點也沒什麼作為,象現在這樣不也能得福嗎。
    這個人不知道目前的得福,正是前段時間所種的福因成熟。與目前不勤行修行、不勤布施是沒關系的。
    福報必須有福的因緣,一個人目前處在困境,並不意味這個人就一無是處。當他福的因緣成熟時,自然得福而快樂無比。
    有一個人,他感到非常不解。為何他自己沒有做惡事壞事,境況不好而且很多事都不順利。他有一個同學,以前做了很多缺德事。但是,過了幾年。他的同學搖身一 變,得了一個小官職。這個人的心態極不平衡,總認定人要成功要有不擇手段。那日,來了一位深解因果三世的善知識。聽了這個人的一番訴說之後,觀察了一下。 原來是這樣:這個目前沒有做惡事壞事的人過去沒有布施,而且一段時間以偷盜為生。故此感到目前家離人散,掙錢非常艱難,福報極薄。而那個得了小官職的人, 過去一直都很照顧窮苦親朋。親朋沒事做生活困難,他都極力幫其找工作。有時將自己所掙錢財贈與困難者,使得大家度過難關。
    這個人聽了善知識的話後,恍然大悟。感受到因果的不可思議,而後力做良善之事。
    可以看出,要有福緣才能得福報。並且要堆積很多福的因緣,才能成就大福大慧的人。那個得小官職的同學,未得官職前還做缺德事。實與他過去造福沒關。而很多人看到這情況,以為造罪也能得福。目前造罪以後報,目前得福是過去造,兩不相干。
    故,我們應積功累德,是一善。

二十四、自律是善篇   

    問:  為什麼我們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答:  賢文說:早起打掃門前雪,不管他人地上霜。這句話其意深長,我們若打掃好自家門前雪。好處有二:其一自己不被傷害。其二別人路過不被傷害。關於他人地上 霜,並不是說他人的死活我們不管。也只有我們做好自己,潔身自好。而後,以身言教。才有能力和說服力去感動別人,使他人受其觸動改正自身,清理地上之霜, 讓大地一片潔淨。
    若我們不清除自身不純潔的心,而且對於他人過失加於批評和下井投石,內心將是
一片黑暗。故此,會受報下墮黑暗之地,無非生於地獄、餓鬼之報,常受痛苦。純潔之心,一片光明,我們自然會好報於人間、天上,乃至極樂光明之地,常受安樂。
    有一位女人,從二十多歲以來與兒子一起生活,從那時起就持素念佛,這位女人心地很善良,從來不曾說人是非長短,別人的好事,她總是贊歎不已,口德很好而又 對人很關心,他人若有困難,她總是盡力相幫。這樣,博得左鄰右捨的敬重,大家對她評價極高。由此,很多鄰居都說:“這才是真正的學佛者,真正的好心人”。 大家也都跟她學佛歸依三寶,也都跟著她行善積德了。
    由於這位女人既掃自家雪,復又幫他人除地上霜,積累了一件復一件好事。一生下來,功德無量。兒子也就受其陰德發了財頓忘了幼時跟母親茹素,也忘了佛恩。生猛海鮮常留於口,不信如來正法乃至毀謗。
    母親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默默祈禱兒子能信奉正法。七十多歲那年,有菩薩在女人的夢中告訴她,你將在八十歲那年往生,一連幾晚女人都做同樣的夢。這位女人念佛功夫純熟,但,遺憾兒子不信正法。她頓時在佛前發願,兒孫們能重歸護持三寶正法,而後往生。
    說來也奇,女人發願後感應就來了,兒子的妻妹從那時就開始學佛,而且特別認真每到姐姐姐夫家,都不停教與姐夫合家佛法,並且經常一起到寺院廣發善心,或時 一起去資助貧困人群,這樣熱心做了幾年善事。兒子天變地變成了虔誠的大善人。這位女人暗自歡喜,感受佛力的不可思議。八十五歲那年,這位善心的女人在念佛 聲中安祥往生了。
    我們見到自身過失,即能斷惡、原諒他人不是,  即能向善。這位女人的一生,  身口意業清淨,一心向善,自成律儀。積每一小成功會成為大成功,積每一小善事會成為大功德,遠離每一小惡會成清淨業。
    故,離惡向善,為一善。

