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特派員宋秉忠╱北京報導】
北大教授霍德明最近回台灣動白內障手術,2006年舉家遷到北京後,他一直忙於工作,很少關心台灣的情況。1年多前,他花了很大的工夫在家裡裝上衛星接收器,想知道台灣的近況,怎曉得結果讓他失望了。
當全世界媒體都在關注北韓試射導彈時,台灣媒體卻是關注S.H.E復出的新聞。霍德明感嘆說:「台灣真的沒前途了。」台灣的情況就像現在的日本,隨著人口老化,整個社會從上到下,感覺上都沒勁。
未推動人才國際化
新加坡和香港都在全力吸引國際人才,以求迎頭趕上世界發展潮流,但是台灣卻為了政治本土化,未繼續推動國際化。以優惠條件吸引國際人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霍德明指出,大批外國人進入新加坡,搶去新加坡人的工作機會,當然造成許多新加坡人不滿,但是新加坡政府就是能扛起一切責難,為國家前途始終不移的奮鬥。
2006年,霍德明和其他兩位台灣知名經濟學者離開台灣,投效北大,在台灣學術界引起廣泛討論,迫於輿論壓力,當時政府對大學教授採取了彈性工資,但是改善的幅度非常有限。
仍懷念台公平環境
霍德明以一位陽明大學正教授的待遇為例,這位教授也在台北榮總擔任醫師工作,加上每年勤於發表論文,因此每個月除了10萬元新台幣的本薪外,還有5萬元新台幣的津貼,總共年薪約200萬台幣,相當於6萬多美元。
這種薪水,據霍德明表示,拿到世界上去,會被人笑死。大陸大學教授的薪水則非常有彈性。以北大為例,正教授的月薪大約在6000元人民幣左右,但各個學院因為創收能力不同,平均會有8到10倍不同的年薪收入。換言之,不少北大教授一年平均能有60萬到100多萬人民幣不等的收入,相當於10萬到16萬美元。
雖然大陸的收入比台灣好,但在言談間,隨著年紀漸增,霍德明似乎也更懷念在台灣所享有的公平環境。不少學術友人雖然收入多,但還是不滿大陸現在的分配制度,不滿公共政策背後總有隱藏的關係網絡,因此,一些收入屬於金字塔頂端的友人都有移民國外的打算。