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節課
思考題
453、你是否能發願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454、菩薩也要積累資糧嗎?為什麼?請用教證說明。
455、請談一談在你的修行中,福德資糧的重要性。缺少福德時,一般都表現為什麼狀況?
456、曼茶羅的修法有哪兩種?曼茶盤及供堆的分類有哪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不共加行中,百字明已經講完了。今天講第四個——曼茶羅的修法。
◎
將《大圓滿前行》作為修行指南
講《前行》的過程中,從不共加行開始,節奏稍微快了些。尤其在講懺悔時,本該多發揮一點,但時間一過,時機也就過了。不過總的來講,這次傳講也算是一個“廣釋”。
《大圓滿前行》是很重要的修行法門,因此,學院裡的法師都應該講。按照傳承上師的傳統,我們講聞的次數還不夠,應該多聽多講。至於菩提學會的道友,我非常希望大家把它作為必修課,也正是為了讓大家深入瞭解共同與不共加行的要領,這次才作了廣釋。
雖然這是一部藏傳佛教的修行書,但你去瞭解就會發現,裡面的道理不僅與漢傳、南傳相通,在公案方面,除了個別的源于藏地以外,大多數也出自《大藏經》。我本人的話,較為滿意的地方,也是引用《大藏經》的眾多經論作依據,對很多內容作了細緻解釋。因此,這可能是自《大圓滿前行》誕生至今,不論藏文、漢文,講得最廣的一次了。
剩下的,最多還有一冊講義。圓滿以後,就給後人留下了一部參考資料。但這些是否有意義,我還不敢說。因為有時凡夫人覺得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回頭一看,卻毫無價值,不過是分別念而已;但有時覺得一文不值的東西,卻直接間接呈現了諸多利益。所以,這種事情我也說不準。
但不管怎麼樣,在此期間,我和發心人員都下了一定的功夫。就像以前,在講解《入菩薩行論》過程中,我一直擔心能否圓滿,但通過發心人員和我的努力,短短一兩年時間,就出了十本書。直到現在我都覺得,那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功。對後人的話,即使沒有大的利益,也應該會有些參考價值吧。
至於《大圓滿前行》,我想也是一樣,今後的事我說不準。但我希望,現場及以後通過光碟法本學習的人,都能將《前行》當作一生最主要的修行指南,依靠《前行》調伏自相續,斷除煩惱、增上智慧,如果能這樣做,必定會讓你的人生有所改變。
雖然《前行》的文字淺顯易懂,但其內容特別特別深奧,就算是一個簡單的比喻或公案,也都蘊含著非常深邃的意義。因此,千萬不要等閒視之,認為這只是初學者的入門書,就像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上二年級就不用學了,上了大學更不會再看一眼,這樣對待《前行》就錯了。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傳承上師們,為什麼一輩子看《前行》,一輩子修加行?
你們要知道,其實,讓佛法融入相續不是個簡單事情,不是一上來就能做得到的,這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精進。也就是說,要長期修學《前行》的每一個引導:共同加行裡的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痛苦、因果不虛;不共加行裡的皈依、發心、金剛薩埵、積累資糧、上師瑜伽,這些要一個一個地認真修持,才會呈現真正的效果。尤其是前面的共同加行部分,如果在這次講解中,因為發心或其他原因,學得不踏實的,以後一定要空出時間,反反復複學習。
◎
發願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不管怎麼樣,每天早上念二十一遍百字明,這個功德我再三強調過了,這個應該不難。無論是誰,發心再忙,也肯定做得到。再說,我們業力那麼深重,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學佛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你們就在我面前發個願吧,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二十一遍,最多幾分鐘,可以嗎?可以就舉個手——(多數道友舉手)
好!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有生之年。如果早上忘了,下午或者晚上補上;如果今天忘了,明天必須補上,好吧?