二十五、忏悔是善篇   

    問:我們目前很多業力,是不是過去所造的,應如何消除業力。
    答:業力可以消除,必須從忏悔業障入手。
    一個人現前受了種種苦報,這時過去業報來臨,定業是難躲。但是,我們是有辦法減輕定業。把將重報減輕為輕報,把將在惡道報變為人間輕報。
    我們學佛修行之後,有時反而感到業力障礙。這其實是好事,這是佛菩薩把將我們過去所造惡業,必須在地獄、餓鬼、畜生道中報化為人間輕報。
    世間上:中年喪夫、老年喪子、疾病纏身、殘缺五官不全、孤寡一生、飛來橫禍、子孫不孝、妻不貞良、丈夫不善乃至貧窮枯露者多多。更有懷才不遇、含冤受屈、弱小被欺乃至力不從心。實都是過去自身所造之惡業所纏,障受等等苦報。
    經中說道:自從我們與佛祖釋迦如來同樣是凡夫俗子的時候,如今世尊釋迦如來成佛以來,已經很久很久了。而我們即是依然耽染六塵、轉輪生死、受大苦惱、求出 無期。這些都是我們歷生以來,不孝父母六親眷屬、貪戀女色酒樂、親近非聖、媒狎惡友、殺害一切眾生、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獨嬰此苦,無代受者。 不要說我們今生中無有些罪,這都是過去生中成就的無量惡業,追逐我們,如影隨形。於此,我們應先了解這不順心事都是我們自身所造。
    如是受了人間種種苦報,我們不要害怕。佛祖教於我們離苦方法。
    第一:忏悔我們過去現在所造一切罪業。可以讀誦《慈悲三昧水忏》《梁王寶忏》《禮佛忏悔文》或其他忏悔業障的忏法。讀誦以上忏悔法門是一個方式。而忏悔罪業最切要的方式是不要再造新的惡業。這樣老的罪業才能消除。
    第二:廣造善福彌補過去罪過。很多認為造福得福報,造罪得罪報,不可抵消,但是,我們的善福造得很多,護法神也會很多。故,一些面臨發生的災難,因此在護 法神的保護下,  大難變小難,小難成吉祥。或者在受折磨的情況下,由於造福力的緣故,已經發生了的苦難,我十門能平穩度過,再見春天。是故,善福補過失為妙法。
    第三:為人宣揚善法,使大眾人心向善這樣,我們目前所受的苦報會很快過去。因為大眾在我們的宣說下會去做好事,遠離了惡業。若我們不去為他們宣說,大家在 不懂正法的情境下會造業傷害他人,由此,不被傷害。正好彌補我們過去造罪傷害他人的罪過,使我們快速又復順利。所以,揚善很切要。又一妙法。
    而一些已經發生了的苦報,  以成定局。造再多的福力都不濟於事,如殘廢折腳折手老年喪子,我們當然不能令他們平復如故。但是,我們要深刻地知道。這些報應罪業不是說我們今生報了,來 生就不會。佛在經中告訴我們,一項罪業,一報應往往就是五百世。也即是說你今生折手或老年喪子,往往今後幾萬世去出世,都會受同樣的報應,直至業盡為止, 那是很可怕的事。但是,我們不要害怕。有以上三種:忏悔、廣造善福、為人宣揚善法的妙法,我們不單以後不受余報,而且今生自然會感應快樂的種子。
    因此,忏悔過去罪業不復造惡業,才是真忏悔,是一善。

二十六、歸依是善篇  

    問:歸依三寶的功德有多大,為何要歸依三寶。
    答:歸依三寶佛法僧的功德很大。
    佛祖在《校量功德經》中說:如果有人用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四事供養三千大千世界如來,供養了二萬年這麼長。諸佛滅度後,各起塔廟,再以種種供具香花 供養捨利塔。那麼,這個人的功德大到不得了。但是不如有人以純淨心,歸依三寶所得的功德那麼大。所以,歸依三寶有無量殊勝的功德。
    當然,佛祖指出的是要我們用純淨心。純淨心,即是發自內心。而且純淨心要依照佛祖所教導正法去修行,  自然得福無邊。
    供養諸佛二萬年,而後建捨利塔再供養何故功德不及純淨心依三寶。原因在於,前者是在修福。而後者歸依三寶,即是福慧雙修,了脫生死的無上妙法。
    三寶佛、法、僧代表覺悟、純正,清淨。所以,歸依三寶也即是念念要修行覺悟、內心純正、言行清淨。故此,福份來自於自性的流露,取之不盡。
    如法歸依得福很多。但是,如果歸依之後未能如法,也是難以得福。故此,我們應該知道,歸依之後應著力修行覺悟、正心、清淨,是一善。
   有一位女人,十幾歲那年,就歸依了三寶。後來嫁了人,由於丈夫懶惰慢從,女人只得妻代夫勞。為多掙點錢,女人奸商成慣對於丈夫兒子都不正確引導,只是一味 縱容反正自身有能力養得起家庭就好。二個兒子長大了,不單象丈夫一樣懶惰任性,還胡作非為。女人一錯再錯,最終二個兒子都成了階下之囚。
    又有一位女人,歸依三寶之後,更是如法修持。一向鼓勵丈夫勤勞儉樸,對於幾個兒子都嚴加管教,自己以身作則。後來,全家都歸依三寶,成了佛代家庭。幾個兒 子長大後,各有事業,誠實經營生意。從此,不要說為非作歹,全家都力爭做善事,利益大眾,因為大家都懂得因果。女人家庭各事順利,放下心身,一心修行做 福,也為大眾做了很多貢獻,倍受大眾的敬仰。
    故,歸依三寶,樂善好施,是一善。

