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9 旺報 記者廖慧娟/台北報導
剛落幕的第7屆台北電視節舉行期間,有多家大陸製作公司攜帶數百部作品參展,最引人矚目的是由頤和尚品文化傳媒製作的《國家記憶》,製作人兼導演朱質冰與朱質穎兄妹花5年多,拍攝這部重現「十萬青年十萬軍」壯烈抗日戰史的作品,還給尚在人世的老兵們應有的榮耀。
朱質冰表示,該劇年底將於大陸播出,劇情是追尋1941年至1944年抗日期間,10萬中國遠征軍前往緬甸,與美、英盟軍打通滇緬公路,維持中國抗日後勤補給,取得抗戰勝利關鍵的血淚史實,希望下一代藉此有民族意識的覺醒。
使命感促使電視劇成形
為取得第一手資料,朱質冰看大量的歷史資料、圖片,也找尋少數存活至今的老兵;由於這些倖存的老人們都已年過8旬,逐年凋零,讓他擔心再不把這些史實呈現在鏡頭前就來不及了。
談起創作源起,朱質冰非常激動,表示滇緬公路是由20萬名雲南百姓花9個月修築而成,在抗日戰爭後期,成為抗日運補物資的重要生命線,因此日軍搶攻東南亞,趁英軍怯戰,想一口氣奪取緬甸,切斷這條運補路線,逼中國認輸。
因此蔣中正在1941年派杜聿明、孫立人與廖耀湘率10萬青年軍到緬甸協助英軍作戰。不料,戰局失利,遠征軍必須撤離緬甸,孫立人率部隊與英軍一同撤至印度,也平安抵達。杜聿明則是帶著大部隊走野人山回雲南,但進山之後卻死傷慘重,有的死於日軍追殺,有的被山中野人所殺,更多人是因沒有糧食補給,活活餓死或傷重、因瘴氣生病而死在叢林中,成為一堆白骨,堪稱抗日史上最慘烈的一戰。
虛構家庭微觀大時代
朱質冰了解觀眾並不想看死硬的歷史,所以他力邀大陸影帝張豐毅飾演一個虛構的雲南將軍「段仲儀」,由他與3子1女響應當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喊出的「十萬青年十萬軍」、保衛「抗日生命線」滇緬公路為出發點,透過一個家族的微觀視野,看大時代背景下的英雄與小人物的獨特鮮明特性。
朱質冰表示,段家正是許多在抗日戰爭犧牲的家庭縮影,段仲儀一生戎馬,大兒子段立國在維修滇緬公路、搶運戰略物資期間,與妻子遇難殉國;次子段安國奔赴戰爭最前線殺敵,死於日軍戰火;而最衝動也最單純的三子段振國,加入「刺刀」別動隊,出眾的軍事才華得到充分施展,成為抗日英雄,但在戰爭勝利前,被流彈擊中,英勇捐軀。
經過歲月變化,當年的戰場已經人事全非,但為了完整呈現當年的史蹟,朱質冰依然把劇組帶到雲南瑞麗等地,實景拍攝5個多月,利用當地的熱帶植被,重現野人山中的遠征軍記憶。
由於兩岸逐漸開放交流,文化創作與歷史研究已超越政治侷限,在這齣電視劇中,朱質冰大膽地剖析軍事委員蔣中正在當時的戰略思維,也不避諱地大量使用各種制式裝備,包括軍事將領帽沿上的國民黨徽,對於蔣中正與蔣宋美齡間的互動也多所著墨,只希望讓當年遠征軍的價值不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
為老兵掬一把淚 期盼別再有戰爭
2012-09-29 旺報 記者廖慧娟/台北報導
拍完《國家記憶》,第一次當導演的朱質冰表示「太辛苦了!」但他認為是對戰爭的反思,希望觀眾能對遠征軍的貢獻多一點認識,給予他們應得的榮耀,也了解戰爭的苦與痛,別再犯歷史錯誤,不再有戰爭。
為重現史實,朱質冰砸8千多萬元(人民幣,下同)拍戲,戰爭場面不亞於電影拍攝。朱質穎苦笑說,劇中使用的都是當年的武器,但槍已不能打,車也不能開,只能另外想辦法;戰場的激烈氛圍、炮火隆隆的畫面也都是花錢砸出來的,一發8元的子彈打了12萬發。
而心軟的朱質冰兄妹在籌拍過程中也流了不少淚。朱質冰表示,透過各種管道找到數位仍住在雲南偏遠農村及被留在緬甸的老兵。他們都年過80,身體狀況不好,回憶當年戰場與野人山撤退時的慘況,老淚縱橫,讓他和陪同前去的村長等人都忍不住大哭,離開時也把身上數千元都送給老人,希望讓他們好過一點。
為了取材,朱質冰也曾多次來台灣尋找當年的老兵與史料,曾訪談孫立人的舊部屬,也曾看過庹宗華等人主演的電影《異域》、《異域2孤軍》等描述遠征軍故事的電影;這次到台北電視節參展,朱質冰認為相當有意義,也了解台灣觀眾對這類題材並不是十分感興趣,電視台買版權的意願相對低,但希望同為中國人的兩岸民眾都能重溫遠征軍為國家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