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瑜伽士和咒士的差別
藏文「雅巴」(咒士)的中文譯名,長久以來並沒有正確的專有名詞,往昔至今大都是以「瑜伽士」一詞代替,或者形容為「在家修行者」、「咒師」。其實,真正明白藏文的人都知道,中文「瑜伽士」一詞的藏文不是「雅巴」,而是「那久巴」,意指證得本來原始自然本性者。長期以來中文所稱的「瑜伽士」,應當正名為「咒士」較為貼切。
如法修持密乘教法之人,皆可以稱為「咒士」。有些人誤以為咒士的行者必須是出家人才可以擔任,這是偏頗一方的曲解。「咒士」身分的界定,並非是以任何戒律作為主要標準,因為如法修持密乘教法之人皆是「咒士」(密咒乘修持之士);即使是受比丘戒的出家人,如果沒有修持密乘教法,也不能稱為咒士;即使是蓄髮的在家眾,若能如法修持密乘教法,不分男女皆可列為咒士的身分。
當然,在此也要補充說明,若僅僅只是外表穿著和行為與咒士相似,卻不能如法修持密乘教法,也只能算是「假象咒士」。雖然咒士不拘出家與在家身分,都是修行者,但也是以出家身為上等。
如何成為一位咒士?想要成為一位修持密乘教法的咒士,不論出家、在家身分,首先應當在心中熟習四轉心法的義理,對三寶具有虔誠信心,志在修行,意欲深入密乘。
「咒士」的身分條件必當具足外別解脫戒、內菩提心戒、密乘戒等三種戒律。別解脫戒的範圍分為出家、在家:出家眾以比丘戒、比丘尼戒,或沙彌戒、沙彌尼戒皆可;在家眾則持守五種居士戒其中之一即可。
這裡提到的別解脫戒與菩提心戒,其特點是必須在上師面前另外特別請授才能成立。密乘戒則不需如此,在接受灌頂時就同時生起密乘戒。有些人以為接受了灌頂就同時產生了三種戒律,這是不正確的觀點。我們接受三種戒律之後,應當如法持守學處,不可認為僅是受得即可。
有心成為「咒士」的行者,正確的請法次第應當是首先尋訪依止具有傳承的上師,請求正式授與三種戒律,在如法持戒後,依止上師聞思四共加行 四轉心法,修持完成五不共加行 五十萬前行,然後向上師請授灌頂,持守灌頂之密乘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