二十七、救人極善篇   

    問:為什麼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答:佛陀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浮圖就是佛祖的捨利塔。也即是說救人一條生命功德超過建造佛的捨利塔。何以故,人命最尊最貴。
    很多人都知道放生功德無量,而不知道救人命也是放生。當一個人睡在病床中,貧困而斷醫斷藥即將逝去,而我們伸出援手給他錢財,給他醫療和飽暖。這個時候, 這位病人因此而活了下來。我們得到的不單單是布施的利益,而且得到最大的放生,,因為我們放生了一個人,延續了這個人的生命。所以經中佛陀說到勝造七寶塔 供養佛捨利的說法,這是極點的說法。
    人的能力有大小,科學家制造好的物品而利益大眾,醫學家制造出好的藥品而拯救無量生命。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是尖端人才能利益十方。但,只要盡力而為的心量就是功德無量。
    而我們救活了一個人的生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救活他們的慧命。救活慧命就是必須從宣揚慈悲的心靈,行善積德的重要性,自性覺悟的重要性。也只有我 們使大家能夠修福修善,覺悟自我,才不會繼續出現貧窮疾病沉淪苦海的局面。也不會因為沒有覺悟而去傷害大眾,使自身受到罪業的報應。故此,我們不單施財施 物品,而且施與大眾行善修福修慧的妙法,更是功德無量。所以,可以看出救人是大放生。因為被救的人會再救別人,再去救度無量眾生。這樣才是財物妙法同施, 圓滿的做法。

二十八、當下造福篇  

     問:如何把握當下。
    答:我們要深刻的理解,把握當下而不是享受當下,不能錯誤理解。  
    把握當下也是我們目前創造美好的事和物,目前能夠盡力去利益大眾,目前去修持好自身的功德,更能使大眾從你的行動得到利益。這是把握當下,你自然未來會得到無量的福份。
    而不是諸佛菩薩祖師說把握當下,那我們趕快享受吧,目前多快樂一天,不管未來怎麼樣,我目前很快樂就好。那是在消福,不是在造福。
    活在當下,就是不要每天愁眉不展,我還未發財,我還未買房,我要做的事很多很多,但還未實現,太煩惱了。佛菩薩教導我們,世間一切事物念念遷滅,不能常住。我們不要太刻意追求。
    有為之法,其性無常。
    生已不住,寂滅為樂。
    也只有我們有造福報的因,才能得福報之果。打妄想生煩惱要想得到,那是白費功夫,自找苦吃而以。
    故我們放下貪欲之心,行善做好事,修持精進,不要荒廢不讀佛祖經書,有善事要樂意去做,活在當下,目前也就清涼安心快樂。未來也能得福得慧。因為我們做每件事有去盡力也就可以,得到與否以是天意。心不要執著才是活在當下,也是一善。
    得證聖人的明心見性,也是來自於放下身心,體解到世間瞬間萬變,得到又如何,也是無常轉眼成空。昨日嬌容艷麗,如今音容何在。昨日皇城尊貴,如今以成他人。唯有業力隨身,苦楚來世。故夢東祖師說:
    話到無常只自悲,百年彈指欲何為。
    惟求慈父垂哀憫,小小蓮花與一枝。
    故此,我們必須把握當下,只管造好因善因。不要不讀經持咒念佛,不要光說而不去做利益大眾的事,不要自私自利。不要老想著不付出就要得回報,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把握當下種下善根,認真修持,功到自然成。
    有很多人這樣想:等我發大財我就來大作布施,等我有空閒就來修行。結果,財也發不了,大把的空閒時間都用去打妄想,修行也荒廢了,一生碌碌無為而空過。其 實,在無能力的情況下,就是一文錢都是大功德。不去打妄想放下身心就是修行。當下布施一點點東西一文錢,當下止息妄想而得定力,我們已經既修福來又修慧。 關於以後發大財大布施、有空閒來修行,那是以後得到再做的事,空談而以。
    故此,當下造福修行最切要。是一善。我們若能日行一善。廣修善法、六波羅蜜、四攝法,此為佛祖之教育也。廣修一切善,遠離一切惡,廣度一切眾,我們定能得大福慧,早成佛道。
    祝願大眾得大福報、精進學道、遠離苦難、常隨佛學、吉祥如意,更能同修日行一善,功德無量。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9/22 上午 08:19:22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2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6/10/22 上午 06:50:28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