發願以後就要堅持,形成習慣就好了。以前我聽《前行》的時候,上師並沒有要求,是自己在心裡發的願。發願以後,就算偶爾忘了,也都在第二天補上了,所以,可以說從未間斷過。
二十年以後,你們也可以回憶曾經發過的誓言。其他的不好說,但今天這個誓言,應該很簡單吧。希望到時候沒什麼可遺憾的。
那下面,從今天開始,我們講曼茶羅的修法。
在不共五加行中,供曼茶羅不像有些修法,可以邊走邊念,這個一定要坐下來修,而且手要運動,因此比較累,也比較花時間。但這個修法相當重要,所以,不要像完成任務一樣應付。
剛學佛的人,常會問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我今天沒修,明天接著修,這算不算斷了傳承?”沒有這種說法。這不像一個東西,斷了就接不上了,你去年磕了兩萬個頭,雖然中間中斷了,但今年接著修,前後的數字都算。
百字明沒修完的,繼續修。修完以後,再修曼茶羅,這樣觀想起來就不會衝突。兩個同時修的話,也可以,但最好分開時間,在固定時間裡只修一個法。比如,上午修百字明,下午修曼茶羅,這樣念誦和觀想都比較完整。
曼茶羅的修法很簡單,各班的法師以前都修過,所以共修的時候,可以具體教一下他們。
這個修法,我們要求三個月修完,最遲也是明年的“持明法會”之前修完。當然,對精進者來講,規定的時間足夠了;但懶惰的人,一輩子也修不完,不要說一輩子,再給他加幾世,也不一定修得完。因為這種人煩惱多,業障重,邪見重重,甚至都不聽課,所以也不會修吧。
一般來講,在積累資糧方面,越有福報的人越有意樂,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努力。個別發心太忙的,以後空了再修也可以,但每天象徵性地修一點也好。不管是在哪個發心部門,也不管做什麼事情,抽點時間出來,我想還是可以的。
第四、積累資糧
首先,華智仁波切結合本品內容,對如來芽尊者為主的根本上師,進行讚歎及頂禮:
雖知世俗然積二資糧,雖證勝義無修然入定,
雖已現前雙運仍精進,無等上師足下我敬禮。
華智仁波切說:我的上師雖已完全通達世俗如夢如幻、虛假不實,但仍然不斷積累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雖已證悟勝義中遠離能修、所修,但仍然在眾生面前,不斷示現入定、禪修;雖已現前現空雙運的金剛持果位,但仍然精進不輟。
其實,我們的上師們也都是如此,儘管已現前無二雙運果位,但仍然謹慎取捨因果,行善不斷。誠如蓮花生大士所說:“是故見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較粉細。”
因此,作者在自己無與倫比的上師面前,畢恭畢敬、五體投地頂禮。
我希望,這個偈頌對我們的修行,始終都有一些提醒和督促的作用。看看這些偉大的上師,他們是如何做的?其實,越有境界的人,越謹慎、越精進。但現在有些人恰恰相反,見解極其低劣,不說唯識、中觀、無上密法,就連聲聞乘的人無我都不懂,自己的行為不如法不說,還口口聲聲地蠱惑別人:“沒什麼可修的,沒什麼可積累的,沒什麼可精進的……”
這些不懂佛教的人,這些似是而非的語言,毀壞了多少人的善根?傷害了多少人的慧命?我想,很多人心中是有數的。
因此,希望大家牢記聖者的教誨,踏踏實實修行正法、積累資糧。
丙四(積累資糧)分二:一、供曼茶羅;二、古薩里。
丁一(供曼茶羅)分六:一、供曼茶之必要;二、所修曼茶羅;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羅;四、三身曼茶羅;五、供品潔淨;六、積資之理。
戊一、供曼茶之必要:
在未圓滿福慧資糧之前,無法獲得自性清淨與離垢清淨的佛果,同時也不能現前色身與法身,如《中觀寶鬘論》雲:“諸佛之色身,由福資所成,法身若攝略,由慧資所生。”其實不說佛果,即便是無倒空性的證悟,也要相應圓滿二種資糧。
