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中國海軍網報導,中共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副所長張軍社指出,雖然殲十五成功在「遼寧號」上起降,但「遼寧號」要真正具備戰鬥能力,還需要四到五年。
新華社的報導也大幅介紹號稱大陸自主研發的殲十五多用途艦載機,指各項性能可與俄羅斯的蘇愷卅三、美國F十八等世界現役主力艦載戰鬥機相媲美,並稱殲十五被喻為空中「飛鯊」。
根據央視畫面顯示,在遼寧艦成軍後的第二趟海上試航中,從陸地機場起飛的殲十五戰機,完成首度航艦降落。戰機放下機尾的捕捉鉤,著艦後鉤住飛行甲板上橫向的攔截鋼索,將飛機拉停。
戰機起飛時,先滑到起飛區,甲板上的「輪擋」將飛機卡在定位,引擎噴嘴後方並升起折流板,阻擋高熱氣流造成危險。此時殲十五將油門加到最大,然後甲板上輪擋鬆開,戰機衝向飛行甲板盡頭。由於艦艏設計成向上翹起十四度,因此就順勢「滑跳」到空中。
央視報導中表示,遼寧艦與見載機飛行員,已經完成「大側風、不穩定氣流、低能見度」與「多次起降」;所有人員均首次就降落成功。從央視畫面中,可以看到當天海象與能見度良好,甲板上共有「五五二」、「五五三」兩架飛機,其中「五五二」有清楚的起降鏡頭;新聞報導中某些鏡頭的拍攝位置,不大可能在航艦疾駛中所拍攝,可能是資料畫面。
另外從新聞畫面中,也可以發現遼寧號的甲板作業,高度仿效美國航艦的操作模式。包括穿著各色制服的甲板人員,各種制服顏色與操作手勢的代表意義,都與美軍雷同;移動飛機用的拖車,外型也酷似美國航艦上的拖車;甚至連飛行甲板最前方漆上舷號阿拉伯數字「16」,也與美軍塗裝如出一轍。顯示在美方不可能提供相關操作經驗的前提下,共軍仍利用各類公開資訊,大量學習美軍的航艦文化。
【2012/11/2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