在二種資糧中,福德資糧尤為重要。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證悟?就是因為福報不夠。這種福報,不像發財一下子就來了,也不是大德一加持就有了,一定要依靠勤作,一點一點積累。如果前世缺乏積累,今生修其他法也很難有顯效,只有供曼茶羅——這一三世諸佛所賜的最勝方便,才是捷徑。它的觀想,就像意幻供養一樣,可以代表真實財物,而福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因此,這一修法不僅是凡夫,歷代大德也極為重視。像宗喀巴大師,據傳記記載,在閉關期間,他精進供曼茶羅,先用手腕的前面修,磨破了,就換側面、背面,不斷轉換著位置修,最後連骨頭也露了出來。據說,就是因為如此苦行積累福報的原因,大師所創立的格魯派,各個寺院都財富圓滿,事業極為廣大。而當時大師所用的曼茶盤,後來被龍王請到龍宮供養了。
◎
修行需要福報
其實,不僅是這些大的事業,就是一個人出家,也要靠福報,不是想剃就剃:“上師,您給我剪一下吧,我要出家。”哪有那麼簡單?不懺悔,也不積累福報,一個地地道道的俗人,想一下子變成“金光閃閃”的比丘、比丘尼,哪有這麼容易?按漢地的規矩,要出家,就要幹粗活,服務僧眾;就算出了家,也要為常住做事,培福報。
藏地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出家以後,依止上師。上師讓他為僧眾印經,並說:“有福報就會有智慧,你從現在開始培福報。”於是他每天用印經板刻印經書(那時候沒有油印機、影印機,靠的是印經板手工勞作),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印,一直印了幾十年。
但有一天,他突然厭煩了。心想:上師是不是說錯了?為什麼我積累福報這麼久,但還沒有開智慧,還是這麼笨呢?不如我請文殊菩薩作個證明吧。
於是他說道:“文殊菩薩啊,上師說‘只有積累福報才能開智慧’,現在我要把印經板扔到空中,如果它掉下來,就說明上師說錯了;如果不掉下來,那上師就是對的(他只是找個藉口而已,自己也知道百分之百會掉下來)。”說完以後,將板子扔了上去。
但等了一會兒,板子竟然沒掉下來!他抬眼一看,文殊菩薩顯現在空中,接住了那塊印經板。菩薩說:“不要對上師生邪見,你的上師說得完全正確。你要繼續為僧眾發心,以後會開智慧的。”
他又驚又喜,愣愣地站在那裡。長期印經的福德現前了,就像無著見到彌勒一樣,他見到了文殊菩薩。從此以後,他對上師再也不生邪見了,只有信心和感恩。他依然天天印經,最終也開啟了智慧。
所以,福德是非常重要的,而供曼茶羅的目的也在於此。有些人修加行是另有原因,“不修就聽不成密法了”、“別人都修,我不修不好意思”……其實這些想法是不合理的。還有人說:“您不是說,在規定時間裡完成五加行可以得蓮師像嗎,我現在一直在努力,就是為了得蓮師像。”蓮師像固然殊勝,但以“得到什麼”的目標而修,效果不會好。剛才的發願也是,如果有壓力,“反正堪布說了,那就發願吧”,勉強舉了手,然後每天修的時候痛苦一番,這樣也沒有必要。
修行應該是自覺自願的。不管是哪個修法,瞭解它的功德以後,修一輩子都可以。像這個供曼茶羅,有的人已經修過多次了,但再修一次也好,為什麼呢?因為修這個法,一方面是積累資糧,一方面也是懺悔,有遣除違緣的作用。
藏地有種說法:“一福壓百禍。”有了福德,便能遣除一切違緣。下麵講一則公案:近代有位圓照比丘尼,是中國三大比丘尼之一,90歲時圓寂。年輕時,她曾依止過貢嘎上師。
在依止過程中,她對“金剛橛”很有信心。為了以後閉關時可以自護,她向上師求這個法。上師說:“金剛橛是很好,但對你來說,最主要的還是供曼茶羅。所謂‘一福壓百禍’,你的福德增上以後,可以遣除一切道障。”
不過,她一方面擔心,怕女身修行違緣多,一方面對金剛橛信心強烈,所以一再請求。後來上師也勉強傳了。
得法以後,她精進修持,還修出了一些感應:她可以將金剛橛插進石頭裡;插到水裡,也不會倒下去……見有如此威力,她不怕了,離開上師到終南山閉關去了。
修了很長時間以後,突然有一天在她打坐時,對面山上有一塊磐石崩落下來,正好朝她壓了過來。在接近她的一刹那,她趕緊拿起金剛橛,朝它一指,磐石當下裂成兩半,從兩邊滾走了。這時她很慶倖,覺得幸虧修了金剛橛。但是不久,她在走路時卻摔了一跤,手臂斷了。當時大雪封山,看不見任何人影。不過幸好遇到一個上山采藥的老人,給她治好了。
經過這些挫折,她終於明白:“上師說得對,‘一福壓百禍’,金剛橛雖然殊勝,但如果當初聽上師的話,多供曼茶羅,這些違緣根本就不會出現。”從此之後,她非常精進地供曼茶羅。而且,在她的開示中,也常常強調福德的重要性,讓人多供曼茶羅。
這是真實的歷史,很有說服力。因此,大家若想保證以後的修行順暢,一定要多供曼茶羅。而且最好將曼茶盤帶在身邊,就像阿底峽尊者那樣,隨身帶一個曼茶盤,遇到戒律上稍有違犯,或者起了不好的心念,就立即停下來供曼茶羅,一邊懺悔,一邊積累資糧。
◎
發心也要福報
其實不僅是修行,發心也要福報。特別是有些利益眾生的地位,如全知麥彭仁波切再三強調說,有些顯赫高位,用黃金也買不到。因此,利益眾生的機會是很難得的。有些發心人員,平時只是普普通通的修行人,而依靠發心,卻能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包括我身邊的個別發心人員,很多年一直在做事,我覺得這就是福報問題。
沒有福報的人,覺得這是一種壓力:“好痛苦!什麼時候把我換下來?”弘法利生,好像是在監獄服刑:“唉,判了我六年,什麼時候才能釋放啊?”每天算日子,度日如年。有些一釋放,就消失了,不知道是去了天上、天下,還是龍宮,也不知道做什麼去了。
對我個人而言,有人發心也可以,沒有也無所謂,我弘揚佛法是隨緣的,不會強迫和施加任何壓力。如果因緣具足,那就多做一點,否則就簡單一點,我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但對發心人來說,能做到什麼程度,福報的的確確非常重要。
以前,上師如意寶講“福力王子”的公案時,一直強調:“我們修行人特別特別需要福報!沒有福報,做任何善事都不會成功。”看看學院裡的法師、輔導員,其實智慧都差不多,但有福報的,就能長期講經說法;閉關修行的人,也是一個道理。所以,同樣在學院裡聞思修行,有沒有福報,差別是很大的。
菩提學會裡也是一樣,有福報的人,即使開頭不太精進,但他能堅持下來,現在還不斷在學;但沒有福報的話,即使剛開始特別精進,智慧、人格也都不錯,但後來一出違緣,心就變了,或者心死了,心一死,再也恢復不到原來的狀態了。
因此,不論是為了修行,還是利益眾生,都要供曼茶羅、積累福報。有人說:“我是修空性的,要什麼福報啊!”這純粹是不懂佛理。好像自己的境界,比如來芽尊者、無垢光尊者還高,他們都不會說這種大話。
有些人聽到過“空性”這個詞,就以為理解了。其實就像因明裡講的,“名”是一樣的,但它的真實“義”,可以說邊都沒沾上。不瞭解空性的人,拿空性說大話,沒有任何意義。
《月燈三昧經》雲:“為求菩提修勝因,積集福德及智慧。”菩提的殊勝之因是什麼呢?福德和智慧。不想求菩提則另當別論,想求菩提的話,這二種資糧就不能缺少。
在座的,多數應該是希求菩提的,不過也許有個別人懷著其他目的,有其他目的的話,就不給他說真實竅訣了。(眾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